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曹收藏-2010世博场馆造型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C片区)Music:《Ode to the Lotus 》
永久性建筑
Permanent Building
世博轴EXPO Axis
主题馆Theme Pavilions
世博中心EXPO Center
世博文化中心EXPO Culture Center 中国馆China Pavilions
世博轴
EXPO Axis
是世博园区最重要的人行立体交通枢纽,全长约1公里,由地上2层、地下2层组成,连接主题馆等永久性场馆以及主要轨道交通线。
轴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6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倒锥形漏斗结构——阳光谷。
独特美丽的阳光谷不但能从40多米高的空中将阳光“采集”到地下,还具备雨水采集功能。
顶部巨大的白色膜布宛如一片片飘逸的云彩,又仿佛三撑起的一把把“晴雨伞”,与轻盈明快的阳光谷一起,成为园区内一道美丽风景线。
EXPO Axis
世博轴 EXPO Axis
主题馆
Theme Pavilions
上海世博会设有五个主题馆,其中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和城市地球馆三个主题馆位于浦东B片区的主题馆建筑内。
展馆外形设计从“折纸”
的创意出发,屋顶则模仿了上海里弄“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显示上海传统石库门建筑的文化魅力和对上海里弄的怀念,既是近代上海建筑文化的象征,又结合了现代展馆的环保功能。
城市足迹馆和城市未来馆分别位于浦西的D片区和E片区,两座展馆建
筑利用原工业建筑进行设计改建,构成传统与现代相互呼应的崭新空间。
考虑到上海四季分明,夏季西晒太阳炙热的气候因素,庞大的展馆外墙必须做生态处理。
主题馆的西墙长188米,高27米,倘若不在环保概念
上创新,则会造成建筑能耗的大量浪费。
为此,设计方在5000平方米的东西外墙上种植绿色植物,使之成为垂直生态绿墙。
“在展馆历史上,那么大面积的生态墙,是古今中外都没有的。
”
主题馆之一(浦东)
城市生命馆 Pavilion of city being
城市地球馆
Pavilion of urban planet 主题馆之二、之三(浦东) Theme Pavilions (E. Huangpu Rirer)
主题馆
(浦西(W. Huangpu Rirer))
城市足迹馆
Pavilion of footprint 城市未来馆
世博中心
EXPO Center
从建筑外观看,棱角分明,简洁大气。
由西向东高低错落。
外立面为玻璃墙,如同一座巨大的“水晶宫”。
从浦江之畔远眺世博中心,犹如一艘巨轮正劈波前行。
而其表面富有创意的片状折线玻璃外墙,更是赋予了整栋建筑物生命化的肌理和丰富的‘表情’。
玻璃墙创新性的设计——通过锯齿形的角度变化,即使打开窗户,从外部看来,也不会破坏世博中心的整体感。
“锯齿形”是世博中心的表情之一。
世博中心 EXPO Center
世博文化中心
EXPO Culture Center
世博文化中心以其穿梭腾飞的姿态、极具未来感的独特外形,表达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造型呈“飞碟”状,从空中俯瞰则呈贝壳状。
白天如“时空飞梭”、似“艺海贝壳”,夜晚则梦幻夺目,恍如“浮游都市”。
“飞碟”形的建筑主体坐落于草坡基座上,上下两片水平向伸展的弧形曲面构成轻盈飘逸的建筑形态,顶部和底部的弧形金属曲面嵌入了星星点点自然分布的采光窗,金属与玻璃的表面在白天闪耀着柔和的光泽,并随着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丰富的色彩。
入夜,多彩的泛光和投影系统,烘托出梦幻般的建筑效果。
设计上突出“漂浮”这一理念:借助周边功能区块的上移,留出草坡平台层以满足各种交通空间的转换及剧场大人流的疏散;同时也解决了建筑容量增大、原有基地不足的困境。
“飞碟”轻盈地落在地景式建筑的绿色基座之上,碟形主体与基座的分离似乎摆脱了重力,加强了漂浮于“天”与“地”之间的戏剧性效果。
漂浮的碟形体与绿坡基座柔化了天际线,呈现出轻盈灵动、时尚、富于未来感的建筑个性,并与毗邻的黄浦江与滨江公园相映成趣。
世博文化中心EXPO Culture Center
中国馆
China Pavilions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建筑师试图以中国红表现东方的哲学,以传统造型诠释现代科技,表现天人合一、天地交泰的哲学理念。
片区ZOON
香港馆
Hong Kong Pavilion
以“无限城市——香港”为主题,设计凸显香港的内通外连,包括香港与本地和全球的联系,以及创意无限。
最顶层以“与自然的连系”为主题,展现在香港这个建筑物稠密的都市蕴藏不少天然资源。
外型优美并富现代感,中层通透,构成独特的视觉效果,象征香港和香港人的无限想象力和创意空间。
澳门Macau Pavilion
外形为玉兔宫灯,其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华南地区古时的兔子灯笼,寓意“和谐相容”和“机灵通达”。
外层以双层玻璃薄膜为材料,全透明的结构隐喻着开放、毫无保留的和谐社会。
“兔头”和“兔尾”实际上是两个巨大的收藏式气球,其中充满着氢气,在指定的时段展示、升起和降落,还可以跟随音乐延伸、升高及移动,非常具有动态美。
透明外墙将尽显其光影交错调和的美学艺术,通过运用灯光与颜色的结合,制作不同效果,使展馆
台湾馆 Taiwan Pavilion
设计概念来自于“孔明灯”,台湾馆的主题为“山水心灯——自然.心灵.城市”,以呼应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旨。
依照台湾民间传统习俗,凡重要节庆皆会透过放孔明灯来祈求平安、幸福、和平,因此台湾馆运用此设计理念来传达祈福许愿与净化心灵的意涵,鼓吹“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的新城市文明.
日本馆
Japan Pavilion
带有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独特新颖的钢网壳双层膜气枕结构形成“会呼吸的展馆”,“凹槽”和“触角”喻意生命体的“嘴、耳朵、鼻孔”和“手指”。
半圆形的大穹顶呈淡紫色,像一个巨大的蚕茧,故名“紫蚕岛”。
极富个性的外观宛如拥有生命的生命体。
展馆外观的基调色为红藤色,红藤色由象征太阳的红色与象征水的蓝色交融而成,可以说是自然的颜色。
展馆的外壁会随着日光的变化及夜晚的灯光变换各种“表情”,让参观者感受到一种动感。
外观按
16世纪修建的拉合尔古堡以“1:1”比例复制而成,展现充满活力和现代元素的巴基斯坦。
世界遗产拉合尔古堡是巴基斯坦文化中拉合尔的地标性建筑,有“巴基斯坦故宫”之称。
巴基斯坦馆
Pakistan Pavilion
尼泊尔馆
Nepal Pavilion
展馆以大型佛塔形式为主体,截取了加德满都在两千余年历史上作为建筑、艺术、文化中心的几个辉煌时刻,通过建筑形式的演变来展现城市的发展与扩张,犹如一座上演尼泊尔文明场景的剧场。
周围环绕数个代表不同历史时期的尼泊尔民间房舍,展现尼泊尔工匠杰出的建筑和艺术才华。
沙特阿拉伯馆
Saudi Arabia Pavilion
展馆形似一艘高悬于空中的“月亮船”,在地面和屋顶栽种枣椰树,形成一个树影婆娑、沙漠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
阿联酋馆United Arab Emirates Pavilion
灵感源于其独特而雄伟的自然景观——富于传奇色彩的险峻沙丘。
远观,犹如烈焰红唇;近看,仿佛是流动的沙丘。
建筑表面的玫瑰金色不锈钢板材呈现出的富于变幻的色彩,角度、色泽不同,形成流动沙丘的光感。
整个馆由三座高达20米、连绵交织、大小不同的“沙丘”组成,分别代表古代、现代和未来。
为体现逼真的效果,馆的外部呈现出沙丘特征:在向风的一面,呈“沙丘”弧形的不锈钢板在阳光下金光闪闪,变换出沙漠特有的玫红色和热浪,呈现出天然沙丘的瑰丽;同时,它又将上海的风偏转,保护光滑且半透明的背风面,使其免受强风和烈日的伤害。
为了体现逼真的效果,展馆外部还仿效了风向造就沙丘的特征。
每当微风吹过,观众似乎能感觉到“沙丘”在移动。
印度India Pavilion
以城市与和谐为主题的印度馆造型模仿印度16世纪艾哈迈达巴德的西迪·赛亚德清真寺,它不仅有一个巨大的赤红色中央穹顶,还是一个集多元宗教特色于一身的建筑。
中央穹顶象征着印度“万象和谐”的主题,它的设计灵感来自公元1世纪时期桑奇佛塔印度教等宗教中经常出现的建筑风格。
绿色的草皮覆盖在中央穹顶上,浓浓的绿意中镶嵌着“生命之树”的铜制雕刻。
植物与金属的融合,让这个穹顶显得既有造型感,又散发出勃勃生机。
穹顶的中央区域采用360度全息投影视听装置,放映出印度千百年来的城市变化。
外墙的赤红色隐喻印度著名的阿格拉红堡。
土库曼斯坦馆
Turkmenistan Pavilion
别具一格的网格状展馆外形和简洁的现代元素融为一体,显现了土库曼斯坦作为中亚大国的风姿。
展馆采用张拉膜的材料及玻璃幕墙,体现出哈萨克斯坦现代建筑的特点。
哈萨克斯坦馆
Kazakhstan Pavilion
乌兹别克斯坦馆
Uzbekistan Pavilion
具有传统特色的层叠木格窗围栏环绕展馆四周,随阳光的照射而不断变化色彩。
“彩带”和“结扣”流畅地连接馆内各展区,形成一个贯通的整体,象征时间、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交融与更迭。
展馆以可持续使用的竹子为主要建材,彰显越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
波浪形的竹
子外墙使人联想起蜿蜒的河流,既美观大方,又能有效减少太阳光多余热量。
越南馆
Vietnam Pavilion
斯里兰卡馆
Sri Lanka Pavilion
展馆以传统蜡染工艺渲染天花板,四周用国旗装点,显得缤纷多彩。
以色列馆Israel Pavilion
因其独特设计被称作“海贝壳”。
建筑要表达的是立体化的“阴阳合抱”太极图。
原石建造的实体建筑部分代表了历史,代表着犹太人的根和过去;而玻璃构成的虚体建筑部分,则象征着以色列崭新的今天。
对比的两部分相互缠绕上升,表达“对话”的主题,即人与自然,过去与未来,即时与永恒,大地与天空,虚与实之间的对话。
设计师以海把以色列和上海联系在一起,因此设计了“海螺”。
在他看来,中国文化的最高智慧是将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包容于一体的“和谐”,而阴阳交融的独特设计正是表达了向中国文化“和谐”理念的致敬。
这个建筑虽然具有传统意蕴,但表现方法却是十足现代的。
卡塔尔馆
Qatar Pavilion
展馆的混凝土外墙上布满了卡塔尔特色的镂空艺术图案,让人想起卡塔尔的标志性建筑——巴尔赞塔。
该塔曾是农历的观测平台,也是采珠人和渔民归来的信号塔,代表了卡塔尔人的辉煌记忆。
门口处装点的棕榈树,更让人感到扑面而来的热带沙漠气息。
伊朗馆
Iran Pavilion
设计体现了伊斯兰传统建筑的特色,展现出伊朗辉煌的古代艺术和当代的丰富多彩。
朝鲜馆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Pavilion
展馆集朝鲜民族特色与现代美感于一身,以国旗、千里马铜像等图案装饰外墙。
黎巴嫩馆
Lebanon Pavilion
展馆内的展品阿希雷姆国王石棺上的腓尼基字母被公认为是希伯来文、希腊文及拉丁文的始祖。
阿曼馆
Oman Pavilion
展馆形似一艘乘风破浪的阿拉伯帆船,通过建筑物、道路、绿化系统和空间环境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树立起阿曼不断发展的国家形象。
展馆外部的蓝色玻璃让人联想起古船漂亮的船头,展现了尼兹瓦古都和苏哈尔港口城市的风貌。
展馆外立面以立体化的韩文和五彩像素画装饰。
远观展馆,由几个硕大的韩文字母连接而成;
近看外墙,则为无数凹凸有致的韩文字母。
韩文是韩国优秀的发明,其创造性和重要性体现了韩国整个国家的文化独立性。
韩国馆使用韩文来构成全部的空间,让参展者们可以全方位体验韩文。
以造型独特的韩国文字作为上海世博会韩国馆的外观设计,是韩国馆的最大创意,这一“立体化”韩文,以五彩瓷砖装饰外表,以“沟通、融合”为文化内涵。
韩国馆
Republic of Korea Pavilion
摩洛哥馆
Morocco Pavilion
是唯一以自建馆形式参展的非洲国家,其面积也在非洲国家馆中居首。
展馆以方形为主基调的平面和空间设计,用一种对称性的和谐,来体现稳定、平衡、匀称。
摩洛哥馆内的方形元素同样无处不在。
片区ZOON
泰国馆
Thailand Pavilion
展馆设计突出泰国视角和泰式风格,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色调,融入泰国传统建筑、艺术以及泰式生活方式中的经典元素。
新西兰馆
New Zealand Pavilion
展馆外形如飘逸的云朵,似飞翔的翅膀,寓意新西兰是“白云覆盖下的土地”。
展馆建筑包含了新西兰文化、风景、人文等元素,如白云、花园、自然风光。
展馆设计独特,一座屋顶花园不仅展现了新西兰的自然之美,还体现了新西兰人科技创新的独特匠心。
马来西亚馆
Malaysia Pavilion
设计构思源自传统的长屋。
整个展馆由两个高高翘起的坡状屋顶组成,犹如一艘远航而来的“木船”;屋顶尖端的交叉构架是马来西亚本土建筑的特有符号;观光电梯被设计成吉隆坡“双塔”摩天楼形状。
展馆一层,外廊和入口部分以伊斯兰教清真寺为原型,体现伊斯兰教作为马来西亚国教的重要地位;屋顶被柱廊架起,在表现手法上模拟传统长屋的模式。
展馆外墙则借鉴了马来西亚传统印染的纹理,由蝴蝶、花卉、飞鸟和几何图案组成。
展馆流畅的雕塑式外形如澳大利亚旷野上绵延起伏的弧形岩石。
外墙釆用特殊的耐风化钢覆层材料,幕墙的颜色随时间的推移日渐加深,最终形成浓重的红赭石色,宛如澳大利亚内陆的红土。
这种红色的泥土是澳大利亚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
澳大利亚馆
Australia Pavilion
展馆仿佛是一个即将开启的音乐盒,景观设计的两大元素是水与花园,代表着新加坡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妥善地处理了这两大环境元素,并取得了平衡。
外墙上的各种突起正如一个个跳跃的音符。
外墙造型向内倾斜,形成阴影,从而减少日晒吸热。
幕墙的上下两部分之间的距离,缓坡两侧的缝隙以及幕墙本身的设计都朝着这个方向进行了完善。
新加坡馆
Singapore Pavilion
菲律宾馆
Philippines Pavilion
展馆表面由透明材质钻石菱形物组成,当风吹过时,这些钻石菱形物会轻微地摆动,展现别样的视觉变化效果。
外部四个面上均有“人手拼贴画”,醒目别致。
设计者把大吴哥窟南门楼完整地搬到了世博会上。
门楼上的雕像是一位柬埔寨的国王,他在那里俯视着他的子民。
不过在世博会上,这位国王承担的职责是“欢迎各国游客”。
柬埔寨馆
Cambodia Pavilion
门口上方支架内的两个圆柱体,分别展示了学校、清真寺等8幅图片。
代表文莱为实现“2035年宏愿”所制定的“八大策略”。
而旋转式的结构告诉人们文莱保存着完好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
展馆将热带雨林作为入口处的主展项,展现文莱特有的自然环境。
上升的空间和垂直造型象征文莱人民生活水准的逐步提高。
文莱馆
Brunei Darussalam Pavilion
印尼馆
Indonesia Pavilion
顶部有数根竹子穿墙而出。
这是印度尼西亚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标志。
展示印尼对自然资源的良性利用。
片区Z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