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专题《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高考化学专题《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解析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南京理工教授制出了一种新的全氮阴离子盐—AgN5,目前已经合成出钠、锰、铁、钴、镍、镁等几种金属的全氮阴离子盐。

(1)基态Mn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银与铜位于同一族,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区。

(2)[Mg(H2O)6]2+[(N5)2(H2O)4]2-的晶体的部分结构如图1所示:
N、O、Mg元素的前3级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元素I1/kJ∙mol-1I2/kJ∙mol-1I3/kJ∙mol-1
X737.71450.77732.7
Y1313.93388.35300.5
Z1402.32856.04578.1
①X、Y、Z中为N元素的是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②从作用力类型看,Mg2+与H2O之间是________、N5与H2O之间是________。

③N5-为平面正五边形,N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

科学家预测将来还会制出含N4-、N6-
表示,其中m代表等平面环状结构离子的盐,这一类离子中都存在大π键,可用符号πn
m
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π66),则N4-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_________。

(3)AgN5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Ag+周围距离最近的Ag+有_______个。

若晶体中紧邻的N5-与Ag+的平均距离为a nm,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AgN5的密度可表示为
_____g∙cm-3(用含a、N 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3d5 ds Z X最外层为2个电子,X为镁;N的2p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
其失去第一个电子较难,I1较大,则Z为氮元素配位键氢键 sp254π 12
22
3
A
8.910 N a


【解析】
【分析】
(1)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出25号Mn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Mn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得到Mn2+;根据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确定Ag在周期表所属区域;
(2)①根据元素的电离能大小结合原子结构确定X、Y、Z三种元素,然后判断哪种元素是N 元素;
②根据图示,判断晶体中阳离子、阴离子中含有的作用力类型;
③结合N5-为平面正五边形结构,结合原子杂化类型与微粒构型关系分析判断,结合微粒的原子结构分析大π键的形成;
(3)根据晶胞中离子的相对位置判断Ag+的配位数,利用均摊方法计算1个晶胞中含有的
AgN5的个数,结合ρ=m
V
计算密度大小。

【详解】
(1)Mn是25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得M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54s2,Mn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得到Mn2+,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5;Ag、Cu在周期表中位于第IB,发生变化的电子有最外层的s电子和次外层的d电子,属于ds区元素;
(2)①X的第一、第二电离能比较小且很接近,说明X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容易失去,则X为Mg元素,Z的第一电离能在三种元素中最大,结合N原子2p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其失去第一个电子较难,I1较大,可推知Z为N元素,Y是O元素;
②在该晶体中阳离子[Mg(H2O)6]2+的中心离子Mg2+含有空轨道,而配位体H2O的O原子上含有孤电子对,在结合时,Mg2+提供空轨道,H2O的O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二者形成配位键;在阴离子[(N5)2(H2O)4]2-上N5-与H2O的H原子之间通过氢键结合在一起,形成N…H-O,故二者之间作用力为氢键;
③若原子采用sp3杂化,形成的物质结构为四面体形;若原子采用sp2杂化,形成的物质结构为平面形;若原子采用sp杂化,则形成的为直线型结构。

N5-为平面正五边形,说明N 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杂化;在N5-中,每个N原子的sp2杂化轨道形成2个σ键,N原子上还有1个孤电子对及1个垂直于N原子形成平面的p轨道,p轨道间形成大π键,N5-为4个N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所以含有的电子数为5个,其中大π键是由4个原子、5个电子形成,可表示为5
4
π;
(3)根据AgN5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可知,假设以晶胞顶点Ag+为研究对象,在晶胞中与该Ag+距离相等且最近的Ag+在晶胞面心上,通过该顶点Ag+可形成8个晶胞,每个面心上的Ag+
被重复使用了2次,所以与Ag+距离相等且最近的Ag+的数目为38
2

=12个;在一个晶胞中
含有Ag+的数目为8×1
8
+6×
1
2
=4,含有N5-的数目为1+12×
1
4
=4,晶胞体积为V=(2a×10-7)3
cm 3,则ρ=(
)22A/mol 3373A 4178?g /mol N m 8.910V N a 2a 10cm
-⨯⨯==⨯⨯ g/cm 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涉及电离能的应用、作用力类型的判断、大π的分析、晶胞计算,掌握物质结构知识和晶体密度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要注意电离能变化规律及特殊性,利用均摊方法分析判断晶胞中含有微粒数目,结合密度计算公式解答。

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

(2)②③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填化学式)。

(3)下列可以判断⑤和⑥金属性强弱的是___(填序号)。

a .单质的熔点:⑤<⑥
b .化合价:⑤<⑥
c .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⑤>⑥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⑤>⑥
(4)为验证第ⅦA 族部分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仪器A 的名称是___,A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②棉花中浸有NaOH 溶液的作用是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验证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通入少量⑨的单质,充分反应后,将A 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___。

该实验必须控制⑨单质的加入量,否则得不出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的结论。

理由是___。

④第ⅦA 族元素非金属性随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答案】 HNO 3>H 2CO 3>H 2SiO 3 cd 分液漏斗 2Br -+Cl 2=Br 2+2Cl - Cl 2+2OH -=H 2O +Cl -+ClO - 溶液分层,下层液体为紫红色 氯气能够氧化溴离子和碘离子,氯气必
须少量,否则干扰检验结果增大
【解析】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元素①~⑨分别为H、C、N、O、Na、Al、Si、S、Cl,结合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
(1)第三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Cl,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②③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NO3>H2CO3>H2SiO3;
(3)a.根据单质的熔点不能判断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
b.化合价高低不能作为比较金属性的依据,故b错误;
c.Na与水反应比Al剧烈,说明金属性:Na>Al,可以比较,故c正确;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可以比较,故d正确;
答案选cd;
(4)①A为分液漏斗,A中发生氯气与NaBr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
②NaOH溶液用于吸收氯气,离子方程为Cl2+2OH-=H2O+Cl-+ClO-;
③溴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

将A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下层呈紫色;若通入过量氯气,剩余的氯气能够进入试管先于Br2氧化碘离子,干扰溴与碘离子的反应,所以氯气必须少量,否则干扰检验结果;
④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故得到电子能力减弱。

【点睛】
比较金属性的强弱,是看金属与水或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可以依照单质的氧化性的强弱。

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根据表中所列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元素h与f的原子序数相差_____。

(2)元素b、c、f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______(填离子符号),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3)表中第三周期所列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e、f、g三种元素的简单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4)元素g与元素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铅(Pb)、锡(Sn)、锗(Ge)与碳(C)、硅(Si)属于同主族元素,常温下,在空气中,单质锡、锗均不反应而单质铅表面生成一层氧化铅;单质锗与盐酸不反应,而单质锡与盐酸反应。

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锗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②铅(Pb)、锡(Sn)、锗(Ge)的+4价氢氧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6)最近,德国科学家实现了铷原子气体的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带来重大突破。

已知铷(Rb)是37号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85.5,与钠同主族。

回答下列问题:
①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主族元素的同类化合物的性质相似,请写出AlCl3与RbOH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现有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混合金属50 g,当它与足量水反应时,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 L,另一种碱金属可能是__________。

(填序号)
A.Li B.Na C.K D.Cs
【答案】第三周期第ⅢA族 18 Mg2+ S Cl PH3 NaOH+HClO4=NaClO4+H2O 32
Pb(OH)4>Sn(OH)4>Ge(OH)4第五周期第ⅠA族 Al3++4OH-=AlO2-+2H2O (或写为Al3++4OH-
=[Al(OH)4]-) AB
【解析】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a是N元素,b为Na元素,C为Mg元素,d为Al元素,e 为P元素,f为S元素,g为Cl元素,h为Se元素,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确定各种元素分别是:a是N元素,b为Na元素,C为Mg 元素,d为Al元素,e为P元素,f为S元素,g为Cl元素,h为Se元素。

(1)元素d为Al,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3,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IIIA族,f是16号元素S,h是34号元素Se,h与f原子序数相差34-16=18;
(2)b、c、f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是Na+、Mg2+、S2-,Na+、Mg2+核外电子排布为2、8,具有两个电子层,S2-核外电子排布是2、8、8,具有三个电子层,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三种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Mg2+;Na、Mg、S都是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所以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的是S;
(3)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是Cl;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e、f、g三种元素分别表示P、S、Cl,元素的非金属性:P<S<Cl,所以它们形成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最不稳定的是PH3;
(4)g元素与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是HClO4、NaOH,HClO4是一元强酸,NaOH是一元强碱,二者混合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O4=NaClO4+H2O;
(5)①锗位于Si元素下一周期,二者原子序数相差18,所以Ge的原子序数为14+18=32;
②由于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根据铅(Pb)、锡(Sn)、锗(Ge)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可知,元素的金属性Pb>Sn>Ge,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故铅(Pb)、锡(Sn)、锗(Ge)的+4价氢氧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Pb(OH)4>Sn(OH)4>Ge(OH)4;
(6)①铷(Rb)是37号元素,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所以37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五周期第ⅠA族;
②铷(Rb)与钠同主族,由于Rb的金属性比Na强,所以RbOH是一元强碱,AlCl3与过量的RbOH反应产生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OH-= AlO2-+2H2O (或写为Al3++4OH-=[Al(OH)4]-);
③22.4 L标准状况下的H2的物质的量n(H2)=22.4 L÷22.4 L/mol=1 mol,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b+2H2O=2RbOH+H2↑,可知2 molRb反应产生1 mol H2,由碱金属与水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2M+2H2O=2MOH+H2↑可知混合金属的平均摩尔质量M=50?g
2?mol
=25 g/mol,Rb
的摩尔质量为85.5 g/mol,则另一种碱金属的摩尔质量一定小于25 g/mol,所以另一种碱金属可能是Li或Na,故合理选项是AB。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的知识。

掌握元素的位置、原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每个编号代表一种元素。

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②的元素符号是______。

(2)⑤和⑥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是:⑤______⑥。

(3)①和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

(4)④和⑥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C <共价键 Ag++Cl-=AgCl↓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元素的种类;根据元素周期律及元素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知,①为氢,②为碳,③为氧,④为钠,⑤为硫,⑥为氯;
(1)碳的元素符号是C,故答案为:C;
(2)⑤和⑥处于相同周期,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大,非金属性增强,则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是:⑤<⑥,故答案为:<;
(3)H和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有H2O和H2O2,都属于共价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为共价键,故答案为:共价键;
(4)Na和Cl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Cl,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故答案为:Ag++Cl-=AgCl↓。

5.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内无中子;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反应生成盐F;D与A同主族,且与E同周
期;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
4
,A、B、D、E这四种元素,每一种
与C元素都能形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C、D、E三种元素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写出分别由A、D与C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

(3)A与C、E间分别形成甲、乙两种共价化合物,且甲有10个电子,乙有18个电子,则沸点较高的是___ (填化学式)。

(4)F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

(5)D和C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能与A和C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反应产生C单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答案】第二周期VIA族 S2-> O2->Na+ H2O 离子键
极性共价键 2Na2O2+2H2O=4Na++4OH-+O2↑
【解析】
【分析】
A原子核内无中子,则A为氢元素;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反应
生成盐F,B为氮元素,F为硝酸铵;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
4

则E为硫元素,在第三周期;D与A同主族,且与E同周期,则D为钠元素;A、B、D、E 这四种元素,每一种与C元素都能形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物,则C为氧元素。

【详解】
(1)C为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VIA族;Na+、O2-、S2-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2-> O2->Na+,故答案为:第二周期VIA族;S2-> O2->Na+;
(2)由H、Na与O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分别为H2O2、Na2O2,其电子式分别为、,故答案为:;
(3)H与O、S间分别形成H2O、H2S两种共价化合物,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则沸点
较高,故答案为:H2O;
(4)F为硝酸铵,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能生成氧气,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4OH-+O2↑。

【点睛】
比较离子半径可以用“先层后核再电子”进行比较,S2-有三个电子层,则半径最大,Na+、O2-有两个电子层,但氧的序数小于钠的序数,则O2-的离子半径大于Na+,所以S2-> O2->Na+。

6.A、B、C、D、E、F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均为核电荷数小于18的非稀有气体元素。

A的单质是自然界中密度最小的气体,A和C可形成A2C和A2C2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11,D+与C的简单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相同,C、E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符号:B______,D______。

(2)A元素具有两个中子的核素的表示符号为______,E的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______。

(3) A2C2的分子式为______。

(4)将少量F的单质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H H2O2 Cl2+2OH-=Cl-+ClO-+H2O
【答案】N Na 3
1
【解析】
【分析】
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单质是自然界中密度最小的气体为氢气,A为H元素,A和C可形成A2C和A2C2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为
H2O、H2O2,则C为O元素,C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11,则B最外层有5个电子,B为N元素;D+与C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判断为Na+,D为Na元素,C、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C、E同主族,E为S元素,F为Cl元素,然后根据问题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H,B是N,C是O,D是Na,E是S,F是Cl元素。

(1)B元素符号为N,D元素符号为Na;
(2)A是H原子,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若原子核内有2个中子,则其质量数为1+2=3,用
H;E是S,S原子获得2个电子变为S2-,则S2-的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符号表示为3
1

(3)A是H,C是O,A2C2是H2O2;
(4)F是Cl,Cl2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Cl、NaClO、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l2+2OH-=Cl-+ClO-+H2O。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关系及其应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物质的性质、位置关系及形成化合物的性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7.X 、Z 、Q 、R 、T 、U 分别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中,X 的原子半径最小,X 与R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Z 的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U 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R 和Q 可形成原子个数之比为1:1和2:1的两种化合物;T 与Z 同主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 、Z 、Q 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R 、T 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某同学用X 、R 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固体物质RX ,RX 属于离子化合物,且能与化合物X 2Q 反应生成X 的单质。

①RX 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RX 与X 2Q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该同学认为取X 、R 两元素的单质反应后的固体物质与X 2Q 反应,若能产生X 的单质,即可证明得到的固体物质一定是纯净的RX 。

请判断该方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三周期ⅣA 族 H<O<C 2NaOH+H 2SiO 3=Na 2SiO 3+2H 2O []Na :H -
+ NaH+H 2O=NaOH+H 2↑ 不合理,若反应后有Na 残留,也能与水反应生成H 2
【解析】
【分析】
X 、Z 、Q 、R 、T 、U 分别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全部元素中X 的原子半径最小,则X 为H 元素,X 与R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二者原子序数相差大于2,则R 为Na 元素,可知Z 、Q 处于第二周期,Z 的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Z 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4,Z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Z 为C 元素;U 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物的代数和为6,则U 为Cl 元素,R 和Q 可形原子数之比为1:1和2:1的两种化合物,则Q 为O 元素,这两种化合物为Na 2O 2、Na 2O ,T 与Z 同主族,由于Z 是C 元素,所以T 为Si 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 为H ,Z 为C ,Q 为O ,R 为Na ,T 为Si ,U 为Cl 元素。

(1)T 为Si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4,所以Si 元素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IVA 族;
(2) X 为H ,Z 为C ,Q 为O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上述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由小到大顺序为H<O<C ;
(3) R 为Na ,T 为Si ,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 、H 2SiO 3,H 2SiO 3是弱酸,可以与强碱NaOH 发生中和反应产生Na 2SiO 3和H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 2SiO 3=Na 2SiO 3+2H 2O ;
(4) X 为H ,R 为Na ,Q 为O ,H 、Na 二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aH 是离子化合物,X 2Q 是H 2O ,NaH 与H 2O 反应产生NaOH 和 H 2。

①NaH 中Na +与H -通过离子键结合,电子式为[]Na :H -
+;NaH 与H 2O 反应产生NaOH 和 H 2,反应方程式为:NaH+H 2O=NaOH+H 2↑;
②由于Na 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可以与水反应产生H 2,反应方程式为
2Na+2H 2O=2NaOH+H 2↑,所以如果有Na 残留,过量的Na 与水反应也生成氢气,因此不能根据H 、Na 反应后的固体与水反应放出氢气确定得到的固体一定是纯净NaH ,即该同学的说法不合理。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及原子结构在元素推断中的应用。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相互关系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

熟练掌握结构、性质、位置关系,注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实验事实,要注意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注意金属氢化物有关问题。

8.A 、B 、C 为电子层数小于或等于3的元素,A 元素原子M 层电子数为K 层电子数的12
,B 元素原子M 层电子数为次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差,C 元素原子L 层达稳定结构所需电子数为该层电子数的
13。

由此推断三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及元素名称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答案】11、钠 16、硫 8、氧
【解析】
【分析】 电子层从里向外依次是K 、L 、M 、N ,据此分析;A 元素原子M 层电子数为K 层电子数的12
,则M 层有一个电子,据此分析;B 元素原子M 层电子数为次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差,则M 层电子数为8-2=6,据此分析;C 元素原子L 层达稳定结构所需电子数为该层电子数的
13
,L 层稳定结构含有8个电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 元素原子M 层电子数为K 层电子数的12,则M 层有1个电子,所以A 元素为钠元素,其核电荷数为11;B 元素原子M 层电子数为次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差,则M 层电子数=8-2=6,所以B 元素为硫元素,其核电荷数为16;C 元素原子L 层达稳定结构所需电子数为该层电子数的13,L 层的稳定结构为8电子结构,则L 层电子数为6,所以C 元素为氧元素,其核电荷数为8,故A 的元素名称为钠,B 的元素名称为硫,C 的元素名称为氧,故答案为11、钠 ;16、硫;8、氧。

【点睛】
注意题目要求是元素名称,不能写元素符号,学生容易写错。

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短周期元素,A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2倍;B 的阴离子和C 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 ;D 的L 层电子数等于其它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

(1)A元素名称为______,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离子半径大小B___C(填“>”“<”或“=”)。

(2)B的两种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气体,它们互为____________。

比较B的氢化物和D的氢化物沸点:B___D(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E中含有化学键类型: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化合物(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4)用电子式表示C与D的二元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氢原子与B分别形成10电子和18电子分子,写出18电子分子转化成10电子分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碳第三周期第VIA > 同素异形体 >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离子化合物 2H2O22H2O+O2↑【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2倍,则A 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核外电子排布是2、4,A是C元素;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淡黄色固体E是Na2O2,则B是O元素、C是Na元素;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则D原子M层电子数为6,则D为S元素。

然后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C元素,B是O元素,C是Na元素,D是S元素,淡黄色的固体E是Na2O2。

(1)A是C元素,元素名称为碳;D是S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6,则S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VIA族;O2-、Na+核外电子排布是2、8,二者电子层结构相同,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离子半径O2-
>Na+;
(2)氧元素形成的单质有O2、O3,二者是由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的氢化物H2O和D的氢化物H2S结构相似,由于在H2O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得物质的熔沸点升高,故物质的沸点:H2O>H2S;
(3)E是Na2O2,该物质是离子化合物,2个Na+与O22-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在阴离子O22-中2个O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
(4)C与D的二元化合物Na2S是离子化合物,Na+与S2-通过离子键结合,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5)H与O分别形成10电子分子是H2O,形成的18电子分子是H2O2,18电子分子H2O2不稳定,容易分解为H2O和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点睛】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涉及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结构、物质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与应用能力。

1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

根据A~J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单质是________。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呈两性的是________。

(3)A分别与E、F、G、H、I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_。

(4)由B、C、D、G、I形成的单核离子中,半径最大的离子是________。

【答案】F Na HClO4 Al(OH)3 HF S2-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确定元素:A是H,B是Na,C是Mg,D是Al,E是C,F是N,G是S,H是F,I是Cl,J是Ne。

(1)在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中,原子半径越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小;
(2)形成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最强的是物质HClO4;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区的Al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显两性;
(3)分子之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分子之间存在的氢键,增加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导致相应的氢化物沸点升高;
(4)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当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H,B是Na,C是Mg,D是Al,E是C,F是N,G是S,H是F,I 是Cl,J是Ne。

(1)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在上述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所以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是F;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原子半径越大,越容易失去电子,其第一电离能越小。

在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单质是Na;
(2)上述元素形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呈两性的是
Al(OH)3;
(3)H分别与C、N、S、F、Cl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分别是CH4、NH3、H2S、HF、HCl,这些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消耗的能量越高,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

氢键是比分子间作用力强很多的作用力,会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由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