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研究与实践 商洁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研究与实践商洁莹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捕捉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解析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知识学习奠定良好
的基础,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研究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
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
有学生比、学、赶、超。如,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文时,我结合文
中歌手大赛的具体情景指定班里一名学生当5号选手,另一名当9号选手,通过
计算他俩的比赛成绩来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
就被调动起来。在教学“试一试”和“连一连”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两组,分别由5
号选手和9号选手带队进行比赛,看哪队学生全体做得又好又快,那队就赢了,
并给获胜的同学贴星表示祝贺。这样宣布以后,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就连
平时不爱学习的几名学生也认真地计算起来,惟恐自己这一队输了。这样在课堂
上引入竞争,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引发出来了。
二、挖掘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
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
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
三、教法灵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
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
方法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
动中来。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如下题目:
3+3+3,7+7+7+7+7,8+8+8+8……+8(100 个8)。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马上
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地把数字一个一个地加,我却立即说
出了得数。小朋友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
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
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
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四、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包括已掌握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认知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学生已有
的经验,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模糊的认识明朗化、具体的对象概括化,成为
学习新知中可利用的认知条件,这不仅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
同时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笔者
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报出了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多位数的各
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如:327→372,732→723,273→237,让学生检验变
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来的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新数和原数间有什么联系?这里面有什么奥秘?”一石激
起千层浪,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产生了“愤”、“悱”的强烈情绪,这样学生们
主动深入探究,并从相互联系中概括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学生动脑思考后
概括出的知识结构不仅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深化,而且还从中挖掘了学生的认知潜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推动学生自主探索。再者,现代数学课堂教学
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自主探索的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参与知识的
形成过程,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真正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参考文献
[1]何立立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1年,
28期。
[2]吴云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