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行政区划(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行政区划(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第一篇:中国的行政区划(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中国的行政区划(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刘小敏
通过上节课习学生已经了解我国有三级行政区划以及34个省级行政区划。
这节课主要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简称及分布。
本节课知识容量大,要求识记的东西多,而且对于刚接触中国地理的学生来说,大多数地名也较生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主要以读图、填图、拼图来进行教学。
但是我由于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就显得不贴切。
本来要求学生描画各个行政区划的轮廓,可我未能准备好纸张,所以这一环节不能进行。
最后就只能用原始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但教学却显得枯燥乏味。
让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定要有充分的准备。
第二篇:中国的行政区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中国的行政区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2.知道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比赛法、歌谣记忆法、图片对照法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
进而通过实际拼图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拼图和填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使用拼图,贯穿直观性教学原则,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已经知道一些关于我国行政区划的知识,故而导入此课比较容易,对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学生也很容易理解。
而对于我国的34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学生知道的相对较少,所以本节课需用两课时来学习,第一课时宏观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以及34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记忆为主。
第二课时主要是详细认识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轮廓、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以及其所处位置,结合幻灯片展示地图、学生自己操作拼图,以直观教学为主,相信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34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
我国34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分布。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并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中国政区图的能力,能在中国政区填充图上填注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3.通过讲述本节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时重点
我国34个省区市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分布。
学时难点
我我国34个省区市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分布,如何将它们落实在地图上。
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复习第一课时知识
1.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辖区、自治县、县级市)、镇(乡、街道办事处)
2.省级行政区划的分类: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活动2【导入】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重点通过幻灯片来详细认识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了解并掌握它们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通过图片认识它们的轮廓,通过幻灯片和拼图练习来掌握它们的分布。
活动3【活动】认识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教师课件依次展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轮廓和形似图片,学生轮流说出它们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并结合形似图片记住它们的轮廓特点。
顺序从少到多,先认识2个特别行政区,其次认识4个直辖市,第三认识5个自治区,最后认识23个省。
活动4【活动】分类认识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分布并作拼图练习
一、认识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
二、认识有陆地疆界的省级行政单位: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广西
三、认识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四、认识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五、认识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六、请同学找出以上五种方法没有涉及到的省级行政单位:北京、贵州
七、请同学找出我们甘肃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内蒙古、宁夏
活动5【练习】练习认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轮廓
教师幻灯片展示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轮廓图,请同学认出它是谁,并说出各自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活动6【测试】本课所学知识小测试
1、下列省级行政区对应的行政中心,正确的是()
A.甘肃——西宁
B.青海——拉萨
C.宁夏——银川
D.陕西——太原
2、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福建——闽
B.河南——鲁
C.湖北——湘
D.辽宁省——宁
3、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错误的是()(此题有地图,在课件上)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1.完成本节地理填充图册。
2.完成本节配套练习。
第三篇:中国行政区划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现行行政区划”两部分内容组成。
其中,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社会、经济活动、交往有重要影响,是中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也是今后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因此,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材内容虽然比较单一,但涉及的地名众多,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边界形态又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也错综复杂。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须反复运用地图,读图、拼图、填图,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
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学习的革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新知,通过做游戏使学生熟记各省的名称及其位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及省府所在地。
通过讲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大快人心等事实,向学生表明: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利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本节识记的知识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理解的知识有:三级行政区的划分,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能力培养有:教会学生掌握和运用中国政区图是本节能力培养的主线。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材料,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3、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内容。
4、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地图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
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直观性教学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一个省;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四】教学难点:
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府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了解自己户口所在地,有关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做一幅中国政区拼图版并熟悉中国政区图的形状和方位。
2、多媒体(辅助教学)、投影仪、投影片、用吹塑纸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等等。
【六】教学安排:
二节课【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请问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是什么呢?我国的范围又有多大呢?(学生回答)【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疆域十分辽阔的国家。
为了便于国家对各地进行行政管理和领导,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的行政区划【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讲解】什么是行政区划呢?我们先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我要在学校里找一位同学,你会告诉我他在某年级某班,甚至明确到第几小组第几个,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学校方便管理。
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为了便于管理,也会将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
我们先来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板书】
一、历史上的行政区划【组织学生阅读】
让学生阅读(“省”与“县”的由来)这一段话,然后叫一位同学起来说说他的由来。
【老师提问】
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有何影响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现行行政区划:【板书】
二、现行行政区划【板书】
1、三级行政区划:【启发引导】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6页,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按照以下格式填写。
(找几位学生将填写的结果念给全班同学听)【出示投影片】我国区域分为三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写出自己户口所在地:【总结归纳】
我国采用的是省、县、镇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的年级、班级、小组一样。
上一级区划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
我国行政区的划分,有些地方比较复杂,在填写自
己的户口所在地时,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例如:家住大城市的就没有县、镇两级,而是区、街道;在有自治州的地方,行政区划是四级,即省(自治区)、自治州、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民族乡);在市管理县的地方,行政区划也是四级,即省(自治区)、市、县、镇(乡)。
除此以外,国家根据特殊需要,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
【板书】
2、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教师提问】
同学们知道我国政府何时收回了香港和澳门的吗?(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遵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转折过渡】行政区划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应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
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板书】 3、34个省级行政单位:【拼图讲解】
教师按照课本第7页的顺序,用吹塑纸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完成中国政区图。
(学生在教师拼出某个省的同时,在课本的“中国行政区简图”上找出这个省的名称及位置)【组织拼图游戏】学生在课前按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做一幅中国政区拼图版,并熟悉各省级行政区的形状和方位,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做拼图游戏,使学生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中国政区图的拼图游戏,然后进行评比以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按所用时间的多少及正确率评出优胜者。
(全班分六小组,每小组八位同学)【教师提问】
你认为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可分为几种呢?每一种的数量是多少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教师提问】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来
记住这些名称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中国省级行政区顺口溜:
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
云贵川内青藏新,陕甘两宁加海南;
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A、对照中国政区图,找出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
B、按照地理方位,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及行政中心名称。
【转折过渡】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组竞赛游戏来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先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来熟悉这些省区。
(可以围绕着这几个区域去记①东北三省②北部边疆③西北地区④黄河中下游⑤长江中下游大致以长江为界⑥南部沿海⑦西南地区)【组织学生竞赛】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前四轮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答对者加十分,答错不扣分。
最后一轮为抢答题,答对者加十分,答错者扣十分。
最后,得分高者胜出。
(用多媒体投影中国政区区划拼图版拼图游戏)⊿第一轮:教师在中国政区区划拼图游戏上,任意点键四个省区,请学生回答它们的名称。
⊿第二轮:教师任意说出四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相应的省区图块从政区图上取下来。
⊿第三轮:教师任意点键四个省区图块,请学生根据图块的形状和大小判断各是哪一个省区。
⊿第四轮:教师任意说出四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图块拖回政区图上相应的位置上。
⊿第五轮:教师利用省区的特点提问:如:与广东省相邻的有哪些省区?黄河的入海口位于哪个省区?长江发源于哪个省区?与俄罗斯相邻的省区有哪些?等等
附:①位置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省区:黑龙江、新疆、海南、黑龙江
②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蒙、俄、哈、吉、塔、阿、巴、印)③相邻省区最多的省区:内蒙古(黑、吉、辽、冀、晋、陕、宁、甘)④面积
最大和最小的直辖市:重庆、上海⑤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区:河南、西藏⑥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直辖市:重庆、天津⑦人口密度最大和最小的省区:江苏、西藏⑧民族最多的省区:云南
⑨经济特区最多的省区:广东(深圳、珠海、汕头)【教师简评竞赛结果】
略。
得分高者胜出。
【教师总结归纳】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轮廓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进一步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
这一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涉及地名很多,记忆非常困难,为此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记忆方法来强化记忆。
比如:1)划区记忆,把34个省级行政单位划分为几个区来记忆。
我们一般把它们分为七个大区。
可以围绕着这七个区域去记:⊿ ①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 ②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
⊿ ③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④黄河中下游:山东对山西、河北对河南、北京对天津;⊿ ⑤长江中下游大致以长江为界,可以有下图帮助记忆:
湖北安徽江苏长江————————————上海
湖南江西浙江
⊿ ⑥南部沿海:福建对台湾、广东对海南、香港对澳门、广西壮族自治区;
⊿ ⑦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自治区。
2)分类记忆:如四个直辖市的名称、五个自治区的名称、领土四端的省区
3)按照一定的线索、方位记忆。
如自北向南的临海省区、逆时针方向有陆上邻国的省区、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100ºE经线穿过的省区等等
4)形象记忆、歌诀记忆等等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解了中国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立。
重点学习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分布,
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对照地图记住这些内容。
【转折过渡】
我们有的同学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还有一个小名。
各个省区也有自己的小名,我们称为省区的简称。
这是我们下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课后,你们去看一看教科书中“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表,思考这些简称是怎么得出来的,是否可以找到记忆方法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究。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历史上的行政区划:(二)现行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
2、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香港:1997.7.1 澳门:1999.12.20 3、34个省级行政单位: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北京市是祖国的首都。
)
【九】、教学后记:
本节知识容量大,识记内容较多,学生记忆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在充分运用中国政区图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如通过让学生反复做读图、填图和拼图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演示拼图,引导学生看图、填图,使“死”图变“活”图,吸引学生的注意。
感知,然后组织学生拼图竞赛,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学习,实现愉快教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基本上记住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分布。
阅读和使用中国地图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成功的方面是:在课堂插入了一些游戏活动,对于学生的兴趣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让学生知道在游戏中也可以学到知识。
该堂课要记的知识点太多,所以应该反复读图、拼图、填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这些知识点。
通过这种启发式和游戏法的
教学,学生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也感兴趣。
但对于初中地理在中学的地位,也有极小部分同学对地理的认识不够,一堂课下来很难记住。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参入一些与学生有兴趣方面的知识以及教学方法。
比如:分组讨论、做游戏、竞赛等等方面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兴趣方面的提高。
【十】、作业:
【基础题】填充图册
【例1】在我国23个省中,与三个自治区接壤的是:()A、陕西省 B、四川省 C、青海省 D、甘肃省
【例2】中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一共有:()A、9个 B、14个 C、12个 D、13个
【分析题】请你谈谈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有何影响?【探究题】转动你的大脑,结合你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我们在香港和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呢?
②“两湖两广两河山”是指哪几个省和自治区?这句话中的“湖”、“河”、“山”各指什么地方?
(“两湖两广两河山”是指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
“湖”即洞庭湖、“河”即黄河、“山”即太行山。
)【实践题】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台湾、香港、澳门,并分别计算一下与你家乡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它们分别位于你家乡的什么方向?
第四篇: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刘小敏
滚滚的长江是中国的河流中最难的一课,尽管充分准备,可是第一课时讲后,还是暴露许多问题。
由激昂的《长江之歌》导入,新课学习却气氛沉闷,长江概况。
借助导学案这个学习助手,只要学生能自学解决的知识,我就放手给学生。
例如:长江发源地、长度、入海;流经地形区和省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分界点等,学生或通读课本,或分析地图,或小组合作,但却让人有巨大情感落差。
教学方式单调-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再学习再讨论,教和学枯燥无味。
课堂中老师始终牵着学生走,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参与,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面对如此多的课堂陋习,我一下子懵了,良好的自我感觉噶然而止。
重重压力下迸发出无穷动力,抹干眼泪后我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大胆改革,对“滚滚长江”第二课时的教学做了调整。
期待有所进步。
第五篇:《长城》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文/袁永华
学校教学比武活动中,我讲授了《长城》第二课时,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第二课时重点带领学生学习2、3自然段。
考虑到第2段是一些知识性的内容,学生自主就能完成,所以在这节课将第2段设计为自学环节;因第3段是通过联想进一步抒发了情感,故这一段我设计为小组合作学习。
环节一:
自学部分,因为在第一课时中,我带领学生学习了第一、四自然段,学生了解了第一段是长城的远景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长城的气势雄伟。
所以第二课时我首先出示了自学要求:自读课文第二段。
1、哪句话看出作者的观察角度从远到近了?
2、这段话介绍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3、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这一特点的?让学生知道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这段话介绍了长城的哪些知识;作者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详细介绍事物的。
最后出示长城近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长城的各部分结构,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在书本的图画上标出长城的各部分,使学生加深印象并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环节二:
第3自然段,我设计的是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小组合作的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三段。
组内交流:
1、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试着用“……没有……没有……就……”说一句话。
2、说一说你读了第三自然段,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小组记录员做笔记)
3、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读出来。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中,通过用关联词“……没有……没有……就……”说话,将学生的思维从文本中带入联想,再次深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的艰辛。
小组合作中,进行了分工。
优生负责思考发言,待优生负责补充、记录,并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
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渐加深的基础上在组内自发地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段。
环节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升华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汇报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深入引读:
1、出示材料感受修筑修筑长城的艰辛。
“公元555年,北齐王朝修筑从居庸关到大同一段约450千米的长城,就征调民工180万。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2、出示长城雄伟的远景图感受长城的雄壮。
引导学生感叹读。
3、出示各国伟人对长城的评价,增强民族自豪感。
“不到长城非好汉。
——毛泽东;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撼(hàn)的古代建筑。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当你听到这些各国元首对长城的评价,你心里有什么感觉?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结束授课。
环节四:
出示当堂检测,让学生巩固本节课学过的知识点。
二、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设计上用了较多的心思,但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总结如下:
1、设计理念上,刻意将内容划分为2段自学,3段小组合作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
应当让学生先自学全文的基础上,将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