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模拟质量检测试卷附解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模拟质量检测试卷附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
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
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
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
伯中益自刻苦。
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
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
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
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
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
②大父:祖父。
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
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
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⑤竦然:恭敬的样子。
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
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用四字词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________②弗敢加也________③公将鼓之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中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B.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C.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挥。
D.本文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及对比方法来刻画鲁庄公和曹刿的性格。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范元琰为人善良
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
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
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
家贫,唯以园蔬为业。
尝出行,见人盗共菘①,元琰遽退走。
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母问盗者为谁,答日:“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恳不泄也。
”于是母予秘之。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选自《南史·隐逸下》)[注]①菘:白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母问其故(________)②向所以退(________)
(2)范元琰家贫,以园蔬为业,是家里生计的根本。
但是看见有人偷自己家东西时候,他采取了什么态度?请你用原文回答。
(3)你怎么评价范元琰面对偷盗者的态度。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萧静之掘地得一小物,类人参,润泽而白,烹两食之,逾月齿发再生。
一道士云:此肉芝也。
《艳朴子)言:行山中见小人乘车马,长七八寸者,肉芝也,捉取服之,即仙矣。
(选自张岱《夜航船》)
(1)选文中“逾月”的意思是: 1
(2)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肉芝的独特之处。
(3)选文引用《抱朴子》中的话有何作用?
5.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注释】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________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________
③心窃乐之 ________ 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________
(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林壑尤/美
B.作亭/者谁
C.饮少辄/醉
D.昨/游江上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4)读懂山水:山水风光,移步换景。
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
(5)山水风光,寄情寓理。
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6.古文阅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①以知其然耶?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疑问代词,何。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
①微斯人②必先富民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3)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
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多记曹刿简短、果敢的言行:“请见”、“问战”、“请从”、于战斗中两置可否……这一系列活动表现出一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的精明干练。
B. 这是一篇记叙战争的短文,但重点不是记叙战争的经过,而是着重写曹刿的“论战”,凡是与表现主题无关的枝节就尽量省略。
C. 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要取决于三个条件,既要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要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还要取决于“取信于民”。
D. 曹刿的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沉着思断,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朝而往,暮而归”中的“朝”、“暮”之景分别指和(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的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 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是为了介绍建造醉翁亭的由来。
C. 引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 文中用了不少对偶句,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读来节奏感强。
9.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与长子受之
朱熹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
汝既不能
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
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④故令汝一行。
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不然,则徒劳费。
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⑤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⑥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⑦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子大全》)(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②膝下:借指父母。
③汩(ɡǔ):搅乱,扰乱。
④闻见:这里指相互探讨,增长见识《与长子受之》阅读附答案《与长子受之》阅读附答案。
⑤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
⑥乡党:乡里、家乡的人。
⑦无忝(tiǎn):不要辱没。
忝,辱。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已无可望之理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C. 力改故习 / 故自号曰醉翁也
D. 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 微斯人,吾谁与归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
(3)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合江亭记
吕大防
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①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
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
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
渚者,合江故亭。
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
久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
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
鸣濑抑扬,鸥鸟上下。
商舟渔艇,错落游衍。
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②,不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潢④漾之胜比他方为少。
倘能悉知储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⑤之助。
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注】①揵:遏制、堵塞。
②渎:沟渠。
③埭:堵水的土堤。
④陂、潢:积水的池塘。
⑤蹲鸱:植物名,俗称芋头。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沱江自岷而别(离开)
B. 而阔沟以导之(使……宽阔)
C. 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耸立)
D. 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美景)(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②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3)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文最能概括作者情怀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上下一白/余一小舟
B.湖中人鸟声俱绝/四时俱备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余舟一芥
D.是金陵人/是日更定矣
(3)作者写景采用了怎样的顺序突显西湖雪妆之神韵?
(4)“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5)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结束全文?
12.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阴翳
③乐其乐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①段由远及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 文章写“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了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 文中用了不少对偶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D.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之后在政治上不得意,精神极度消沉的表现。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C
解析:(1)C
(2)幼而好学;良师教导;安贫乐道
2.D
解析:(1)目光短浅;虚报;击鼓
(2)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全部明察,但一定要以实情判断。
②我发现他们的车轮轧出的痕迹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3)D
3.(1)原因;先前
(2)元琰遽退走;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3)示例一: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宽容的做法,最终感化了盗者,使得乡里不再出现偷盗行为。
示例二:不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做,实际上是纵容了偷盗罪。
(言之成理即可)4.(1)第二个月(或:下个月)
(2)形体小;样子像人参;白色有光泽;有令牙齿和头发再生的功效。
(3)引用这些话既证明了肉芝是真实存在的,又增加了文章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兴趣。
5.D
解析:(1)靠近(高踞)。
;情趣(乐趣)。
;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
;确实(果真;实在)。
(2)D
(3)①句: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句: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4)示例: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5)示例: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6.(1)如果没有;使……富裕
(2)①唉!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3)甲、乙两文在内容上都表明了治理国家要先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即以人为本的思想。
7.C
解析:(1)间:参与;福:赐福保佑;盈:士气正旺盛
(2)①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去处理。
②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减,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
(3)C
8.B
解析:(1)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繁荣滋长形成浓密的树荫。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B
9.A
解析:(1)A
(2)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④\故令汝一行。
(3)①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②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影响父子关系;③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
10.A
解析:(1)A
(2)①春秋两季的清晨与傍晚,在合江亭上摆设酒宴,也是成都府的一道美景啊。
②这或许可以写下来给后人看,(这都是)因为(修葺)合江亭而引发的思考。
(3)作者叙述整治合江亭之事,并通过对合江亭美景的描写,表现整治成效,进而提出重视储水的观点。
11.B
解析:(1)痴
(2)B
(3)釆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顺序;整体描写部分采用由上到下的顺序;局部描写部分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4)围绕“写出雪后路无行人,天无飞鸟,万籁俱寂,天地苍茫的意境;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回答即可。
(5)围绕“画龙点睛,意味深长;对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的感叹;侧面烘托了作者清高孤傲的性格及超凡脱俗的志趣”回答即可。
12.D
解析:(1)居高面下;遮盖;以……为乐
(2)①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②像那太阳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去;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