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规体系-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https://img.taocdn.com/s3/m/f6c38b8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b.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指我国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各类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管理的立法,以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各地涌现了大量的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对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带来重大影响。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和法规相对不完善,导致了一些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破坏严重、生态恢复困难等问题的出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应运而生。
该法从1989年发布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成为了我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
二、法律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程序:该法规定了哪些项目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及评价的程序和要求。
对于规模较大或者环境影响较为重要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并在项目的策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进行有效管理。
2. 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和公众参与:该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内容和要求,要求报告内容包括项目的环境影响、可能的环境风险和影响预测等。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公众参与的程序和方式,保证了公众对于项目环境影响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3.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和监督:该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明确了评价的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同时,该法还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和意见具有法律约束力,对于未按照评价结果进行调整的项目,可以追究责任。
4. 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完善:该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工作,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认证等。
这些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三、法律的意义和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出台和实施,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1. 保护生态环境:该法律确立了项目建设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原则,通过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有效地防止和控制了项目对环境的破坏,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23d35e33f78a6529647d5365.png)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配套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及原则(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与报批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准则熟悉承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机构及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的行为准则。
(四)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五)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六)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了解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四、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十)《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熟悉生产建设项目(活动)开办(实施)前、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应采取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
(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2)熟悉野生动物保护的有关规定。
(二十)《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了解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工程设施防洪的有关规定;(2)了解防洪区、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的法律定义。
环评 法律法规
![环评 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03444d2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a.png)
环评法律法规环评法律法规引言环境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一项计划、项目或政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环评旨在评估计划或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和治理措施,以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在环评过程中,法律法规起着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环评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中国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律法规之一,于2002年1月1日正式施行。
该法律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要求和监测等各个方面。
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和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组织机构的职责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求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和公众参与监测、审查和监督该法律法规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法律依据,并明确了各方的职责和义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法规之一,于1989年发布并多次修订。
该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目标和措施。
与环评相关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标准环境污染的防治和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的防治和治理噪声、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管理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环境保护法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法律保障,并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中国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于1987年发布并多次修订。
该法律针对大气污染的防治进行了具体规定,与环评相关的主要内容包括: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控制大气污染的监测和评估大气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大气污染的紧急措施和罚则该法律法规为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法律框架和规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是中国水污染防治的基本法律法规,于1996年发布并多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讲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3cb4daf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e.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讲解一、引言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指在建设项目实施前,对该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以及对评价结果进行公开、透明披露的一种程序性环境管理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提出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
这意味着在建设项目实施之前,就要通过科学评价来预测、识别、评价和减轻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2. 决策支持: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应当作为政府批准建设项目、制定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以帮助决策者在项目实施中更加综合、全面地考虑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
3. 透明公开: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公开透明,并鼓励公众参与评价过程,以确保公众有权了解和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事项。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主要内容1. 评价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特别是那些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
还对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类型和范围做出了详细规定,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求,包括立项、编制评价报告、公众参与、审核批准、监督管理等环节。
这些程序性规定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权威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
3. 评价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循的准则和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资源利用标准、生态保护标准等,确保评价工作科学、客观地进行。
4.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公众有权了解和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过程,要求评价单位应当向公众充分披露评价信息,接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增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3602c68ccc22bcd126ff0cee.png)
一、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①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②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③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的,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3、①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报国务院核准或审批的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并列入该文件附录中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国家环保总局)审批。
②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报国务院核准或审批的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且未列入文件附录中的建设项目,由(省级环保局)审批。
4、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时间为1989年12月26日。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正时间是1996年5月15日,修订时间是2008年2月28日,实施时间是2008年6月1日。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通过时间是2000年4月29日,实施时间是2000年9月1日。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颁布时间是1996年10月29日,实施时间是1997年3月1日。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时间是1996年4月1日。
修订时间是2004年12月29日,修订后实施时间是2005年04月1日。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通过(颁布)时间是2002年10月28日,实施时间是2003年9月1日。
5、(国务院)应当与沿海地方人民政府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6、为保护旅游区的生态环境,旅游区的(污水、烟尘和生活垃圾)必须实现达标排放和科学处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https://img.taocdn.com/s3/m/52b30c8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4.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范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法的目的是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活动,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等生产、建设项目以及改个规模的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条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计划或者决策产生环境影响的重大项目进行环境效益与损害的采访、实证分析和科学预测的方法,为项目决策提供环境保护的科学依据。
第四条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根据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标准和技术规程,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评价结果应当作为政府决策、项目审批、环境管理的依据。
第五条政府应当依法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的组织与实施第六条环境影响评价应当由环境保护行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作,依法组织实施。
第七条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条件,经环境保护行政部门注册,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八条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重视民众的参与,听取公众意见,并充分尊重和保护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九条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等内容,并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要求,采取减少环境影响的技术和措施,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第十一条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在项目立项前进行,重大项目应当在项目立项前对其环境影响进行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
第十二条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包括项目的申报、报告书审查、公示、听证、审核、批复等环节。
第十三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当在环境保护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内上报,并按照要求进行公示和听证。
第十四条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应当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进行审核,认为符合要求的,予以批准。
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要求项目建设单位进行修改完善。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4862e1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8.png)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有很多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指在规划和建设新项目或对现有项目进行改造与扩建等大型工程之前,通过对环境的调查和评估,综合分析计算出项目对环境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制定出应对措施,使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得到最小化,同时保护环境与人类健康安全。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指南等法律法规和标准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EIA法)是我国环保立法中的一部重要法规,于2003年1月1日正式施行。
该法从责任主体、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评价报告和报告审核、环境影响监测和评价结论等方面,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
EIA法规定的执行机关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其职责包括: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标准,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监管等。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指南》是我国环保部门发布的技术性标准,详细规定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和程序,为从事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专业人员提供了详实的操作指南。
同时还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许可证范围、审核程序等。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技术导则和行业标准,如《建设工程环境保护标准》、《城市管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这些标准和导则都是在EIA法指导下制定的,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操作指导,做到了以法规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撑。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EIA工作在实践中也不断深入。
政府部门出台的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对于危险废物等环保问题更是进行了较为严格的管控。
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越来越普及和深入,落实到具体的工程项目和企业中,环保效果也得到了实际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知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01599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9.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中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法规,旨在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该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内容、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环境影响评价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以及区域开发等对环境有影响的人类活动。
具体包括:工业、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等领域的建设项目;矿产资源开发、能源利用、土地利用等活动;以及其他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活动。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阶段和审批阶段。
1. 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确定评价范围、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
2.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阶段: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项目概况、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依据和结论等内容。
3. 审批阶段: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报送有关环保部门审批。
环保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6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并将审批结果通知项目建设单位。
如未通过审批,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整改。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项目概况: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建设规模、选址、生产工艺等。
2.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对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分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项目的特点和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预测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污染物排放、生态破坏、资源消耗等方面。
4.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提出针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论证,确保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重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重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e281ed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f.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重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法律,旨在有效评估和管理各项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该法进行重点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和要求。
一、法律背景及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于2003年颁布,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至今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立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法的出台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了评价程序和组织机构的基本原则。
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注重科学性、公正性和公众参与,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信力。
该法适用于各类建设项目及其他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确保这些活动在进行之前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
三、法律程序和主体责任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主体责任。
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环评报告等环节都需要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公示和审批。
同时,明确了政府、项目建设者、环保主管部门和评价机构的主体责任,形成了多方合力,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四、参与公众和信息公开环境影响评价法强调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的重要性。
公众有权了解和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决策过程,并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
评价报告的内容也需要及时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加强对环境保护决策的监督和约束。
五、监管与处罚机制环境影响评价法设立了监管机制和相应的处罚措施。
环保主管部门拥有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监督权力,可以要求评价机构作出补救措施或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对于不按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者,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创新与发展环境影响评价法倡导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鼓励在评价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该法还鼓励使用环保设施和技术,促进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七、后续配套措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还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来支持和推动。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e7663c9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9.png)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一、引言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在进行前,对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
二、环境评价基本原则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通常会考虑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 公众参与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参与,通过公开听证、征求意见等方式,使公众对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产生影响。
2. 影响预测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准确预测工程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包括对土壤、水质、大气、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
3. 风险评估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对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和应急预案,以确保环境安全。
三、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指导意见》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于2002年颁布施行,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范围、内容等进行了规定。
该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求,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必须纳入决策的范围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指导意见》是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具体解释和实施指导,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组织和实施、评价报告的编制和审查、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四、国际环境影响评价法规除了国内法规,国际上也有一系列针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国际法规。
其中最重要的是《联合国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宣言》和《联合国环境影响评价范例法》。
《联合国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宣言》于1992年正式通过,该宣言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调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联合国环境影响评价范例法》则是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和程序进行了详细规定,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评估方法、评估报告等方面进行了细致阐述,并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控制要求。
环境法规体系-环境影响评价法(ppt 54页)
![环境法规体系-环境影响评价法(ppt 54页)](https://img.taocdn.com/s3/m/7e7ff168960590c69fc37622.png)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10
二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与现状 1、相关概念
1)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 和制度。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6
环境法规的基本制度
1)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三同时”制度 4)许可证制度 5)排污收费制度 6)经济刺激制度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7
环境法规介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日通过,现 予公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5
环境法规的作用
1)确立环境管理体制 2)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 3)确定有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违法责任
环境法规的基本原则
1)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3)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4)奖励综合利用的原则 5)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国家通过法定程序,以法律或规范性文件的形式确立的 对环境影响评价活动进行规范的制度,是将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程序、审批、法律 责任进行制度化、法律化。
3)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环境 影响 评价 分类
环境质量评价---对现状的评价,如对区域环境质量的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对新建、改扩建项目及规划的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估---项目规划实施后对实际影响程度的调查和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法律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e75a401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d.png)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一种评估工程、政策或规划所产生的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确保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实施,保护环境质量,优化项目设计与实施,并寻找减少环境影响的方法。
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法律法规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规范了评价的适用范围、程序以及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重点介绍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相关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中国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基本法律法规。
该法依法实施了一整套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明确了各类项目的评价范围和程序。
根据该法,项目建设者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前必须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且依法进行公众听证,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这部法律法规还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明确了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法规。
该法规定了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并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环境保护法》,对环境产生重大和较大影响的项目必须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获得批准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的安全。
三、相关地方性法规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外,各地方也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具体环境保护需求。
这些地方性法规对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更加详细和具体的规定,确保评价工作的实施准确性和适用性。
四、国际公约和条约除了国内的法律法规,中国还参与了一些国际公约和条约,这些公约和条约也对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国际金融机构要求在项目融资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确保项目的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效益。
有些国际公约和条约还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程序和标准,为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法律法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们规范了评价的适用范围、程序以及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5ff80bf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c.png)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规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是一种通过评估计划、政策、项目等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为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过程,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来加以管理。
本文将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并重点探讨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相关法规。
一、环境影响评价法规概述环境影响评价法规是指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活动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各有不同,但普遍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立法目的:确保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合法性和可靠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2. 立法原则: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综合考虑、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社会参与等原则。
3. 法律责任:明确相关政府部门、评价单位、项目建设者等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以充分发挥法律约束力。
4. 程序要求:从环境影响评价的申报、评价委员会的组织、评价报告的编制和审查等方面,明确评价程序及环节。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规范有助于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全面、准确和高效进行,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法规。
1. 环境影响评价公示暂行办法:该法规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公示程序、公示时间和公示方式,以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2.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备案管理办法:该法规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备案要求、备案程序和备案结果的公示,以加强对评价结果的监督和管理。
3.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该法规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资格条件、考试内容和工程师管理的要求,以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三、保护生态环境法规保护生态环境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下面将介绍几个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关的法规。
1. 生态环境保护法:该法规明确了对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要求,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fb2e9f2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f.png)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在发展和实施社会经济项目前对其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消耗等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评价和预测的一种法定程序。
为了保护环境、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各国制定了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规。
一、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法规是国家或地区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
这些法规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和结果提出了具体和明确的要求,确保项目建设者和管理者在项目规划阶段就能够全面考虑环境因素,减少和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我国的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程序和责任等方面的规定,要求在项目评价、环境影响报告公众参与、验收等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
2. 《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规定了对需要取得环境保护行政许可的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项目的建设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基本要求,对建设单位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当遵守的环保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规定。
4. “十三五”规划和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改革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和限制要求。
此外,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改革也在逐步完善,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监管机制。
三、环境影响评价法规的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强化了环保要求,促进了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
其次,环境影响评价法规提高了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减少了环境风险。
再次,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加强了公众的参与权利,增加了社会监督的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定 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十三条: 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 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 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2、有关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立法概况
*加拿大1964年 在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学者们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美国1969年 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将环境影响评价
制度规定下来,该法1970年1月1日实施。 *英国1988年、1989年 分别颁布《城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环境
评价条例》 *日本1997年 发布《环境影响评价法》 *世界银行1989年 《环境评价操作指导》 *亚洲开发银行 在《项目筛选环境指南》、《银行程序中的环境考虑》、《工
业和电力开发项目环境指南》中对环境影响评价作了规定。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开始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78年 中共中央在批转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的报告中, 首次提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的意向
1 酸雨 2 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 3 平流层臭氧层破坏 4 有害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越境转移 5 生态破坏 6 海洋污染 7 生物多样化破坏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二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与现状 1、相关概念
1)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 和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国家通过法定程序,以法律或规范性文件的形式确立的 对环境影响评价活动进行规范的制度,是将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程序、审批、法律 责任进行制度化、法律化。
3)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环境 影响 评价 分类
环境质量评价---对现状的评价,如对区域环境质量的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对新建、改扩建项目及规划的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估---项目规划实施后对实际影响程度的调查和评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2002年10 月28日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内容提要: 前言---立法背景和立法过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前言---立法背景和立法过程
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状况的普遍性问题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环境法规的基本制度
1)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三同时”制度 4)许可证制度 5)排污收费制度 6)经济刺激制度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环境法规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日通过,现 予公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三 对政策和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因区域开发、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 的不良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政策和规划所造成的环境后果已成 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诸多事实说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和规划,相对于具 体的建设项目来说,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更加巨大、持久,范围也更 加广泛。
4)环境标准---是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护生态平衡,对大 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方法以及其它需要所制定的标 准。
5)其他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环境法律法规及标准
宪法 环境保护基本法
行政法规(国务院) 政府规章(各部委) 地方性法规(省级政府)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1998年1 月 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章对环境影响评价 制度进行了规定,1998年11月29日开始实施 *与其配套的法规有: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1999.3) *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1999.4) *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4)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是环境法的基础。 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宪法中都对环境保护做了原则性规定。
2)环境保护基本法---通常对环境法的基本问题,如适用范围、组织机构、 法律原则与制度等作出了原则规定。
3)环境保护单行法---是针对特定的环境保护对象或特定的人类活动而制定 的专项法律法规。
第八讲环境法规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法》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各位学员:大家好! 本期EMS内审员培训班已经接近尾声。今天,
我们给大家介绍环境法规体系和新颁布的《环境 影响评价法》,希望您能有所收获。
在您学习的过程中,您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请和我们联系。
祝学习顺利! 启迪老师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环境法规体系
环境法—为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 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
环境法通常包括2方面的法律规范: 1)污染防治 2)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根据国内外环境立法现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主要包含以 下几种类型,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从而形成了环境法规体 系。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环境法规的作用
1)确立环境管理体制 2)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 3)确定有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违法责任
环境法规的基本原则
1)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3)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4)奖励综合利用的原则 5)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