自由与不自由作文讲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有不自由才能自由?自由与不自由相辅相成?沉默是为了更好地说话?沉默是说话的前提和基础说话是沉默的必然表现?没有沉默的说话都是废话?只有沉默才有说话
自由与不自由作文讲评
• 一、关于关系型命题作文
• 1.所谓关系类命题作文,是指在作文命题中 出现两个以上的概念,而这两个以上概念之间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审题时一定要准确把 握概念之间的关系,否则容易走入作文的误区。
• 【例】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 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
• (二)主客关系
• 所谓主客关系,是指命题的两个概念中有 一个是主体(往往是人),一个是客体(往往 是物),写作这类文章时,要学会以主体来驾 驭客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或想象自己如 何驾驭客体的行为,或谈自己对客体的认识, 目的是写清主体与客体的内容关系。
• 文题属于因果关系加比喻型。 • 1.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播种了不一定有收获;播什
么种子收获什么果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2.生活就是一个不断播种与收获的过程。无心耕耘, 你将一无所获,唯有一路播种,一路奋斗,才可以收 获人生的真善美。
• (四)辩证关系
• 所谓辩证关系类命题作文,是指命题的概 念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 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写作时要注意写 清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
• 但我们是否真的无计可施?若无法选择出 生,那我们是否能够选择怎样生活?而真正的 自由也正是如此,在枷锁中生长,在不自由中 做自由事。丹青大师吴冠中曾说:“人天生的 权利,当有死的自由。”这不是对生命的轻视, 而是一种对生命自由的正确诠释。
• 文革中他曾被禁止进行一些题材的绘画创 作,当一个画家连他的画笔都被戴上了枷锁, 这样的人生又还有什么自由可言,是否就只剩 下对命运的妥协?但吴老没有,那段在农家劳 作的岁月使他体味了自然的美好,于是一幅花 开如灼灼烟霞的杏花树于他的手中诞生,这株 杏花生于农家贫瘠的土地,长于无自由之枷锁 之中,但依旧光彩夺目。这便是吴冠中的自由, 风景画成为那一时期吴老的代表作。无法选择, 无法逃避枷锁,那便带上枷锁作画吧,而枷锁 的重量使落笔更加稳健,更加深沉。
【审题立意】
辨析材料中的“假”
真,指真实;假则与之相对。三则材料所表现“假” 的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材料①和②中的“假”,则是站在艺术(创作)的 角度来看的。这个“假”指的是不跟现实真实相同的已 经经过人力的带有艺术味道的“假”:画中的“假”山 水以及园林里的“假山假石”,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的, 所谓源于真实而又高于真实的“假”。
• 土说,我们埋不住这个人,在梦中他飞得
比所有土都高。既然无法摆脱枷锁,那不如便 在枷锁中自由生长吧,开出自由的花。
果壳中的宇宙之王
周忆南
• 上天为人们创造了一个难以打破的果壳, 然后封他为果壳中的宇宙之王。一个人的自由 生来就有果壳的限制,或者说,自由正缘于这 “不自由”的约束。
• 所有人都爱自由,但有的人偏偏看不惯那 自由之外的“果壳”,想以盘古开天辟地的手 法获得所谓的“完全自由”。可没有了果壳必 然也将没有宇宙。这种人也将被认为是疯子。 比如顾城。他眼中的自由是激流岛上不食人间 烟火的隐居生活,是童话城堡里十二个冰雪般 的女孩和诗。可世俗的“不自由”步步紧逼, 儿子的诞生、家庭的负担使他的童话城堡日渐 坍圮。他的“自由”最终成了斧头上妻子的斑 斑血迹,成了吊死他的最后的绳索。自由是诗 意的,但不是诗。追求“完全自由”的诗人反 而将自由“如枷铐般的戴上”,做了世界上最 不自由的人。
特别强调
• 二、正确分析概念间关系 • 不能强加两者关系。 • “只有不自由才能自由” • “自由与不自由相辅相成” • “沉默是为了更好地说话 ” • “沉默是说话的前提和基础,说话是沉默的必
然表现” • “没有沉默的说话都是废话” • “只有沉默才有说话”。
特别强调
• 三、合理确定关系型作文中多个概念的地位。 • 首先,不能丢失其中任何一个。命题中两
• 当我们身处于这份“完全自由”与“完全 不自由”的空白中间地带时,绝大多数人都会 感受到这一份动辄掣肘的尴尬和不甘。那些明 的条律,暗的常理;外在的环境,内里的心境, 都将我们钉死在小小的果壳中,又如何“称 王”?首先,我们得明白,老庄至死都没能无 所凭借地自由而起,接受局部自由是唯一的出 路。其次,接受局部自由不意味对着一切束缚 卑屈和自甘堕落,而是一种迂回的战略。唯有 以一颗平淡而不激进的心加上最大限度的努力, 才能将一个人送上果壳内宇宙之王的宝座。
• 而在这种不自由的枷锁下才能真正成就自 由。正如梁衡的评价“他以罪臣之分,而行忠 臣之事”,林则徐正是在这种不自由中成就了 自由。被贬,流放,路途艰险,边疆寒苦,这 足以为一位臣子,一位有心报国的忠臣戴上枷 锁,让他再不能于政治舞台上施展拳脚。但林 则徐容下了一切不公,选择了上对苍天,下对 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继续为国效力。 他对历史负责,而终为历史所铭记。这恰是由 不自由中开出的自由之花。若无这枷锁相逼, 也许林则徐也仅是一有为的好官,断然不会名 垂青史,为后人景仰。
好的进; • 条件关系,不懂得退就不可能进; • 包含关系,有时退其实就是一种进,有时进也
是一种退; • 转化关系,进而不当,就导致后退。
知识拓展与补充
• 回看《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特 别注意讲义上所介绍的“四种关系” 和“关系型作文审题立意的误区” 两部分。
• 【文题回顾】根据以下材料,可以偏重一方, 也可以二者兼顾,注意理清辩证关系。自选角 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不得抄袭与套作。
•【课堂练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议论类文章。 •1.江山秀美,人称其“如画”;画工高超,人赞其画 “逼真”。然山水为真风景,画图乃假山水,亦各尽其 宜,各得其妙也。 •侧重强调的是“真”与“假”各尽其宜,各得其妙; •2.苏州园林,世界文化遗产,享誉天下。以“假山假石” 而另国内外游客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侧重突出了“假”的妙用; •3.智者曰:“夫真品赝品者,孪生子也。” •侧重从整体上探讨了“真”与“假”相生相伴的关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纪伯伦写道,自由与不自由“如光明与阴
影成对地胶粘着”,我们永远,只要愿意,都 能从果壳中抬眼望见满天星河。
•【课堂练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议论类文章。 •1.江山秀美,人称其“如画”;画工高超,人赞其画 “逼真”。然山水为真风景,画图乃假山水,亦各尽其 宜,各得其妙也。 •2.苏州园林,世界文化遗产,享誉天下。以“假山假石” 而另国内外游客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3.智者曰:“夫真品赝品者,孪生子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个概念必须在行文中都能涉及。 • 其次,两者要有所侧重。 • 【提醒】本次作文可以只写一个概念。
• 【问题例文】
• 我们都是既自由又不自由的。但是,我们 每个人对自身自由的认可程度又是不同的。霍 金自大学起就被禁锢在了轮椅上。所以,在一 次霍金的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记者跃上讲 坛,景仰却又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伽雷 病已将您永远禁锢在轮椅上了,你不认为命运 让你失去太多太多了吗?”这个问题显然有些 突兀和尖锐,但是霍金却露出微笑,随后,合 成器发出标准的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幕上缓 慢而醒目地显示出一段文字:“我的大脑还能 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 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 你是自由的;
• 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 的。
• 一、审题,确定核心词 •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
你是自由的;
• 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 的。
• 【明确】自由
• 二、概念辨析
• 自由:
• 1.一般意义上的自由,意指由宪法或根本法所 保障的一种权利பைடு நூலகம்自由权。
同窗佳作
与枷锁中自由生长
于诗尧
• 疲惫的旅人于沙漠中找寻生路,却忘记了 正是这片沙漠的束缚才使他不得不做出一个又 一个看似自由的选择。
• 这正如卢梭所言:“人生而自由,但无往 而不是被枷锁束缚。”想摆脱这种束缚似乎是 不可能的,当我们轻松愉快地做出一次次选择 时,以为自己掌握了自由时,叔本华又以自由 意志的实质打碎了美梦。这样的束缚又似乎是 令人绝望,不然海子为何徒留卧轨时绝望的身 影,顾城为何用一把斧头打碎了水晶宫。
特别强调
• 一、不要写成政治论述文
特别强调
• 二、正确分析概念间关系
• 写作前,要准确理解两者关系,但写作时 不一定非要分析两者关系。并非所有两个以上 概念的作文题都要你分析两者关系,因为有时 它们之间也许并不存在内在联系,只是人为地 将两者放在一起要你据此发表看法或者作出选 择和取舍而已。
• 比较:“感情亲疏与认知” “山的沉稳与 水的灵动”“进与退”“停止与开始”“真和 假”“沉默与说话”。
• 如“我和你”,这是一个关系型的命题,写 作时必须紧扣“我”和“你”。人称是第一人 称和第二人称,写作的内容是关乎“我”和 “你”,不可偏废任何一方。或是“我”和 “你”共有的故事,或是“我”和“你”融为 一体。
• (三)因果关系 • 所谓因果关系类命题作文,指概念之间存在着一
定的因果联系。
• 【例】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么,你就收获什 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 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 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而材料③中的“假”(赝品)是伪造的意思,它跟 前两个材料中“假”的内涵还是有些不同的;由材料③ 可以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假”的另一面:如仿真、 仿造……又如假币、假货、假学历……
角度和立意示例
究竟是“假”好,还是“真”好,则须具体情况具 体分析。一般情况下,作为“真”的对立面,“假”无 法被人们接受;而褒“真”贬“假”是人们的普遍心态, 甚至是一种道德规范。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我们对 真与假又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 2.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 由放任。
• 3.自律意义下的自由。
• 4.是人在自己所拥有的领域自主追求自己设定 目标的权利。
• 《人权宣言》:“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 人的任何事情。”
• 二、概念辨析 • 不自由: • 自由的相反面。 • 在材料中是否可以理解为“束缚”“枷锁”? • 是否可以理解为“法律”“规则”? • 是否可以理解为“挫折”“苦难”? • 可以从哪些反面来思考“不自由”?
• 世界上永远不会有完全自由的人,也将永 远不会有被“不自由”完全束缚的人。自由有 时像巨石缝中的野草,环境愈是险恶,那份生 命力便愈是旺盛,愈是夺人。史铁生有着显而 易见不自由的躯壳,却因此将那份“我手写我 心”的自由演绎得愈发浓烈。他的残疾与病痛, 最后虽仍是不自由的铁栏杆,他却能以文思为 藤,一路攀援,一路自由盛放。同样的,惠州 僻远的地理诞生出苏子“竹杖芒鞋轻胜马”的 自在心境;冰冷的童年和监禁生活催生了张爱 玲的笔下肆意的花。时间、空间、乃至是先天 的束缚不会剥夺一个人在果壳中称王的权利, 相反地,它是一颗追求自由的心灵成长的土壤。
• 像全国卷命题“感情的亲疏与认知”,江苏 的“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凤头猪肚豹 尾”“”,“青春、不朽”都是典型的关系命 题作文,它的难度也远远大于以往“诚信”、 “心灵的选择”等单向型命题作文。
• 2.要辨明关系型作文命题要素间的关系。
• (一)并列关系。
• “残月”与“朝阳”是相辅相成的 ,它们 共同构成了物质运动生生不息的规律。因此, 作文时就要二者兼顾,不能单纯写残月或写朝 阳。但是这两个概念没有必然逻辑关系,可以 前半部分写“残月”,后半部分写“朝阳” 。
• 例:在借助锯来加工木材,将其裁制成人们 需要的种种规格时,人们往往会有这样一种体 验,不管是人自身的作用力发挥,还是锯条在 木材中的运行,总是既有“进”的方向,也存 在“退”的姿态。而正是在这样一种“退”与 “进”的深刻把握之中,人们完成了工作,满 足了生活的需要。
• 进与退,从不同角度可以分辨出不同关系。 • 对立关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目的关系,进是目的,退是手段,退是为了更
自由与不自由作文讲评
• 一、关于关系型命题作文
• 1.所谓关系类命题作文,是指在作文命题中 出现两个以上的概念,而这两个以上概念之间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审题时一定要准确把 握概念之间的关系,否则容易走入作文的误区。
• 【例】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 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
• (二)主客关系
• 所谓主客关系,是指命题的两个概念中有 一个是主体(往往是人),一个是客体(往往 是物),写作这类文章时,要学会以主体来驾 驭客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或想象自己如 何驾驭客体的行为,或谈自己对客体的认识, 目的是写清主体与客体的内容关系。
• 文题属于因果关系加比喻型。 • 1.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播种了不一定有收获;播什
么种子收获什么果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2.生活就是一个不断播种与收获的过程。无心耕耘, 你将一无所获,唯有一路播种,一路奋斗,才可以收 获人生的真善美。
• (四)辩证关系
• 所谓辩证关系类命题作文,是指命题的概 念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 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写作时要注意写 清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
• 但我们是否真的无计可施?若无法选择出 生,那我们是否能够选择怎样生活?而真正的 自由也正是如此,在枷锁中生长,在不自由中 做自由事。丹青大师吴冠中曾说:“人天生的 权利,当有死的自由。”这不是对生命的轻视, 而是一种对生命自由的正确诠释。
• 文革中他曾被禁止进行一些题材的绘画创 作,当一个画家连他的画笔都被戴上了枷锁, 这样的人生又还有什么自由可言,是否就只剩 下对命运的妥协?但吴老没有,那段在农家劳 作的岁月使他体味了自然的美好,于是一幅花 开如灼灼烟霞的杏花树于他的手中诞生,这株 杏花生于农家贫瘠的土地,长于无自由之枷锁 之中,但依旧光彩夺目。这便是吴冠中的自由, 风景画成为那一时期吴老的代表作。无法选择, 无法逃避枷锁,那便带上枷锁作画吧,而枷锁 的重量使落笔更加稳健,更加深沉。
【审题立意】
辨析材料中的“假”
真,指真实;假则与之相对。三则材料所表现“假” 的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材料①和②中的“假”,则是站在艺术(创作)的 角度来看的。这个“假”指的是不跟现实真实相同的已 经经过人力的带有艺术味道的“假”:画中的“假”山 水以及园林里的“假山假石”,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的, 所谓源于真实而又高于真实的“假”。
• 土说,我们埋不住这个人,在梦中他飞得
比所有土都高。既然无法摆脱枷锁,那不如便 在枷锁中自由生长吧,开出自由的花。
果壳中的宇宙之王
周忆南
• 上天为人们创造了一个难以打破的果壳, 然后封他为果壳中的宇宙之王。一个人的自由 生来就有果壳的限制,或者说,自由正缘于这 “不自由”的约束。
• 所有人都爱自由,但有的人偏偏看不惯那 自由之外的“果壳”,想以盘古开天辟地的手 法获得所谓的“完全自由”。可没有了果壳必 然也将没有宇宙。这种人也将被认为是疯子。 比如顾城。他眼中的自由是激流岛上不食人间 烟火的隐居生活,是童话城堡里十二个冰雪般 的女孩和诗。可世俗的“不自由”步步紧逼, 儿子的诞生、家庭的负担使他的童话城堡日渐 坍圮。他的“自由”最终成了斧头上妻子的斑 斑血迹,成了吊死他的最后的绳索。自由是诗 意的,但不是诗。追求“完全自由”的诗人反 而将自由“如枷铐般的戴上”,做了世界上最 不自由的人。
特别强调
• 二、正确分析概念间关系 • 不能强加两者关系。 • “只有不自由才能自由” • “自由与不自由相辅相成” • “沉默是为了更好地说话 ” • “沉默是说话的前提和基础,说话是沉默的必
然表现” • “没有沉默的说话都是废话” • “只有沉默才有说话”。
特别强调
• 三、合理确定关系型作文中多个概念的地位。 • 首先,不能丢失其中任何一个。命题中两
• 当我们身处于这份“完全自由”与“完全 不自由”的空白中间地带时,绝大多数人都会 感受到这一份动辄掣肘的尴尬和不甘。那些明 的条律,暗的常理;外在的环境,内里的心境, 都将我们钉死在小小的果壳中,又如何“称 王”?首先,我们得明白,老庄至死都没能无 所凭借地自由而起,接受局部自由是唯一的出 路。其次,接受局部自由不意味对着一切束缚 卑屈和自甘堕落,而是一种迂回的战略。唯有 以一颗平淡而不激进的心加上最大限度的努力, 才能将一个人送上果壳内宇宙之王的宝座。
• 而在这种不自由的枷锁下才能真正成就自 由。正如梁衡的评价“他以罪臣之分,而行忠 臣之事”,林则徐正是在这种不自由中成就了 自由。被贬,流放,路途艰险,边疆寒苦,这 足以为一位臣子,一位有心报国的忠臣戴上枷 锁,让他再不能于政治舞台上施展拳脚。但林 则徐容下了一切不公,选择了上对苍天,下对 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继续为国效力。 他对历史负责,而终为历史所铭记。这恰是由 不自由中开出的自由之花。若无这枷锁相逼, 也许林则徐也仅是一有为的好官,断然不会名 垂青史,为后人景仰。
好的进; • 条件关系,不懂得退就不可能进; • 包含关系,有时退其实就是一种进,有时进也
是一种退; • 转化关系,进而不当,就导致后退。
知识拓展与补充
• 回看《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特 别注意讲义上所介绍的“四种关系” 和“关系型作文审题立意的误区” 两部分。
• 【文题回顾】根据以下材料,可以偏重一方, 也可以二者兼顾,注意理清辩证关系。自选角 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不得抄袭与套作。
•【课堂练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议论类文章。 •1.江山秀美,人称其“如画”;画工高超,人赞其画 “逼真”。然山水为真风景,画图乃假山水,亦各尽其 宜,各得其妙也。 •侧重强调的是“真”与“假”各尽其宜,各得其妙; •2.苏州园林,世界文化遗产,享誉天下。以“假山假石” 而另国内外游客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侧重突出了“假”的妙用; •3.智者曰:“夫真品赝品者,孪生子也。” •侧重从整体上探讨了“真”与“假”相生相伴的关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纪伯伦写道,自由与不自由“如光明与阴
影成对地胶粘着”,我们永远,只要愿意,都 能从果壳中抬眼望见满天星河。
•【课堂练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议论类文章。 •1.江山秀美,人称其“如画”;画工高超,人赞其画 “逼真”。然山水为真风景,画图乃假山水,亦各尽其 宜,各得其妙也。 •2.苏州园林,世界文化遗产,享誉天下。以“假山假石” 而另国内外游客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3.智者曰:“夫真品赝品者,孪生子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个概念必须在行文中都能涉及。 • 其次,两者要有所侧重。 • 【提醒】本次作文可以只写一个概念。
• 【问题例文】
• 我们都是既自由又不自由的。但是,我们 每个人对自身自由的认可程度又是不同的。霍 金自大学起就被禁锢在了轮椅上。所以,在一 次霍金的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记者跃上讲 坛,景仰却又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伽雷 病已将您永远禁锢在轮椅上了,你不认为命运 让你失去太多太多了吗?”这个问题显然有些 突兀和尖锐,但是霍金却露出微笑,随后,合 成器发出标准的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幕上缓 慢而醒目地显示出一段文字:“我的大脑还能 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 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 你是自由的;
• 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 的。
• 一、审题,确定核心词 •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
你是自由的;
• 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 的。
• 【明确】自由
• 二、概念辨析
• 自由:
• 1.一般意义上的自由,意指由宪法或根本法所 保障的一种权利பைடு நூலகம்自由权。
同窗佳作
与枷锁中自由生长
于诗尧
• 疲惫的旅人于沙漠中找寻生路,却忘记了 正是这片沙漠的束缚才使他不得不做出一个又 一个看似自由的选择。
• 这正如卢梭所言:“人生而自由,但无往 而不是被枷锁束缚。”想摆脱这种束缚似乎是 不可能的,当我们轻松愉快地做出一次次选择 时,以为自己掌握了自由时,叔本华又以自由 意志的实质打碎了美梦。这样的束缚又似乎是 令人绝望,不然海子为何徒留卧轨时绝望的身 影,顾城为何用一把斧头打碎了水晶宫。
特别强调
• 一、不要写成政治论述文
特别强调
• 二、正确分析概念间关系
• 写作前,要准确理解两者关系,但写作时 不一定非要分析两者关系。并非所有两个以上 概念的作文题都要你分析两者关系,因为有时 它们之间也许并不存在内在联系,只是人为地 将两者放在一起要你据此发表看法或者作出选 择和取舍而已。
• 比较:“感情亲疏与认知” “山的沉稳与 水的灵动”“进与退”“停止与开始”“真和 假”“沉默与说话”。
• 如“我和你”,这是一个关系型的命题,写 作时必须紧扣“我”和“你”。人称是第一人 称和第二人称,写作的内容是关乎“我”和 “你”,不可偏废任何一方。或是“我”和 “你”共有的故事,或是“我”和“你”融为 一体。
• (三)因果关系 • 所谓因果关系类命题作文,指概念之间存在着一
定的因果联系。
• 【例】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么,你就收获什 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 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 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而材料③中的“假”(赝品)是伪造的意思,它跟 前两个材料中“假”的内涵还是有些不同的;由材料③ 可以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假”的另一面:如仿真、 仿造……又如假币、假货、假学历……
角度和立意示例
究竟是“假”好,还是“真”好,则须具体情况具 体分析。一般情况下,作为“真”的对立面,“假”无 法被人们接受;而褒“真”贬“假”是人们的普遍心态, 甚至是一种道德规范。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我们对 真与假又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 2.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 由放任。
• 3.自律意义下的自由。
• 4.是人在自己所拥有的领域自主追求自己设定 目标的权利。
• 《人权宣言》:“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 人的任何事情。”
• 二、概念辨析 • 不自由: • 自由的相反面。 • 在材料中是否可以理解为“束缚”“枷锁”? • 是否可以理解为“法律”“规则”? • 是否可以理解为“挫折”“苦难”? • 可以从哪些反面来思考“不自由”?
• 世界上永远不会有完全自由的人,也将永 远不会有被“不自由”完全束缚的人。自由有 时像巨石缝中的野草,环境愈是险恶,那份生 命力便愈是旺盛,愈是夺人。史铁生有着显而 易见不自由的躯壳,却因此将那份“我手写我 心”的自由演绎得愈发浓烈。他的残疾与病痛, 最后虽仍是不自由的铁栏杆,他却能以文思为 藤,一路攀援,一路自由盛放。同样的,惠州 僻远的地理诞生出苏子“竹杖芒鞋轻胜马”的 自在心境;冰冷的童年和监禁生活催生了张爱 玲的笔下肆意的花。时间、空间、乃至是先天 的束缚不会剥夺一个人在果壳中称王的权利, 相反地,它是一颗追求自由的心灵成长的土壤。
• 像全国卷命题“感情的亲疏与认知”,江苏 的“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凤头猪肚豹 尾”“”,“青春、不朽”都是典型的关系命 题作文,它的难度也远远大于以往“诚信”、 “心灵的选择”等单向型命题作文。
• 2.要辨明关系型作文命题要素间的关系。
• (一)并列关系。
• “残月”与“朝阳”是相辅相成的 ,它们 共同构成了物质运动生生不息的规律。因此, 作文时就要二者兼顾,不能单纯写残月或写朝 阳。但是这两个概念没有必然逻辑关系,可以 前半部分写“残月”,后半部分写“朝阳” 。
• 例:在借助锯来加工木材,将其裁制成人们 需要的种种规格时,人们往往会有这样一种体 验,不管是人自身的作用力发挥,还是锯条在 木材中的运行,总是既有“进”的方向,也存 在“退”的姿态。而正是在这样一种“退”与 “进”的深刻把握之中,人们完成了工作,满 足了生活的需要。
• 进与退,从不同角度可以分辨出不同关系。 • 对立关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目的关系,进是目的,退是手段,退是为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