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悼词(通用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亲悼词(通用5篇)
为了表达对死者的缅怀,常常需要准备一份语言质朴的悼词,悼词是从古代的诔辞、哀辞、吊文、祭文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悼词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母亲悼词(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母亲悼词1
尊敬的长辈,亲朋好友,乡亲们:
松柏滴泪,苍山哀悼,泉水哽咽,大地悲痛。

慈母xxx生于公元19xx年xx月xx日,与20xx年xx月xx凌晨xx分因病进行手术治疗后,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母亲一生宽厚善良,任劳任怨,勤俭持家,正直忠厚,坚强独立,不亢不卑,倾心教育子女,家业振兴。

慈母刚五岁就失去了母亲,自幼就非常坚强。

和唯一大两岁的姐姐相依为命。

母亲因家境贫寒,仅仅只上完初小就辍学了,不到十岁就基本单独支撑操持家务。

母亲一生经历坎坷,xxxx年xx月xx日,父亲因病与世长辞,坚强的母亲一人支撑起全家七口人的生活重担,还供养子女上学,教育我们长大成人。

慈母为人正直,待人宽厚,时时处处总是把空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被人。

无论过去在老家或是后来到县城,母亲从不多言多语,总是任劳任怨,生怕给子女添半点麻烦,生活一切都自己料理。

多年来,每逢节假日,她总会把饭菜准备好,给儿女们和孙子们打电话通知回家吃饭。

后来由于视力越来越不好,有时电话号码看不清楚,打不通电话时,还要给我说,让我通知姐姐妹妹,妹夫和姐夫们一定要回家吃饭。

特别是我胃部太好,经常不习惯吃早饭就上班,上班后一忙就顾不上吃早饭,当妈从窗口或门口听到我的脚步声时,就一直等,一直到看到我时,就把早已准备好的热饼子和她自己订的热牛奶,宁可自己不喝,便递到我的手上
母亲善良心细,无论是对待儿子媳妇,女子女婿,孙子孙女她都是平等看待,都给与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

母亲知道儿女们上班都很忙,经常是母亲自己上街买菜,特别是妹妹和妹夫因上班,平时特
别忙,没有时间上街买菜,她常常把菜买好洗好,让他们回家拿。

因大妹妹远在山东农村,为了让他们的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母亲让他们把小露露带到xx来上学。

不顾自己年迈体弱,还坚持更多的照料孩子,弥留之际还祝福我们都要好好的照顾露露。

就连这次病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都不愿让子女伺候,还要强忍着自己坚持。

做手术前母亲还把我们几姊妹叫到面前,依然是非常坚强乐观的态度面对病魔,她用平静而坚强的语气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我这次做手术万一有事,你们不要悲痛。

还叮嘱我们姊妹们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一定要把子女教育成人,并赋予厚重的期望。

慈母对待孙子们更是关怀备至,她总是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钱,都要给孙子们买喜欢吃的东西,有时还给他们零用钱一切都历历在目,一切都难忘记,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你一声声的叮咛与祝福,忘不了,忘不了你期盼我们回家的眼神和你惊喜的容。

忘不了你生病的日子里和我们絮叨生我们养我们的老家和亲友,从你的娘家到我们陆家,乡里乡亲,点点滴滴,粒粒数来那时候我们还小,五岁,九岁,十三岁,十七岁,二十岁,二十三岁,就连大姐二十三岁也还未成家。

在农村我们没有劳力,力量是何等的单薄,一切的一切都由你一个人扛。

正是因为有这些慷慨的团房四邻,正是因为有这些侄亲致敬的亲人的帮助,我们才度过了那些最艰难的岁月。

忘不了,忘不了母亲叮嘱我们善待老人,长辈,亲友,邻里。

一定要记住别人的好,别人的长处,一定要有感恩的心。

其实,直到今天,都是这些父老乡亲,都是这些帮助我们,关心我们的同事,好友还在搀扶我们一路行走。

此时此刻,千言万语凝聚成两个字”谢谢,谢谢了“。

(三鞠躬)
妈,我们一定会记住你老人家对我们的嘱托,我们一定会相互团结,相互帮助,生活的更好。

妈,你放心吧,不要牵挂。

不安息吧,一路走好!
母亲悼词2
今天,我们在这里以万分沉痛的心情,悼念最慈爱的母亲,与母亲做最后的人生告别。

首先,我代表我们全家,衷心感谢各位亲朋为母亲送行,并共同分担我们的悲伤。

她老人家患病多年,与病魔做了最顽强的抗争,终因身体机能耗尽、医治无效,于20xx年8月24日14时10分仙逝,享年85岁。

母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

她堪称世界上最慈祥、最善良的母亲。

她以一生的热忱,无私的奉献了她全部的爱。

身边的每一位挚爱亲朋都享受了母亲所给予的恩惠。

母亲孝敬自己的婆婆60多年,尽心尽力、无微不至。

母亲与父亲相濡以沫几十年,相敬如宾,恩爱如初。

最难得的是,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五个儿女养大成人。

母亲的养育之恩重若泰山,我们做儿女的无以为报母亲,您的离去让我们肝肠寸断,悲痛万分。

子欲养而亲不待。

您给我们留下深深的眷恋与不舍。

我们做儿女的多想再多向您尽孝,来报答您的恩德。

母亲,您的一生朴实而劳碌,平凡而伟大。

无论是在艰苦的岁月还是在富裕的年代,您都会把最好的留给别人,不论是亲人还是邻里;不论是同事还是朋友,而您从未想过自己。

您虽然是最普通的劳动妇女,但却集中华传统美德与一身,在您身上闪耀着人类最美好的母性光辉。

您虽不是伟人却令人尊重和敬仰,更令人深深眷恋与怀念。

我们因有您这样的母亲而骄傲自豪。

母亲,我们衷心祝愿您在天国里生活的幸福快乐!您老人家积下的恩德,定会召唤天使来护佑您,每天伴您左右。

从此不再劳碌,不再辛苦,享受您应该得到的幸福,安康!母亲,您一定是天国里最明亮的星,照亮儿女和子孙后代的前程,并保佑我们平安幸福。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亲朋好友对母亲送行与惜别,愿母亲的在天之灵保佑各位身体健康,一生幸福!
母亲悼词3
莽莽黄土高原,蜿蜒长城脚下。

公元二0xx年二月二十八日,农历正月十五。

陕北大地仍然沉浸在浓浓的春节气氛之中,大家都在忙碌地准备着过一个欢乐的元宵佳节。

而对于横山县党岔镇麻地沟村白氏家族来说,这一天是一个万分悲痛的日子。

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居,一位乐善好施的慈悲老人,走完了72个春秋,永远地离开了大家。

高山垂泪,树木低头。

天地为之动容,大风呼啸哀鸣!好长时间未见雨雪的麻地沟,这几天陆陆续续地飘起了雪花。

雪花悠悠扬扬,如同老人的性格,温柔地、静静地飘落在大地,滋润着万物生灵。

老人姓刘,名炳兰,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年十一月十四(公元1939年12月24日)诞生于横山县梁家峁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

老人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末,正是日寇肆意践踏中国的年代。

那是一个极度混乱、极度饥饿的年代;是一个极度贫困、极度萧条的时期。

老人一出生,就饱偿了饥饿、贫穷的滋味。

老人兄妹5人,排行老三。

父亲刘老先生是一位正直善良的农民。

和陕北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样,没有娇生惯养,更没有条件上学。

她从小聪明伶利,十分懂事,自打记事起就帮父亲拔草放羊,下地种田,帮母亲缝缝补补,拆拆洗洗。

贫苦的生活造就了她坚韧的意志,朴素的家风培养了她善良、包容的美德。

凭着她吃苦耐劳、聪明贤惠的品德,嬴得了周围人家的赞誉。

17岁那年,便与现在的老伴白文昌结婚成亲。

17岁进入白家门的刘炳兰,以她积极乐观的心态、坚韧顽强的毅力、任劳任怨的精神,坚定地走过了55载。

半个多世纪,老人每一步都走的那么从容,那么坚强,那么实实在在。

在她身后的每一个脚印,给亲人,给乡邻,给熟悉她的每一个人,都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她用一生的正直和善良,丰富了中国女性的内涵,树立了伟大母亲的形象,书写了高风亮节的新篇章。

老人之高风,在于与人为善。

初进白家,上有公婆,下有兄弟姐妹。

与家人共处几十年,孝敬公婆,妯娌和睦,从未有过争执,乡邻交口称赞。

白家为当地大族,枝繁叶茂,几百余人,无论长幼,相处融洽,虽分门立户,但胜似家人。

不仅是本族,即便是异族外乡,只要谁家有困难,老人尽力相帮。

儿女成家立业后,对待儿媳女婿如同亲生。

孙辈出生后,更视为掌上明珠。

家孙外孙十多个,都愿意去看“奶奶、姥姥”,因为每去必不空手而回,老人总是给钱塞物。

与孙辈们提起和老人相处的日子,无不记忆犹新,泪流满面。

老人之高风,在于勤俭持家。

老人一生育有4男2女,生活十
分艰辛。

老伴常年在外工作,家庭重担全部落在她肩上。

一大家子人的穿衣吃饭,6个孩子的上学读书,生产队劳动,自留地耕种,里里外外,独自操持。

那时侯老伴工资低,生活不宽裕,粮食不够吃。

在有限的条件下,她总是把好吃的、好穿的留给老人和孩子,自己却节衣缩食,辛劳度日。

在儿女的记忆中,老人总是起早贪黑,不停地忙碌着。

有时候半夜醒来,老人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做针引线。

如此艰辛,老人从无怨言。

凭着乐观的心态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把家庭操持的有条不紊,把孩子们拾掇的干净利落。

在村人的印象中,白家人总是有精有神,即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没有丢帮跌底。

这就是一位母亲的持家能力,她以牺牲自我撑起了一个家!老人之高风,在于相夫教子。

老人没有上过学,书面文字她看不懂,但做人做事的道理她十分懂得。

老人有一个十分朴素的信念:家中再困难,自己再艰辛,也要供子女上学。

在重男轻女的年代,她的两个女儿和其他儿子一样,都读到了高中毕业。

她经常教导子女的一句话就是: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谨慎。

在老人言传身教之下,6个子女都积极上进,事业有成。

长子白万荣,官至处级,现任榆林市政府某部门领导,曾在该市多个县任过县长之职,政绩突出,有口皆碑。

其他子女也都在机关、事企业单位上班,家庭美满,生活幸福。

2004年老伴退休回家后,本该相互照顾,颐养天年。

因老伴的为人和能力,村里想让他出任村主任。

刘炳兰老人二话不说,大力支持。

上任后,为了村集体的事业,老伴提出自家出资8万元弥补村里资金的不足,老人不但没有反对,还将自己手头的2万元交给了老伴。

一个农村老太太,自己辛劳一生,在集体事业需要的时候,慷慨解囊,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老人之高风,在于不图回报。

老人一生刚强耿直,她给予别人的帮助不计其数,但从不图回报。

而她自己有困难,从不诉于别人,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即便是自己的亲生儿女,她都怕给添麻烦。

儿女们工作忙的时候,她总是让老伴打电话告诉孩子们:家里挺好,不要回家,别耽误工作。

儿女们生活好了之后,每给她带回食品和衣物,她总是说家里什么都不缺,不要破费。

老人由于一生辛劳,积劳成疾,但在儿女面前表现的十分坚强。

这次病重,在儿女再三劝说下才住进了医院。

谁料想,手术之后才发
现,肠部已经粘连、坏死,而且此病早在40多年前就埋下了祸根。

一个农村妇女,有病自己扛,多少年强忍疼痛,带病操持家务,服侍家人。

多么坚强的女性,多么伟大的精神!病魔夺走了她的生命,却给儿孙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老人一生正直善良,聪颖贤惠,虽倍受艰辛,但用当地农村的评判标准,老太太也是有福之人——年轻时吃过无数之苦算不了什么,晚年享受了荣华富贵才是真正的福气——四男二女,子孙满堂,人丁兴旺,叶茂枝繁,而且子女们人人争气,个个孝顺。

在村人眼里,这就是最大的福气,最大的荣光。

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和子女们的功成名就,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老人真正过上了安乐、清闲的生活。

六个子女,争相孝敬老人,今天儿子拿回了钱,明天媳妇买回了衣服,后天女儿送来了好吃的。

逢年过节,或一大家子人团聚在老人身边,或轮流在城里请老人吃饭。

老人虽然嘴上总是说“破费,破费”,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老人的高兴,不在于吃香喝辣,而在于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气氛。

为报答老人的养育之恩,儿孙们总是抽时间带老人外出旅游,一览祖国大好河山。

银川沙湖,留下了老人的身影,古城西安留下了老人的足迹。

许多令农村老人羡慕不已的小轿车、火车、飞机、轮船、地铁,老人都悉数尽享。

2009年国庆节,儿孙带两位老人在天安门观看了60年国庆大典,并且在全国最有名的王府井中国照相馆合影留念。

老人一生谦虚,她从不在外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儿孙,但喜欢在老姐妹面前描述火车有多舒服,飞机有多快,天安门广场有多大,北京有多漂亮,北京照的照相有多好。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表达了老人对晚辈孝敬之心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享受幸福的满足!
老人的一生,充满坎坷和磨难,却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她的一生,是任劳任怨、忍辱负重的一生;她的一生,是坦然乐观、积极热情的一生;她的一生,是聪明贤惠、淡泊从容的一生;她的一生,失去了很多,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得到了很多——她得到了晚辈的爱戴;她得到了村人的敬重;她享受了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她感受到了儿女们的孝心……老人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普
通的一生。

惟其平凡而普通,更能解读和领略她的经典和伟大。

在人们的心目中,她的人格是伟大的,目光是慈祥的,胸怀是博大的,心地是善良的,精神是崇高的!老人走了,给亲人,给乡邻,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思念。

老人一生正直善良,慈悲为怀,含辛茹苦养育了6个儿女,都已功成名就。

母亲去世后,按照当地习俗,为老人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以报答养育之恩。

儿女撕心裂肺,族人痛心疾首,村人掩面哭泣。

前来吊唁和送行者,有镇上的,有县里的,也有市上的,省城的。

村人和十里八乡赶来送行者更是人数众多。

大家无不为失去一位慈祥的老人而悲痛万分。

老人人缘极好。

在老人的葬礼上,亲不论远近,人不分长幼,主动前来帮忙,村人有人出人,有力出力。

送来牌匾、花圈无数,寄托了大家对老人的思念。

葬礼庄严隆重。

按照习俗,子女们举行了二昼夜道场,为老人超度亡灵;请来了四班乐队,为老人送行;孝子成排,三拜九叩,表达了子孙的悲痛之情。

祭奠仪式上,长孙白宁怀着万分悲痛,带着对祖母的深厚感情,声泪俱下,宣读祭文,说出了儿孙的心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现场悲声动地,十分感人。

在农村,如果对老人薄养厚葬是会遭人耻笑的;而厚养厚葬是令人敬佩的。

白家对老母亲生前孝顺,去世后举行厚葬,传为佳话。

母亲入土为安后,为表达对父老乡亲的感谢,举行了简单的答谢仪式。

长子白万荣在代表孝子表达了对大家的感激之后,十分动情地说:“母亲一生正直善良,慈悲为怀,虽没有给我们留下万贯家产,但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叮嘱兄弟姐妹和子女,“要正直做人,孝敬老人,关心他人,以母亲为榜样,把白家家风发扬广大”。

今天,老人要走了,在亲人儿孙们的搀扶下,走出熟悉的、留下无数身影的院子,走过让老人无限眷恋的麻地沟村,告别前来送葬的乡邻和儿孙们的朋友,留下一路纯净的阳光,留下启迪后人的精神财富,留下让后人永无尽期的缅怀和思念,走向天堂,走向自由,走向极乐!让我们给这位慈祥的老人,可敬的母亲祝福!祝老人一路走好!字幕:懿德如斯传家久,风范同馨继世长。

母亲悼词4
各位长辈、各位亲朋、父老乡亲们:
在我与母亲永别的时刻,我衷心地感谢您们陪在我的身边,送别我的母亲,陪我度过有生以来最悲伤、最痛苦、最无助的时刻,为此,我感到无比的感激!您们让我感到坚强,鼓起勇气,充满力量。

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天国的路上,风烟滚滚,冷雨萧萧,而我的母亲,却不得不孤独地踏上归途。

她满眼的不舍,不时的回头张望;她满腹的关怀,却来不及留下只言片语;她步履沉重,却又行色匆匆;她依依不舍,却又无可奈何,她哪里舍得撇下她挚爱的亲人们就这样匆忙的离去呀,她分明已经看见幸福就在不远处向她招手,可是,无情的病魔过早地夺去了母亲年轻的生命,也给我们做儿女的`留下了无尽的怨恨和终生的遗憾。

母亲一九五七年农历十月十八日,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虽然清贫,但外祖父、外祖母勤劳善良、为人忠厚、乐于助人的品性深深地影响了母亲。

母亲从小就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孝顺父母,贤良有加。

为人妻人母后,更是勤劳持家,埋头苦干,无怨无悔。

为了改变家庭的贫困面貌,母亲和父亲一道起三更睡半夜,养鸡养兔,做衣服,运砖头,三十年间从未停歇。

忙完外面的活儿,回到家里还要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再苦再累却从不埋怨。

上大学一直是母亲的梦想,也是农村孩子走出农门改变命运的唯一渠道,母亲深谙此道,所以在供养我和姐姐上学方面,她拼了命一般,和父亲苦干硬干,即使他们吃糠咽菜,也从没有想过放弃,直到自己病重的那一天。

母亲能歌善舞,上学时是学校的文艺骨干、运动健将,成年后又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文体活动,成为村里秧歌队的主要成员,病中更是时常放声高歌、以歌明志,表明了她与病魔抗争的顽强意志。

母亲模样俊俏,身材高挑,穿什么衣服都好看,然而在我的记忆力里,母亲却从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新衣裳,一分一粒都不舍得浪费在自己身上,全都积攒下来供养我们。

而如今,儿女们已经长大成人,都可以挣钱孝敬母亲了,可母亲
一天清福也没享上,就这样撒手人寰了,母亲,不是说好了,儿子在城里买大房子给您住吗,您怎么不信守约定呢?我还记得,在我和姐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从来没有过喋喋不休的说教,有的只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默默地以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同时也得到了亲朋好友和众乡亲的好评。

在母亲抱病的两年里,家里始终是门庭若市,探病的人骆驿不绝,母亲也始终用微笑着面对着众人,大家无不感慨,曾经都说病魔在母亲身上发生了奇迹。

母亲的坚强也非常人能比。

在成长和创业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会想方设法去解决,从不畏缩。

母亲不喜欢眼泪,也从不让我们流眼泪,尤其是在和病魔抗争的那个阶段,母亲也从没有因为疼痛难忍而流泪,挂在她脸上的始终是坚毅和微笑,她始终咬着牙坚持着,病魔也曾一度在她的坚强面前退缩了,然而,在当今医学仍毫无办法的癌症面前,母亲的坚强也只能是蚍蜉撼树,无力回天了。

母亲是睿智的,但她却从不张扬她的聪明,她把什么都放在心里,始终是一副大智若愚的状态,正是这种状态成就了她短暂而又美丽的一生,她就像一颗流星,虽然一闪而过,但那璀璨和辉煌却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心底。

母亲的一生,是辛劳的一生,她用她的行动完美的诠释了鲁迅先生笔下“孺子牛”的精神,吃的是草,挤出的却是牛奶和血;母亲的一生,是默默无闻的一生,她虽然不认识闻一多,却是先生说的那种人,那种“只做不说”的人,那种“做了也不说”的人,是那种只想付出,不图回报,只考虑他人,却永远也不想给他人添麻烦的人。

母亲悼词5
各位来宾、亲朋好友:
今天,是我父亲、母亲立碑之日。

我谨代表全家对前来参加立碑仪式的各位亲朋好友表示衷心感谢!我的父亲生于xx年xx月xx日,卒于xx年xx月xx日,享年xx岁;母亲生于xx年xx月xx日,卒于xx年xx月xx日,享年xx岁。

父亲、母亲的一生平凡而伟大!他们勤劳善良,默默无闻、含辛茹苦把我们9个子女抚养成人、乃至成家立业!教给了我们做人的真
谛、生活的哲理;给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和幸福回忆。

他们一生很平凡,没有做过什么大事,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业绩,但以人为善,能忍则忍,宁愿自己多吃苦,也不去求人的精神,不仅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而且也是我们今天做人的榜样;父亲朴实的为人境界,平凡之中显现出他人格的伟大和质朴的情操,使我们为之骄傲,母亲一生为子女,甘愿吃尽苦中苦,清贫节俭度一生,不愿让儿女多操心。

时至今日你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女,济济一堂,跪泣于此,祈求上天给予你们更好的生活。

此时此刻,我们在这里为您二老立碑,表达的是我们做儿女的思念之情,耶稣曾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意思是耶稣相信现在自己的灵魂(而不是身体)要去天国父神那里,你们健在时,由于社会种种因素,我们没能更好的报答您们的养育之恩,但在这里,我们有理由相信你们在天国中同享永福。

愿我们的父亲、母亲在天之灵能如自己所愿,从此没了世上的痛苦和折磨。

只有平安和喜乐!也愿他们的在天之灵,心与我们同在。

保佑我们世上的人免于苦难。

再次衷心的感谢各位!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