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读技校没出路作文6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说读技校没出路作文600字
案例一
当我们打点行装,满怀希冀地踏入职校的大门,另一种人生的宏伟蓝图便在心中勾画。
我们坚信,从这里扬帆起航,未来人生充满希望。
我们信心百倍,挑战未来。
我们要走出一条别样精彩的人生路。
谁说我们中职生选择职校是迫于无奈?上职校,是我们无悔的选择!职校同样有海人不倦、循循善诱的老师,有朝气蓬勃、孜孜以求的同学。
这里的学习生活色彩斑斓,这里的文化气息令人沉醉。
是时代的召唤,让我们毫不犹豫地迈入职校。
我们每一个职校生都肩负着时代所赋予的神圣使命。
中职生和所有莘莘学子一样,充满着朝气,渴求知识的滋润。
谁说中职生没有希望,前途黯淡?殊不知,我们的青春激情四射,更有着不服输的精神和力量。
我们拥有一技之长。
我们不是书呆子,在向书本寻求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实践和效能。
人们常说“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我想说的是,二十一世纪同样需要我们这样的技能性人才。
只要我们心中有理想,我们的学习和发展不可限量,我们会拥有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
国家对中职生越来越优厚的政策,让我们学得更加放心,我们没有理由不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无数中职生,用他们的成才之路为我们见证,我们选择了一条通向未来人生的终南捷径。
在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令我们羡慕值得我们称赞的师兄师姐啊。
他们有的已经成了商业精英,有的成了企业奇才。
更有无数技术性人才,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用
自己的成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为我们中职生争得了光彩和荣誉。
我们也一定能从他们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案例二
2006年中考,满分150分的英语科目吾晓辉考了48分,但中考总分仍然考了560分,达到了衢州普通高中录取线,其中总分200分的科学更是考出了189分的高分。
吾晓辉最终选择了就读衢州中专机电专业。
“偏科严重,高中也未必能有改观,我又喜欢机电专业,而且我也想早点出来赚钱改善家里的条件。
”
进入衢州中专机电专业后,吾晓辉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开始显现。
中专一年级时,吾晓辉用车床锻造出一个优质铁锤,被师生交口称赞。
如今,31岁的吾晓辉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副总兼总工程师,目前他手握24项专利。
中职生充满朝气活力四射,迸发青春的激情,更有敢拼敢搏不服输的精神。
只要有我们的地方,就能将青春之歌唱得嘹亮。
在文化广场上,我们尽情展示着优美的舞蹈,在歌舞比赛的舞台,我们技压群芳,一枝独秀。
在演讲比赛中,我们更是屡屡取得骄人的佳绩。
只要有舞台,我们就能赢得掌声和喝彩。
我们走出课堂,微笑着深入车间,一试身手。
在实践中,我们以熟练的技术,良好的素质,令人刮目相看。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职生,但我时时想大声疾呼:中职生,我为你
骄傲!
我以我是一名中职生而自豪。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我们同样拥有无比广阔的人生舞台。
谁说我们不是社会的栋梁?甘当一砖一瓦,精神更加可贵。
中职生在社会所需要的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更值得敬重。
让我们每一位中职生,都由衷地高呼:中职生,我为你骄傲!
案列三
有人说中职生的学习最没有压力,最清闲!唉可是面对中考失败而走进中职校园的学生而言又是否真的清闲呢?我个人认为不是的,或者在我们走来的路上看到的是更多的掌声和鲜花馈赠给那些上了高中的同学,大多数人认为高中生压力的重大往往超越了中职生。
是的,他们是有压力,面对着学校给予的压力、家庭给予的压力、自身以及各种外来元素给予的压力、最重要的是面对着高考的压力。
他们有着目标有着前进的方向有一句明言一人有时就像一艘失去航标的船,不知驶向何方,生活必然黯淡无华多么地体现了人的心声。
高中生会为自己的大学梦而努力,那么中职生为什么而努力呢?如果不是一次次的失败,那么还会不会有人选择中职生涯呢!会的!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爱好,可是大多数的中职生对自己的前途是一片渺茫。
这样的生活多么没趣啊! 没有目标的生活是多么黯淡的。
可是没有目标是否真的能清闲呢!我想没有目标的生活比有目标会更有压力,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每天做着同样的事,上学、放学,连复习,做作业都没什么兴趣,虽然知道这是不好的,可是却提不起兴趣来。
除了玩耍还是
玩耍,犹如行尸走肉;空虚的生活使人懒惰。
这样的生活难道就没有压力吗?青春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这样白白的浪费了,以后回想起来真的不会遗憾吗?如果每天活得充实有着目标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就算失败,也会觉得甘心!
每个中职生都应该为自己负责,为将来负责,不应该因为失败而
失去目标。
应该为自己打造属于自己的目标,并朝着目标去努力!
案例四
说到中职生的未来,人们往往用“技能成就人生”、“一招鲜吃遍天”、“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职校生的未来不是梦”这些激励性的语言来描述,也常常用“某人造卫星实验失败,经检查,原因是某一处焊接点不合格。
找了一个焊接工,很快焊接好了,卫星上天了”这类故事来说明职业技能的重要性。
随后的传闻是,那个焊接工被特批享受高级工程师的待遇。
以上这两种说法,实际上都隐含着一个心照不宣的观点:职校生虽然在文化知识、理论基础方面没有什么前途了,但凭借着技能,也能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如果个别职校生的技能特别突出,那么,他的前途甚至是非常光明的。
对于这样的说法,本人实在不敢苟同。
诚然,职业院校学生和普通高校学生在知识结构、理论素养、技能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也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内容,但就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这一任务而言,二者之间毫无二致。
这也就是说,一个人无论是就读于职业院校还是就读于普通高校,都不过是进入社会前的一种必要的准备。
至于进入社会后如何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个人对生活、对职业、对事业
的看法和态度了。
当然,我绝不是反对职校生依靠专业技能顺利就业,并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从而实现自己的人
生价值。
我想强调的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又怎么能认定职校生一定就只能凭借专业技能——而不是凭借其他,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呢?事实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做出一番事业的职校生大有人在。
半个月前,南京有一家公司来学校招聘会计人员,亲临招聘现场的公司董事长就是我所在学校八十年代毕业的中专生。
目前,他办了九个公司,涉足多个行业,可谓生意兴隆,财大气粗。
如果说那个时候的中专生生源好、质量高,因而不足为凭的话,那么,我校近年的毕业生也有不少已经走上了企业的管理和领导岗位,这该是很好的例子了。
我在一些书籍和材料中看到,有些大学校长、学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经常说,一个人在本科阶段选择什么专业,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就局限在这个专业范围内。
大学阶段,专业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奠定基础(通识教育),掌握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有位大学校长在报告中曾经披露一个数字:大学生毕业十年后,仍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不到5%。
本科学生尚且如此,我们为什么对职校生就过早地下定
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