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
第(1)题
如图所示,将两个质量相等的铁球,分别从C、D两处均以的水平速度抛出,其中从C处水平抛出的铁球恰好落
在A处。
已知AC为与水平方向成30°的倾斜地面,AB为长度足够长的水平地面,,则C、D两球落地时的动能之比为( )
A.1∶1B.7∶5C.2∶1D.5∶7
第(2)题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分别接有灯泡a和b,两灯泡的额定电压,当输入电压U等于灯泡a额定电压的10倍时,两灯泡均能正常发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B.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C.a、b的电功率之比为
D.a、b的电功率之比为
第(3)题
真空中的点电荷在其周围产生电场,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与点电荷的电量成正比,与该点到点电荷的距
离成反比,即,在某真空中有一如图所示的正六边形ABCDEF,O为中心,A、C、E三个顶点各固定一点电荷,其
中A、C两点电荷量为q,E点电荷量为,、分别表示B、O点场强的大小,、分别表示B、O点的电势,则与
的比值及与的比值,正确的是( )
A.B.
C.D.
第(4)题
如图所示,卫星的轨道比近地卫星高,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它们均可视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P是地球赤道上还
未发射的卫星,已知第一宇宙速度,地球半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的速度小于卫星B的速度
B.卫星的运行周期可能为
C.卫星在内转动的圆心角是
D.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卫星P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
第(5)题
现已知氘、氚的核聚变反应方程式为,氘核的质量为m
1,氚核的质量为m2,氦核的质量为m3,中子的质量
为m4,核反应中释放出γ光子。
对此核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为(m1+m2-m3-m4)c2
B.γ光子来源于核外电子的能级跃迁
C.反应前总结合能大于反应后的总结合能
D.方程式中的A=3
第(6)题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平行板电容器AB,两极板电势差为U,靠近A板有一个粒子源,可产生初速度为零,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B板开有一小孔,粒子可无摩擦地穿过小孔,B板右侧有一宽度为d,大小为E0的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现通过调节U的大小,使粒子离开E0电场区域的动能最小,不计粒子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离开E0电场区域时的最小动能为qE0d
B.U的大小应调为
C.粒子离开E0电场区域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
D.粒子离开E0电场区域时竖直方向偏转的距离为d
第(7)题
核能是蕴藏在原子核内部的能量。
核能的发现是人们探索微观物质结构的一个重大成果,关于人类对原子核的认识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B.原子核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C.已知的半衰期是87.7年,1000个经过87.7年后一定还剩余500个
D.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表示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就越稳定
第(8)题
近日,科学家通过核聚变产生了大量能量,离“聚变点火”这一理想目标更进了一步。
关于核反应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人造小太阳中的核聚变方程,其中X是中子
B.和两个核反应没有释放能量
C.衰变方程原子核含有92个中子
D.核反应方程中的质量数为1
评卷人得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共4题)
第(1)题
如图甲所示,质量分别为m、M的物体A、B静止在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上,A与B不粘连。
现对物体A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使A、B一起上升,若以两物体静止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两物体的加速度随位移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乙图PQ段拉力F逐渐增大
B.在乙图QS段两物体减速上升
C.位移为x
1时,A、B之间弹力为
D
.位移为x3时,A、B一起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第(2)题
图甲是三颗微粒做布朗运动的位置连线图,图乙是氧气分子速率分布图,图丙是静止在水面上的硬币,图丁是空气压缩仪点燃硝化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B.乙图中,温度升高,所有氧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C.丙图中,硬币能浮在水面上,主要是因为水的浮力
D.丁图中,压缩空气压缩仪内的空气,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第(3)题
某型号降噪耳机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降噪过程包括如下几个环节:首先,由微型麦克风采集环境中的中、低频噪声;接下来,将噪声信号传至降噪电路;在降噪电路处理完成后,通过扬声器向外发出声波来抵消噪声;最后,我们耳朵就会感觉到噪声减弱甚至消失.对该降噪耳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耳机降噪利用了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B.抵消声波的频率与噪声的频率应该相等
C.抵消声波与噪声的相位差为零
D.抵消声波和环境噪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等
第(4)题
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B.一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
C.铯原子核()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的结合能
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
E.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评卷人得分
三、填空、实验探究题(本题包含2个小题,共16分。
请按题目要求作答,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对应位置) (共2题)第(1)题
要测量一个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给定下列实验器材:
A.待测电源(电动势约8V,内阻约2Ω)
B.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1Ω)
C.电压表V(量程3V,内阻为2kΩ)
D.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20Ω)
E.定值电阻R1=4kΩ
F.定值电阻R2=20Ω
开关及导线
实验要求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最大读数都要超过量程的一半.
①若定值电阻选R1,画出其实验电路______.
②若定值电阻选R2,画出实验电路________.
③若选电阻R2设计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R,分别得到两组电压,电流对应值U1、I1和U2、I2,则待测电源的电动
势E=_____;内阻r=_______,由此计算出的电源内阻相对真实值______(“偏大”、“偏小”、“不变”)
第(2)题
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木板竖直放置,如图甲所示,弹簧自然伸长时弹簧的另一端位于A点.将木块紧靠弹簧推至B点后由静止释放,木块脱离弹簧后上升的最高点为C(图中未画出).将木板改为水平放置,如图乙所示.仍用该木块紧靠弹簧推至同一点B后由静止释放,木块脱离弹簧后滑行一段距离停于D点(图中未画出).
(1)为测得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实验过程中应测量下列哪些物理量_____
A.木块质量m
B.木板竖直放置时A点到C点的距离H1
C.木板竖直放置时B点到C点的距离H2
D.木板水平放置时A点到D点的距离L1
E.木板水平放置时B点到D点的距离L2
(2)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___________(用(1)问中测量的物理量对应的字母表示).
评卷人得分
四、计算题(本题包含3小题,共36分。
解答下列各题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和重要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请将解答过程书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共3题)
第(1)题
青蛙在平静的水面上鸣叫时引起水面振动,形成如图甲所示的水波(把水波当成横波处理)。
假设原点O处为青蛙所在位置,O处的波源垂直xOy平面振动后,产生的简谐横波在xOy平面内传播。
实线圆、虚线圆分别表示时刻相邻的波峰和波
谷,此时波恰好传到图甲中的实线圆处,图乙为图甲中质点B的振动图像,z轴垂直于xOy水平面且z轴的正方向为竖直向上。
(1)写出质点B的振动方程;
(2)求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3)求C点第10次到达波峰的时刻。
第(2)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4m的钢板A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3m的钢板B与一劲度系数为k的竖直轻弹簧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钢板A上,整体都处于静止状态.一质量为2m的物块C从钢板B正上方高为A的位置自由落下,打在钢板B上并立刻与钢板B—起向下运动,且二者粘在一起不再分开.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开始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刚好能使钢板A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物块C换成质量为m的物块D、并从钢板B正上方高为4A的位置自由落下,打在钢板B上并也立刻与钢板B一起向下运动,且二者也粘在一起不再分开.求钢板A离开地面时,物块D和钢板B的速度大小.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弹簧在弹性限度内.
第(3)题
质量为M的滑块由水平轨道和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组成,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从圆弧轨道的最高点由静止开始滑下,以速度v从滑块的水平轨道的左端滑出,如图所示.已知M:m=3:1,物块与水平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
(1)求物块从轨道左端滑出时,滑块M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求水平轨道的长度;
(3)若滑块静止在水平面上,物块从左端冲上滑块,要使物块m不会越过滑块,求物块冲上滑块的初速度应满足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