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光学设计实验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棱镜干涉测波长的深入研究
摘要:测定两虚光源间距与狭缝-双棱镜间距的关系,多种方法测两虚光源间距,测定双棱镜的角度及折射率,测定虚光源的位置,观察干涉条纹的疏密变化规律,测定白光波长,了解双棱镜干涉的空间相干性及条纹可见度。

关键词:双棱镜;虚光源像;折射率;楔角。

引言:双棱镜干涉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中重要的光学实验之一,它是利用棱镜使光波产生两束光波,并发生干涉,从而求出微米数量级的光波波长。

双棱镜干涉实验的装置简单,原理也易懂,对理解光的波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在双棱镜干涉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双棱镜成像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双棱镜干涉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双棱镜楔角和折射率的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
(一)两虚光源间距与狭缝-双棱镜间距的关系
双棱镜外形结构如图所示,将一块平玻璃板上
表面加工成两楔形面,端面与棱脊垂直,楔角较小,一般在30′- 1°之间。

令双棱镜的材料折射率为 n, 楔角为 α。

一线光源置于双棱镜前L处经双棱镜折射后产生二虚光源像S1、S2,如图所示。

根据折射定律,光线SC经双棱镜上半部折射光线的折射角:
β= nα
由于双棱镜的楔角α很小,二虚光源像S1S2的间距 d 为:
d=2( L'+h)( β- α) =2(L'+h) ( n- 1) α
式中L'为二虚光源到双棱镜AB面的距离,h为双棱镜的厚度。

考虑到双棱镜的楔角很小,可利用平玻璃板成像公式得到双棱镜二虚光源像的位置:
L-L'=(1-1/n)h L'=L-(1-1/n)h
则 d=2(L+h/n)(n-1)α 式中L为线光源S到双棱镜AB面的距离。

则两虚光源间距与狭缝-双棱镜间距成线性关系。

(二)多种方法测两虚光源的间距d 1.两次成像法
在用双棱镜干涉测量光波的波长时" 关键是测量两虚相干光源的间距! 目前使用的教科书中一般采用二次成像法测量两虚相干光源的间距" 其实验装置和光路图如图1所示:
图1中狭缝光源" 发出的光波经双棱镜上下两部分折射后形成两虚相干光
源S1和S2,d通过透镜L在两个不同位置的两次成像求得,即d=21d d ,d1为两虚相干光源通过透镜所成的放大实像间的距离d2为两虚相干光源通过透镜所成的缩小实像间的距离。

2.二次共轭法测两虚光源间距d
二次共轭法是对二次成像
法的改进和完善,它们的实验装置相同,如图1所示。

(1)下面简单对d值进行推算。

如图2固定D不变,两次成像时物距分别为u和u'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原理可以得到:
u+u'=D u'-u=t得
2u'=t+D 2u=D-t
u/u'=d/d1 d=d1u/u'=d1(D-t)/(D+t) u'/u=d/d2 d=d2u'/u=d2(D+t)/(D-t) (2)设两虚相干光源位于狭缝光源S后m处,则 修正值D1=D-m u1'=u'-m u1=u-m 则u1'+u1=D1
u1'=D1-u1=(D-m)-(u-m)=D-u u1=D1-u1'=(D-m)-(u'-m)=D-u' d=d1u1/u1'=d1(D-u')/(D-u) d=d2u1'/u1=d2(D-u)/(D-u')
(三)1.测定双棱镜的楔角
如图将双棱镜放在已调整
好处于使用状态的分光计
上, 先使望远镜光轴与双
棱镜AB面垂直, 这时在
望远镜中能观察到叉丝的
反射像与叉丝重合, 相当
于有一束沿AB面法线方
向的平行光投射于望远镜
中, 测量α时, 当望远镜对准AB面时, 由望远镜物镜的焦面上发出的光束射到AB面上,一部分反射,形成要测量的像,一部分透射进入棱镜后,分别在AC和BC面上反射回到望远镜中, 所以在测量中, 实际看到的是三个十字叉丝像。

AB面反射的像较亮,AC和BC面反射的像较暗,望远镜叉丝对准较亮的十字叉丝像测量。

当望远镜转到AC和BC面一侧时,在望远镜中实际看到4个十字像,中间2个像较暗,边上2个较亮,望远镜叉丝应对准A一侧的亮像测量。

将待测双棱镜置于分光计的载物台上,固定望远镜子,点亮小灯照亮目镜中的叉丝,旋转分光计的载物台,使双棱镜的一个折射面对准望远镜,用自准直法调节望远镜的光轴与此折射面严格垂直,即使十字叉丝的反射像和调整叉丝完全
重合。

记录刻度盘上两游标读数φ
1、φ
2
;再转动游标盘联带载物平台,依同
样方法使望远镜光轴垂直于棱镜第二个折射面,记录相应的游标读数φ
1',φ
2
',
由此得双棱镜的楔角α为:
α=(|180。

+φ
1
'-φ
1
|+|180。

+φ
2
'-φ
2
|)/2
2.测定双棱镜的折射率
如图所示,nsinα=sinβ
nsinα=sin(β-α)cosα+
cos(β-α)sinα
sinα≈α
cos(β-α)≈1≈cosα
nα=sin(β-α)+α
n=1+d/2L'α
=1+d/2(L-m)α
可得到双棱镜折射率。

3.测定虚光源的位置
由二次共轭法测定两想干光源间距d可知u
1'=u'-mu
1
=u-m
u'=u
1'+mu=u
1
+m
u'+u=u1'+m+u1+m=u1'+u1+m+m=D1+m+m =D+m
则m=u'+u-D
则两虚光源与狭缝距离为m,可得两虚光源位置。

(四)干涉条纹的疏密变化规律 λ=dΔx/D Δx=λD/d 由此可知,条纹间距与D成正比。

D为测微目镜与狭缝之间的距离,D增大,Δx随之增大,条纹变宽变疏;D减小,Δx随之减小,条纹变细变密。

(五)用白光代替钠光源,观察干涉现象
由于白炽灯的白光是复色光,所以在发生干涉时,由于各色光的波长不同,会发生分离产生彩色条纹,其中,中央最亮的为白色,红的在外,紫的在内。

可以用双棱镜干涉测波长的方法测量白光的平均波长。

(六)空间相干性及干涉条纹可见度
空间相干性问题来源于扩展光源不同部分发光的独立性,表现在波场横向相干范围。

实际中不存在严格的点光源,任何光源总有一定的宽度。

空间相干性就是描述光场中,多大横向范围内提取来的两子波源S1、S2仍是相干的。

这个范围大我们说空间相干性好,范围小,空间相干性差。

当光源宽度b增大到Rλ/d时,反衬度为0。

给定b,则相干范围δ=Rλ/b。

R为光源到双缝距离。

d/R=λ/b=θ孔径角由装置决定,则孔径角内两点,距离越近相干性越好,角外的两点不相干。

为使干涉条纹有最大的对比度,应使两虚光源有相同的强度,因此,必须使入射光正对称于脊背上。

实验中要求光源宽度很宰,只有当干涉条纹很窄时,干涉条纹才清晰,狭缝变宽时,干涉条纹逐渐模糊,最后完全消失。

单心光束经棱镜折射后,不再为单心光束。

倾角(β-α)越小,折射光束单心性越好,两虚光源越细。

可增大棱镜与狭缝间距离从而使倾角足够小,但若距离过大,则影响两虚光源距离d,所以要适当,既要使两虚光源距离合理,又要使折射光的单心性不至于太差。

实验步骤
(一)两虚光源间距与狭缝-双棱镜间距的关系
改变狭缝与双棱镜间距L,用二次成像法测出两虚光源间距d。

测量多组数据,作出d-L曲线,求出曲线斜率及截距,得到两虚光源间距与狭缝-双棱镜间距的关系。

(二)多种方法测量两虚光源间距 1.用两次成像法测两虚光源间距d
测量d通过透镜L在两个不同位置的两次成像距离d1d2,由公式d=
21d d 求得两虚光源间距d。

2.用二次共轭法测两虚光源间距d
(1)测量d通过透镜L在两个不同位置的两次成像距离d
1d
2
,及成像
时两透镜L距离t,和测微目镜到狭缝之间的距离D,由公式
d=d
1
(D-t)/(D+t)
d=d
2
(D+t)/(D-t)求得两虚光源间距d。

(2)测量d通过透镜L在两个不同位置成像时透镜L到狭缝之间的距离u和u',及测微目镜到狭缝距离D,由公式
d=d
1
(D-u')/(D-u)
d=d
2
(D-u)/(D-u')求得两虚光源间距d。

三种方法各测两组数据。

(三)1.测定双棱镜的楔角
将待测双棱镜置于分光计的载物台上,固定望远镜子,点亮小灯照亮目镜中的叉丝,旋转分光计的载物台,使双棱镜的一个折射面对准望远镜,用自准直法调节望远镜的光轴与此折射面严格垂直,即使十字叉丝的反射像和调整叉丝完全
重合。

记录刻度盘上两游标读数φ
1、φ
2
;再转动游标盘联带载物平台,依同
样方法使望远镜光轴垂直于棱镜第二个折射面,记录相应的游标读数φ
1',φ
2
',
由公式:
α=(|180。

+φ
1
'-φ
1
|+|180。

+φ
2
'-φ
2
|)/2求得
双棱镜楔角α。

2.测定虚光源的位置
测量d通过透镜L在两个不同位置成像时透镜L到狭缝之间的距离u和u',及测微目镜到狭缝距离D,由公式
m=u'+u-D求出两虚光源与狭缝距离,而得到虚光源的位置。

3.测定双棱镜的折射率
根据之前所测得的一组数据中,两虚光源间距d,双棱镜楔角α及狭缝到双棱镜间距L,由公式
n=1+d/2(L-m)α求得双棱镜的折射率。

(四)干涉条纹的疏密变化规律
改变测微目镜与狭缝之间的距离D,观察条纹间距随之变化的规律。

(五)用白光代替钠光源,观察干涉现象
观察白光代替钠光源的干涉图样。

用两次成像法求出两虚相干光源间距d,干涉条纹间距Δx,狭缝光源S到
测微目镜P的距离D,由公式
λ=dΔx/D求出白光的平均波长。

(六)空间相干性及干涉条纹可见度
改变棱镜与狭缝间距离使倾角改变,观察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变化及空间相干性的变化。

使光不对称的照射在双棱镜上,观察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变化。

实验数据
(二)多种方法测量两虚光源间距
L 取30cm
1.两次成像法测两虚光源间距d d=21d d
2.二次共轭法测两虚光源间距d
(1)d=d1(D-t)/(D+t)
d=d2(D+t)/(D-t)
(2)d=d1(D-u')/(D-u)
d=d2(D-u)/(D-u')
α=(|180。

+φ
1
'-φ1|+|180。

+φ
2
'-φ
2
|)/2
2.测定虚光源的位置17'
359。

40'
m=u'+u-D 狭缝位置为7cm n=1+d/2(L-m)α代入之前所测数据得 n=1.564
(五)用白光代替钠光源
实验分析
由推导得出的公式d=2(L+h/n)(n-1)α知,两虚相干光源间距与狭缝-双棱镜间距成线性关系,并通过实验测得多组数据验证。

二次成像法:两虚相干光源S1和S2以及狭缝光源S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但二次成像法在进行实验计算时,仍然简单地用D来代替了两虚相干光源到测微目镜间的距离,这是二次成像法形成系统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导致测得的波长λ值不甚精确。

二次共轭法:对d值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正,减小了实验测量误差。

用分光计测量双棱镜楔角:将难以测量到的双棱镜的楔角及它的玻璃折射率给出了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望远镜叉丝对准较亮的十字叉丝像测量是实验的关键,它的测量是否准确是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其次分光计的调节也是做好实验的必备条件,分光计调节的不好,根本无法观测到3个十字叉丝或4个十字叉丝像,这就更无法进行实验了。

结论及展望
两虚相干光源间距与狭缝-双棱镜间距成线性关系。

使用二次共轭法测量两虚相干光源间距比二次成像法的实验误差小,所测量的d值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正。

双棱镜楔角为36',双棱镜折射率为1.564。

D为测微目镜与狭缝之间的距离,D增大,条纹变宽变疏;D减小,条纹变细变密。

白光代替钠光源,在发生干涉时,发生分离产生彩色条纹,其中,中央最亮的为白色,红的在外,紫的在内。

白光的平均波长λ=547.0nm
增大棱镜与狭缝间距离,倾角(β-α)越小,折射光束单心性越好,两虚光源越细干涉条纹越清晰,条纹可见度越高。

减小棱镜与狭缝间距离,倾角(β-α)越大,折射光束单心性越差,两虚光源越细干涉条纹越模糊,条纹可见度越低。

入射光正对称于脊背上时,空间相干性最好。

棱镜与狭缝间距离增大,则空间相干性变低,反之则变高。

实验感悟
菲涅耳发明的双棱镜虽然制作简单、价格低廉,但它不仅在历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能利用它观察有趣的光学现象。

利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可以从不同方面修正产生误差的不同根源,从而减少系统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参考文献
【1】魏茂金。

对双棱镜干涉实验的深入研究。

三明学院学报,2005年12月。

【2】张明霞。

用双棱镜干涉测量光波波长的几种方法探讨。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月。

【3】尹真、易烈玉、吴文婷、王燕针。

用分光计测定双棱镜楔角和折射率。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6月
双棱镜干涉测波长的深入研究
指导老师:贾艳
物院三班刘爽
1224410036
同组者:于治男
张鹏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