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在位皇帝、目的。
2)、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次数、范围)3)、郑和下西洋的地位和影响。
?4)、“倭寇”是指什么?沿海人民为什么要抗倭?5)、戚继光主抗倭概况? 为什么能取得胜利?6)、、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6)什么时候葡萄牙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材料解析题:五、〔课堂小结〕:(2')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一、选择题1. “七下远洋佳话多,外交史上起长河。
万千里破重重浪,六百年掀道道波……东西更著风云景,喜启新航慰郑和。
”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B.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C. 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D. 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2. 假如你是跟随郑和远洋航行的一位士兵,你可以看到的真实情形是()A. 出发的船队规模浩大,人员众多B. 船只上满载着丝绸等物品,只用于送礼C. 船队最远到达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D. 开辟了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3. 2018年是郑和下西洋613周年。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对外的关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对外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对外的关系》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以及倭寇问题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明朝在处理对外关系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明朝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对于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明朝对外关系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明朝对外关系的发展,并深入分析其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掌握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经历和影响,了解倭寇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办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明朝对外关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经历和影响,倭寇问题的解决办法。
2.教学难点:明朝对外关系的变化和原因,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倭寇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明朝对外关系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讲授法:教师对明朝对外关系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3.史料:收集与明朝对外关系相关的史料,如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倭寇问题的文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的海外贸易图,引导学生关注明朝对外关系的重要性,引出本课的标题《明朝对外的关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属于中国古代外交发展史的内容,是历年各类考试中考查的重要知识点。
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将重要知识点落实到位,在教学设计上应该多下功夫,力求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课内容在教材中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讲述了明太祖与明成祖两帝加强了巩固政治统治的君权,隐性地交代了建立强盛发达的国家经济的基础。
本课则通过明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阐述了明朝前期的这种政治统一、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的特点,具有“承上”性。
同时,本课还延续性地讲述了明朝中后期对外关系上的巨大变化,昭示了明朝中后期国势的衰落。
为下一节课讲述明朝的灭亡,清朝“取而代之”加强君主集权的埋好巧妙的伏笔,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
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
其次,也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但是,对感性的事物比较容易理解,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时间和人物的认识容易单一和片面。
【设计思想】为了能充分贯彻体现35X课堂教学策略的精神核心:即以科学发展观构建“优质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我认真分析了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较易、有趣、生活中常听常见)的要求,也分析了学情,之后确定了本课采用的教法大致如下:情景教学法、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图表展示法、多媒体CAI 课件辅助教学等。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力求科学有效,灵活多变有趣,从而实现优质高效课堂。
【内容标准】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依据教学设计理念和“课标”要求,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含答案)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分析抗倭胜利的原因,理解其反侵略斗争的性质。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学习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评价1、郑和下西洋(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况:(4)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戚继光抗倭(1)什么是倭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明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勾结(3)过程1561年,在_____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_________地区倭患,此后率军进入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抗倭,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被肃清。
(4)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问题探究,合作学习1、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这么大规模的远航?郑和下西洋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戚继光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三、课堂小结:和平交往→郑和下西洋明朝的对外关系暴力冲突→戚继光抗倭四、课堂检测第十五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检测题1、印尼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个地方“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个事件有关()A、靖难之役B、戚继光抗倭C、郑和下西洋D、土木之变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中的“海波平”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B、岳飞取得郾城大捷C、戚继光抗倭D、文天祥抗元3、下列促成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①明成祖时国力强盛,府库充实②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先进③皇帝的支持④联合东南亚其他国家,抵抗倭寇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4、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A.海上交通发达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用于航海D.造船技术高超5.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①波斯湾②红海一带③非洲东海岸④非洲最南端A.②④B.③④C.②③D.①③6.郑和下西洋起航的港口是()A上海B刘家港C广州D福州7、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明太祖B.建文帝C.明成祖D.崇祯帝8、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
时间
经 过
_____年到_____年 7 次 ①船载物品:____、___、___、____及大量__________;
用途:慷慨送礼(展示___,发展____), 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②路线:从____出发,先后到达_______的 30 多个国家 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15 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
灵石四中教学案 年级:初一
科目: 历史
主备教师:武 赋
时间:2018 年 4 月 28 日
课题 教学 目标
第 15 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激励反抗侵略的爱国热情。
教学 重难
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
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一、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教学过程 材料一说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吴晗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
★1553 年______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
三、练一练 1. 请将下列历史人物与他们相对应的名言、功绩之间用线段“ -”连接起来.
还我河山
戚继光
抗击倭寇
彪炳千秋
为是法事
郑和
惊涛历险扬国势,碧
何惜生命
浪轻风睦远邦
封侯非我愿
岳飞
传经颂道
但愿海波平
僧俗共仰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包括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及其特点,认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意义,以及明朝对外抵抗外来侵略的努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明朝的对外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新信息。
此外,学生对于海洋探险、殖民扩张等主题可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借此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掌握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意义以及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2.教学难点: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的过程及其影响,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新知识。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朝对外关系。
4.情感教育:结合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3.资料:收集相关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4.板书:准备相关板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郑和是谁?他为什么要下西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以及带回来的奇珍异宝。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名师精编学案 新人教版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经过、意义,评价郑和下西洋。
2.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取胜的原因,综合评价戚继光。
3.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领略郑和与戚继光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自主学习】郑和下西洋1.条件: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去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4.地位:郑和的远航,长,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5.意义:增进了中国同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开创了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戚继光抗倭1.倭寇:元末明初,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武士和奸商。
2.背景:(1)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2)明王朝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
3.经过:(1)大力整顿军队,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
(2)率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在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3)与其他抗倭将领消灭地区的倭寇,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和爱国主义者。
【合作探究】郑和下西洋——远航材料一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习与探究:材料一反映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西洋学习与探究: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学习与探究:对比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你得出什么结论?西洋材料二 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15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编号:015探究一:航海壮举,友好往来材料一:[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来源:学科网]——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材料二: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敕郑和)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1)材料一“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2)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
探究二:抗击倭寇捍卫主权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1)从材料中可感受到戚继光是个怎样的人?(2)简述其主要事迹.【当堂达标】1、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镇南关大捷D、戚继光抗击倭寇2.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原因是()①人数众多,组织严密②船舶种类齐全③装备先进④指南针的帮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下列历史人物中,被称为民族英雄的是()A 、郑和 B、岳飞 C、文天祥 D、戚继光4、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A、郑和B、戚继光C、李时珍D、宋应星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A、岳飞B、郑成功C、戚继光D、邓世昌6、“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多媒体展示郑和船队图画)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
面对这么多的说法,我们该取哪一种观点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明朝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一:郑和下西洋【新知导学自主学习】【学习目标】【多元导入】1.前提: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强国。
2.目的:明成祖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1)时间:1405 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 7 次下西洋。
(2)路线: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活动:满载丝绸、瓷器、茶叶及金银货币等物品,赠送礼品,发展友好关系;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4.地位: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5.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主要内容涵盖了明朝洪武至嘉靖年间的对外关系,包括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倭寇与戚继光抗倭、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等事件。
教材通过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历史的起源和发展的基础知识,对古代的朝代更迭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明朝的对外关系的具体内容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倭寇与戚继光抗倭、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等事件的时间、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对外关系发展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过程及其影响;葡萄牙、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的历史事实。
2.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意义;倭寇与戚继光抗倭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葡萄牙、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的原因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汇报学习情况。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史料,解决问题。
3.案例教学:以典型事件为例,深入剖析事件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4.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事件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史证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3.网络资源: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倭寇与戚继光抗倭、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等相关历史事件的教育视频、文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明朝的对外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自学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经过、意义,评价郑和下西洋。
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取胜的原因,综合评价戚继光。
2.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世上的壮举,对促进我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
认识外国贡使制度是明朝大国至上的一种反映。
认识利玛窦等人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传教,为了便于传教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自学填空】【合作探究】明朝的对外关系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材料二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
(至少说出两条)【巩固练习】1.郑和下西洋能够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主要得益于()A.丝绸之路的开辟B.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C.指南针的应用D.火药的广泛应用2.郑和本姓马,云南人,初名三保,他率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关系,至今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还保留着为纪念郑和而命名的“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
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崇,主要是因为( )A.开通丝绸之路B.七下西洋C.六次东渡日本D.西游天竺取经3. 公元1405年,郑和这个名字开始载入史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案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4)戚继光的军事指挥才能。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明朝的对外关系
1.郑和下西洋:
2.戚继光抗倭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戚家军的故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理解认识其历史影响。
2.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感受其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学习重点:郑和Fra bibliotek西洋、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2)由于倭寇在东南沿海猖獗,明王朝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
(3)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四、合作学习
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1.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3)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4)积累的丰富的航海经验。(5)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2.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正义之举,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
(2)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历史知识2.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学习过程】激情导入: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能够选取“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来展现中国的灿烂文明,说明其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有着巨大影响。
那么,西洋指的又是什么地方呢?郑和下西洋创造了怎样的航海奇迹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段历史。
一.阅读教材“郑和下西洋”的内容,完成学案。
1.背景: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2.目的:为了。
3.时间:从年到年,派率领船队先后次下西洋。
最远到达沿岸和东海岸。
郑和是世界上伟大的。
4.意义:①增进了。
②开创了。
5.拓展延伸(师友互助):二.阅读教材“戚继光抗倭”,完成学案。
1.明政府派组建“”,在、、三省沿海抗倭,他领导抗倭的是正义的战争,他是____ 英雄。
2.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小组交流):三、课堂小结:交往:()示中国富强冲突:()国力日渐衰落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四、反馈训练、巩固提高1.一个旅游团要实地考察郑和下西洋时庞大船队的出发地,他们应到()A.南京B.上海C.广州D.青岛2.在郑和船队与西洋各国的友好贸易中,最受当地人喜爱的物品是()A.丝绸、茶叶B.丝绸、瓷器C.丝绸、药材D.珠宝、香料3.倭寇一般是指13至16世纪期间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盗。
倭寇指的是日本的()①渔民②武士③商人④海盗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4.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为敢忘危负年华。
”可以了解他的志向是抗击哪国侵略者()A.西班牙B.葡萄牙C.日本D.荷兰5.右图人物是一位古代民族英雄。
若请你为他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2016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史实。
掌握明朝的对外关系概况即对外友好交往与冲突。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观察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了解西洋的地理位置和郑和船队所到之处,通过材料分析与比较,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以及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郑和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人生观,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树立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意识。
教学导入:出示一副船在海上航行的动图,启发学生,看到此图你会想到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答案很多:有的说造船业发达,有的说出海贸易,有的说是客轮,有的说可能是友好交往。
教学重点:戚继光抗击倭寇的事迹和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教学难点:郑和成功下西洋的原因和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二、教学新课:(一)、郑和下西洋—友好交往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0-72页,完成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包括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在位皇帝、目的、概况、影响。
(二)、合作探究1、学生自学后,教师出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西洋的地理位置。
2、材料分析: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条件。
(1)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
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
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2)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眼光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健全朝贡体系。
(3)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3、结合下面郑和与哥伦布海航情况比较表,探讨郑和下西洋的地位与影响。
(2)榜葛剌进献麒麟图(3)郑和下西洋动态图学生探讨后师小结:积极影响:●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并做出了伟大贡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 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3. 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学习难点】郑和成功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新课导学】一、自主学习:(一)郑和下西洋1. 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国力雄厚。
2. 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成祖派下西洋。
3. 时间和次数:从年到 1433 年,郑和次下西洋,之长,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4. 到达地区: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海岸和沿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5. 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与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6. 倭寇:元末明初,的一些和,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时人称为“”。
明朝派到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7. 戚继光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称为“”。
8.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倭患。
随后进入、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联合抗倭,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9. 性质及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0.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年,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二、合作探究:材料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明朝对外关系湖阳二中刘体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学习,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戚继光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质的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发现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和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难点:本课涉及空间概念较多,会给学生学习带来不便。
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唐朝时期,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中国人被称为“唐人”。
那么,明朝时期,对外关系如何呢?又有哪些历史事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十三课,共同学习明朝的对外关系。
2、学习目标:①、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②、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自主学习郑和下西洋㈠、明朝前期,国家___________,政治较为清明,为大规模的外交活动创造了条件。
㈡、明朝对外交往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是___________。
㈢、当时的中国人把今___________以西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㈣、________年到1433年,郑和船队从_________出发,先后_____次远航,最远到达________沿岸和_________东海岸,宣扬明朝的___________。
㈤、意义:。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对外关系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5课,本课主要内容有: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认识我国在这一时期的海洋地位和民族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明朝的对外关系知识掌握不多,对于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重要事件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我国古代海洋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经历和成就,认识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的历史背景,掌握戚继光抗倭的历史事实,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民族精神的情怀,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海防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经历和成就,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的历史背景,戚继光抗倭的历史事实,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2.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的影响,戚继光抗倭的战略战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例,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收集相关资料。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编号:015
探究一:航海壮举,友好往来
材料一:[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来源:学科网]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材料二: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敕郑和)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
(1)材料一“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2)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
探究二:抗击倭寇捍卫主权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材料二:“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
(1)从材料中可感受到戚继光是个怎样的人?
(2)简述其主要事迹.
【当堂达标】
1、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2.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原因是()
①人数众多,组织严密②船舶种类齐全③装备先进④指南针的帮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历史人物中,被称为民族英雄的是()
A 、郑和 B、岳飞 C、文天祥 D、戚继光
4、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6、“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习题选练
1.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在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海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
”与这段话描述的史实相符的是(A)
A.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
B.鉴真东渡日本
C.戚继光在浙江沿海大战倭寇
D.宋朝设市舶司,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2.郑和的远航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A)
A.明朝国力强盛
B.海上交通发达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3.《明史》记载明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郑和等通使西洋。
这一记载有助于我们探究郑和下西洋的(A)
A.目的或动机
B.经过或途径
C.结果或意义
D.特点或影响
4.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下列哪些地区(B)
①马六甲海峡②红海沿岸③印度半岛④非洲东海岸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诗中的“危”是指(D)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到入侵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6.澳门自1999年回归祖国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1553年,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是(C)
A.荷兰殖民者
B.日本殖民者
C.葡萄牙殖民者
D.英国殖民者
7.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同学们用两句话评论郑和及其远洋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
下面是当时的发言记录:小明——和平使者,扬威异域;小刚——探寻新路,寻找黄金;小强——友好往来,促进交流;小华——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其中正确的是(C)
A.小强和小华
B.小华和小明
C.小明和小强
D.小明和小刚
8.郑和是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从下图中,你不能得到的信息是(B)
A.郑和船队曾从刘家港出发
B.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C.郑和下西洋途经东南亚一些国家
D.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9.某学习小组以“古代跨越海洋的中外交流”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下面是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其中符合主题的是(D)①论文:《张骞凿空西域对人类的贡献》②地图:《郑和下西洋》③图片:《高僧鉴真东渡日本》④视频:《文成公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0 “友好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下列人物活
动能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A)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盐城,东台人葛天民针对“倭刀”
只宜近战,难以远攻的特点,组织家乡民众将长竹削成竹枪
远刺敌人,打败了倭寇。
下列人物与葛天民有同样贡献的
是(A)
A.戚继光
B.郑成功
C.郑和
D.康熙帝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材料二戚继光以“杀贼保民”为号召,招募10000多名矿工和农民,把他们训练成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军队。
这支军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戚家军”。
材料三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
(1)材料一表明了戚继光怎样的志向?
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己任,不贪图功名利禄,一心扫平倭寇。
(2)倭寇来自哪个国家?请写出唐朝与该国友好交往的史实。
日本。
日本多次派遣使节来中国学习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唐朝的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等。
(3)结合三则材料分析,戚继光能够扫平倭寇的原因有哪些?
)戚继光具有坚决扫平倭寇的志向;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戚继光组建的“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因地制宜,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法。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远航哥伦布远航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