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国家得产生和社会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复习学案
环节一、知识点的梳理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一.“家天下”得夏朝1.禹分全国为“”。

并铸造了象征最高权力得“”,禹死后,启继承禹的位置,代替了禅让制,“”代替了“公天下”
2.夏朝的建立:(1)时间建立者都城最后一位暴君(2)国家机器:军队刑法,监狱,城堡,宫殿等。

(3)标志着从此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

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时代。

二.商朝:(1)建立时间建立者建立时的都城最后一位暴君(2)盘庚迁都:时间迁都到(3)武王伐纣:时间地点战争:牧野之战(4)经济:是商代的主要生产部门,还有规模较大的。

三.西周:(1)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最后一位暴君(2)经济进一步发展(表现):全国土地归所有,贵族只拥有对土地的权。

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

手工业分工教细,建筑物上开始使用。

(3)灭亡:时间,攻破镐京,被杀。

西周灭亡。

四.东周: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第6课夏商西周得社会与国家
一、西周得分封制目的:
内容:(1)周王把某地得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由诸侯管理当地得事务。

(2)受封者的义务:
作用:(1)加强了(2)西周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3)推动了(4)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

周初分封个诸侯国。

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中在今天山东省境内的有和。

二.贵族,平民奴隶 1.夏商西周社会以关系区分尊卑等级。

2.贵族:包括、、、,兼任各级官员,是统治阶级。

3.平民:隶属于贵族,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4.奴隶:主要来源于和,毫无人身自由三.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有:1.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

2.思想上的礼仪教化。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春秋争霸1.春秋时期:公元前至公元前。

2.春秋五霸:、、、、
3.诸侯争霸原因:a. 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b几个大的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
4.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

5.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1) 任用________为相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2).齐国地理位置优越,临海盛产鱼盐,经济发展较快。

(3) 提出了“_____________”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标志:公元前,会盟。

6.晋楚争霸:(1)城濮之战:跃成为中原霸主。

(2)之战:楚庄王成为霸主。

二.战国七雄1.战国时期:公元前至公元前。

2.战国七雄:、、、、、、。

3.合纵连横:背景:各国除了使用武力外,还展开政治外交上的攻势。

内容: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

秦国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

结果:“连横”破“合纵”兼并六国,统一天下。

纵横家:、等。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农业生产的变革) 1.“千耦其耘”现象含义:指大规模的集体劳作。

出现原因:西周使用和工具进行农业生产,个人难以单独完成繁重生产任务。

2.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春秋时期: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战国时期: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这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

作用/意义:a.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b.个体生产取代大规模集体耕作。

c.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商鞅变法(战国时期。

秦国)
原因/背景:(1)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地主阶级统治。

(主因)(2)为了实现富国强兵。

开始时间:在位国君:
变法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2)奖励生产。

(有利于秦国经济的发展)
(3)奖励军功。

(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同时,触犯了旧奴隶主贵族利益)
(4)承认土地私有。

(确立地主阶级统治最为关键的一项)
(5)推行县制。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县作为地方行政单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6)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作用/结果: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甚么?1、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主因)2、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

3、商鞅敢于和旧势力斗争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甲骨文含义: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背景:商朝时期,占卜之风盛行。

价值/意义:(1)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二.闻的青铜名于世器 1.商朝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

2.特点:形制雄伟,纹饰华丽,工艺高超,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青铜器铸造有何意义:(1)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盛衰(2)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孔子1。

名,字,春秋末年,鲁国人。

2.伟大的思想家:a. 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有和两部分。

b.在政治方面,提倡,主张以“礼”治国。

c.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伟大的教育家:a.开始创办私学。

b.主张“”人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机会。

c.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

(仁不让于师)
d.根据学生不同特点,采取
因材施教的方法。

3.言论集《》,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

二.“百家争鸣”局面含义:社会上不同的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彼此相互争论,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出现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飞速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秩序,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主要派别:(1)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

(2)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

(3)道家:提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

影响:各家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1、最突出的特征: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形成的大变革时期。

2、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诸侯争霸出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各国竞相变革,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形成。

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秦国)
修建时间: 建造者位置:坐落于流域。

(四川省)
主要组成部分:等。

功能:排洪、灌溉。

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

两千多年前的都江堰,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环节二、重点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