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化学课件 化学与传统文化、中华文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导航
解析:选C。A.金“虽被火亦未熟”指金单质在空气中被火灼烧也不反应,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A不符合题意;B.石灰“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指,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C.石硫黄“能化……银、铜、铁,奇物”指、、,反应中为氧化剂,体现其氧化性,C符合题意;D.石钟乳“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指,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返回导航
解析:选D。A.墨汁为炭的小颗粒(直径在1~100 nm)溶于水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故A正确;B.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B正确;C.“石炭”指的是煤,可以燃烧供热,故C正确;D.“翠色”指绿色,而氧化亚铜呈砖红色,故D错误。
返回导航
2.(2022·郴州高三模拟)我国古代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返回导航
3.(2022·新高考河北卷)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生产的白瓷闻名于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B.陶瓷主要成分为和C.陶瓷烧制的过程为物理变化D.白瓷的白色是因铁含量较高
解析:选A。A.陶瓷是良好的绝缘体,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A正确;B.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B错误;C.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还发生化学变化,C错误;D.由于、和铁的氧化物均有颜色,故陶瓷中含铁量越高,陶瓷的颜色越深,白瓷的白色是因铁含量较低甚至几乎不含,D错误。
返回导航
(2)传统文化涉及“变化”的判断从古代文献记载的内容,联系化学反应,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如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例如:“烈火焚烧若等闲”,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碳酸钙的分解;“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返回导航
(3)传统文化涉及“分离”方法的判断根据过程判断分离和提纯的常见方法:蒸馏、蒸发、升华、萃取等,如“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该过程涉及蒸馏操作;“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煎炼”涉及蒸发结晶操作。
返回导航
题组训练 练典题 提能力
03
题组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
1.(2022·沅江一中高三期末)中华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的“墨滴”具有胶体的性质B.“一般皎洁羞云母,四射光芒突水精”中“水精(精同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中的“石炭”指的是煤D.“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的“翠色”来自氧化亚铜
返回导航
2.化学与中华文明
烧制陶瓷
陶瓷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高温烧制时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物质
冶炼青铜
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放入炼炉,点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弃去炼渣得初铜。初铜经提炼得红铜,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
造纸
《天工开物》记载,竹纸制造分为六个步骤:①斩竹漂塘;②煮徨足火;③舂臼;④荡料入帘;⑤覆帘压纸;⑥透火焙干
A.烧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瓷器的主要原料为黏土B.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以为纸”中的“树肤”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古代“黑火药”是由硫黄、木炭、硝酸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D.“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中的“杓”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磁铁

返回导航
解析:选C。A.瓷器的主要原料为黏土,是用黏土经高温煅烧制得的,故A正确;B.“树肤”即树皮,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B正确;C.制备黑火药的原料为、、C,三者比例为,故C错误;D.司南与磁铁的磁性有关,则“杓”的主要成分是,故D正确。
返回导航
(4)“蜡炬成灰泪始干”,古代的蜡烛常由动物油脂制造,现代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主要是正二十二烷和正二十八烷。(5)“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性质稳定,耐酸碱腐蚀,抗氧化,不透水。青花瓷是用含有氧化钴的钴矿作为原料烧制而成的,用黏土焙烧制得的红陶显红色的主要原因是含有等。
返回导航
黑火药
主要成分:硝酸钾、木炭和硫黄反应原理:
酿酒
先用米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称为糖化;再用酵母菌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
续表
返回导航
3.传统文化中的典型古诗词(1)“日照香炉生紫烟”,这里的“紫烟”其实是水雾,而不是真正的烟,更不是碘的升华。(2)李白诗句“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紫烟”指的是炉火燃烧过程中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与碘升华的现象无关。(3)“春蚕到死丝方尽”,蚕丝为蛋白质类天然高分子。棉织品属于纤维素,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棉织品、人造纤维。
返回导航
2.(2022·新高考海南卷)《医学入门》中记载我国传统中医提纯铜绿的方法:“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其中未涉及的操作是( )
A.洗涤 B.粉碎 C.萃取 D.蒸发
解析:选C。“水洗净”指洗去固体表面的可溶性污渍、泥沙等,涉及的操作是洗涤;“细研水飞”指将固体研成粉末后加水溶解,涉及的操作是粉碎、溶解;“去石澄清”指倾倒出澄清液,去除未溶解的固体,涉及的操作是倾倒;“慢火熬干”指用小火将溶液蒸发至有少量水剩余,涉及的操作是蒸发;因此未涉及的操作是萃取,故选C。
化学与传统文化、中华文明
真题试做 研真题 明考向
核心要点 整体联 真题 明考向
01
1.(2022·新高考山东卷)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
A.金“虽被火亦未熟”B.石灰“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C.石硫黄“能化……银、铜、铁,奇物”D.石钟乳“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返回导航
核心要点 整体联 构体系
02
1.化学与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涉及“物质”的判断根据文言文信息分析物质的性质,判断是哪种物质。例如:“有硇水者,剪银块投之,则旋而为水”,“硇水”指的是硝酸;“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鼻冲水”指的是氨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