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水槽中盐水的密度从下往上逐渐减小,当用激光笔照射时,光路发生了如图甲所示的弯曲。小明利用光线作图来解释此现象,在图乙中,AB为两种均匀介质的分界面,上方介质的密度小于下方介质的密度,CO为入射光线,请大致做出折射光线OD。
20. 楼梯拐角的墙上装了一块镜子(如图所示),方便同学们日常整理仪容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在节电的情况下通过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光能反射到A点)。请画出:(a)灯S在镜中的像S′。(b)灯S发出的光经过镜子反射到A点的光路图。
A. 照相机B. 投影仪C. 放大镜D. 潜望镜
【答案】A
5.如图,物体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S'。若在镜后放置一块透明玻璃AB,则像S'将( )
A.变亮B.变暗C.不变D.偏离原位置
【答案】C。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8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17. 因为疫情,进入校园的人员要测量体温。如图,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人体_____(填“发出的红外线”或“反射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小明测完体温后,走进走廊,发现正对自己放置的平面镜中还有另一个“自己”,如果小明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的像将以_____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B. 若蜡烛放置在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缩小的实像
C. 若蜡烛放置在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倒立的实像
D. 若蜡烛放置在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放大的实像
10.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2022年的活动主题为“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如图所示,模拟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实验
B.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
(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移去蜡烛B,将一张白卡竖直放在原来蜡烛B所在位置,应_____(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
(5)如图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茶色玻璃板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玻璃板向右平移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所成的像在_____处。(选填字母“a”、“b”、“c”)
C. 幕布上呈现的“皮影” D. 雨后空中的“彩虹”
【答案】D
2. 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
A. 水球成像B. 平面镜成像
C. 小孔成像D. 透镜成像
【答案】B
【解析】AD.水球类似于凸透镜,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AD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
(2)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光屏上无法呈现清晰的像,此时模拟的是图中的______图(选填“a”或“b”)的成像情景;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放个用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
26. 如图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5.烈日下,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应尽快擦干,这是由于小水珠相当于一个 _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太阳光有 ___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可能使车内某处温度升高而导致火灾。
16. 中国青铜时代始于公元前2000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如图所示,考古家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出土的青铜器件,他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此时,该物件与放大镜的距离应______10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要想成缩小的实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生活中的_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特点的应用;
(4)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当点燃蜡烛后无论怎么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_____。(说出一种可能)
24. 小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时,他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点燃的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发现当光屏放置在65cm刻度线处时,恰能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 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B. 昆明湖水中的“倒影”
C. 幕布上呈现的“皮影” D. 雨后空中的“彩虹”
2. 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
5.如图,物体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S'。若在镜后放置一块透明玻璃AB,则像S'将( )
A.变亮B.变暗C.不变D.偏离原位置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8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9cm
D. 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0cm<f<16cm
7. 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要在胶片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
B. 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C. 要使胶片上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后缩就可以
27.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__cm;
(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D. 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正立的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为
B. 当蜡烛因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向上移动
C. 若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将得不到完整的像
(1)实验器材选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
(2)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未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大小相同)竖立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眼睛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_____,在纸上记录下蜡烛A和B的位置;
(3)为验证实验中得到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否可靠,小明应_____;(填字母)
A.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9cm
D. 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0cm<f<16cm
【答案】B
【解析】AB.蜡烛距离凸透镜3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6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故B正确,A错误;
(4)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参考答案
1. 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B. 昆明湖水中的“倒影”
23.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是实验中:
(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
(2)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cm;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此原理制成了___________;
18.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他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眼镜片,观察到了如下现象:“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楚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了发光体清晰的像”。说明这个眼镜片对光有______(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它应该是______透镜,戴上这个眼镜可以矫正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1)图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个实验可以说明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为了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适当的距离,此时光屏上的像比原来的像______(选填“大”或“小”)。
21. 如图所示,请你根据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完成光路图.
22.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其中平板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将同一支蜡烛先后放置在白纸上与平板透明玻璃距离不同的A、B两点,观测两次蜡烛所成像的高度。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物体通过平板透明玻璃所成像的高度与________是否有关。实验中蜡烛通过平板透明玻璃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A. 水球成像B. 平面镜成像
C. 小孔成像D. 透镜成像
3. 光从空气射向水面 过程中,下列光路正确的是( )
A. B. C. D.
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应用此成像规律工作的是( )
A. 照相机B. 投影仪C. 放大镜D. 潜望镜
CD.此时物体 位置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
38cm>2f
2f>16cm>f
25. 小航利用一个焦距10cm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进行矫正视力的模拟实验。
(1)将凸透镜、蜡烛依次放在光具座上50cm和25cm刻度线处,如图甲,需要将光屏移至______(选填“A”“B”或“C”)区域范围内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所成像如图乙所示,是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13. 看电影时,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银幕上的影像,是由于银幕发生了光的________反射,同时我们能分辨出银幕上不同人物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
14.雨天的夜晚,我们在马路上,有时可以看到路灯周围一圈圈美丽的彩虹。这是由于雨天,空气中充满着细小的水珠,而这些小水珠相当于___________ (选填“平面镜”或“三棱镜”),路灯的光透过小水珠发生光的___________ 现象,不同颜色的光在灯的周围“编织”成一圈圈美丽的彩虹。
D. 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远视镜,为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9. 将焦距为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刻度线处,如图所示,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蜡烛放置在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C.小孔成像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光从空气射向水面 过程中,下列光路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光在空气与水的界面处发生反射与折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水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
故选B。
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应用此成像规律工作的是( )
A. ①④B. ②④C. ①③D. ②③
11. 如图所示,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通过后视镜可以观察车的侧而及后而的路况,这利用了光的______现象。
12. 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AON等于30°。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60°,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_____(选填“OB”或“OC”)方向射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