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危机
——是否要废除中医药
2006年,一些人提出“中医是伪科学”“废除中医”等观点,在社会上引发激烈争论。这个提议使得中医药步入了危机。但是是否要废除中医药,这个问题有待大家的深究。在自然科学概论的这门课程中,我从老师那里了解到有关中医药的一些知识,针对“是否要废除中医药”这个问题,世界各人士各持己见,在此同时也引起我的思考。
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功耀教授在博客上发表第一篇文章《告别中医中药比破除迷信更容易》,拉开了他批判中医中药的序幕。6月13日,张教授又发表了《从中医药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起》一文,引起了网友强烈的反响,评论达百条。其中表示反对意见意见的占大多数,之后张功耀围绕这一话题继续撰文多篇。10月7日,张功耀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起了“征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公告”的签名活动,短短几天,签名人数已经过万。
中医中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神农氏尝百草开始,一直到近代为中国人的诊病疗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间诞生了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伟大的医学家。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为何坚决地认为中医中药无可救药?为何要让中国人抛弃几千年的传统?发起“取消中医”的签名行动,是理性的探讨抑或纯粹是无聊的炒作?但是无论张教授出于什么目的,中医药所存在并引发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与改善。
一、中国传统文化继承的问题。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废除中医药,是否象征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肢体呢?这是国民所担忧的问题。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千年历史的转变,有很多的进步,但是还在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这就需要社会的发展与完善。中医药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还是需要与时俱进,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有关资料证明,中医药在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目前,中医药从业人员约有50余万人,相关的保健服务网络已遍布全国。我国农村有5万多个中西医结合的乡镇卫生院,约半数乡村医生在使用西药的同时使用中药。在我国7000余所西医医院中,95%设有中医科或中医病房,其就医人数占医院总病人数的20%以上,中药的使用量也在
加大,约占用药总量的30%左右。随着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中药的不断发展及中医药诊疗手段的不断提高,中医药在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医药在医疗保健发面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国家医疗体系要发展,就必须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出真理,在不断发展中,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二、中医药的安全问题。
中医药能一直流行至今并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具体疗效显得有点模糊。长期以来,中医药临床主要靠经验,所以中医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靠的是经验,不少中医的方向和做法,不完全按照现代医学原理,同样的治疗方法,效果也许会不一样。龙胆泻肝丸中毒事件说明了我国中药疗效与安全防线的不确定致使产生很大的安全问题,1992年比利时报道“中草药肾病”事件以来,欧洲、美国和日本把接受中国出口中医药的“安全防线”加高了,台湾、香港也跟着加高了中医药的“安全防线”。因此,中医药要发展,就需要利用现代医学方法,明确中医药相关的疗效与安全防线,国家的相关部门必须严守把关,监督控制。
三、中药产业整体水平不高。
中药产业整体水平不高,也是中医药创新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作为中药发源地的中国只占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的3%到5%,而日本占80%,韩国占15%。2005年我国中药出口额突破8亿美元。而韩国仅“高丽参”一项出口就相当于我国全部中药材出口额的50%,且其价格比我国人参高出10倍左右。
一些中药制药企业的负责人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医药理论研究未能给中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些年由于中医药理论方面研究鲜有突破,一些企业明显感到在创制新药方面力不从心,只能生产一些传统中药品种,甚至用传统中药品种改剂型上市,以“假创新,真加价”的办法来牟取利益。中药企业界人士表示,这次将“中医药协调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写入《纲要》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有利于中药制药企业从创新中寻求效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药是否废除还有待时间的考证,但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