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单元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单元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部分,
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换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学会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对厘米有所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
换算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学会进行长度
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
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
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学会进行长度单位的
换算。
2.难点: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体会数学与
生活的紧密联系。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
解。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具:长度单位模型、实物道具、PPT等。
2.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场景,如教室的长、宽、高,学生的身高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
然后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厘米,那么除了厘米,还有其他的长度单位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米和毫米。
2.呈现(10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定义、换算关系,以及相应的实物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分米和毫米。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分米和毫米的特点,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操练(10分钟)
教师提出具体任务,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身边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进行记录。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操作准确性,及时给予反馈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逐渐加大,涵盖换算、计算、应用等方面。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
5.拓展(10分钟)
教师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在生活中,我们还用到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6.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换算关系及应用。
同时,强调分米和毫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7.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分米和毫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包括练习题、实际操作题等,难度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8.板书(5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换算关系及应用。
板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55分钟。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对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能
力的培养,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学会了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一、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分米和毫米的换算掌握不牢固,导致测量
结果不准确。
2.在拓展环节,部分学生对生活实践中涉及到的长度单位认知不足,无
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部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参与度不高,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
二、解决办法及改进措施
1.对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我在课后针对性地进行了辅导,
再次强调了分米和毫米的换算方法。
同时,增加了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2.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长度单位,分享了自己在生活
中运用数学知识的实例。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3.针对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我在课堂活动中增加了互动环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在呈现环节,我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为大家讲解自己的思路。
在操练环节,我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于学习
困难的学生,我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
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我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拓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5.在课堂评价方面,我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
成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我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从而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6.在板书设计方面,我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图文结合方式,突出本节课的
重点内容。
同时,我还注重了板书的动态生成,根据课堂进展及时调整板书内容,使板书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
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下作业:
1.请用分米和毫米为单位,测量你家客厅的长、宽、高,并记录下来。
2.请你用分米和毫米为单位,测量你的文具盒、课本、铅笔等物品的长
度,并记录下来。
3.结合生活实际,你想用分米和毫米为单位测量哪些物品的长度?请列
出你的测量计划,并实施。
4.请你总结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
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提高的地方?
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具有生活化、实践
性的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测量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作业评价方面,教师注重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
的作业完成情况,还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态度、方法等。
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作业反馈方面,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作业设计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充分体现
了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
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还将加强对学生的作业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作业,提高自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