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完结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完结篇)
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⑦贮蓄:存放,储藏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人教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人教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那么关于初一语文都有哪些重要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叙述人称(三种人称)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
用“第一人称”写“我”,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
用第一人称写“他”时,最适宜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因为用“我”的观感来写“他”的这些,较为客观。
“第一人称”写“我”的外貌,写“他”的心理活动,必须加上摹拟的话,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
写“我”的外貌,可以这样写:“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的脸是多么红。
”写“他”的心理活动,可以这样写:“心里很轻松似的。
”)2、第二人称(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叙述方式(或者说“记叙的顺序”)(三种)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
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
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
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
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
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
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有一种不常用的,叫“平叙”,即: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七年级全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全册语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开端,是极富挑战性的。
在这一学期里,许多学生需要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掌握大量的新知识。
因此,本文将总结七年级全册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我与我的祖国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祖国的概念以及中国的基本国情。
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包括:“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人口数量和分布,以及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等。
第二单元:我和我的同学在这个单元里,学生需要掌握班级规章制度和学习方法等基础知识。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第三单元:诗歌欣赏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诗歌欣赏。
学生需要阅读名家名作,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及诗歌与生活的联系。
第四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在这个单元里,学生将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和文化传承。
学生需要掌握“四大发明”的概念、历史背景和影响等知识,以及了解古代的发明家和文化名人。
第五单元:小说阅读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小说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阅读小说,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小说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命运等。
第六单元:写作技巧在这个单元里,学生将了解如何写好一篇文章。
学生需要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如主题句、承接句、过渡句等,以及句子的构成和排列等方面的知识。
第七单元:古诗文阅读学生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古代骈文、对仗句等诗文的基本特点和翻译方法,还需要了解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学史等相关内容。
第八单元:文言文阅读在这个单元里,学生将接触到更高级的文言文,要掌握更复杂的语法结构。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翻译文言文,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思想。
第九单元:现代文阅读在这个单元里,学生将接触到不同风格的现代文学作品。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理解现代文学作品,把握文化内涵,表达准确,思想清晰。
总结以上是七年级全册语文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学生在备考阶段,应该注重复习这些知识点,同时,也要注重实践,多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完结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完结篇)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第一单元:我的初中生活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初中生活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校园生活、学习方法等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以及如何高效地学习。
第二单元:我的课堂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语文课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我们了解了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具体的学习方法。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第三单元:我的校园生活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校园里的植物、动物、景物、活动等。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通过观察和描写,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保护和爱护校园环境。
第四单元:我的家庭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家庭的组成、家庭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之道。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会了尊重家长、关心家人,并且学会了如何和家人共同生活和做事。
第五单元:我的周末生活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同学们的周末生活,包括休息、娱乐、学习等方面。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合理安排周末时间,使其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又有助于学业进步。
第六单元:我的课外生活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包括读书、运动、艺术等方面。
通过参与课外活动,我们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第七单元:我的理想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同学们对未来的理想和追求。
我们了解了理想的重要性,学会了树立远大的目标,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八单元:我的人生格言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著名人物的人生格言,并引导我们思考自己所要追求的人生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格言,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明白了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则。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归纳。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提升综合能力。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知识点七年级的语文学习内容较为丰富,其中知识点不可小视。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语文人教版所包含的主要知识点。
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和语言表达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文字表达的重要手段。
七年级的语文课程中,会涉及到较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比喻:指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点进行比较来达到修辞的目的。
比如“她的笑容如春风般温暖”。
拟人:指将无生命物体赋予生命化的特征。
比如“草原像一位绿色的女士,飘荡着她的衣袂”。
对仗:指在词语或句子中使用平行的语言结构,使得语言更加优美、生动。
比如“你仰望天空,星光闪烁;我俯视大地,花香四溢”。
二、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国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七年级语文人教版的教材中,会介绍古诗词、文言文等传统文化内容。
诗词: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
在七年级语文人教版的教材中,会学习到一些中国古代的名篇佳作,如《静夜思》、《将进酒》等。
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在七年级语文人教版的教材中,会涉及到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如《孔子家语》、《晏子使楚》等。
三、阅读策略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环节,而七年级的语文学习更加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
预测:有意识地揣测下一步可能发生的事情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正确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
确定重点:在阅读过程中,有必要识别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加强理解和记忆效果。
归纳总结:在阅读结束后,应当做好信息的总结和归纳,以促进知识的牢固掌握。
以上三种阅读策略是七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比较常见的,也是成年后读书的常见策略。
四、写作技巧在语文学习中,写作技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写作技巧通常会着重于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段落的写作技巧。
作文的写作技巧:包括写作的基本技巧、构思技巧、主题句和段落的组织结构等。
学生需要具备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构思,并根据文章的要求设置主题句和段落结构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人教教材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人教教材知识点在初中阶段,语文学习显得格外重要。
作为基础学科之一,语文知识贯穿于中学三年的学习中。
而在七年级语文学习中,人教教材是我们要熟背的重要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为大家总结七年级语文人教教材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学习。
一、诗歌鉴赏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诗歌鉴赏是必不可少的重点。
在人教教材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古代诗人的名作,例如《咏鹅》、《静夜思》等。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如何欣赏这些诗歌,明白其中的意境、意象和意义。
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也是我们日后学习文学、写作的重要基础。
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语言,作为高考语文的重要考点之一,也是初中语文学习的必修内容。
在人教教材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古代文言文选段,例如《离骚》、《论语》等。
学习文言文需掌握古代汉字、常用的文言词汇和语法结构等知识。
我们需要通过反复阅读、理解、翻译和默写来掌握这些内容。
三、现代散文阅读在七年级人教教材中,不仅有诗歌和文言文,还有许多现代散文。
这些散文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我们理解和掌握现代中文的重要途径。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如何鉴赏和写作散文,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语文知识点在七年级语文学习中,还有许多语文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例如词语、成语、古代典故、常见修辞手法、语法知识等。
这些知识点虽然不太起眼,但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分析和写作文章的内容。
五、名著阅读在七年级人教教材中,还包含了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等。
虽然在初中并非要求我们通读名著,但通过阅读和学习名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
总之,在七年级语文学习中,人教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通过反复学习和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语言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语文。
(一)基础知识。
1. 字音字形。
- 重点掌握课本后的字词表,包括易错字的读音(如“确凿(záo)”不能读成“zuò”)和字形(如“云霄”的“霄”不能写成“宵”)。
- 多音字(如“行”有“xíng”和“háng”等读音)、形近字(如“辩”“辨”“辫”)的辨析。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掌握课本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如“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 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如“神机妙算”是褒义词。
- 近义词的辨析(如“寂静”和“安静”的区别)。
3. 语法知识。
- 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例如“美丽”是形容词,“跑”是动词。
-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如“(聪明的)小明[在教室里]做〈完〉了(语文)作业”。
-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等)及修改方法。
(二)文言文知识。
1. 重点实词虚词。
- 实词如“之”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辍耕之垄上”中“之”是“到、往”的意思;“何陋之有”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 虚词像“而”表示并列(“博学而笃志”)、承接(“温故而知新”)、转折(“人不知而不愠”)等关系。
2. 文言文句式。
- 判断句(“……者,……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 省略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 文言文翻译方法。
- 留(保留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等)。
- 补(补充省略的成分)。
- 删(删去无实义的词,如句首的发语词等)。
- 换(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如“虽”换成“虽然”)。
- 调(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应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现代文阅读。
1. 记叙文阅读。
- 概括文章内容(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及其作用(如外貌描写可以刻画人物形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完结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完结篇)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七年级语文人民版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人民版知识点七年级语文是初中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与学生文化素养息息相关的科目。
在七年级语文学习中,人民版教材是学生主要使用的教材之一,其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七年级语文人民版的知识点详解。
一、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汉语,它具有精确、简练、清晰的特点。
文言文的重要性在语文学习中不可忽视。
在七年级语文人民版教材中,文言文部分主要涉及《孔子家语》的相关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及字词的解释和运用。
二、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是指阅读文学作品所需要的文学知识。
在七年级语文人民版教材中,文学常识部分主要包括文学类别、文学流派、文学史等内容。
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学作品,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三、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指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所需要的能力。
在七年级语文人民版教材中,现代文阅读部分主要包括篇目散读、古今对照阅读等内容。
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学作品。
四、写作技能写作技能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需掌握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在七年级语文人民版教材中,写作技能部分主要包括写作基础、写作方法、议论文写作、小说写作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五、经典名篇经典名篇是指那些受到广泛欣赏和推崇的经典文学作品。
在七年级语文人民版教材中,经典名篇部分主要涉及《百家姓》、《春秋》、《伊索寓言》等经典文学作品。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经典名篇,可以了解到文学的不同面貌和风格,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语言运用语言运用是指用汉语进行交流时所需要的语言技能。
在七年级语文人民版教材中,语言运用部分主要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和修辞等技能的讲解。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进行语言交流。
七、阅读技巧阅读技巧是指阅读理解时所需要的技巧和方法。
在七年级语文人民版教材中,阅读技巧部分主要包括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等内容。
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册知识点整理汇总七年级(上)第1课在山的那一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想诱.yîu惑喧.xuān腾点拨:不要把“诱”误读成xi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 幻想 (shùn) 瞬间 (níng)凝成3.解词。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1.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î泣纳罕.hǎn 峭.qìao壁目眩.xuàn颤.chàn抖闷.mēn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â) 诫瘦骨(lín xún) 嶙峋小心(yìyì) 翼翼 (sǒng) 耸立3.解词。
(1) 纳罕:惊奇,诧异。
(2)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第3课生命生命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擎天撼.hàn地糟蹋..zāo tà庸碌.lù小憩.qì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o) 骚扰 (gū) 辜负3.解词。
(1)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2) 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3)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人教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优秀3篇)
人教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优秀3篇)初一古诗词归纳整理篇一七年级上册01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0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0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0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0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06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0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08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09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0七夕【唐】李商隐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11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2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一三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壹五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七年级下册01木兰诗《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册知识点整理汇总七年级(上)第1课在山的那一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想诱.yòu惑喧.xuān腾点拨:不要把“诱”误读成xi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 幻想 (shùn) 瞬间 (níng)凝成3.解词。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1.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ò泣纳罕.hǎn 峭.qìao壁目眩.xuàn颤.chàn抖闷.mēn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è) 诫瘦骨(lín xún) 嶙峋小心(yìyì) 翼翼 (sǒng) 耸立3.解词。
(1) 纳罕:惊奇,诧异。
(2)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第3课生命生命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擎天撼.hàn地糟蹋..zāo tà庸碌.lù小憩.qì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o) 骚扰 (gū) 辜负3.解词。
(1)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2) 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3)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重点考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重点考点归纳一、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重点考点归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是初中阶段学习语文的基础,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
本文将对这些重点考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1. 词语的辨析和用法在语文教材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易混淆的词语。
例如:“观察”和“研究”都是描述对事物进行深入了解的行为,但在使用时却有一些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另外,“捧”和“握”在字面意思上都是用手拿东西的动作,但在实际运用中却有不同的场景和用途。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区分这些词语的用法,并在写作和阅读中正确运用。
2. 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是语文学习的关键。
我们需要了解主谓宾结构、并列句、复合句等句子结构的构成和用法。
同时,需要学会使用修饰成分(如形容词、副词、状语从句等)来丰富句子的表达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有力。
3. 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往往包含了一定的阅读理解题目,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可以提高阅读与理解的能力。
同时,在写作中,我们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如合理安排篇章结构,运用恰当的过渡词和连接词,准确、简练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等。
4.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简单的文言文课文,例如《孟子》中的《离娄上》、《草木之谓质死》等。
理解和阅读文言文需要对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用法有所了解,同时也需要培养对古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以上仅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的一些重点考点的归纳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需要通过反复阅读教材,积累词汇,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用法,并多做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只有不断地练习和运用,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总结: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需要我们注意和掌握。
词语的辨析和用法、句子结构与表达方式、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文言文阅读等都是需要特别关注和重点学习的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必备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必备知识点整理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下面将整理出必备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
一、识字、认识字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在七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生字词,要学会全词形、音、义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通过识字的过程,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字的基本构造和书写规范正确的字的书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
在学习中,要注意字的基本构造要素,如横、竖、撇、捺、点等部分的书写规范,学会规范书写每个字母,使字迹更加美观工整。
三、常见标点符号的认识和使用在语文学习中,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七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常见的标点符号,如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等。
学生要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合理运用标点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四、词语的辨析和运用七年级的语文教材涉及到许多词语,有的词语意思相近,有的则意思不同。
对于这些词语,学生要能够准确辨析它们的义项和用法,用词表达准确、得体。
五、短文和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识字和词语的学习,还包括学习阅读和理解短文和文章。
在七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学生需要阅读不同主题的短文和文章,从中获取信息,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意图,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六、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在七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的写作,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学生应该掌握不同类型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七、古诗词的学习和鉴赏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七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如《白日依山尽》、《静夜思》等。
学生要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要学会背诵和朗读古诗词,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归纳七年级语文学科是中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作为语文学科的开端,七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很多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
今天,我们将对七年级人教版语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汉字学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
在七年级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基本汉字、拼音和笔画,从而能够正确书写、拼读和理解文字。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七年级常见的汉字学习内容:1. 常用的基本汉字: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三千个汉字,并逐渐了解其拼音、笔画和意义。
2. 汉字结构和演变:学生需要了解汉字的构造、演变和发展历程,从而了解中华文化和语言的多元性。
3. 规范书写技巧:学生需要逐渐掌握汉字的书写技巧,比如字体的结构和线条的流畅性等。
二、语法基础语法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在七年级逐步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技巧。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七年级语法基础内容:1. 词汇的分类和用法:学生需要学会词汇的分类和用法,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 句子的基本结构:学生需要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比如主谓宾、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等。
3. 表达技巧:学生需要逐渐掌握表达技巧,比如语言的韵律、语调、表情和姿态等等。
三、篇章阅读和写作篇章阅读和写作是七年级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学生从阅读中获取信息,从写作中表达思想的重要基础。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七年级篇章阅读和写作的内容:1. 阅读理解技巧:学生需要逐步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包括快速浏览、分析、理解和判断等步骤。
2. 写作基础和练习: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写作练习,并逐渐从作文的题目、表达和内容等方面进行训练。
3. 口语表达和听力:学生需要逐步提高口语表达和听力水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语言。
总之,以上是七年级人教版语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学生们能够严格对待语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表达技巧,从而更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压力。
七年级人教版 语文知识点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知识点一、词语辨析1. 一直/始终两者都表示“一直”,但“一直”是在时间上延续,而“始终”是在态度上坚定。
例句:他一直/始终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2. 阵雨/雷阵雨两者都是形容天气的词语,“阵雨”指突然下起来的小雨,“雷阵雨”则是有闪电有打雷的阵雨。
例句:今天下午有可能会有阵雨/雷阵雨。
3. 仍然/依然两者都表示原状不变,但“仍然”更强调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依然”更强调状态的延续。
例句:虽然很难,但他仍然/依然决心要坚持下去。
二、常见词组1. 拿手指某人擅长的事情。
例句:他的拿手绝活是弹吉他。
2. 刮目相看指改变原来对某人或某事的看法。
例句:他的努力让我刮目相看。
3. 牵手手拉手走在一起的情景。
例句:在公园里散步时,他牵着我的手。
三、句子成分1. 主语句子中的“主语”,通常指做什么事情的人或物。
例句:小狗在草地上玩耍。
2. 谓语句子中的“谓语”,通常指所表达的动作或状态。
例句:我喜欢看电影。
3. 宾语句子中的“宾语”,通常指动作的承受者或影响的对象。
例句:我喜欢看电影(电影是宾语)。
四、修辞手法1. 比喻用已知的事物描绘未知的事物。
例句:她的眼睛像一池清泉。
2. 拟人把无生命的事物描述成有生命的样子。
例句:大海在微笑。
3. 借代用与否定的事物相邻的事物来代替否定的事物。
例句:蔬菜比水果便宜,因此我买了一堆“蔬果”。
五、写作技巧1. 开头和结尾要有亮点,吸引读者。
2. 表达清楚,语言简单易懂,段落之间要过渡自然。
3. 借助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四、总结语文知识点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在写作时,我们应该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易懂性,同时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重点知识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重点知识梳理一、文言文知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学习文言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人教版注重了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梳理。
下面将从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常用句式和常见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使用的是古代的汉字形式及句法结构,具有古朴、雅致、精炼的特点。
文言文中往往使用古代汉字的发音和解释,具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也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理解。
2. 常用句式在文言文中,有一些常用的句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比如,“以……为……”、“不独……而且……”、“虽……仍……”等。
这些句式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
3. 常见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经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比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学习这些修辞手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现代文知识除了文言文,现代文的学习也是七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对现代文的学习主要包括课文教学和写作训练两个方面。
1. 课文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选取了一系列优秀的现代文作品,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文的基本特点、文体风格和写作技巧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运用一些阅读策略,如提问、归纳总结、判断逻辑等,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作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人教版通过选取丰富多样的写作题材,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比如写人、写事、写景等,通过这些写作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语言文字常识语言文字常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对语言文字常识的学习注重了对语言文字的解释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作者 刘湛秋 1935 年 10 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 抒情诗之王”。 二、思考: 1.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1)更有韵律美 (2)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四季的雨” :单纯强调 “雨” ,显得呆板、生硬。 “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2.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 柔情而生机 夏雨: 热烈而粗犷 秋雨: 端庄而沉思 冬雨: 自然而平静 3.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 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选自《李太白全集》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 2 、背景
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 3 、词义: 左迁:降职。杨花:柳絮。 子规:杜鹃鸟。 五溪:五条溪水名。 4 、译文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 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 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
苦、哀怨的心情。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 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摘录的句子是: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 ! 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 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表达作用是: 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 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 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③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
④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 然、珍视生命、细心于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 的。
⑤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甚至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 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这正好可以和我们学过的一个句子互相诠释“清新的空气使我 觉得呼吸的是香” 。 三、小结
4. 《古代诗歌四首》 诗歌的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 (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 乐府诗 等;② 近体诗 (唐以 后的诗歌)包括 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 和 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 诗从上往下又分为: 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3、诗歌按内容分 (题材) :叙事诗 、写景诗 、友情送别诗 、爱国怀乡诗、 咏物诗 、 咏史怀古诗 、边塞征战诗 、山水田园诗等 。 一、《观沧海》 1、作者 曹操 ( 155 —— 220 ),字 孟德 ,沛国谯郡人, 东汉 末年 的政治家、军事家、诗 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 慷慨悲壮、宏伟壮观 著称。著有 《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 等诗篇。
第一单元 1. 《春》 朱自清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 1898 —— 1948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 代著名散文家、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 后定居扬州, 故自称“扬州人” 。 1923 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 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 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 《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 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②朗润:明朗润泽 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⑤婉转: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 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 的 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 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 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 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 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 这两句可以说是 “形容景物, 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 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 旧年尚未逝去, 江上已呈露春意。 作者无意说理, 却在描写景物、 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 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 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观沧海》全诗以 “观” 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 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属于 实写 ,描写了海水和山 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属于想象的 虚写 , 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 :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 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 4.四季的雨有什么特点,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5.分析文章的语言特征
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 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6.“春雨图” 这段文字是如何写春雨的?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
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 "温晴 "的特点,描绘了济南 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3. 雨的四季刘湛秋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 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 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 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2. 《济南的冬天》老舍 一、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 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 骆驼祥子 》《 四世 同堂 》,话剧《 茶馆 》《 龙须沟 》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 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 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 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②温晴:温暖晴朗 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⑤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 ⑦贮蓄:存放,储藏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必须掌握的内容 :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 轮廓 。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 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 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是互文见义, 作者以奇特而丰富 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 诗人自己的 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 。这为 千古名句。
暮春时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 经过五条溪水;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 、主题:
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6 、赏析要点: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 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
“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 清淡的乡思愁情。 3、中心思想 :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面,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 旅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怀。 必须掌握的内容 : 1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是在描绘长江景色。 2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蕴含新事物孕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表达作 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名句——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3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见雁思亲,表现了 淡淡的思乡愁绪 。 4 、这首诗的 首联 、颔联 、颈联 都是 对偶句 。 5 、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 乡愁的诗句 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 、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 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