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品油价格机制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成品油价格机制浅析
近几年,随着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国际原油价格急剧攀升。

我国成品油价格也受到了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国内部分地区再次出现了“油荒”局面。

“油荒”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国际油价大幅上扬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国内不健全的成品油价格机制的深层次的影响。

一.我国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历程与现状
我国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历程经历了5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成品油(汽油、柴油)零售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原国家计委以进口到岸完税成本为基础加国内合理流通费用,确定各地零售中准价,两大石油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在此基础上可上下浮动5%的幅度内确定具体零售价。

第二阶段:2000年6月,国家在前次改革的基础上,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国内成品油价格开始进入与国际成品油市场“链连动”的阶段,即国内成品油价格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相应调整,当时参考的是新加坡成品油市场价格。

第三阶段:2001年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链连动”机制进一步完善阶段,主要内容是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来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该机制简称为“三地成品油定价法”。

为保证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的稳定,原国家计委还发布了《关于完善石油定价机制相关办法的通知》,补充规定了“国内成品油价格在国际油价短期上涨时不涨,而在国际油价下降时不降或少降”的条款。

第四阶段:2007年2月,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原油成本法”开始采用。

新的成品油定价方法将放弃原来紧盯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成品油的计算方法,而是以布伦特、迪拜、米纳斯三地原油价格平均值为基准,再加上炼油成本和适当的利润空间以及国内关税、成品油流通费等,共同形成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

第五阶段:2008年12月18日,成功出台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配套推出成品油价格、燃油税和交通收费三项重大改革,是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肯定,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政府节约能源和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信心和决心。

【1】中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调整机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等三地以20天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4%时,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价格信息。

2008年底进行的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目的在于理顺成品油和原油的价格关系,形成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的定价机制。

根据新的价格形成办法,国际油价连续20天日均涨幅或跌幅超过4%,就应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以使成品油价格能够更真实、更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公平竞争。

具体核算是,以布伦特毋rent)、迪拜(oubai)和米纳斯(Minas)三地平均原油价格+成本+适当的利润率(按2004年行业平均利润率为5%左右),来确定成品油价格。

其中,18一50美元之间按照上述公式计算,50美元以上开始扣减加工环节利润,每上涨1美元扣减1%的利润率,到55美元减为零,55一65美元为零利润。

【2】
我国成品油价格改革一直朝着市场化目标逐步推进。

这次改革取得三大突
破:一是改革后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将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整,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生产成本、市场供求情况以及资源稀缺程度;二是根据国内实际情况,为减缓油价短期内大幅度波动给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畸高或畸低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适当调控,以保持成品油价格相对稳定;三是将汽、柴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不再设定价格下限,鼓励经营者之间开展价格竞争,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状况。

二.成品油价格机制的国际比较
美国成品油价格机制—美国在国内外出售的成品油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

由于流通环节和销售环节对象不同,美国国内成品油销售价格又可以划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石油公司通过自己建立的加油站以零售价格在国内市场销售:二是少部分油品以批发价格直接卖给农场、工厂、中间商和最终消费者;三是一部分产品直接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

各种方式销售的价格均由市场决定。

对于国内销售的成品油的税金征收,美国主要采用从量定额征收的方式,主要税种有:燃油税、消费税、销售税、环境税等。

油品价税分离,避免了重复征收的问题。

美国政府对成品油的产供销、内外贸活动均不加以限制,由各公司独立运作。

各大石油公司对石油产品均实行上下游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日本成品油价格机制—日本成品油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是分步进行的。

1962年7月,颁布了《石油工业法》,通过该法来管理石油市场。

目前日本国内各环节上的成品油价格都是由市场竞争形成,日本政府不再采用行政手段来控制市场价格。

日本政府对成品油的征税种类繁多,主要有在进口环节征收的原油关税和石油税;在生产环节征收航空煤油税、柴油税、汽油税和石油气税,在流通环节征收消费税。

国际成品油价格机制的特点—发达国家成品油价格市场化具有共同的特征:一、具有以本国公司为主的、有国外公司参加的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主体,国内市场统一开放;二、成品油市场化是分步实现的;三、政府通过税收杠杆调节油品消费;四、政府职能明确、统一管理,监管机构独立运作;五、普遍重现和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石油储备已经成为紧急状况下保证石油供应、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六、各国成品油价格是通过具有发现价格和充分竞争功能的石油交易市场来决定的。

Mytravelcost 网站2012年3月的数据称,世界上油价最高的国家是土耳其,最低的国家是委内瑞拉,中国调价后将成为世界油价第85高的国家。

【3】三.成品油价格政策中的多重目标与矛盾
(一)平稳成品油价格,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据统计, 石油价格每上涨1% 并持续一年时间, 将会使我国GDP 增幅平均降低0. 01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 石油价格全年每上涨10美元, 我国消费物价指数( CPI)将因此提高0. 4%。

而成品油价格上涨对交通、铁路、航空和运输业带来的成本上升将迅速蔓延到其他行业, 进而导致CPI上升, 引起通货膨胀, 从而降低居民实际生活质量。

高盛数据显示,成品油在CPI中所占权重约为0.5%,此次汽、柴油价格平均涨幅为7.4%,预计对CPI的影响为0.37%。

因此, 控制好成品油价格涨幅是我国成品油价格政策的首要目标。

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是上市公司,一方面要保护股东利益,另一方面要承担社会责任。

这些社会责任包括平抑物价、稳定市场供应等等,甚至在必要的时候, 必须要通过牺牲一部分业绩来保证。

股东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便遭到损害。

我们的成品油价格政策目标中, 既要维护两大集团的业绩与利益, 又必须管住成
品价格来控制CP,I 这其中存在一定冲突。

(二)保证成品油的充足供应, 维持社会经济平稳运转保证成品油的充足供应也是政策目标之一。

成品油是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血液, 如果油荒经常出现, 那么正常的经济运行必将受到影响, 无形中增加了企业与个人许多额外的成本,为经济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我国虽是产油国,但是我国石油大部分依赖进口。

汽车用油占成品油消费比重很大,我国汽车的消费增长潜力巨大。

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合理引导汽车用油。

石油安全问题使得我国不得不采取较高成品油价政策和较高税率政策。

【4】
(三)保护国内中小油企的正常利益, 促进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健康发展在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夹缝中生存的民营油企也需要政策的支持与保护, 同时, 成品油市场的准入门槛应当适当放低, 让更多的企业能参与到其中, 以此形成更加公平、透明和对消费者有利的市场环境。

当前的政策目标既要维护两大集团的垄断地位, 同时又试图照顾其他中小企业, 难免陷入两难境地。

【5】
(四)推进节能减排,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我国虽为石油生产国, 但石油对外依存度与日俱增的现实再一次凸显出人口众多而资源稀缺的劣势, 因此, 改变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唯一的选择。

通过政策手段, 利用价格和税收杠杆来引导石油消费, 推进节能减排,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也是目前成品油价格政策中包含的目标之一。

然而当国际金融危机袭来, 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增速放缓, 保增长成了压倒一切的政策目标, 为了维护国民经济稳定运行和继续增长, 只能暂时牺牲部分其他政策目标。

(五)实现成品油价格的完全市场化, 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成品油价格政策改革的最终目标应是实现市场定价, 政府由价格的直接制定者转变为价格的监督者, 把决定成品油价格的权力交给具有多方主体和公平竞争环境的市场,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而使效率达到最高。

成品油价格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完全市场化, 然而这一终极目标与除促进节能减排之外的其政策目标都有不同程度的矛盾, 事实上, 为实现其他五条政策目标, 当前政府对于油价的控制必不可少。

完全市场化的前提条件是充分的信息、自由的交易机制、地位对等的市场主体、有序的竞争等等, 这些目标目前还相距甚远, 都只能通过渐进式改革逐步实现。

然而可以预见, 在这个过程中, 价格完全市场化的终极目标与其他政策目标的矛盾也将逐渐增加。

参考文献
[1] 王彩玲.成品油价格机制问题分析.业界观察.
[2] 刘美萱.计入收入比较的成品油价格制定研究.中国石油大学
[3] 李晓娟.成品油价格机制与成效研究.南京理工大学
[4] 殷剑平.张娟.中国油价政策与石油安全.中国商贸
[5] 郭建强.殷仁术.经济纵横
杨军亭刘钢鲍明然尉志勇付春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