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专)中考化学总复习题型复习(四)实验与探究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复习(四) 实验与探究题
一、题型简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此类考题通常利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以实验为载体设计化学问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
题型多样,涉及选择、填空、简答、信息、计算等多种题型,全面考查各种能力。
二、方法指导
1.根据实验考查的不同要求进行归类:①常见仪器的使用;②设计化学实验探究方案;③对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重点实验进行重点复习。
例如:一些性质实验,既进行了实验操作,又复习了物质知识。
3.根据不同实验内容,进行专题复习。
如:可按常用仪器的使用、气体的制取及收集实验、化学实验的探究、酸碱盐等物质的探究等专题来进行复习。
题型之一物质组成的探究
解题技巧:物质组成的探究,包括物质元素组成的探究、固体混合物组成的探究、气体混合物组成的探究等,考查形式多样,综合性较强,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也是难点。
学生必须认真审题,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综合考虑,这是解决此类题的重要途径。
(2015·梧州模拟)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熟鸡蛋在常温下放置一两天后就会变臭了。
富有营养而味道鲜美的鸡蛋,怎么会散发出臭味呢?同学们立即对此进行了研究。
【提出问题】这种散发出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气体是什么?它有怎样的性质?
【猜想假设】大家按照查阅到的鸡蛋中主要含有的元素是C、H、O、N、S的信息及相应元素的化合价,列出了气体的可能存在形式分别有以下几组:
甲组——含碳化合物:CH4、CO、CO2
乙组——含氮化合物:NH3、NO、NO2
丙组——含硫化合物:SO2、SO3
虽然列出了上述可能,但大家都一致提议排除甲组的可能性,大家提出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物质NH3NO NO2SO2SO3
一些特性碱性
在空气中会迅速
变成NO2
红棕色
酸性,有刺激性气
味,能使KMnO4溶
液褪色
沸点
44.8 ℃
根据所查阅的资料,大家进一步排除了NO、NO2,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排除了SO3的可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毫无头绪的同学们向老师请教,老师笑而不语,拿出了两集气瓶的气体M,告诉大家这就是该刺激性臭味气体的主要成分,具有可燃性,至于还有什么性质,让大家在注意防护和实验安全的条件下进行探究。
(1)小吴同学用针筒抽取了部分气体M,注入盛有石蕊试液的试管中,结果没有看到溶液变________的现象,证明该气体不是NH3;
(2)小周同学设法点燃了气体M,并拿一个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看到烧杯内壁有小水珠出现,说明了M气体中含有________元素;燃烧后的气体带有刺激性,并能使另一个内壁沾有KMnO4溶液的小烧杯,出现红色褪去的现象,说明M气体中还含有________元素。
(3)为了进一步探究M气体的组成,小施将3.4 g的M气体完全燃烧后,设法将燃烧后所得气体,全部通入如图装置中。
(注:碱石灰为固体NaOH和CaO的混合物)
经充分吸收后称重,发现A装置增重1.8 g,C装置增重6.4 g。
通过计算可知,除了上述小周确定的两种元素外,M气体中________(填“含”或“不含”)其他元素;并确定了M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而上图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严谨的思考与细致的实验,同学们终于揭开了这种气体的组成。
思路点拨:【猜想假设】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进行考虑;【查阅资料】根据“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气体”排除,NO2是红棕色气体,而NO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NO2;也排除了SO3的可能,理由是常温下SO3不是气体;【实验验证】(1)考虑NH3为碱性;(2)根据“点燃了气体M,并拿一个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看到烧杯内壁有小水珠出现”“燃烧后的气体带有刺激性,并能使另一个内壁沾有KMnO4溶液的小烧杯,出现红色褪去的现象”,推测含有元素的种类;(3)根据“3.4 g的M气体”“A装置增重1.8 g,C装置增重6.4 g”进行计算,推测M的化学式。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认真读题→勾画关键语句→明确要求→使用所给资料,关联基础知识→规范答题。
1.(2015·贵港)某兴趣小组先往甲、乙试管中各加入2 mL 10%的CuSO4溶液,再往甲试管中加入5 mL、乙试管中滴入2滴10%的NaOH溶液,观察到甲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乙试管中有浅绿色沉淀生成。
【实验讨论】得到的蓝色沉淀一定是氢氧化铜,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浅绿色沉淀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1)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可能会生成碱式硫酸铜,它是浅绿色,受热会分解。
(2)碱式硫酸铜有多种可能组成,如Cu2(OH)2SO4、Cu3(OH)4SO4、Cu4(OH)6SO4,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58、356、454。
(3)SO2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探究】该小组对碱式硫酸铜产生了兴趣,想探究碱式硫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
【实验设计】取少量碱式硫酸铜加入试管中并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实验结束后试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滴入稀硫酸黑色沉淀溶解,溶液呈蓝色,证明该黑色固体是CuO;B中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证明有水生成了;C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生成了SO2;D中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生成了O2。
【实验反思】
(1)当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时,只要控制CuSO4溶液的量一定,NaOH溶液________(填“足量”或“不足”)时就能生成浅绿色沉淀,此实验利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或“对比观察法”)。
(2)碱式硫酸铜可表示为aCu(OH)2·bCuSO4,则Cu4(OH)6SO4还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当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试另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测定所得浅绿色沉淀的成分,再进行后续实验,取8.9 g碱式硫酸铜放入试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0.9 g水,通过计算确定所得浅绿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2015·贺州)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H2、CO2中的两种或三种。
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其成分。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色。
【提出问题】混合气体由哪些气体组成?
【提出猜想】猜想一:混合气体是CO、CO2;猜想二:混合气体是CO、H2;猜想三:混合气体是H2、CO2;猜想四:混合气体是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观察现象】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讨论交流】
(1)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则猜想________不成立;
(2)小华认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小军认为小华的说法不正确,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丽认为在A装置前连接以下三个装置就可以确定气体成分,则各仪器的接口连接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g→h,按小丽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前后两瓶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则猜想________成立,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老师指出小丽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还存在一处不足,你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名:504双吸剂
成分:铁粉、生石灰等3.(2015·河池一模)小刚在家中准备丢弃的红枣袋中发现一袋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
拿到学校后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固体样品也很好奇,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久置后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久置后的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
固体逐渐消失,有无色气泡产
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一
定不含Fe2O3。
同学们认为小刚的方案一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讨论后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二继续验证:
步骤②中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
写出该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对滤渣B再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固体减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和
Fe2O3。
233【反思】食品包装袋内放双吸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5·江南区一模)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 2(OH)2CO 3,相对分子质量222]加热完全分解后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
他们称取了4.44 g 碱式碳酸铜在试管中高温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冷却到室温后,称量黑色固体产物质量为3.2 g 。
他们对固体产物作出了以下猜想:①可能是氧化铜;②可能是碳粉;③可能是碳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以上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向盛有少量该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
若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则猜想①正确; 若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则猜想③正确。
(2)乙同学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分析了一下,认为猜想③可以排除,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排除了猜想②,他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丁同学通过查找化学资料,证实了前几位同学的实验和推理是正确的。
5.(2013·柳州)水煤气是一种工业上常用的气体燃料,一般用焦炭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含有少量的CO 2和水蒸气杂质。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水煤气的主要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成蓝色;
(2)Na 2CO 3与少量盐酸反应生成NaHCO 3和NaCl ,与过量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 、H 2O 、CO 2。
【实验假设】
①可燃气体只是CO ; ②可燃气体只是H 2;
③可燃气体是CO 、H 2的混合气。
【实验过程】
实验小组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水煤气中CO 2、H 2O 已被充分吸收):
――→水煤气NaOH 溶液―→浓
硫酸
――→灼热CuO 无水
硫酸铜―→澄清石灰水―→尾气
实验中,发现黑色氧化铜变红,且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水煤气含有H 2;还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水煤气含有另一可燃气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根据实验结论,甲同学认为实验应保证安全,防止中毒,对尾气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1)实验后,乙同学认为欲检验所用NaOH 是否完全消耗,可向溶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若没有气体产生,则溶液中还有NaOH 剩余,但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设计是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同学通过本次实验,结合查阅的资料发现,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就可以鉴别稀盐酸和碳酸钠两种无色溶液。
正确的鉴别方案及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5·绵阳)地球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海水占了全球水资源的97%。
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NaCl ,可用于制备钠及其化合物,其流程如图:
①加入过量Na 2CO 3溶液目的是除去CaCl 2和________________,流程中不能用过量稀硫酸代替过量稀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提纯过程中使用了过滤和蒸发操作,实验室过滤和蒸发操作均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③流程图中制备金属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NaOH ,并同时获得两种单质。
补充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NaCl +□H 2O=====通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廷在实验室找到一瓶长期放置的NaOH 溶液,欲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Ⅰ.NaOH 与CO 2分两步反应:
2NaOH +CO 2===Na 2CO 3+H 2O ;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Ⅱ.NaOH 与NaHCO 3反应方程式为:NaOH +NaHCO 3===Na 2CO 3+H 2O 。
Ⅲ.物质的溶解性:
CO 2-
3 HCO -
3 OH -
Ba 2+
不溶
溶
溶
溶液的酸碱性:BaCl 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刘廷根据资料中的Ⅰ、Ⅱ对其成分提出了5种合理猜想,请将猜想补充完整。
猜想1:只有NaOH ;猜想2:________________;猜想3:只有Na 2CO 3;猜想4: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5:只有NaHCO 3。
【实验验证】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1 取该NaOH 溶液,加入过量BaCl 2溶液
产生白 色沉淀 证明猜想________不成立(填数字)
步骤2 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滴加________
无气泡 产生 证明原溶液不含________(填“离子”)
步骤3
另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滴加________
溶液 未变红
证明原溶液不含________(填“离子”)
【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猜想________(填数字)是正确的。
7.(2015·株洲)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
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
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含有氧化钙、碳酸钙
猜想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
(1)猜想________(填“1”“2”或“3”)错误。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与提升】
(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
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
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加速食品变质。
(3)请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5·荆州)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为确认其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与假设】溶质可能为NaCl、NaOH、Na2CO3和NaHCO3中的一种。
【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NaCl NaOH Na2CO3NaHCO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温下某稀溶液的pH 7 13 11 9
【探究过程】如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其实验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假设物质中的____________。
【探究结论】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假设物质中的__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反思】
(1)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②产生的气体应是________(填化学式),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有同学猜想其中的溶质还可能是Na2SO4,但又没有Na2SO4的上述表列信息。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的相关现象,判断该溶液中的溶质是否是Na2SO4,并叙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5·资阳)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
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____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
BaCl2溶液。
②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
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
(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
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该瓶无色溶液是硫酸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
10.224
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种碳的氧化物?
【猜测】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只有CO 只有________ 含有CO和CO2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依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1)观察到________(填字母)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
(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
____________________;②E装置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
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讨论】
(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5·莱芜)将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下列变化:
钠(Na)――→
O2
钠的氧化物――→
H2O
氢氧化钠溶液――→
CO2
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产物有哪些?
【查阅资料】钠的氧化物,除氧化钠(Na2O)外还有过氧化钠(Na2O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都能与水发生反应,方程式如下:
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
【作出猜想】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
猜想1:Na2O;
猜想2:Na2O2;
猜想3: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一】: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2CO3和NaOH。
【实验探究二】:
【实验反思】
(1)类比氧化铜与盐酸的反应,写出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氧化钠也能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X,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能与酸反应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请判断Na2O2________(填“是”或“不是”)碱性氧化物。
题型之二物质性质的探究
解题技巧:物质性质的探究,特别是关于常见的酸碱盐等物质的探究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此类题目难度较大,学生必须熟练掌握酸碱盐等物质的通性,以及一些特殊物质的特性,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
(2013·玉林)小梅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发酵粉,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
她很感兴趣想弄明白,发酵粉为什么能让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呢?请你一同参与小梅的探究。
【提出问题】小梅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易溶于水,其固体或溶液受热时均能分解,生成一种盐、一种气体和水。
【实验探究】小梅按下列实验方案探究小苏打受热分解的产物。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适量小苏打固体于试管
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澄清石灰水
(1)试管口处有液滴生成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生成的液滴是水
(2)生成的气体是
________(填化学式)
2.取少量充分加热后的剩余
固体溶于水并加入稀盐酸
________________ 生成的盐是碳酸钠
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小玲查阅资料发现:①NaHCO3+NaOH===Na2CO3+H2O;②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小玲把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却无明显现象,她产生疑问:这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她们分别通过以下2个实验证明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的确发生了反应(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过程没标出)。
现象:无明显现象现象:溶液变浑浊
【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2CO3。
小玲认为当B中溶液变浑浊,就能证明有Na2CO3生成,细心的小梅认为该结论不对,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梅接着上图中实验,又设计了方案1来证明反应后生成了Na2CO3。
那么方案1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
小明接着上图中实验,又设计了方案2来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
那么方案2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总结归纳】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
这两个角度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提出问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小梅要探究的问题是发酵粉为什么能让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实验探究】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根据生成的盐是碳酸钠,说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结论】根据实验可知,小苏打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拓展延伸】实验1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在溶液中也能产生沉淀;为证明溶液中有生成的碳酸钠,可以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有,否则无;实验2因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把反应后的溶液加热,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生成即可;【总结归纳】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或者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1.(2015·河池二模)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____________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
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________。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
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兰认为:只有碳酸钠;小刚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亮认为:只有氢氧化钠;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斌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兰、小刚、小亮的猜想。
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
请你将小斌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预计现象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则________的猜想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 则________的猜想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 则________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百色)小华在家里的厨房中发现了一瓶小苏打,知道它的化学式为NaHCO3,但小华不满足于课本中简单的介绍,决定深入探究NaHCO3的性质与用途。
【查阅资料】
(1)NaHCO3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2)NaHCO3、Ca(HCO3)2能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
(3)NaHCO3也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分析资料】
(1)NaHCO3常用做食用碱,说明其水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NaHCO3的阴离子对应的酸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如果往NaHCO3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显________色。
【产生疑问】NaHCO3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生成物中,白色沉淀是什么?生成的含钠化合物可能是什么?
【猜想假设】根据NaHCO3与澄清石灰水两种反应物的元素组成,小华猜想反应生成的含钠化合物是:(1)只生成NaOH (2)只生成Na2CO3(3)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1)小华将少量澄清石灰水滴加到NaHC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将沉淀过滤后,往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证明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往滤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呈中性),观察到再次生成白色沉淀,由此证明生成的含钠化合物中一定含Na2CO3,此次澄清石灰水与NaH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又将少量NaHCO3溶液滴加到澄清石灰水中,也产生白色沉淀。
将沉淀经过滤后,往滤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却未观察到明显变化,而反应过程中始终测得溶液显碱性,由此推测此次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