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同学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究1千米的过程,使同学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立场和价值观: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同学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沟通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同学在生活中常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运用信息。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同学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同学在体验中发觉,在发觉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

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同学的生活阅历和实践感受,围围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同学积极主动的探究、讨论和发觉,让同学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控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预备: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老师板书〕用你喜爱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④教室地面约长8〔〕。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2、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日我们就来认
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老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约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同学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同学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同学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同学感受到认识千米的须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伙伴,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你能否详细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同学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老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米,走〔〕的`长度正
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同学认真观测一下。

〔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同学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同学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观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识、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同学观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同学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斥真实感和亲切感,同学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

让同学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综合练习题让同学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育同学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在老师或家长的伴同下完成此题,不要流于形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过程与方法:让同学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

并通过观测、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育同学推理技能,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爱体育,培育同学熬炼身体、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使同学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建立联系
1、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老师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观看过体育盛事——奥运会吗,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竞赛?同学思索回答。

2、那么跑步竞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同学列举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

3、跑步竞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试跑过这些长度的熬炼吗?在跑步竞赛中最长的运动是什么项目?——马拉松〔ppt展示〕
4、老师简介马拉松竞赛。

马拉松为什么用千米作为单位,而千米是比米更大的单位,大多少呢?
5、同学推想:1千米=1000米〔由于1000g=1kg〕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晰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体验,感受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那么假如我们要跑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同学快速的思索,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悄悄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
200+200+200+200+200+200=1000〔米〕
4、那么平常我们在操场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实长度,下面和大家共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共享感受,继续探究
1、全班共同共享感受。

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沟通一下,然后老师组织班上沟通。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老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想一想:假如我们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们的操场上跑多少圈?同学思索后得出结论:200米一圈得15圈才能完成3000米。

那么,3000米有多少个1000米呢?老师引导同学争论得出结论:3个。

4、算一算
6000米=〔〕千米5千米=〔〕米〔〕米=7千

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米
5、小结:
整理板书: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看书质疑,巩固练习
1、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2、我们一起把今日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日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又多又正确,我们将予以嘉奖哦!
《千米的认识》是在同学掌控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让同学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它不象之前学习的那些长度单位一样看得见、摸得着,能比划。

建立“1千米的表象也比较困难,往往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让同学知道1000米=1千米,然后就是一大串的练习。

其实,正由于这部分知识对三班级同学来说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我经过课前预备、课中实践和课后巩固三大步骤,较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一、课前预备。

在上千米的认识前一天,我特地抽下午自习的时间,带着同学来到操场,用测绳和同学们一起测量了10米和100米,并让同学分别走一走10米和100米,数一数要走多少步,大约要用多少时间?然后指出:10个100米就是1千米〔初步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们的操场一圈大约是100米,绕操场走上10圈大约就是1千米,让同学明确: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在计量较远路程的时候,通常要用到千米。

二、课中实践。

让同学回忆走100米的状况,让同学思索几个100米是1千米,依据昨天走100米所用的步子数和时间来推算走1千米需要多少步、花多长时间。

这一系列的活动意在让同学在课前走一走、量一量的基础上,再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丰富的活动中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1千米的长度。

然后,为了更精确的体验1千米有多远,我带领全班同学带上测绳,从学校出发往丁家坑方向测出了1000米,和同学们一起走这1千米,再回来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数步数,看时间。

通过这一实践,同学终于是对1千米有了比较感性、精确的认识。

三、课后巩固。

为了让同学了解生活中“千米”的应用,我收集了一些出名的山峰、河流、马路及大桥的长度资料和步行,骑自行车、小汽车,飞机,宇宙飞船1小时的速度〔以千米为单
位的〕,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给同学,让同学感受到长度单位“千米“的广泛运用,并让离家较远的同学在下一次回家的时候,估算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通过这些活动,最终使同学建立了比较明晰的“千米”概念。

突破了教学难点。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2
今日学习《认识千米》,课前同学完成了一份任务单,主要是调查了解同学对长度单位的已有知识以及体验100米有多长,为学习千米做好预备,这个预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的预备,一是教的预备,而教的预备是以学的预备为基础。

课堂上反馈任务单,对于了解长度单位的已有知识来说,同学能够通过课前调查知道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比如像兆米、微米、纳米等单位;对于体验100米有多长的任务,有同学说,一步是0.5米,走200步就是100米,也有同学说,走2分钟就是100米。

有了这些课前体验与感悟,教的过程就有了牢靠的阶梯,顺着走200步是100米,走20**步就是1000米,而走20分钟大略就是1000米,后者的认识与感悟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是间接的阅历,也是保证推理正确的心理因素。

我相信,许多人都认识到,对于1千米究竟有多长的问题不是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就行的,而需要让1千米在
同学的头脑中形成与建立基本上稳定的'表象,表象是丰富的,但是1千米不是600米,也不是3千米,因而丰富的背后也
有相应的稳定性,这个稳定性需要从多种角度和方式开展体
验的过程,累积理性的认识。

很显着,课堂的时间与空间都
不足以让每一个孩子完成体验、累积与建构1千米究竟有多
长的表象,因此需要拓展学习的时空,这时候任务单的完成
就显得那样重要了。

日常教学中,每一个问题我们都强调同学仔细思索再
回答,其实许多时候就抹去了同学的数学直觉,虽然得到了
严谨而精致的答案,但失去的可能就是一种对数学的敏感,
更重要的是,我认为数学直觉中隐蔽着思维的奥秘。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3
《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知识目标是在详细的生活情
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
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
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
同学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同学建立1
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同学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较困难。

教学中,同学的确最不简单理解的是从哪到哪大略有1千米。

因此,我就引导同学联系实际,让同学上课的前一天晚饭后
随家人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简单建立千米的观念。

这样同学就能跟实际操场的状况联系起来理解和掌控。

这对于一部分同学有了很好的援助。

在课堂教学时我带同学到操场上课, 实际测量和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同学显得特别兴奋。

大部分同学能在能详细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 米。

教学效果较为抱负。

有个别留意力比较简单分散的同学,对于在室外上数学课感觉很新鲜,对于该课的内容的关注度就减削了,所以对于这一小部分同学来说,达到的效果就并不是那么的抱负。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假如要在课外进行实际方面的操作,我会事先讲清目的和要求,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4
本课时是在同学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分米、厘米和毫米,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此基础上,让同学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说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同学已经掌控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援助同学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

对于同学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非常着重同学已有的基础,
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进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同学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

本节课,假如只是让同学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究竟同学的想象力有限的,所以,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同学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索。

在上课伊始,我便带着同学站在能够看到学校跑道全景的教学楼上进行整体观测,让他们对200米的长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带着他们走一走、试一试,让他们数一数走一圈〔200米〕要多少步,我给他们记时,为同学认识1千米作好一个铺垫。

回到教室汇报时,他们通过计算知道围着操场走5圈就是1千米。

由于究竟没有亲身体验“走1千米”的感受,为了援助同学对这一概念的建立,我又组织同学利用自己走100米的时间,估量出走1千米大约需要花15分钟,让同学进一步在头脑中有个比较形象的感知。

为了帮组同学进一步感受1千米,我又为同学举了一个比较熟识的实例:每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同学通过计算,发觉21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千米。

在经过这样的`教学之后,我明显的感到同学对1千米
有了比较精确的认识。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同学的参加是比较积极的,参加面也是比较广泛的。

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连接实时间的掌控存在很多不足,在巩固练习时没能适当开展,还有个别同学还是需要亲自引导他实地走一走,才能建立1千米的概念《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5
胜利的地方:
本节课所要接触的千米,是同学生活中一个常用的长度单位,相比较前面所学的毫米来说千米在同学的生活中应当是常常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运用信息,比如在课前了解,发觉有的同学就了解了千米的认识,在路程很远的.时候用,有的同学说在高速马路上见到过等,应当说同学对于千米的认识比较早,更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

当然相比较与其它几个长度单位来说,离同学的“可视性”的体悟和自身感受的阅历比较远,再加上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单位,所以对于同学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同学不好去想象,也就意味着在同学学习的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这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

所以本节课在学习时,首先利用同学手中的工具复习前面学过的几个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之后,带领同学进入操场,由于同学知道操场一圈是400米,先让同学走一圈感受400米的距离,然后让同学走两圈后,再加半圈即200米,进行感受1000米的距离,同时引出千米
的感念,此时同学能立刻意会到比较远的距离要用到千米,同时也能很快的使同学联系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千米,比如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与运动会等等,这样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同学很简单和自己的生活阅历结合起来,同学对于千米的认识通过之间的亲身体验印象会更加深刻。

然后再接着教学与米的关系,以及单位间的换算训练就水到渠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及对策:
千米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部分同学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在一段时间的练习中渐渐掌控,还需渐渐等待。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6
上午,县校长培训班在学校活动,上了一节讨论课“千米的认识”。

自我感觉,总体来说还是达到了自己预想的效果,但是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几点想法,暂且记住:
1、不可低估孩子。

在预习单中,设计了提问的环节,目的是培育同学的质疑技能,盼望提高同学预习时思索的深度。

从两次上课来看,同学提出的问题许多还是很有价值的。

比如,千米和吨有什么区分?有没有比千米更大的长度单位了?1公里等于多少里?说明我们的'同学是带着思索在学习的。

孩子的知识面也不可小看,两个班都有同学知道比米更大的单位是纳米,追问怎么知道的,回答是看《新闻袋袋裤》知道的。

还有同学知道世界上最高的楼是800多米。

这些都
是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

而且,对其他孩子来说,这些知识由同学口中讲出来,比老师讲给他听,留下的影响更深。

所以,备教材,更要备同学。

2、充分建立同学的表象。

今日两个闭眼想象的效果挺好,在很宁静的氛围中,随着老师的口令,走了1千米的路程、叠了1千米的大楼,又通过随后的一组图片加以强化,应当说孩子的体验是充分的,表象的建立是胜利的。

3、从同学看课堂。

一节课的主要衡量标准要看同学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其次是同学参加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立场是否积极仔细、情感是否投入。

今日的课堂上,应当说后一点是做到了,孩子们的发言基本很完整,很自信。

更让我兴奋的是,这种语言的完整性表达已经不是停留在浅层面了。

4、心中有同学,眼里有小组。

课堂教学中真正能做到这两点,我想,离“以学定教,先生后师”的目标就更近了一步。

或许“寻根课堂”的“根”也就在此吧。

一点感慨:
高效课堂,形式在课堂,功夫在课外。

无论是导学单、预习单,还是同学座位的转变,都是形式上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学观念的转变。

没有这个本质,任何教学改革都是一句空话。

但是,对一般老师来说,真刚要做到这一点,谈何简单啊。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7
上《千米(公里)的认识》一课有感:今日这节课上得很快乐,孩子们都不愿下课了。

首先我让孩子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同学们答得很快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然后我再让他们用手势表示这些长度,几乎全部同学都能有手势表示这些长度;再来一个抢答有关毫米、分米的换算练习,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

这时候进入新课,让孩子们仔细认真观测第七页的主题图,在图上了解了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1千米的长度对刚上三班级的'孩子而言还是很生疏的,于是我就带着孩子们到操场体验一千米,课前我已经向体育老师了解了我们学校操场一圈大约有200米。

我就告知他们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然后让孩子们自己争论得出:一圈是200米,两圈就是四百米,三圈…..五圈就是一千米。

接着就让孩子们依据自己体质选择跑步或者走行,体验一下一千米有多长。

然后让孩子们观测书上介绍的标准的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百米,思索1千米运动员要在运动场上跑几圈呢?孩子很快算出〔1圈是400米,2圈是800米,加上半圈200米就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板书:
1千米〔公里〕=1000米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了解1千米和1000米之间的关系,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整节课下来,大家都很轻松,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我的一点体会就是:把快乐给孩子,你会更快乐!上好每一节课,你会有意外的收获!这就是美满!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8
《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知识阅历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需要从同学熟识的生活情景和感爱好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加强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

课前我布置同学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时间,大约几步,和爸爸或妈妈一起测一测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长。

课堂上,我先让同学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让同学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

然后从测量铅笔的长度到测量教室的长度再到测量从杭州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创设,使同学明白:计量路程等的长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
米。

对于三班级同学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由于平常同学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

当然,同学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公路边、马路交叉口、高速马路等地见过千米〔也叫公里〕,对千米已有所认识。

所以,我让同学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吗?在哪里看到过?你知道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让同学估量: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用他们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为了使同学能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在课前我选了几个同学比较熟识的地方进行测量,利用摩托车的里程数记录下了每个地方到学校的路程,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先让同学估量从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考虑到同学对三毛乐园、秦山大厦、一号桥、百货大楼、新华书店等地方比较熟识,所以我向同学出示这几个地方的图片,让同学先猜一猜:哪个地方到学校大约是1千米?有一个小伙伴说:秦山大厦差不多吧。

我实时引导:从学校到秦山大厦大约是700米。

通过同学的猜想、比较,得到:从学校到三毛乐园大约是1千米。

然后让同学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

同学还能通过从学校到三毛乐园大约是1千米联想到从学校到南门广场也是1千米等等,真是很了不得。

由于课前布置同学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测量出学校到家的路程,所以课堂上请几位同学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