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经作业5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4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4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4参考答案《西方经济学》平时作业(1)(第一章至第五章)一、填空题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资源配置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替代_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6.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17.技术效率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经济效率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8.代理人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机会主义行为。

19.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西方经济学第五次作业

西方经济学第五次作业

一、效率与公平效率是指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之间的比例,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劳动时间的节约,以为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公平主要是指一定社会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力分配的合理化。

效率和公平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才有可能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富。

关于公平与效率有些人将公平与效率对立起来,似乎讲了效率就要牺牲公平,或者强调公平就要牺牲效率。

但我认为这种看法都是不正确的,首先,从经济学基础理论上来看,只有完全竞争的市场才是有效的,哪些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更不用说垄断性市场),都会带来全社会的福利损失。

所以,我们将公平理解为机会均等意义上的公平,那么这种公平不但与效率是一致的,甚至还是效率的前提。

其次,从世界各国关于效率和公平的实证数据来看,一些收入分配比较公平的国家(如北欧)的效率也较高;相反,一些收入分配极不公平的国家(如拉美国家)效率也较低,公平与效率之间不存在简单的负相关关系。

二、伦兹射线、基尼系数、奥肯定理的含义洛伦兹曲线是反映一个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条曲线。

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补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

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西方经济学形考第五次作业

西方经济学形考第五次作业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一、公平和效率1、公平:本小组同学经讨论认为,公平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公平。

不同的社会,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

公平观念是社会的产物,按其所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公平又是一个客观的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的内涵不同。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对公平的理解不同,但公平具有客观的内容。

公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2、效率:本小组同学经讨论认为,效率是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

人类任何活动离不开效率问题,人作为智慧动物,其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的人投入少,但实现的目的多,即我们所说的事半功倍,而有的人投入很大,但实现的目的少,或者实现不了其目标,即我们所说的事倍功半,前者是高效率,后者是低效率。

所以效率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叫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也就是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投入,提高效益或产出。

二、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奥肯定理的含义1、洛伦兹曲线:本小组同学经讨论认为,是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兹(M.Lorenz)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也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①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分配的平等程度。

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②如果任一人口的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的百分比,此时洛伦兹曲线为正方形对角线OL,这是完全平等的收入分配线。

③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其余人口一无所有,显然,这时洛伦兹曲线为图中OHL,这是完全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线。

第五章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本钱论1. 表5—1(即教材第147页的表5—2)是一张关于短时刻生产函数Q=f(L,eq \o(K,\s\up6(-)))的产量表:表5—1短时刻生产的产量表L12 3 4 5 6 7TP L10 30 70 100 120 130 135AP LMP L(2)按照(1),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P L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 L曲线和MP L曲线。

(提示:为了便于作图与比较,TP L曲线图的纵坐标的刻度单位大于AP L曲线图和MP L 曲线图。

)(3)按照(1),并假定劳动的价钱w=200,完成下面相应的短时刻本钱表,即表5—2(即教材第147页的表5—3)。

L Q TVC=w·L A VC=\f(w AP L) MC=\f(w MP L)1 102 303 704 1005 1206 1307 135线和MC曲线。

(提示:为了便于作图与比较,TVC曲线图的纵坐标的单位刻度大于A VC 曲线图和MC曲线图。

)(5)按照(2)、(4),说明短时刻生产曲线和短时刻本钱曲线之间的关系。

解答:(1)经填空完成的短时刻生产的产量表如表5—3所示:L 1 2 3 4 5 6 7TP L10 30 70 100 120 130 135AP L10 15 \f(70 3)25 24 \f(65 3)eq\f(1357)MP L10 20 4030 20 10 5L L L 5—1所示。

图5—1(3)令劳动的价钱w=200,与(1)中的短时刻生产的产量表相对应的短时刻生产的本钱表如表5—4所示:L Q TVC=w·L A VC=\f(w AP L) MC=\f(w MP L)1 10 200 20 202 30 400 \f(40 3) 103 70 600 \f(60 7) 54 100 800 8 \f(20 3)5 120 1 000 \f(25 3) 106 130 1 200 \f(120 13) 207 135 1 400 \f(280 27) 405—2所示:图5—2(5)公式AVC=eq \f(w,AP L)和MC=eq \f(w,MP L)已经清楚表明:在w给定的条件下,A VC值和AP L值成相反方向的转变,MC值和MP L值也成相反方向的转变。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

第五章1.在短期中,垄断企业是否会亏损?为什么?解答:和完全竞争企业或其他企业一样,在短期中,垄断企业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也可能会亏损。

造成垄断企业在短期中可能亏损的原因也主要是两个方面:或者,在给定的规模上成本过高,或者,市场的需求过低。

在这两种情况下,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垄断企业的平均成本就可能大于平均收益,从而,垄断企业即使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去进行生产,仍然会遭受亏损。

2.试比较垄断企业与完全竞争企业的最终均衡。

解答:在长期的最终均衡中,垄断企业的长期的边际收益等于长期的边际成本、长期的平均收益大于或等于长期的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收益等于最优(规模的)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收益大于或等于最优(规模的)短期平均成本。

另一方面,在长期的最终均衡中,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的边际收益等于长期的边际成本、长期的平均收益等于长期的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收益等于短期平均成本,且它们都等于市场价格。

3.谈谈你对自然垄断的看法。

解答:自然垄断产生于如下常常与规模经济有关的特殊技术:典型企业生产产品的固定成本相当之大,而可变成本从而边际成本又相当之小,结果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不断下降,一直下降到充分大的产量水平上才达到最低点。

这里,充分大的产量是指在可盈利价格下能够完全地满足市场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生产该产品,则它们就都无法达到最低的成本。

于是,为了减少成本,每个企业都将努力地增加各自的产量,并相应的降低价格。

这就是所谓的“价格战”。

价格战的结果,活下来的企业就成为市场的垄断者。

一旦形成垄断,该垄断企业就可以凭借垄断地位而根据利润最大化的要求来重新决定自己的产量和价格。

4.为什么垄断竞争企业可以对价格施加一定的影响?解答:垄断竞争企业改变产量的行为会对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尽管从整个市场来看,垄断竞争企业的“份额”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生产的却是“差异产品。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5答案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5答案

形考任务5(理论对比)题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得比较分析目得: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就是两个最重要得宏观经济政策,搞清二者得基本内容、政策工具及相互关系,明确两者得基本目标,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要求:1.认真研读教材第十二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理清财政理论与政策与货币理论与政策得基本内容;2.完整准确阐述两个基本理论;3.分析比较时包括相同与区别时间安排:学习第十二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教学内容后实施.分值:满分2 0分。

解题思路:1.政策目标2.政策手段3.货币乘数与财政乘数4.调控力度分析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得模式与内容(包括协调模式、双紧搭配、双松搭配、一松一紧搭配)答案:财政政策一般就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与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与国民收入得政策。

财政政策得目标就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就是社会与经济发展得综合目标。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与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收入得政策工具有税收与公债等;财政支出得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与政府投资.这些财政收支得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求乃至国民收入得调节作用,不仅就是数量上得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得作用。

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与平衡预算乘数。

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得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量、税收变动量与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得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得这些变量得变动量之间得比例。

通俗地讲,这些变量得变动在连锁反映下,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得变动。

财政政策得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得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就是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得情形。

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

影响政策效应与挤出效应得主要因素就是IS曲线与LM曲线得斜率。

西方经济学练习答案第五章

西方经济学练习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D 3.D 4.B 5.B 6.D 7.D 8.B 9.B 10.B 11.D 12.C 13.B 14.C I5.B 16.A 17.B 18.B 19.C 20.D 21.A 22.A 23.D 24.B二、多项选择题1.ABCE2. ABC3. ABCDE4. AB5. ACD6. ABC7. AD8. ACD9. ABC 10. AE三、判断题1. 对 2.错 3.对 4.错 5.错 6.错 7.对 8.错 9.对10. 对 11. 对 12. 错 13. 对四、名词解释1、边际产量: 指由于增加最后一单位某种投入品(其他投入品的数量保持不变)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

2、等产量曲线:表示能够产生某一产量的所有可能的(有效率的)投入品组合。

3、边际技术替代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为了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而需要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单位数。

4、规模收益:分析厂商的生产规模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全部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化有三种情况: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

5、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如果不断添加相同增量的一种投入品(且若其他投入品保持不变),这样所导致的产品增量在超过某一点后将会下降,也就是说,边际产品将会减少。

6、生产扩张线:表示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厂商在不同的生产规模上所能采用的最佳投入组合的轨迹。

五、简答题1. 合理的生产阶段在第Ⅱ阶段,理性的厂商将选择在这一阶段进行生产。

2. 所谓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的增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增加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西经5识做噶题目

西经5识做噶题目

9.对大白菜供给的减少,不可能是由于()。

A.气候异常严寒B.政策限制大白菜的种植C.大白菜的价格下降D.化肥价格上涨E.无法确11.需求量和价格所以反方向变化,是因为( )。

A.替代效应的作用 B. 收入效应的作用 C.上述两种效应同时发生作用13. 如果政府对卖者出售的商品每单位征税5美分,那么这种做法将引起这种商品的( )。

A.价格上升5 美分B.价格的上升少于5美分C.价格的上升大于5 美分14. 如果政府利用商品配给的方法来控制价格,意味着( )。

A.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已不能影响价格B.政府通过移动供给曲线来抑制价格C.政府通过移动需求曲线来抑制价格22. 下列哪一项会导致面包的需求向右移动( )。

A. 面粉价格的上涨B. 果酱价格的上涨C. 收入的下降D. 花生酱价格的下降28. 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3-9P,市场上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那么,当需求曲线变为Q=5-9P 后,均衡价格将( )。

A. 大于4B. 小于4C. 等于4D. 小于或等于4E. 无法确定37. 如果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弹性()。

A. 相同B. 不同C.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 依切点所在的位置而定44. 下列诸情形中,何种情况将意味着是吉芬品( )A. 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都是正的B. 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都是负的C. 需求收入弹性为正,但需求价格弹性是负的D. 需求收入弹性为负,但需求价格弹性为正E. 上述没有一个说出了吉芬品的特点47.当只有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时,连接消费者各均衡点的轨迹称为()A.需求曲线B.价格-消费曲线C.恩格尔曲线D.收入-消费曲线E.以上都不对50.如果价格从10元下降到8 元,需求数量从1000件增加到1200件,需求价格弹性为()A.+1.33 B.-1.33 C.+0.75 D.-0.8255. 弧弹性系数对曲线型需求曲线的点弹性系数的估计在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将得到改善()。

西经课后习题答案 (5)

西经课后习题答案 (5)

第五章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一、思考题1.完全竞争市场有哪些特征?2.论述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和条件。

3.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两条需求曲线的含义以及其相互关系4.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以及成因5.说明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以及三种均衡状态6.论述价格歧视的类别以及实现过程。

7.比较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三个市场的经济效率。

二、计算题1.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LTC=0.05q3-q2+10q,当市场价格P=30时,该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以及净利润是多少?这个产出点是均衡的吗?2.某产品X的市场需求函数D,供给函数S分别为D=10.2P X+0.5M+4P Y,S=10+2I+3.5P X,P X为X的价格,P Y为相关品Y的价格,M为消费者收入,I 代表生产技术水平,求当M=22,P Y=5.5,I=2.75时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3.一个完全竞争厂商成本函数为STC=10Q2+1000,(1)求它的供给曲线(2)产品价格为500元,为了利润最大化,产量应该是多少?4.某厂商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它的成本函数为STC=0.1q2+8q,该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为q=30。

现在企业准备再建一条生产线,新生产线的成本函数为STC*=0.05q2+10q,求:新生产线的产量是多少?5.设完全竞争市场中代表性厂商的总成本函数TC=240Q-25Q2+Q3,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是1440元,试问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和利润。

6.假设一个完全竞争的成本递增行业的每一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为LTC=q3-2q2+(10+0.0001Q)q式中:q为单个厂商的产量,Q为整个行业的产量。

进一步假定,单个厂商的产量变动不影响行业的产量。

如果行业的需求函数由Q d=5000-200P增加到Q d=10000-200P,试求此行业的长期均衡价格的增长率。

7.假设某完全竞争厂商生产的某产品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0.4Q-12,总收益的函数为TR=20Q,并且已知生产10件产品时总成本为100元,求生产多少件时利润极大,其利润为多少?8.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的单个厂商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2Q2+15Q+10,试求:(1)当市场上产品价格为P=55时,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

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5答案

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5答案

收入差距过大的症结目的:这是一道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效率和公平的现实问题。

让学生理清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理论,理解我国实施经济发展政策的背景和时机,增加理解经济发展理论的同时,加深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理解,在工作中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目前,中国的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不少学者就指出,我国居民收入的整体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0这一公认警戒线。

在那以后,情况并没有改善,基尼系数近年来进一步上升到0.45-0.50的高水平。

近来,有些人把收入差距的这种不正常的扩大,归因于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和中国领导80年代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针。

他们说,市场化改革过分强调效率,导致贫富差别扩大和平等的受损;他们的具体主张,则是限制企业主、中高层经理人员、专业人员等“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对其课征高额累进税。

吴敬琏则认为,上述分析是缺乏根据的,据此提出的对策更存在方向性的问题。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针对计划经济时代占有统治地位、上世纪80年代仍旧有广泛影响的平均主义思想提出的。

当时,平均主义不但在国有企业中造成消极影响,而且对农民和民营企业创业致富构成了严重的思想障碍。

旗帜鲜明地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对于拨乱反正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针导致贫富悬殊的人们的逻辑,是把公平和效率对立起来,宣称平等和效率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负相关关系。

平等和效率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的理论,最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平等与效率——一个巨大的权衡》一书中提出的。

然而奥肯在书中说得很清楚,他所考察的,是结果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机会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前者的确是负相关的,后者却不是负相关。

机会平等使有才能的人有动力、有可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而机会不平等会抑制人们才能的发挥,因而对社会效率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共10篇)(共18页)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共10篇)(共18页)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共10篇)[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小学作文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一):下面是第三章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的一道题,有谁会啊, 11.已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1X2,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4,P2=2,消费者的收入是M=80.现在假定商品1的价格下降为P1=2.求:(1)由商品1的价格P1下降所导致的总效应,使得该消费者对商品1的购买量发生多少变化?(2)由商品1的价格P1下降所导致的替代效应,使得该消费者对商品1的购买量发生多少变化?(3)由商品1的价格P1下降所导致的收入效应,使得该消费者对商品1的购买量发生多少变化?直接进入页面,有下载的很不错哦,你可以试下l咖vòew撷c纭拧Ёμj肌stfm716032460520xx-9-16 12:11:10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二):西方经济学的习题,请帮忙解答,谢谢!1.某厂商把自己的1万美元用于投资,在货币利息为6%的情况下,他的投资成本是?2.若LM方程为Y=750+2000R,当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均衡时,利率和收入为?1.投资成本C=600美元直接相乘相当于使用自己资金的机会成本2.这道题是错了,缺少一个IS方程,只有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两者均衡才能确定利率和均衡收入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三):西方经济学P182页第8题答案是什么?已知魔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的(1/3次方)K(2/3次方):当资本投入量K=50时资本的总价格为500;劳动的价格PL=5.求:1:劳动的投入函数L=L(Q)2: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和xx成本函数3:当产品的价格P=100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产量和利润各是多少?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这是一个典型的短期成本论问题.(1)因为Q=^(1/3)K^(2/3)K不变恒为50带入上式即可得L和Q的关系即Q=^(1/3)50^(2/3)(2)又有成本函数C=wL+rK,其中w=5,rK=500C=5L+500和Q=^(1/3)50^(2/3)联立可解出C和Q的关系,也即成本函数.C=2Q^3/625AC=C/Q=C=2Q^2/625,MC=dC/dQ=C=6Q^2/625(3)由利润最大化条件P=MC得100=6Q^2/625即可解出最大化产量Q.利润再用PQ-C(Q)即可得.在此就不写出了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四):西方经济学宏观题,消费C = 30 + ,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I= 150-6r,税收T = 100,政府支出G= 100,名义货币供给M= 200,价格水平P =1,名义货币需求 L=-4r.(1)求出IS 曲线方程、LM 曲线方程及均衡产出;(2)若政府支出增加50亿美元,求出新的IS 曲线,并说明该曲线在图形上作何变化?(3)政府支出变动后,均衡产出作何变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IS:Y=C+I+G=30+(Y-100)+150-6r+100=200+=200-6rLM:L=Y/3+(170-8R)=M/P=200Y/3-8R=30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五):普通物理学_(第五版) 课后习题答案-1 分析与解 (1) 质点在t 至(t +Δt)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路程Δs =PP′,位移大小|Δr|=PP′,而Δr =|r|-|r|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0 时,点P′无限趋近P 点,则有|dr|=ds,但却不等于dr.故选(B).(2) 由于|Δr |≠Δs,故 ,即||≠.但由于|dr|=ds,故 ,即||=.由此可见,应选(C).1-2 分析与解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r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求解.故选(D).1-3 分析与解表示切向加速度a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r(如题1 -2 所述);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而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1-4 分析与解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n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a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a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1-5 分析与解本题关键是先求得小船速度表达式,进而判断运动性质.为此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设定滑轮距水面高度为h,t 时刻定滑轮距小船的绳长为l,则小船的运动方程为 ,其中绳长l 随时间t 而变化.小船速度 ,式中表示绳长l 随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即为v0,代入整理后为 ,方向沿x 轴负向.由速度表达式,可判断小船作变加速运动.故选(C).1-6 分析位移和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改变时,位移的大小才会与路程相等.质点在t 时间内的位移Δx 的大小可直接由运动方程得到:,而在求路程时,就必须注意到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运动方向,此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改变的时刻tp ,求出0~tp 和tp~t 内的位移大小Δx1 、Δx2 ,则t 时间内的路程 ,如图所示,至于t = s 时质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和两式计算.解(1) 质点在 s内位移的大小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六):统计习题~~!!13.根据5位同学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时间(x)与成绩分数(y)计算出如下资料:n=5 ∑x=40 ∑y=310 ∑x2=370 ∑y2=20700 ∑xy=2740试:(1)计算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解释相关的密切程度和方向;(2)编制关于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的直线回归方程。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5答案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5答案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5答案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来影响经济总需求,以达到促进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目标。

其基本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稳定。

2.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政府可以增加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相反,通过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政府可以抑制总需求,以防止通货膨胀。

3.财政乘数是指一个单位的财政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

货币乘数是指一个单位的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影响程度。

两者都是衡量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

4.在调控力度方面,财政政策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来产生效果,而货币政策则可以更快地影响经济。

因此,在应对经济危机和突发事件时,货币政策往往是更灵活的工具。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需要协调配合,以达到最佳效果。

协调模式可以是双紧搭配、双松搭配或一松一紧搭配。

双紧搭配是指同时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双松搭配是指同时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一松一紧搭配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补充,以达到平衡调控效果。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税收和公债是财政收入政策工具,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是财政支出政策工具。

这些工具不仅仅是简单的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

财政乘数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量、税收变动量和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目标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如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等。

西方经济学平时作业

西方经济学平时作业

四、计算题1.假定汽油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0.15,现价格为每升3元,试问汽油价格上涨多少元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提示:根据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进行计算。

参考答案:已知E d = 0.15,P = 3,ΔQ/Q = 10%,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PP QQ E d //∆∆=将已知数据代人上式:0.15=3%10P ∆ΔP = 2,汽油价格上涨2元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

2.某种商品在价格由10元下降为6元时,需求量由20单位增加为40单位。

用中点法计算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并说明属于哪一种需求弹性。

提示:(1)用中点法计算需求价格弹性时,要以变动前与变动后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值的平均数作为分母,而用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计算价格弹性时,以变动前的价格与需求量作为分母。

(2)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判断一种商品的需求是何弹性。

参考答案:(1)已知P 1 = 10,P 2 = 6,Q 1 = 20,Q 2 = 40。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34.15.067.08/430/202/)/(2/)/(2121-=-=-=+∆+∆=P P P Q Q Q E d(2)根据计算结果,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故该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

3.某种化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3,如果其价格下降低25%,需求量会增加多少?假设当价格为2元,需求量为2000瓶,降价后需求量应该为多少?总收益有何变化?提示:(1)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可以计算出需求量的变化。

(2)总收益是指企业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也就是销售理与价格的乘积。

参考答案:(1)已知E d = 3,△P/P = 25%,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PP Q Q E d ∆∆=/需求量会增加:%75%253//=⨯=∆⋅=∆P P E QQ d那么,降价后的需求量为:2 000+2000×75%=3500(瓶) (2)降价前的总收益TR 1=2×2 000 = 4 000(元) 降价后的总收益TR 2 = 2(1-25%)×3 500 = 5 250(元)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该商品降价后总收益增加了:5 250-4 000 = 1 250(元) 1.根据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定义填写下表中的空格部分:提示: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含义见上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讨论
在资源配置与收入问题上,效率与公平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如果强调公平而忽视效率,就会因产生平均主义而阻碍经济的增长导致普遍贫穷;如果只强调效率而忽视公平就会因分配不公而影响社会安定。

从发展经济和社会稳定角度看,最好能够选择一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

在社会主义社会,力求公平首先是力求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为个人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给人们提供平等的机会,让市场进行初次分配,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尽可能多地增加生产总量。

其次是在政府的主持下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遗产税,采取扶贫等社会救助措施,实行社会福利政策,来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差别,使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都有明显改善,实现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平。

同时,国家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高收入者通过扩大再生产、捐助公益事业等方式,把一部分财富返还给社会。

二、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奥肯定理的含义。

3、奥肯定理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理。

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

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

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这个定理:失业率变动百分比= -1 / 2 ×(GDP 变动百分比-3%)
二、吴敬琏作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你是否同意他的上述观点?请说明理由。

我不同意吴敬琏的观点。

按吴敬琏的意思,“合法的收入差距”就是“在机会平等前提下由各人的能力不同、贡献不同所造成的结果不平等”。

照此说来,这岂不就是“按劳分配”
的表现吗?按劳分配形成的差距能有几十倍、几百倍那么大吗?如果“正常的收入差距”
果真是“机会平等前提下由各人的能力不同、贡献不同所造成的”,干吗还要“建立全民低保”和“归还社保欠账”?……事实是,“正常、合法的”收入差距扩大并不是“由各人的能力不同、贡献不同所造成的”,并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资分配造成的!而这个“资”又未必是在“机会平等前提下”取得的!虽然吴敬链“再次呼吁尽快”“建立包括农民在内的全民最低收入保障”和“归还国家对老职工的社会保障欠账”,但又对课征高额累进税的主张,扣了一顶政策上“存在方向性的问题”的大帽子。

他反对向高收入人群课征高额累进程,表面上的理由,似乎是这种高收入属于“正常合理的”,不同于“腐败和垄断”的“不正常”收入,合法的收入作为私人财富,应该受到保护、“神圣不可侵犯”!如果真是这样的逻辑,未免荒唐。

难道“合法的”收入就不能征税吗?显然,吴敬链不可能是这个意思。

但是,他如此高调反对课征高额累进税,会不会是隐匿了另一层不便明说的用意?其实,从他对课征高额累进税的主张扣上政策上“存在方向性问题”的大帽子中,还是不难理解吴敬链的真实用意的。

在吴敬链看来,有些人之所以提出向高收入课征高额累进税的主张,是因为他们“把收入差距的这种不正常的扩大,归因于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和中国领导80年代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针”,他们认为“市场化改革过分强调效率,导致贫富差别扩大和平等的受损”。

这种观点,在吴敬琏眼里就是一种否定市场化改革的言论,这是他最不能容忍的!所以,吴敬琏立即向“课征高额累进税”的主张砸过去一根大棒:这是“方向性”的错误!按吴敬链的意思,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只能是一个:“腐败和垄断”!除此之外,任何归因市场经济改革的说法都是“无稽之谈”!而腐败和垄断正是改革不彻底、不到位的表现,谁把问题归咎于改革,谁就犯了“方向性”
错误!企业主和中产阶级的高收入恰恰是市场化改革的伟大成果之一,保护他们就是捍卫市场化改革的成果!谁对他们课征高额累进税,谁就是否定改革,谁就是把“矛头”指
错了!……这就是吴敬琏反对高额累进税的逻辑和真实用意!明白了这一点,便可释然他的“自相矛盾”说法,其实一点也不矛盾。

总的来说,收入分配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的经济学家一头扎进了西方经济学关于效率的迷宫而不知进退,从而导致了收入分配不公的严重后果。

目前必须坚决批判经济学家们关于收入分配的种种谬论,以改善我们的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和谐。

四、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待业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国家应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调整收入分配的根本在于初次分配阶段,增加居民收入在分配格局中相对于企业、政府收入的比重。

具体措施方面,建议在国家与居民收入分配方面,运用税收手段予以调节,比如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能够有效增加部分居民的收入。

此外,在企业与居民收入分配方面,应当促使企业更多的将利润出让给职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