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畴化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畴化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摘要: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词汇量不足是制约当前大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瓶颈。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两个重要理论-原型理论和基本层次理论着手,探讨了范畴化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意义。
提出加强以原型意义为中心的多义词教学和基本范畴词汇优先教学原则,将会帮助学生发展词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能力。
关键词:词汇教学原型理论基本层次范畴
一、范畴化理论综述
认知语言学家Rosch(1978:30)把范畴系统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
横向关系是范畴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例如“苹果”,“橘子”,“杏”都属于“水果”范畴,在这个层面上以原型为中心展开,“苹果”是“水果”的原型;纵向关系是垂直的所属关系,例如水果-苹果-红富士,纵向关系中,基本层次“苹果”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原型”一词源于Berlin和Kay对颜色范畴的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不同文化的人对“焦点色(focal)”的认识是一致的。
Rosch把这种结果延伸到其他物质范畴,发现了焦点(原型)的普遍意义。
在此基础上,Rosch提出了“原型理论”。
认为原型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所有范畴的建立都是以原型为中心,各个成员之间以“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并非满足一组充分必要条件。
对基本范畴成员的研究是围绕范畴和范畴化逐一进行的。
研究者发现:人们对动、植物王国以范畴进行划分,每个范畴都有自己的名称,如植物-树-松树-美国黄松-美国北部黄松。
范畴之间形成了五个等级的层级关系, 各层次之间相互排斥, 彼此之间没有重叠之处。
Berlin 等人发现, 第三层, 即属名称是最基本的层次,在日常语言中更为有用,使用最广,且词形简单稳定, 更容易记忆。
在此基础上,Rosch结合Brown对基本层次范畴的研究,提出了基本层次范畴。
认为:基本层次范畴是人们认识世界最直接﹑最基础的层面,是典型的原型范畴。
“基本范畴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同一范畴中成员个体的共性而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不同范畴之间成员个体的差异”[1]。
二、原型理论与多义词教学
现代原型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如下几个要点(蓝纯2005:30):范畴内部的各个成员是以“家族相似性”联系的方式构成的一个连续体;范畴的边界具有模糊性,相邻范畴互相重叠,渗透;原型范畴与该范畴成员共有的特性最多,与相邻范畴成员共有的特性最少,不同范畴的原型之间差异最大;范畴成员之间地位不平等,原型是范畴内最典型的成员,有的则处于边缘位置;范畴是一原型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某些范畴通常有多个原型,原型之间以家族相似性获得联系[2]。
根据原型理论,英语的词汇意义就是一个原型范畴,每个多义词都有基本义和延申义,基本词义就是这个范畴的原型。
通常情况下使用频率较高,处于词义范畴的中心,是其他词义派生的基础。
人们习得词汇,就是从词汇的中心意义开始的,随着认知的深化,人们对词汇范畴意义的认知深度和广度也相应提高。
在掌握了基本词义后, 再向词义范畴的边缘意义发展,这是原型记忆模式在习得词义范畴上的运用。
而且,由于词的基本意义和延展意义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词源知识和联想方法有助于掌握词的扩展意义。
在多义词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讲解多义范畴中的基本意义或典型词义,并通过搭配、联想,隐喻,转喻等认知手段对典型词义进行深加工,逐步向其边缘意义延伸,从而形成以典型词义为中心的语义网络。
三、基本层次理论与基本范畴词汇教学
“基本层次范畴在由抽象度和细节性这两个矛盾对立现象所组成的连续统,代表的是一种黄金中位”[3]。
它即没有上位范畴那样高度抽象概括,又没有下位范畴那样细节差异微小,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它来恰切地指称某些事物或事件,进行交际。
因此,基本层次范畴是我们日常应用最广泛,最得力的一个范畴层次,也最早被幼儿所习得。
在人类认知中,基本范畴是最典型的原型范畴,也是人们对世界事物进行范畴化的有力工具。
认知语言学认为:范畴形成的同时在语言层面上也就产生了词汇范畴,范畴形成的顺序也决定了词汇产生和发展的顺序,构成了一定的词汇等级结构。
基本等级词汇具有特殊的地位,产生的最早。
上位范畴词汇和下属范畴词汇通常都晚于基本范畴范畴词汇产生。
基本等级词汇范畴词常常表现为词形简单,使用频率较高, 不可分析及构词能力强,词汇色彩基本上为中性等特点,还容易衍生隐喻和转喻意义。
基本范畴词汇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优先考虑基本词汇的教学,从音,形,义,搭配关系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深入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词汇,充分发挥基本范畴词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词义聚合,切分,延展,构词法,或者通过隐喻,转喻等认知模式来扩展词汇意义,迅速增加词汇量。
根据词义扩展的理据,帮助学生建立词汇之间的认知地图,达到词义准确判断及长时记忆的效果。
五、结语
“词汇学习是一个烦琐而艰巨的过程, 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积极付出”。
[4]语言教师应该在保持传统有效地词汇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新成果,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发展词汇能力。
参考文献:
[1]Glass,A.L.& Holyoak,K.J.Cognition[M].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6:167
[2]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30
[3]梁丽.认知语言学中的基本层次范畴及其特征[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6
[4]梁晓波.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