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把栏杆拍遍 》课件 - 2021-2022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 志难酬的悲愤。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 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 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 “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五、反思借鉴
读诗要求知人论世,而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人”应该是完整的,生动的,有 趣的,富有个性的。那么怎么才能在我们的文章中写活一个人呢?结合本文, 反思借鉴梁衡的成功之笔,谈谈如何来指导我们今后的写作。
5、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
(1) 用“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 自比, 不过却是反用其意。 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 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 鸟的效果。
5、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表达了对那些置国家危亡于脑后的、只贪恋功名利禄的小人的 鄙视; 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 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 作者读懂了这位爱国词人在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了当年的拍刀催马,驰 骋沙场的英雄之势。而如今自己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不得插手, 更不得插嘴。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爱国热血,又能向何处使呢?唯有 痛拍栏杆,把栏杆拍遍,才能发泄出郁积已久的悲愤之心。今天读其词, 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 不了他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赏析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 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 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 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 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上片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些景物出发了 诗人怎样的思绪?
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
(一)比较
第三处对比是将辛弃疾的豪放与苏轼的豪放做比较。
苏辛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文学史上是将“苏辛”并称的,但作者 却在同中见出异来,他认为:“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 阔。”因为“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来炼其词魂,也 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而“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 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 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 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而 辛词正是这样的词。
(一)比较
•第四处对比是将辛弃疾的婉约词与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词作比 较。 作者认为“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 桐更兼细雨’,而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 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精辟之 语。
(二)联想和想象
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不仅有史料和作家本 人的作品,还有大胆的联想和想象。本文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 到他的词作;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 内心世界等等。
把栏杆拍遍
梁衡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 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 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 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 《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 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 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
5、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 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 “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 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二、预习检查
注音:
行伍 行头 道行 树行子 金瓯 奁 踱步 押解 解数 解甲归田 纸笺 金戈铁马 别墅 炽热 诽谤 遒劲 笔走龙蛇 虚与委蛇 悲怆 创伤
(三)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 抹而成的”?
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杆,只能热泪横流 。
血泪之中包含着一个爱国臣子渴望为国奋战沙场,建功立业的热望,也 包含着不被苟安朝廷重用,只能“一遍遍哭诉,一次次表白”的无奈和痛楚。
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 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 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1 1节:辛弃疾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独特地位。
2 2—16节: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以及对他诗词创作的评价。
3 17节:揭示辛弃疾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诗人的成熟之由。
(一)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主要围绕哪几个经历展开的?
单人独马追杀偷印之贼 行伍经历
跃马横刀突入敌营生擒叛将
血气方刚、 骁勇善战 充满神奇色彩
(一)比较
• 第一处比较:《破阵子》与《满江红》比较 作者认为只有《满江红》可以与之媲美,然后又与杜甫“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与之对比,认为 “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从而突出了辛词的“凛然杀 气和磅礴之势”。
(一)比较
• 第二处对比是将辛弃疾与陶渊明、白居易的从政经历对比 作者认为辛弃疾“对待政治”,“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 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 ”。因为“对国家民族 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 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
写了楚天、江水、远山、落日、断鸿等景物,描绘了一副 辽远阔大的清秋江景。借景抒情,传达出词人的凄苦之情。
2、除了写景,词人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找到富有表现力 的动词,看看都表达了什么情感。
➢ (1)看、拍、登 ➢ (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
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 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 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 ➢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 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 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显现在读者面前。 ➢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 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 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一、题目解析
为什么作者将题目拟为“把栏杆拍遍”? 大家想想“把栏杆拍遍”有哪些含义?
典故介绍
一个叫刘孟节的人, “与世相龃龉”,他常常凭栏静立, 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曰:“读书误 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典故介绍
• “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二、预习检查 写字形
纸jiān(笺 ) lǐn(凛)然 páng bó(磅礴) pì(媲)美 diào(掉)书袋 金ōu(瓯)
解释熟语含义
笔走龙蛇 马革裹尸 望眼欲穿 浅尝辄止 振聋发聩 掉书袋
三、课文学习 1.第一小节用两个词语概括了辛弃疾和他的词的 特性,你能找出来吗?
惟一性
独特地位
三、课文学习 2.文章结构划分
• “国家不幸,诗家幸。”历史的“歪打正着”毁掉了一个赳赳武夫,却 成就了一个千古词人。
四、写作特色 思考:本文的写作特色有哪些?从文中找出例证并加以阐述。
(一)比较 (二)联想和想象
(一)比较 与杜甫、卢纶比较(有亲身经历) 与陶渊明、白居易比较(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 与豪放的苏轼比较(民族仇、复国志,胡尘飞、金戈鸣) 与婉约的柳永、李清照比较(艺术美感中有政治与哲理)
(一)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主要围绕哪几个经历展开的?
为官经历 为何不为朝廷喜欢?
太爱国家、爱百姓、 爱朝廷
爱提意见
工作狂
(一)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主要围绕哪几个经历展开的?
心路历程
从一个沙场英雄对军营的渴望,到一个忧国游 子对苍天的发问,从“金瓯缺,月未圆,山河 碎”的心病,到“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 辛酸辛苦”的内痛,这里有悲壮的呼喊,有遗 憾的叹息,也有把栏杆拍遍无奈的自嘲。
(二)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 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 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 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 感》入选中学教材。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 (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 居士”。汉族,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因生长 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 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 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 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
3、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 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4、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
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田问舍 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抱负才气,表明自己志在为国为民。
(四)细细品味最后一节,总结哪些因素促使辛弃疾成为一代 爱国诗人。
• 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 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 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
• 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 是一首好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