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二)视觉教学——教育技术发端(20世纪初 ,1918-1928年)
1、视觉教学的背景 2、1923年 成立了“视觉教学部” 1928年 第一本有关视觉教学的教科书问世。 3、霍本等人在《课程的视觉化》一书中提出了视觉 教材的分类模式和选用原则。 该模式以教具为基准,越向上,具体性逐渐减少而 抽象性逐渐增加。言语最抽象,实地见习最具体。
9
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学习检测工具:帮助学习者和教师对学习过程及其效 果进行设计、追踪监察和评价反思; 教学媒体:承载和传递各种类型的教学信息; 信息工具:帮助学习者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料进行加
工处理,并设计生成新的信息;
社群工具:支持学习者与学习社群成员的交往互动。
10
二、教育技术发展特点
技术与教育技术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的发展演变
13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
14
一、媒体教学技术——从直观教学到视听传播
(一)直观教学——教育技术先声(17世纪) 夸美扭斯 直观教学观点:直观教学;直观教具 直观教学是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 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其实 质是一种传授观察经验的直观技术。 《世界图解》第一本带有插图的教科书
手工技术 机电技术 信息技术 传统教育技术;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育技术
4
文房四宝
手工 技术
竹简
孔子讲学
5
幻灯机
卫星接收 天线
电影放映机
机械与电子技术
录像带
6
晶体管时代的计算机(1947-1958)
网络技术 交换机
笔记本电脑 虚拟现实技术
信息技术
7
(三)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式
23
“产品论”思想
24
视听传播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历史
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征:
• • 教育电视 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
典型事件: • 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 和“术语委员会”
25
• 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
视听传播的理论框架
26
教育技术
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17
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和选用原则
18
(三)视听教学——媒体教育技术研究的主体 1928—1942—1955
背景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戴尔 《教学中的视听方法》
19
视听教育
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历史
特征:
• 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 • 开始关注“媒体理论” 典型事件: • 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 》,“经验之塔”
非替代性,而表现出一定的累积性——导致教学内 容越丰富,手段愈多样,教学更灵活 选择性,即“适者生存”
对人的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技术固然重要, 但不可能代替,要重视人的因素。
需要新的观念,并且要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整体改 革才能获得快速发展。
11
教育技术百年发展缩影
12
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演戏的经验 设计模型、模拟学习环境(间接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3.
能动的
4.
最底层的经验最具 体,越往上越抽象, 各种教学活动可以 依其经验的具体- 抽象程度,排成一 个序列; 位于“塔”的中间 部位的那些视听教 材和视听经验,比 上层的言语和视觉 符号具体、形象, 又能突破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弥补下 层各种直接经验方 式之不足。 教学活动应从具 体经验入手,逐步 进入抽象经验; 在学校教学中使 用各种媒体,可以 使教学活动更具体, 也能为抽象概括创 造条件
传统教育技术: 教育者的言语技巧和教学技能以及 黑板、粉笔等的运用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硬件——软件;三论(信息论 、系统论、控制论);教学系统设计学科产生。 信息化教育技术: 包括硬件、软件和潜件。 特点:以计算机为核心;直接促进学习,以学为 中心的教学设计;企业培训。
8
发展阶段 技术特征
在选用视觉教材时有四个方面值得考虑。
4、评价:视觉教学和直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16
视觉教育
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 特征:直观教学 • 17世纪,“图解”教科书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历史
• 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 典型事件: •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世界图解》 • 霍本等《课程视觉化》 •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
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技术与教育技术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的发展演变
1
技术与教育技术
什么是“技术”? 工艺、技巧
工具、设备,程序、方法、经验
有形技术与无形技术 有形(物化形态)技术: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 者幻灯、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 卫星等教学媒体。
无形(观念形态)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技巧、策略、
方法,蕴涵的教学思想、理论等。
2
一、从技术的角度看教育技术的发展
(一)教育技术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
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 和 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
观点: 媒体论
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核心概念:
过程论
视听媒体
系统方法
3
(二)教育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22
(四)视听传播——教育技术观念的媒体论向 过程论和系统论过渡 1955—1965
1、传播理论对视听教学的影响
媒体论——过程论
表现在四个方面
2、早期系统论对视听教学的影响 媒体论——系统论 表现在四个方面
3、视听传播的理论框架和定义开始出现——教育史上 第一次重要的理论变革
1963年视听传播定义
? ?
• • • •
观念形态 的技术
口耳相传 诡辩术 讲演术 孔子的启发式教 学 • 苏格拉底的产婆 术 • 直观教学法等
经验之塔理论 教育目标分类学 标准参照评价 程序教学 先行组织者理论 基于行为主义的教 学系统设计 • 系统方法 • 细化理论 • 成分显示理论等
• 网络课程开发理论 • 基于认知理论的教 学设计 •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 “学”为主的教学 设计 • 绩效技术 • 知识管理技术等
戴尔
“经验之塔”
理论要点: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教 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 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位于中间部位的视听教材和视 听经验,比上层的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弥补下层不足。 不但延续了霍本的理念,而且进一步详细论述了具体 学习经验的重要西,强调抽象的学习经验必须以具体 的学习经验为基础。 1947年, “视觉教学部”改名为“视听教学部” 评价:与视觉教学没有太大差异。
•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
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20
运用理论要点是
于今 仍有 意义
语言 符号
视觉符号 录音、广播 静画
抽象的
1.
电影 电视 参观展览
形象的
2.
戴 尔 经 验 之 塔
参观、访问、考察
观摩示范
传统教育技术 (手工技术时代)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机电技术时代)
信息化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时代)
物化形态 的技术
• • • • •
竹简 粉笔、黑板 印刷材料 实物 模型等
? ?
• • • • • • • • • • •
幻灯、投影 广播、电影 教学机器 电视、录像 卫星电视等
? ?
• • • • •
多媒体计算机 人工智能技术 校园网 因特网 虚拟现实等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历史
特征:
• • • 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 教育技术成为学科
典型事件: • 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 术协会(AECT)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