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2月下第21卷第6期
·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
作者简介:景万仓,皮肤科,定西市人民医院。
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
景万仓
(定西市人民医院皮肤科,甘肃 定西 743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痤疮治疗过程中应用红蓝光治疗仪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
方法:随机从我院在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内收治的痤疮患者中有效选取86例(Ⅱ级:轻至中度痤疮),基于数字奇偶法原则将其进行组别划分,即对照组43例,给予口服维胺酯胶囊,外用异维A 酸红霉素凝胶;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一步给予红蓝光治疗。
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加以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治疗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67%,79.07%,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可比性(P <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中,对照组结果为6.98%,观察组结果为9.30%,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痤疮治疗过程中应用红蓝光治疗仪具有明显效果,治疗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生情况较低,安全性高,可加以广泛推广运用。
【关键词】红蓝光治疗仪;痤疮;应用效果;不良反应;皮肤疾病
【中图分类号】R75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06-0082-03
痤疮是临床常见皮肤病之一,即俗称的青春痘,其中多以青少年为高发群体[1-2]。
常见的发病部位有后背、面部及胸前,其中面部更为常见,多以脓疱、结节、面部粉刺、丘疹等为典型临床皮损表现[3]。
根据病情发展变化情况通常可以分为初发、加重和持续发展三个阶段,且程度依次加深。
初发期通常仅表现为明显的白头、黑头粉刺,可挤出异样物。
随后,当被阻塞的毛孔发炎或者被细菌感染时则可渐渐形成炎性丘疹,即皮肤上会一些较为明显且坚实的凸起肿块,并且在此期间,皮疹周围皮肤可能还会出现发红或者伴有触痛感现象。
更严重时,炎症加重或者已经侵袭皮肤深层时,丘疹的顶端则可有出现小脓疱,即表现为尖端中心呈白色,里面含有脓液状。
随着其持续不断的发展恶化,后期则可形成大小不均的结节肿块,多为暗红色,较为坚实且伴有疼痛感,或者直接出现囊肿症状,即皮肤表面下出现大块充满脓液的肿块,并且在挤压时还伴有明显的波动感,甚至还有可能化脓形成脓肿,当其破溃后,还常常可能因此形成窦道(皮肤表面出现的一个伤口,通向体内但没有内口)和瘢痕等。
急性化脓病、疤痕和心理疾病等均是可能因此产生的严重并发症。
因此,为了有效减轻痤疮对患者容貌、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的严重影响,对其及时加以有效的治疗干预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据有关资料显示[4],
仅靠单纯的药物治疗对患者的病情恢复难以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因此,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寻找更为高效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将以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Ⅱ级(轻至中度)86例痤疮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对
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满意,现结合相关文献详细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皮肤科于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Ⅱ级(轻至中度)痤疮患者86例,基于数字奇偶数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
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2:21;年龄14 ~ 38岁,平均(25.05±1.50)岁;病程3 ~ 46个月,平均病程(25.71±12.44)个月;痤疮位置:面部29例,背部10例,胸前4例。
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5:18;年龄13 ~ 37岁,平均(23.50±2.50)岁;病程4 ~ 47个月,平均病程(26.71±14.04)个月;痤疮位置:面部31例,背部9例,胸前3例。
两组一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提示其结果差异较小,未处于统计学差异范围内(P >0.05),具有可比性。
痤疮分类判定,在不考虑皮损数量的情况细,结合皮损性质可以将痤疮分为如下几类:(1)Ⅰ级(轻度):仅有粉刺。
(2)Ⅱ级(轻至中度):除有粉刺外,还有轻微炎性丘疹。
(3)Ⅲ级(中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外还有脓疱。
(4)Ⅳ级(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
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丘疹型;(2)脓疱型;(3)囊肿型;(4)结节型痤疮。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治疗、对比分析并表示同意参与;(2)临床诊断明确,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皮肤性病学》Ⅱ级(轻至中度)痤疮诊断要求;(3)未合并有其他严重皮肤病;(4)年龄低于40岁。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2月下第21卷第6期·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
排除标准:(1)准备半年内有孕育计划的男女、哺乳期、妊娠、肝肾功能不全患者;(2)光过敏患者;(3)30 d内进行过痤疮治疗的患者;(4)不愿参与此次治疗、对比分析者。
1.2 方法
针对此次所纳入的对照组患者给予维胺酯胶囊(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50 mg,每天3次;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武汉中联集团四药药业有限公司)外用,每天1 ~ 2次。
观察组患者将在此基础上运用红蓝光治疗(所用仪器型号为Lthr-122,蓝光强度和波长规格分别为90 mW/cm2、(415±5)nm,48J/cm2 为其标准剂量规格;红光对应为110 mW/cm2、(635±5)nm、126J/cm2)。
其治疗原理主要在于利用红蓝光混合光照射疗法具有抗炎和抗菌作用,进而达到调节与改善患者的皮肤组织的效果。
正式治疗前,需对患者的面部进行清洁处理,完毕后再对患者实施红蓝光治疗仪治疗手段[5]。
治疗过程中,应帮助患者妥善佩戴好护目镜以避免光照对眼部造成的不适感,每次照射治疗有效时间应控制在23分钟左右。
照射顺序应先以蓝光照射15分钟左右,再予以红光照射8分钟左右。
在光照过程中,注意与患者进行一定的互动并询问其是否有不适感,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红蓝光照射治疗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本组患者应隔日照射一次,2周为一疗程。
两组患者判定疗效时间均为2周。
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在此期间应嘱咐患者注意做好防晒措施,出门需戴帽、打伞以避免阳光直射。
日常生活中加强补水保湿。
合理安排饮食,禁食辛辣、
刺激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的充分摄入。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细胞新陈代谢。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纳入本次主要观察指标。
本次分析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定以如下分级参考为标准[6]:痊愈:患者的丘疹、粉刺、脓疱全部好转,患者的痤疮面积减少≥90%以上;显效:患者的丘疹、粉刺、脓疱基本消失,痤疮面积减少≥60%、<90%;好转:患者的丘疹、粉刺、脓疱部分消失,痤疮面积减少≥20%、<60%;无效:患者的丘疹、粉刺、脓疱不见明显好转甚至有加剧趋势,痤疮面积减少<20%。
总有效率为痊愈与显效之和。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出现皮肤轻度潮红、瘙痒、干燥和灼热等情况,计算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基于本次分析所涉及的全部数据,在行统计学检验过程中,将均依靠SPSS 20.0系统版本处理,以[n (%)]作为计数相关资料的表述呈现,(x±s)作为计量相关资料的表述呈现,分别以χ2与t对其进行检验校对。
若结果显示P<0.05,则表示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7.68%,对照组79.07%,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组别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n=43)35(81.40)7(16.28)0(0)1(2.32)42(97.68)对照组(n=43)28(65.12)6(13.95)2(4.65)7(16.28)34(79.07)χ27.242 P0.018
2.2 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皮肤轻度红潮、皮肤干燥、瘙痒和灼热等不良反应的例数分别为1例、2例、1例,其总发生率为9.31%;对照组患者对应结果分别为1例、2例、0例,其总发生率为6.98,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2。
表2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比较[n(%)]
组别皮肤轻度红潮皮肤干燥、瘙痒灼热总发生率观察组(n=43) 1(2.33)2(4.65) 1(2.33)4(9.31)对照组(n=43)1(2.33)2(4.65)0(0)3(6.98)χ20.155 P 1.000
3 讨论
痤疮在临床皮肤病中十分常见,致病因素较为复杂,临床上通常认为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管堵塞以及内分泌失调等最为常见[7-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83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2月下第21卷第6期·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
9]。
一般多发于青少年人群,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皮肤清洁不到位、熬夜、失眠、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痤疮发生[10]。
且其发病部位多以面部为主,病情恶化时还可能出现结节、囊肿、瘢痕,将对患者的容貌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还会影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状况,因此,针对痤疮患者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十分必要的[11]。
一直以来,药物治疗都是临床上针对于此的常用治疗方式之一,其主要是通过药物干预以达到有效抗炎、调节内分泌、抗感染、抑制皮脂腺功能以及抗毛囊皮脂导管角化等目的[12-13]。
但就大量相关资料显示[14],部分患者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各种严重不良反应,如灼热、皮肤瘙痒、干燥等,治疗效果难以达到医患共期状态。
因此,不断寻求更佳高效安全的治疗方式,以减少药物口服、外用的量、频率、疗程,一直是临床中关注的重点问题。
在针对痤疮的临床治疗中,红蓝光治疗仪是其中较为常用的方式之一,主要由于红蓝光具有高功率、高纯度的显著特性[15-16],通过对患者的痤疮进行定时照射治疗以促进患者患处细胞结构变化,可以达到有效抗炎、抗菌,提高细胞新生速度并促进细胞再生长的作用[17]。
在本次分析中,所运用的红蓝关仪器型号为Lthr-122,蓝、红光强度及波长度规格分别为90 mW/cm2、(415±5)nm、110 mW/cm2、(635±5)nm的红蓝光治疗仪设备对患者痤疮皮肤展开修复治疗,其中的红光能量密度较为均匀,光源较强,纯度较高,可以减少与痤疮有关的红斑反应,对组织起修复作用,改善患者肤质;其中的蓝光对皮肤炎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有效减轻对患者患处皮肤组织的破坏度,进而有效帮助患者皮肤恢复弹性和光泽,利于提高整体临床治疗效果[18]。
由此次分析数据结果可以发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果差异明显,存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97.68%、对照组79.0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结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由此可见,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疗效显著、安全。
综上所述,针对痤疮患者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蓝光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性稳定,不良反应小,可有效帮助患者恢复病情,使其能更快回归正常生活,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林桂艳.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临床应用价值评估与评
价[J].医药前沿, 2019, 5(35): 92-93.
[2] 薛国煌.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的应用效果及优势探
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8, 14(18): 14-15.
[3] 李润祥, 朱慧兰.红蓝光在痤疮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皮
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9, 17(2): 170-172.
[4] 沈亚琴.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的应用效果及优势
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34):
197-198.
[5] 周兴雯, 张琴.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的应用效果及优势
评价[J].医药前沿, 2017, 29(24): 65-66.
[6] 刘美.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
械信息, 2019,26(12): 122-123.
[7] 郑伟.红蓝光治疗仪与痤疮面部清除术联合治疗面部痤疮
的临床效果观察[J].科技视界, 2017, 9(195): 225-266. [8] 张建玲, 罗庆宗, 邹斐, 等.光子治疗仪(红蓝光)治疗痤疮
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 2018, 8(9): 29-32.
[9] 周李燕, 李超, 高以红.红蓝光治疗仪联合中药面膜治
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10
(36): 92-93.
[10] 张亚静, 鲁永梅, 由长辉.红蓝光联合药物治疗中重度痤
疮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9,
13(5): 311-312.
[11] 张亚静, 鲁永梅, 由长辉.红蓝光联合药物治疗中重度痤
疮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9, 9
(5): 22-23.
[12] 陈小英.红蓝光联合胶原面膜在痤疮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
效果评价[J].中外健康文摘, 2019, 97(52): 132-133. [13] 张敬东.红蓝光与强脉冲光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 2018, 22(9): 963-965.
[14] 邱香.红蓝光与药物在治疗痤疮中的效果评价[J].医药卫
生, 2018, 25(9): 69.
[15] 王海英, 张尚军, 陈璟.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应用探
讨[J].医学研究杂志, 2018, 37(7): 81-82.
[16] 苏燕晨.红蓝光在痤疮治疗中的研究[J].医学信息, 2019,
32(11): 30-31.
[17] 吴凤兰, 刘桂英.红蓝光治疗痤疮118例临床观察[J].疾病
监测与控制, 2018, 12(6): 57-58.
[18] 刘涛峰, 曹宇, 张虹亚, 等.红蓝光照射治疗中重度痤疮疗
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 25(8): 707-708.
(收稿日期:2022-05-26)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