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酮康唑:抗真菌药,碱性。
多数药物在胃肠道以被动转运 方式吸收,遵循跨膜简单扩散规 律,非解离性药物易吸收、解离 性药物则不易吸收。 酸碱度通常干扰药物的溶解也 可影响药物的吸收。
弱酸性药物
乙酰水杨酸、香豆素、 乙酰水杨酸、香豆素、巴 比妥、 比妥、黄铜 咖啡因、麻黄碱、大环内 脂、氨茶碱、 碳酸氢钠、碳酸镁、三氯 化二铝、 抗胆碱药、H2受体阻滞剂 如西咪替丁
合用药物的数量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正 相关: ⑴合用1-5种药物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3.3%-18.6% ⑵合用6种以上药物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 至19.8%-81.4%
协同: 青霉素+丙磺舒;TMP+SMZ 吗啡+阿托品;双氢氯噻嗪+各类降压药 拮抗: 生理性:作用相反:吗啡-尼尼可刹米 (呼吸中枢) 药理性:受体阻滞:乙酰胆碱-阿托品 生化性:药代动力学影响:肝药酶诱导 与抑制 化学性:鱼精蛋白(阳电荷)-肝素(负 电荷)
阿片类可减慢乙酰氨基酚的 吸收 抗胆碱药可减慢地西泮、左 旋多巴的吸收 西咪替丁促进环孢素、地西 泮的吸收
胃排空的速度取决于药物到达 小肠的速度、 影响肠道的药物吸收:胃排空 慢,吸收亦慢,胃排空快,吸收易 快 胃肠蠕动减慢,内容物停留时 间延长,会增加药物的吸收;反之, 则减少药物的吸收。
体内药物相互作用的特点: ⑴体内药物相互作用远比体外隐蔽 ⑵间隔较长时间用药引起的相互作用,更 易被人忽略 ⑶盲目杂乱地并用药物越多,不良反应几 率越高 ⑷病人自行添用药物或同时接受几位互不 联系的医生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越多
注意: 即使合并应用的各药的剂量均为治疗量, 由于单种药物固有不良反应的累加或由于药 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增加,必然会增加药物 的不良反应。
普洛萘尔(受体阻断剂)+地高辛(强心苷类)
普萘洛尔 降低心肌收缩力 降低心输出量 降低心肌耗氧量
合用对心衰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强心苷 加强心肌收缩力 增加心输出量 降低心肌耗氧量
减慢窦房结自律性 减慢房室传导
减慢窦房结自律性 减慢房室传导
有潜在洋地黄中毒的病人, 对普萘洛尔更敏感,合用易导致 严重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病情变化、治疗需要、药物剂量、用药方法、 个体差异等因素 将有益作用与不良反应的矛盾转化。
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
一、药代学的相互作用 二、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三、药剂学的相互作用
一、药动学相互作用
⑴吸收 ⑵转化 ⑶分布 ⑷排泄
一、药物吸收的相互影响 ⑴胃肠道PH值得影响 ⑵螯合作用 ⑶离子交换树脂的影响 ⑷吸附作用 ⑸药物间的化学反应 ⑹胃肠运动的影响 ⑺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⑻改变肠粘膜转运功能
药物相互作用
内容: 一、序论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 三、药物相互作用的引起的不良反应 四、手性药物 五、药物相互作用的流行病学
一、序论
联合用药: 同时或间隔一定时间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药物 联合用药的目的: ⑴提高疗效 ⑵减轻副作用 ⑶减缓耐受性 ⑷延迟耐药性 ⑸治疗多种或复杂的病症
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 同时或间隔一定时间先后使用两 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药物时,由于药物 之间或药物-机体-药物之间的反应改 变了药物原来的体内过程、组织对药 物的感受性或药物的理化性质,而产 生单种药物所没有的药理作用或不良 反应,称为药物相互作用,或药物交 互作用。弱碱性药物抗酸药
抑制胃酸分泌
酮康唑: 在酸性溶液中才能溶解吸收, 西咪替丁影响酮康唑----生 物利用度下降65% 四环素: 胃液中酸度高时,药物溶解 完全,吸收较好。
⑵改变胃排空或肠蠕动的速度 吗丁啉加速胃排空,使某些药 物的吸收减少, 抗酸药、抗胆碱药和镇静催眠 药可减慢胃排空,延迟药物的 吸收。
⑴改变胃肠道的PH值,影响药物的解离度和吸 收度 应用抗酸药物后,提高了胃肠道的PH值,弱 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部分增多,吸收 减少 阿奇霉素、喹诺酮类、利福平 应用抗酸性药物后,影响弱酸性药物的吸收, 抗酸药、H2受体阻断药、质子泵抑制剂、减少 酮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溶解,进而影响这些药 物在小肠的吸收。
二、药物分布的相互影响 ⑴竞争蛋白结合部位 ⑵改变肝组织血流量 三、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 ⑴首过作用 ⑵酶促作用 ⑶酶抑作用
四、药物排泄的相互影响 ⑴尿液PH值的改变 ⑵肾小管主动分泌的改变 ⑶肾血流改变
一、影响药物吸收的相互作用 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 程 口服药物由胃肠道吸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既取决于药物的理化特点,又取决于机体的 生理和生化因素。 老年人胃酸缺乏,药物配伍后,若相互作 用发生在药物吸收之前,就有可能影响胃肠 道的酸碱度、胃肠蠕动和排空、吸收部位、 改变药物吸收量和改变药物吸收的速度。
“药物”包括: 治疗药物、诊断药物、或者摄入的食 物和饮料、甚至烟、酒或者毒品,由于它 们之间或者它们与机体之间的作用,改变 了药物原有的理化性质、体内过程和组织 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改变了药物的药理效 应和毒性效应。
相关概念:
相互作用对: 能够引起药理效应变化 的两个药物。 目标药物: 在联合用药的过程中,药 效发生变化的药物。 促发药物: 在联合用药的过程中,引 起其他药物发生变化的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对象:
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 属药剂学或药物化学的研究范畴 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 属临床药理学和临床药学的研究 范畴
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⑴药效增强或减弱 ⑵毒副作用增强或减弱 ⑶药物理化性质变化 ⑷出现始料不及的毒性反应 ⑸有利于或不利于临床治疗的相互作用 ⑹两者兼有的相互作用
多数药物在胃肠道以被动转运 方式吸收,遵循跨膜简单扩散规 律,非解离性药物易吸收、解离 性药物则不易吸收。 酸碱度通常干扰药物的溶解也 可影响药物的吸收。
弱酸性药物
乙酰水杨酸、香豆素、 乙酰水杨酸、香豆素、巴 比妥、 比妥、黄铜 咖啡因、麻黄碱、大环内 脂、氨茶碱、 碳酸氢钠、碳酸镁、三氯 化二铝、 抗胆碱药、H2受体阻滞剂 如西咪替丁
合用药物的数量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正 相关: ⑴合用1-5种药物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3.3%-18.6% ⑵合用6种以上药物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 至19.8%-81.4%
协同: 青霉素+丙磺舒;TMP+SMZ 吗啡+阿托品;双氢氯噻嗪+各类降压药 拮抗: 生理性:作用相反:吗啡-尼尼可刹米 (呼吸中枢) 药理性:受体阻滞:乙酰胆碱-阿托品 生化性:药代动力学影响:肝药酶诱导 与抑制 化学性:鱼精蛋白(阳电荷)-肝素(负 电荷)
阿片类可减慢乙酰氨基酚的 吸收 抗胆碱药可减慢地西泮、左 旋多巴的吸收 西咪替丁促进环孢素、地西 泮的吸收
胃排空的速度取决于药物到达 小肠的速度、 影响肠道的药物吸收:胃排空 慢,吸收亦慢,胃排空快,吸收易 快 胃肠蠕动减慢,内容物停留时 间延长,会增加药物的吸收;反之, 则减少药物的吸收。
体内药物相互作用的特点: ⑴体内药物相互作用远比体外隐蔽 ⑵间隔较长时间用药引起的相互作用,更 易被人忽略 ⑶盲目杂乱地并用药物越多,不良反应几 率越高 ⑷病人自行添用药物或同时接受几位互不 联系的医生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越多
注意: 即使合并应用的各药的剂量均为治疗量, 由于单种药物固有不良反应的累加或由于药 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增加,必然会增加药物 的不良反应。
普洛萘尔(受体阻断剂)+地高辛(强心苷类)
普萘洛尔 降低心肌收缩力 降低心输出量 降低心肌耗氧量
合用对心衰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强心苷 加强心肌收缩力 增加心输出量 降低心肌耗氧量
减慢窦房结自律性 减慢房室传导
减慢窦房结自律性 减慢房室传导
有潜在洋地黄中毒的病人, 对普萘洛尔更敏感,合用易导致 严重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病情变化、治疗需要、药物剂量、用药方法、 个体差异等因素 将有益作用与不良反应的矛盾转化。
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
一、药代学的相互作用 二、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三、药剂学的相互作用
一、药动学相互作用
⑴吸收 ⑵转化 ⑶分布 ⑷排泄
一、药物吸收的相互影响 ⑴胃肠道PH值得影响 ⑵螯合作用 ⑶离子交换树脂的影响 ⑷吸附作用 ⑸药物间的化学反应 ⑹胃肠运动的影响 ⑺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⑻改变肠粘膜转运功能
药物相互作用
内容: 一、序论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 三、药物相互作用的引起的不良反应 四、手性药物 五、药物相互作用的流行病学
一、序论
联合用药: 同时或间隔一定时间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药物 联合用药的目的: ⑴提高疗效 ⑵减轻副作用 ⑶减缓耐受性 ⑷延迟耐药性 ⑸治疗多种或复杂的病症
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 同时或间隔一定时间先后使用两 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药物时,由于药物 之间或药物-机体-药物之间的反应改 变了药物原来的体内过程、组织对药 物的感受性或药物的理化性质,而产 生单种药物所没有的药理作用或不良 反应,称为药物相互作用,或药物交 互作用。弱碱性药物抗酸药
抑制胃酸分泌
酮康唑: 在酸性溶液中才能溶解吸收, 西咪替丁影响酮康唑----生 物利用度下降65% 四环素: 胃液中酸度高时,药物溶解 完全,吸收较好。
⑵改变胃排空或肠蠕动的速度 吗丁啉加速胃排空,使某些药 物的吸收减少, 抗酸药、抗胆碱药和镇静催眠 药可减慢胃排空,延迟药物的 吸收。
⑴改变胃肠道的PH值,影响药物的解离度和吸 收度 应用抗酸药物后,提高了胃肠道的PH值,弱 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部分增多,吸收 减少 阿奇霉素、喹诺酮类、利福平 应用抗酸性药物后,影响弱酸性药物的吸收, 抗酸药、H2受体阻断药、质子泵抑制剂、减少 酮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溶解,进而影响这些药 物在小肠的吸收。
二、药物分布的相互影响 ⑴竞争蛋白结合部位 ⑵改变肝组织血流量 三、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 ⑴首过作用 ⑵酶促作用 ⑶酶抑作用
四、药物排泄的相互影响 ⑴尿液PH值的改变 ⑵肾小管主动分泌的改变 ⑶肾血流改变
一、影响药物吸收的相互作用 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 程 口服药物由胃肠道吸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既取决于药物的理化特点,又取决于机体的 生理和生化因素。 老年人胃酸缺乏,药物配伍后,若相互作 用发生在药物吸收之前,就有可能影响胃肠 道的酸碱度、胃肠蠕动和排空、吸收部位、 改变药物吸收量和改变药物吸收的速度。
“药物”包括: 治疗药物、诊断药物、或者摄入的食 物和饮料、甚至烟、酒或者毒品,由于它 们之间或者它们与机体之间的作用,改变 了药物原有的理化性质、体内过程和组织 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改变了药物的药理效 应和毒性效应。
相关概念:
相互作用对: 能够引起药理效应变化 的两个药物。 目标药物: 在联合用药的过程中,药 效发生变化的药物。 促发药物: 在联合用药的过程中,引 起其他药物发生变化的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对象:
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 属药剂学或药物化学的研究范畴 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 属临床药理学和临床药学的研究 范畴
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⑴药效增强或减弱 ⑵毒副作用增强或减弱 ⑶药物理化性质变化 ⑷出现始料不及的毒性反应 ⑸有利于或不利于临床治疗的相互作用 ⑹两者兼有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