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所谓六艺乃春秋时固有之学问,先孔子而存在,孔子实未制作之。

但孔子虽未曾制作六艺,而却曾以六艺教弟子。

故后人以六艺为特别与孔子有密切关系。

亦非毫无根据,以六艺教人,并不必与始于孔子,据《国语》,士鉴教楚太子之功课表中,已有“诗”、“礼”、“乐”、“春秋”、“故态”等。

但此等教育,并一般人所能接受,仅当时之平民未必有机会接受此等完全教育,即当时之贵族亦未必尽人皆有受此等完全教育之机会。

吴王寿梦第四子季礼到鲁方能见各国之诗与乐,可见“乐”、“诗”各书,在当时乃是极名贵的典籍学问。

孔子则抱定“有教无类”之宗旨,“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如此大招学生,不问身寒,凡缴学费即收,一律教以各种功课,教读各种名贵典籍,此实一大解放也。

故以六艺教人,或不始于孔子,但以六艺教一般人,使六艺民众化,实始于孔子。

以后各家蜂起,竟聚生徒,然此风气实孔子开之。

孔子之讲学,又与其后别家不同,别家皆注重自家之一家言,如《庄子。

天下篇》所说,墨家弟子诵《墨经》。

但孔子则是教育家,他讲学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之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

所以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所以颜渊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庄子.天下篇》评及儒家,即说:“诗”以道态、“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此六者正是儒家教人之六种功课。

惟其如此,所以孔子弟于子之成就,亦不一律,《论语》谓:“德行,颜渊,闵子岑,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李路,文学:子游,子夏。

”可见孔子教徒弟,完全欲使之成“人”,不是教他做一家的学者。

孔子又继续不断游说于君,带领学生,周游别国,此等举动,前亦未闻,而以后则成为风气;此风气亦孔子开之。

再说孔子以前,未闻有不农不工不商不仕,而只以讲学为职业因以某生活之人,古时除贵族世代以做官为生者外,吾人以尝闻有起于微贱之人物。

此等人物,在未仕时,皆成为农或为工或为商,以维持其生活。

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殷南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孔子以前,不仕而又别不事生产者,实未闻有人。

《左传》中说寡缺未仕时,亦是以农为业,孔子早年,据孟子说:亦尝为贫而仕,“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孟子•万章下》)。

但自大收学生以来,即纯以讲学为职业,为谋生之道。

不但他自己不治生产,他还不愿教弟子治生产。

樊迟“请学稼”,“请学为圆”;孔子说:“小人哉!樊频也。

”他这种不治生产的办法,颇为其时人所诟病。

据《论语》所说,
荷丈人谓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此外《庄子》亦载盗跖谓孔子:“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诸侯富贵者也。

”《庄子》中所说,不可以为实事,但此等批评,则是当时可能有者。

观此可知儒家之一种风气,惟其风气如此,于是后来即有一种非农、非公、非商、非官僚之“士”,不治生产而专待人之养己,此士之阶级。

孔子以前,似亦无有,多系大夫士之士或系男子军士之称,非后世所谓士农工商之士也。

此种士之阶级只能做两种事情;即做官与讲学,此所谓: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孔子即是此阶级之创立者,至少亦是其发扬光大者。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艺是春秋时期固有的学问,孔子虽未创作六艺,却其当做教学的材料,所以后世认为六艺与孔子关系密切,也有一定道理。

B.孔子奉行“有教无类”的理念,不过问学生的出身,只要缴纳学费者。

一律教给他们各种功课和名贵典籍。

这在当时是一大解放。

C.孔子之所以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

是因为他讲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儒家学派的学者,而在于培养能为国家服务的人才。

D.孔子一直以来不治生产,不农不工不商不仕。

颇受时人诟病。

荷老人说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即是批评其此种生活态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以前为官的人有两种:世代为官的贵族,出身微贱但后来出仕的人物。

第二种人在为官以前,都为维持生计而干过其他行业。

B.孔子的学生樊迟希望学习农耕和种植的技能,孔子斥其为“小人”,说明孔子认为读书人从事农业生产是品德卑劣的体现。

C.《庄子》记载的盗跖对孔子不耕不织,以如簧巧舌迷惑君主等批评虽然未必是实事,但可能是当时的人对儒家的看法。

D.孔子创立或至少是发扬光大了士人这一新兴阶层,这个阶层只能为官与讲学两件事情。

并且这两件事情还能互相促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要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左传》记载,晋国的世卿韩宣子到鲁国办外交之时,才首次“见《易》象与鲁《春秋》”,这也可印证六艺学问在当时的重要性。

B.孔子欲使弟子成人,而非成一家之学者。

所以颜渊子路虽皆为孔子门生,但颜渊注重仁德修养。

子路擅长政治事务。

他们的成就并不一律。

C.因孔子首以六艺教人,从而开创了就教育的风气,其后各家蜂起,皆效仿孔子招收学生,故而后世推崇其为“万世师表”。

D.孔子对先秦时期教育的普及、游说之风的兴起,士人阶级的出现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见其在我国历史上享有的极高地位。

【答案】
1.D
2.B
3.C
【解析】
1.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D结合文本内容“再说孔子以前,未闻有不农不工不商不仕,而只以讲学为职业因以某生活之人,古时除贵族世代以做官为生者外,吾人以尝闻有起于微贱之人物”
“但自大收学生以来,即纯以讲学为职业,为谋生之道。

不但他自己不治生产,他还不愿教弟子治生产”可知,孔子并不是不治生产,而是广收学生才不治生产。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B结合文本第六节内容壳子,此处“小人”是指没有志气、目光短浅的人。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
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结合文本第六节内容壳子,此处“小人”是指没有志气、目光短浅的人。

3.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结合文本内容“但孔子虽未曾制作六艺,而却曾以六艺教弟子。

故后人以六艺为特别与孔子有密切关系。

亦非毫无根据,以六艺教人,并不必与始于孔子”可知,孔子并非首先以六艺教人,而是首先以六艺教一般人,而开创了教育风气。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郑覃,郑州荥泽人,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荫补弘文校书郎,擢累谏议大夫。

穆宗立,不恤国事,数荒昵。

吐蕃方强。

覃与崔郾等廷对曰:“陛下新即位,宜侧身勤政,而内耽宴嬉,外盘游畋。

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臣等忝备谏官,不胜忧惕,伏愿稍减游纵,留心政道。

伏闻陛下晨夜昵狎倡优,近习之徒,赏赐太厚。

夫金缯所出,固民膏血,可使倡优无功滥被赐与?愿节用之,以所馀备边,毋令有司重取百姓,天下之幸也。

”帝不怿,顾宰相萧俛曰:“是皆何人?”俛曰:“谏官也。

”帝意解,乃曰:“朕之阙,下能尽规,忠也。

”因诏覃曰:“中殊不款款,后有为我言者,当见卿延英。

”时中奏久废,至是,士相庆。

宝历初,擢京兆尹。

文宗召为翰林侍讲学士,进工部侍郎。

覃于经术该深,谆笃守正,帝尤重之。

覃从容奏曰:“经籍讹谬,博士相沿,难为改正。

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准后汉故事,勒石于太学,以正其阙。

”从之。

覃虽精经义,不喜文辞,病进士浮夸,建废其科,曰:“南北朝所以不治,文采胜质厚也。

士惟用才,何必文辞。

”又言:“文人多佻薄。

”帝曰:“纯薄似赋性之异,奚特进士?且设是科二百年,渠可易?”覃曰:“亦不可过有崇树。


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覃之侍讲,每以厚风俗、黜朋比再三为天子言,故终为相。

然疾恶多所不容,世以为太过,惮之。

以病乞去位,有诏解太子太师,许五日一入中书商量政事。

俄罢为尚书左仆
射。

武宗初,李德裕复用,欲援覃共政,固辞,乃授司空,致仕,卒。

(选自《新唐书·郑覃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
B.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
C.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
D.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

“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忝”,常见敬辞,表示“做什么事情于您有愧”,成语“忝列门墙”即指“教授我这样的学生于您有愧”。

C.“博士”,古代学官名。

唐代有太学博士、太医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官。

D.“罢”,中国古代官职任免的词汇,意为“免去官职”;表示相同意思的词还有“黜”
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覃身为谏官,直言进谏。

穆宗即位之始,正是吐蕃强盛时期,郑覃与崔郾等人劝说穆宗不可沉湎享乐,而应警惕边患,加强军备。

B.郑覃擅长经学,笃守正道。

郑覃建议皇帝召集学问精深之士校正《六经》,并将经文刻写在太学的石头上,作为永久的准则。

C.郑覃虽然精通经义,不喜文辞。

他认为进士虚浮,建议取消进士科,并以南北朝尚文辞而误政的历史来劝说皇帝,但皇帝没有同意。

D.郑覃晚年有恶疾,受到优待。

他晚年疾病缠身,世人认为他操劳过度。

他因有病请求免官,皇帝允许他五天到中书省一次商量政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5分)
(2)纯薄似赋性之异,奚特进士?且设是科二百年,渠可易?(5分)
【答案】
4.B
6.D
7.(1)现今吐蕃就在边境上,伺机袭击中原,假若有什么急事,臣下竟然不知道陛下在哪里,不是耽误大事了吗?
(2)质朴和轻薄似乎是天性的差异,难道只是进士轻薄吗?况且进士科已设置了二百年,怎能清议更改呢?
【解析】
4.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
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本题B项忝,常见谦辞。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古文学常识需要积累。

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

形声。

从心,天声。

本义:羞辱,愧对;辱。

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D项结合文本内容“然疾恶多所不容,世以为太过,惮之”可知,但是凡为他所憎恨的多不能容忍,世人认为太过分了,然而还是畏惧他。

选项“操劳过度”错误,“过”应该是过分的意思。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D项结合文本内容“然疾恶多所不容,世以为太过,惮之”可知,但是凡为他所憎恨的多不能容忍,世人认为太过分了,然而还是畏惧他。

选项“操劳过度”错误,“过”应该是过分的意思。

7.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中国”“缓急”“特”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郑覃,郑州荥泽人,是前宰相郑珣瑜的儿子,因其父功绩的恩荣所及,补授弘文校书郎,多次升迁任谏议大夫。

穆宗即位之后,不忧虑国家政事,屡屡沉溺于放荡之中。

吐蕃当时正是强盛时期。

郑覃与崔郾等人在朝廷中对答说:“陛下新近即位,应当尽力勤奋于政务,而不是在内沉浸于宴饮嬉戏,在外游乐打猎。

现今吐蕃就在边境上,伺机袭击中原,假若有什么急事,臣下不知道陛下在哪里,不是耽误大事了吗?臣等身为谏官,非常担忧害怕,希望陛下稍微减少吃喝玩乐,多留心政事。

臣又听说陛下白天黑夜和歌舞杂技艺人在一起,对身边
的人,赏赐过于丰厚。

游乐所费用的金银丝绸,本来就是百姓的膏脂血汗,可以使没有功绩的歌舞杂技艺人而滥受赏赐吗?希望陛下节约开支,将所结余的财物充作边防费用,不要再叫有关部门加重百姓的负担了,这是天下人所希望的啊。

”皇帝不高兴,回头看了看宰相萧俛说:“这都是些什么人?”萧俛说:“他们是谏官。

”皇帝明白了意思,于是说:“朕的缺点,下面能尽力规劝,这是忠诚的表现。

”因而下诏对郑覃说:“在中奏事时间上很宽裕,以后有要对我说的,我当在延英殿接见你。

”当时在中奏事废除已久,到这时,士人相互庆贺。

宝历初年,朝廷升郑覃为京兆尹。

文宗将他召入翰林院任翰林侍讲学士,进任工部侍郎。

郑覃在经术方面知识完备精深,而且忠厚笃实恪守正道,皇帝尤其推重他。

郑覃曾从容上奏说:“经籍中的文字如果有脱漏或错误,博士以讹传讹,就难以改正。

请求召集学识渊博精通经学的儒士,校勘订正《六经》典籍,依照后汉的做法,在太学立石镌刻经文,让人们永远根据石刻,来纠正典籍中的缺误。

”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郑覃虽然精通经义,但不喜爱作文赋诗,厌恶进士浮夸,建议废除进士科,并说:“南北朝时国家治理不好的原因,就是(士人)文采的华美胜过了质朴。

士人只要用才干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文章的辞藻呢?”又说:“文人大多轻薄。

”皇帝说:“质朴和轻薄似乎是天性的差异,难道唯独是进士轻薄吗?况且进士科已设置了二百年,怎能轻易更改呢?”郑覃说:“也不能过于尊崇树立。


郑覃清廉正直谦让俭约,和人相处不曾串通结党。

任宰相时,所居住的宅第不加修饰,家中没有侍妾。

他把孙女嫁给崔皋为妻,崔皋是个九品卫佐,皇帝推重他不与有权人家联姻。

郑覃任侍讲时,每每以厚风俗、黜朋党向天子再三陈说,因而最终被任用为宰相。

但是凡为他所憎恨的多不能容忍,世人认为太过分了,然而还是畏惧他。

郑覃因有病请求免官,皇帝下诏解除太子太师之职,允许他五天到中书省一次商量政事。

不久免去别的官职任尚书左仆射。

武宗初年,李德裕被起用,打算引荐郑覃共同执政,郑覃坚决辞让,于是授任司空,退休,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出塞作
王维
居延城①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③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③。

【注】①居延城:在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

②猎天骄:这句话是说唐时强悍的吐蕃将士在郊外打猎。

③空碛(qì),空荡无边的大沙漠。

④霍嫖姚,即霍去病,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官至嫖姚校尉。

8.诗歌的颔联塑造了吐蕃健儿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5分)
9.诗歌的颈联写出了唐军将士的英勇,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怎样做到的?(6分)
【答案】
8.(1)三四句写出吐蕃健儿盘马弯弓”勇猛彪悍的形象(2)暗示边情的紧急(3)为诗的下半部分做了铺垫(或衬托出后文唐军将士的英勇)
9.(1)用两相对比(衬托)的写法,前两联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

(2)颈联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

(3)借”用“护羌护卫”、“破辽将军”、“霍嫖姚”典故比喻将能卒勇,比直接描写更能启发读者,更有余味之感。

(4)朝廷将把湘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德胜的边帅,赏功慰军,间接写出将士的作战英勇。

【解析】
8.
【技巧点拨】诗歌中没有直接可用的表现人物特点的修饰词,需要根据人物所生活的环境和其寻诗的行为揣摩概括其形象特点。

答题步骤要先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从人物生活和营造的环境分析。

注意文下注释。

如本题三四句写出吐蕃健儿盘马弯弓”勇猛彪悍的形象,暗示边情的紧急。

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颈联写出了唐军将士的英勇,抓住“英勇”,五六句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这两句,对仗精工,很有气势。

“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军将士。

登障堡,渡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颈联的内容、手法和思想。

此联对军事行动本身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而只是选取具有曲型意义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叙说,就把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来了,收到了词约义丰的艺术效果。

如本题五六句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石潭记》中描写的小石潭虽然环境景物幽美静穆,但氛围过于冷清,让人感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