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评岳麓版选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评岳麓版选修1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俄国、日本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道路。
请回答1~7题。
1.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在这一改革中( )
①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②司法改革随着《司法章程》的推行,法律得到普及③地方自治改革后,城市资产阶级代表在地方自治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④改革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欢迎和认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20世纪初,俄国的土地改革出现了所谓的“斯托雷平奇迹”。
它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相比( )
A.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B.这次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改革赢得了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对沙皇政府的信任
D.改革后的俄国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农业出口国
答案:1.C 2.D
3.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A.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B.资产阶级是改革的领导者
C.改革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
D.改革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
解析:明治维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答案:D
4.“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D.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答案:C
5.在俄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与国内的改革往往有一定的联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外战争的失败是俄国在国内实行改革的根本原因
B.对外战争失败后,俄国国内改革受到外来势力的干预
C.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社会发出要求变革的呼声
D.日俄战争的失败再次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促使沙皇政府实行地方自治改革
解析:对外战争的失败是改革的导火线,根本原因是国内问题。
答案:C
6.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B.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
C.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
解析:19世纪末,日本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是带有封建色彩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并非完全封建性的。
答案:C
7.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政治保障是( )
A.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
B.西方列强的支持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幕府交出政权
答案:A
在西方文明的挑战面前,北非的埃及、东亚的日本和中国都曾出现过改革和变法,改革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本国向近代化的迈进,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请回答8~12题。
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对埃及的近代化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 )
A.经济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建立近代工业
B.改革后建立起完备的行政机构
C.改革中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D.改革时不断进行对外扩张
解析:注意考查的是“近代化”方面的贡献。
答案:A
9.下列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中实行地方自治改革,进行司法改革
B.改革中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技术
C.在经济方面最重要的改革是发展机器工业
D.改革中加强中央集权,进行军事改革
解析:实行地方自治改革、进行司法改革是1861年俄国改革的内容。
答案:A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前,埃及存在着土耳其、英国和马木路克三股外来势力
B.日本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
C.戊戌变法是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形势下展开的
D.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答案:A
11.下列关于明治维新时期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吸收西方思想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政府开放的政策下,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B.在这一时期,新闻出版事业获得很大发展
C.日本彻底抛弃传统文化,全盘西化
D.这一时期日本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解析:日本还保留了很多封建残余,因此说彻底抛弃是不对的。
答案:C
12.维新思想发展过程中明显体现出中西思想结合的是( )
A.严复
B.郑观应
C.康有为
D.王韬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期间必然会遭遇曲折和阻力,必然会与反动势力进行殊死的较量。
请回答13~16题。
13.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最大的阻力来自…( )
A.天皇
B.幕府
C.西方列强
D.下级武士
14.明治维新之前,倒幕派通过怎样的方针最终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
A.武装倒幕
B.尊王攘夷
C.王政复古
D.改革幕政
答案:12.C 13.B 14.A
15.百日维新中并未提及维新派开国会、设议院、定宪法等主张,客观上主要是由于…( )
A.慈禧太后的阻挠干涉
B.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C.开明地主的反对
D.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解析:注意“客观上”,B项是内因。
答案:D
16.维新志士谭嗣同在狱中写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对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现了维新派愿为改革献身的精神
B.维新派具有反封建的勇气
C.表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
D.体现出意识到变法手段软弱,但又未找到出路的悲哀
答案:C
改革将会涉及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其中土地问题、农村问题是重要的问题,改革与此问题密切关联。
请回答17~19题。
17.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奴制下农业耕作方式原始,机器不被采用
B.农奴制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C.俄国的贵族和沙皇竭力维护农奴制
D.克里木战争失败的根源在于农奴制的落后
解析: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面临危机之时,贵族和沙皇试图通过改革来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答案:C
18.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地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这表明( )
A.沙皇决定彻底解放农奴
B.农奴制改革是大势所趋,只有变革才能自救
C.沙皇是农奴在政治上的代言人
D.农奴起义即将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解析:沙皇之所以进行农奴制改革是从其自身利益考虑,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答案:B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治维新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重点是扶植农业
C.俄国1861年改革彻底解放了农奴
D.戊戌变法中提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主张
20.明治维新的历史局限性表现在( )
①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不良影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②藩阀以天皇的名义长期垄断政权
③殖民扩张给亚洲各国带来深重灾难④实行专制统治,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崇拜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9.A 20.C
二、非选择题(21题10分,22题14分,23题16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两幅地图:
图1
图2
请回答:
(1)图1、图2分别是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与俄国相关的两次战争的主要战场。
分别写出这两次战争的名称和时间范围。
(2分)
(2)两次战争的结果对俄国的国内局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策?结果怎样?(8分)
答案:(1)克里木战争(1853~1856年)、日俄战争(1904~1905年)。
(2分)
(2)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加剧了农奴制危机,俄国社会矛盾激化,沙皇统治危机。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对农民的掠夺使阶级矛盾仍然很尖锐。
(4分)日俄战争,俄
国失败,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国内矛盾激化。
1905年革命爆发,严重打击了沙皇统治。
1906年,斯托雷平推行土地改革政策,扶持富农经济,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沙俄出现经济史上的奇迹,但改革加剧了贫富分化,不能缓和阶级矛盾,俄国面临更大的革命。
(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史上称为“唐风时代”。
日本人以读唐诗、作汉诗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于唐代。
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
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异姓革命”的思想。
材料二: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作、火车、电线、邮政话会社、金银铸造所、诸工作场”和制铁所……大久保利通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
……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寮为中心,在各地设立了官营“模范工厂”,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商业方法方面的规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后采用普鲁士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三千人左右。
……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
……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的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
……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家,即神道崇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古代日本是怎样学习唐朝的?(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提炼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习西方情况的要点。
(10分)
(3)据上述材料,比较古代和近代日本在学习外国方面的共同之处。
(2分)
答案:(1)吸取唐朝先进文化,但不学习唐朝的弊政。
(2分)
(2)政府派团赴西方进行有效地考察;政府部门鼓励、推动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不同国家学习;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人才;直接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未全盘西化,在精神上将神道定为国教,以确立对天皇的崇拜地位。
(10分)
(3)学习外国时不全盘照抄照搬,而是根据自己国家的实际,有所取舍和批判。
(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我皇上赫然发愤,排众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谈谈你对“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的理解。
(3分)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我皇上赫然发愤,排众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的理解。
(3分)
(3)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中国先后发生的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运动分别是什么?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运动在目标和形式上有何异同?(10分)
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清朝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各阶层为救亡图存而斗争。
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想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3分)
(2)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它们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颁诏变法,出现百日维新。
(3分)
(3)两大政治运动分别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4分)异同比较:①不同点:戊戌变法的目标是对清政府进行政治改良;形式是依靠光绪帝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形式是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帝制。
(4分)②相同点:实行民主政治,走资本主义道路。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