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的定义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文的定义和特点
杂文是文艺理论家刘勰首次提出的文艺性的论文,指诗、赋、赞、颂、箴、诔诸体以外的其他文体。
基本解释
1.指诗、赋、赞、颂、箴、诔诸体以外的其他文体。
《晋书·干宝传》:“宝又为《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凡数十篇,及杂文集皆行於世。
”南朝梁刘勰《雕龙·杂文》:“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
”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
”清章学诚《通义·和州文征序例》:“奈何志家编次艺文,不明诸史体裁,乃以诗辞、歌赋、记传、杂文,全仿选文之例,列於志书之中,可谓不知伦类者也。
”
2.唐宋时科举考试项目之一。
《新唐书·选举:志上》:“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宋王谠《唐·补遗四》:“又旧例:试杂文者,一诗一赋,或兼试颂论,而题目多为隐僻。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诏:‘自今特旨召试者,并问时务策一道,仍别试赋论或杂文一首。
’”
3.文学体裁名。
现代散文中的一类,为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富有战斗性为其特点。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不错,
比起高大的天文台来,‘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也照秽水,也看脓汁。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
”
特点:
一、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二、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三、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四、短小精悍,尖刻犀利
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
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