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
哪里,怎么 来 增加
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亡郑利晋 增其防心
形容词→动词,雄厚;削弱
译文4
•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 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 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 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 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存郑利秦 使其动心
(三)若舍郑以为东道 译文:假如放弃灭

郑的打算,而让郑
主,行李之往来,共其 国作为您秦国东道
外交使节,使者
乏困,君亦无所害。
上的主人,秦国使 者往来,郑国可以
形容词→名词,缺乏(的物资) 随时供给他们所缺
乏的东西,对您秦
国来说,也没有什
从秦晋历史关系挑拨
(四)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
给予
晋君
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渡 筑墙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郑伯听出了烛之武的话外之音, 直面现实,诚心悔过,实属难得。同 时,他的话中还包含了对郑国,对烛 之武的担忧、关注,从理性的角度诚 实而有力的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想一想
? ……
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有何作用?
~~ 未见其人
先知其才
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自责 (情)
晓义 (理)
文章写烛之武在受命时,先“辞”后“许”,有什么作用?
烛之武满腹委屈与牢骚, 埋怨郑伯,这并不是故作姿 态,一方面表达他壮年不遇、 英雄末路之感慨,一方面也 是在考验郑伯,从而决定自 己的行动。
4、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 之过也。然郑亡,子 亦有不利焉。
4、许之。
烛之武就答应了 这件事。
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是:这。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 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有不利
其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 《春秋》而作。 其内容:载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 哀公二十七年(前453年),以《春秋》(止于哀 公十四年[前481年])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 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 之一。 《左传》虽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 “春秋三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西 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 氏传》,简称《左传》。
(4)郑楚结盟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 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 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 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 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 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 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 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 言“且贰于楚也”之“贰”。 《烛之武退秦师》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仅 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

有机可乘,又是伏笔。
幻灯片 17
译文1
•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 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 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 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 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 军驻扎在氾南。
秦晋围郑形势图


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郑
军:驻军(名作动)




秦晋围郑形势图
本段仅25字,却道出很多内容,有哪些?
史书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⑤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⑥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 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通“矣”
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
才,表顺承。
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
判断句 然而
有不利焉。”许之。
(烛之武)
有才能 有委屈 深明大义,以国家为重
志士
临危受命: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犹:尚且。 已:同“矣”,语气词。
译句: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 如别人;现在老了,没有能力做事了。”
明确:(1)交代敌我力量对比——“晋侯、秦伯围郑”, 两个超级大国加兵一个弱国。兵临城下,形势严峻; (2)交代秦晋出兵理由,“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也”。但也道出此两事与晋利害相关,和秦利害关 系不大——秦可以争取的事实。(3)写出秦晋驻军位 置,“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这两处肯定是军事咽 喉之地,从军事学角度言,占尽天时、地利,郑国 “危矣”;然分军驻守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烛 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唯一可图之处在于人和 也。
春 秋 时 期 形 势 图
思考:晋国为什么要攻打郑国?
相关资料
(1)秦立晋君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
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 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大臣吕省、卻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 答应割让晋河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 (2)惠公背约
影响:体现在历史、文学方面。它不仅 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 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写 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 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 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 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寥寥几句, 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寥寥25字,言短意来自百度文库,可见《左传》之特色。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状语后置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
1、第二段主要写什么?

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听从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 (烛如之人武;)今老取矣独,形无容词能→为名也词
烛之武临危受命。
2、从原文中找出根据谈 一谈烛之武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
已。”公曰:“吾不能早
《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
《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孝经》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
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撤兵。
《左传》
百战百胜,非善 之善者也;不战而屈 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 交,其次伐兵,其次 攻城。
《孙子兵法·谋攻篇》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
• 烛之武--烛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 “烛地,名叫武的人”。 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 “佚地,名叫狐的人”。 《郑通志 氏族略》:“郑人烛之武不得 氏,以其居于烛地故,言烛之者,尤言 介之推,佚之狐。”
明确: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 ①交代烛之武的境况:是个不被重用的老臣。 ②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关键时刻, 作为国君尚能接受劝谏,诚恳自责的良好品 行。 ③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家为重,不计 较个人得失。
译文2 •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
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 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 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 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 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 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 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 强于百万之师。”战国的苏秦、张仪口若 悬河,舌如利刃;渑池之会,蔺相如一辩 退百万雄师,;三国诸葛亮,以一当十, 舌战群儒,折杀江东英豪……今天,就让 我们走近另一位依靠辩才扭转局面的历史 人物-----烛之武。
《左传》
烛 关于《左传》
朗读正音

课文分析

古代姓氏的由来
1 以祖先祖号或庙号为姓--唐尧 虞舜 夏 商 周姬姚姜
2 以国别地名为姓-- 国别:齐 鲁 韩 赵 魏 秦 楚 宋 卫 地名:东郭 南宫 西门 欧阳
3 以官职或职务为姓-- 官职:司马 司徒 帅 尉 职务:巫 乐 陶 屠 卜 施 商
4 以动植物为姓--牛 马 龙 熊 杨 柳 5 以数字为姓--伍 陆 万 6 少数民族的姓--金 翦 萨 慕容 呼延 独孤
“餍”,满足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
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 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 (3)重耳过郑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 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 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
时代背景
晋国为什么要攻打郑国?幻灯片 26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这之前,郑 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公元前637年)逃亡路过郑国 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
二是在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 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 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 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 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 了这次战争。
成语积累
退
基础梳理


巩固练习
《左传》简介:
左--作者左丘明,鲁国史官
传--解释,解说,阐发。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 年体著作,上承《春秋》,下启《史 记》,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 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 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 被称为“春秋三传”。《左传》是《春 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 秋》。
交代了晋秦围郑原因及驻军情况。
晋侯、秦伯围郑,
晋文公 秦穆公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出师理由:(表面上) 1、以其无礼于晋:
2、且贰于楚: 实质上: 秦晋向外扩张。
因为 状语后置 数→动, 3、函陵、氾南都属
从属二主
于楚也。晋军函陵,
郑国领土,晋、秦分 地驻扎,这是细节描
于 名→动,驻军
秦军氾南。
写,一是说明晋、秦 联军来势凶猛,势不 可挡。二是暗示郑国
《周易》占卜之书,神秘而哲理至深 《尚书》主要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诗经》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 《春秋左氏传》重在史事的陈述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重在论议

《周礼》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礼记》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
《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论语》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译文3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 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 说:“秦、晋两国围攻郑 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 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 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 了。
状语后置 (二)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越郑难治
予其防心
敢用以,烦拿执事。越国以鄙远,形容词→名词,远地,指郑国
之(亡郑这件事)而 名词→意动,以……为边邑
背景材料
秦国为什么围攻郑国呢? (1)碍于秦、晋关系。历史上秦晋是 婚姻之国。晋文公夫人文嬴就是秦穆 公的女儿。 (2) 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 愿望. 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朗读课文:
烛之武退秦师 .mp3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函(hán)陵 氾(fán)南 缒(zhuì)
微夫(fú)人之力 失其所与(yǔ)
不知( zhì )
阙(quê)秦
共(gōng)其乏困 秦伯说(yuè)
杞(qǐ)子
逢(páng)孙
春秋时期形势图




秦晋围郑形势图 思考:秦国为什么又要帮助晋国攻打郑国呢?
秦秦 晋晋 围围 郑郑
烛怎 之武么办
课文内容结构图示



退




晋师离郑
郑围得解
9
小组自读,合作探究
(一)口头翻译第一段 1、第一段交代了什么情况?晋秦两国为什么 围攻郑国?
自由朗读第3段,思考烛之武是如何说 服秦伯退兵的。
用绳子拴着从城墙往下吊
(一)夜,缒而出表,修饰
见秦伯,曰(:烛“之秦武、)
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已经
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示之以弱,削其戒心
勇士
我个人觉得开头三句:“夜,缒而出,见 秦伯曰”,这三处简写实包含了诸多智慧。 此时战争一触即发,此“夜”肯定是当夜, 明天一早说不定秦晋就发动进攻了,所以 是连夜即动。“缒而出”,对方只见一人 下来,城门未开,没有大股部队冲出来, 所以心理上不会那么紧张。“见秦伯曰”, 为什么不是见“晋侯”,这是一个重大的 战略决定!“烛之武退秦师”,退掉秦师, 晋师随之而退,这都是烛之武意料之中的 事了!如果这一步走错了,下面言辞再精 彩也无济于事。这一步走对了,下面的一 步才谈得上,这是战术思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