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讲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生理特性
正常心脏的激动,规律地自窦房结发放,经房内的结间束,传至心房及房室结,再经房室束(His束)、左右束支及末梢纤维(普肯耶纤维)传布至心室肌,引起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当心脏的节律失去正常活动的规律时,即为心律失常。心脏具有正常节律,这是由心肌的生理特性所决定的。
1、自律性即自动性、节律性。在没有外来刺激条件下,也不受意识支配,而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冲动的特性,称为自律性。心肌具有自律性,是因为心肌是含有自律细胞(pacemaker cells)的组织,这些细胞具有舒张期自动除极的特性,所以可自动发放冲动。但不同组织的细胞,其自律性是不一样的,自律性最强的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为60-100次/min,依次为房室交界区,其频率为40-60次/min,频率最慢的是His束以下心室内的组织,其频率为20-40次/min。正常情况下,由于窦房结自律性最强,成为心脏的最高起搏点,规律地发放冲动,支配整个心脏的电学活动,其他部位,均被超速抑制。当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发生了异常(窦性心律失常),或窦房结以外的低位起搏点的激动控制心律(异位心律失常)时,即引起心律失常。
2、兴奋性(excitability)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又称为应激性。在一个心动周期不同时期,其兴奋性是不同的。
注:ARP:绝对不应期 ERP:有效不应期 RRP:相对不应期 VP:易损期 SP:超常期 RP:反应期
(1)绝对不应期:心肌除极后(激动之后),由于钠通道失活,兴奋性降低,在一段时间内,完全或部分地丧失兴奋性,这段时间称为不应期。自QRS波开始至T波顶峰稍前的一段时间内(相当于动作电位0-3位相的前半部分,即膜电位负值恢复到-55mV以前的一段时间),对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反应,故生理学上称之为绝对不应期。
当膜电位恢复到-55mV~-60mV时,对刺激可产生动作电位,但由于除极速度极慢,动作电位幅度低,所以并不能引起邻近心肌细胞的反应,从效果上看,对刺激仍无反应,故生理学上称自除极开始至-60mV以前的一段时间(即自QRS波开始至T波顶峰的一段时间)为有效不应期(ERP),临床心电图不称有效不应期为绝对不应期。
(2)相对不应期(RRP):T波顶峰前后到T波结束的一段时间,相当于动作电位3位相后半部分,当膜电位恢复到-60mV~80mV时,强刺激引起可扩布性的期前收缩,但其传导速度慢,故称为相对不应期。
(3)易损期(VP):在T波顶峰前0.03s~0.04s至T波顶峰这段时间内,心室肌复极很不均一,一部分心肌已恢复了反应性,而另一部分心肌尚处于不应期,此时若有外来刺激(如室性期前收缩)落在此期(称为R on T现象),易发生单向阻滞及折返,引起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故此期称为易损期(或易颤期)。
(4)超常期(SP):在T波结束前后(相当于动作电位-80mV前后)一段时间内,钠通道基本复活,心肌细胞较正常情况下易兴奋,阈下刺激可引起反应,称为超常期。
(5)反应期(RP):于T波结束至下一次QRS波开始这一段时间内,阈上刺激可引起正常反应,称为反应期,相当于心室的舒张期。
如果某一激动到达时间过早,心肌尚处于不应期时,造成传导延缓或中断,此为生理性传导阻滞,或干扰现象;如果心肌不应期延长,则引起病理性传导阻滞。
3、传导性心肌细胞的激动,能自动地引起相临近心肌细胞激动的特性,称为传导性。不同的心肌细胞,其传导性是不同的,传导速度最快的是Purkinje纤维,其传导速度约为
4000mm/s,房室束及其束支约为3000mm/s,心房肌约为800~1000mm/s,心室肌约为
400mm/s,传导速度最慢的是房室结,约为200mm/s,房室结的传导延迟作用,使得心房心室收缩协调一致,保证心室血液的充分充盈。如果激动在传导途径中任一部位因病变造成传导延缓或中断,则出现各种传导阻滞。
上述3种心肌的生理特性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心律失常概述
激动起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过速、过缓、不齐、停搏、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
异位心律:分被动性及主动性
被动性:逸搏与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主动性: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心动过速(阵发性与非阵发性 / 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扑动与颤动(心房、心室)
激动传导异常:
生理性传导障碍:干扰与脱节(基础应用)
病理性传导阻滞:窦房阻滞(二度一型、二度二型)、房内阻滞 ( 完全性与不完全性 )
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 I 型和Ⅱ型、三度)
室内阻滞:(完全性及不完全性左、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左后分支阻滞、末梢室内传导阻滞即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
位相性阻滞:(三相阻滞、四相阻滞)
意外传导(超常传导、裂隙现象、维登斯现象)
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起博心电(及有下划线者基层不要求掌握)
正常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1.正常窦性心律:窦性P波(PⅠ、Ⅱ、V5直立,PaVR 倒置 ),成人P波频率为60-100次/分(在息状态)。P-P间隔互差<0.12秒。P-R间期≥ 0.12秒。每个窦P均继以QRS -T。
2. 窦性心动过速:P波为窦性,其频率> 100次/分(儿童则 大于其正常高限)P-R间期≥0.12秒。
3、窦性心动过缓
:P波为窦性,其频率< 60次/分。P-R 间期≥0.12秒。 不齐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1)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心率随呼吸而 呈周期性变化,吸气时逐渐增快(P-P间隔 缩短)呼气时逐渐减慢(P-P间隔延长)(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P波频率快慢 与呼吸无关。(3) 精神性窦性心律不齐:心率时快时慢, P-P间隔变化呈阶段性。(4) 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在高度或完全 性房室传导阻滞或伴有完全性代偿间歇的室性早搏时,凡包含有QRS的P-P间隔较不包含QRS的P-P间隔为短。这种差异只要超过0.02秒,便可诊断为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5) 异位激动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其中 以房性早搏最易诱发一过性窦律不齐。
附注:游走心律:(1)窦房结内游走:P波为窦性。在同一 导联中,P波形态可略有变异(P波逐渐变平 ,P-P间隔也随之逐渐变长),但不会出现 逆行P波。P-R间期可稍有变异,但均> 0.12秒。(2)窦房结交界区游走心律:在同一导 联内,P波的大小、形态可略有变异(P波逐 渐变平,P-P间隔也随之逐渐变长),可能 会出现逆行P波.P-R间期亦可稍有变异。 当起搏点由房室交界区逐渐转移至心房、窦 房结时,心率逐渐增快, P波由倒置逐渐变 为直立,P-R间期由<0.12秒逐渐延长至 >0.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