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作者:程然
来源:《财讯》2018年第12期
本文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60个月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各个因素对石油期货价格的影响程度,为投资者提供行为指导,使其更好的参与到石油期货市场的交易中。
石油期货 VAR模型影响因素
自20世纪70年代年石油危机以来,石油成为全世界价格波动最为剧烈的商品。
石油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工业原料,其价格波动影响了国家的商品价格体系,从而造成通货膨胀;石油作为具有良好保值能力和流动性的资产,其价格波动为套利资金提供了一套优良的盈利机制,石油相关的合约也成为世界金融资本实现增值的主要形式之一。
2009年,随着美元开始不断贬值以及石油主要供给国家的供给缩减,国际石油价格开始复苏,并在之后保持缓慢波动。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国际石油期货价格的波动具体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对石油期货价格影响程度有多大。
文献综述
学术界在石油价格的决定和预测方面有诸多的探究。
可耗竭资源模型认为,在贴现值和价格增长率相等时资源的净现值最大,这是最早对不可再生资源定价的研究。
国内许多学者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
定性研究方面,史丹从成效、缺陷、改革路径三个方面分析了现行定价机制。
郭丽岩运用福利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剖析了国内油价处于高位和低位时不同的社会净福利状况。
定量方面,程伟力基于协整理论的定量研究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中美石油库存、汇率等因素均对国际油价有影响。
王书平,使用VAR模型研究了美元、欧元、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陈智文将汇率目标区理论引入成品油定价机制中,定量的设定动态化的管理目标区,从而有效的权衡了转轨期市场和稳定两大要素。
许多学者在充分肯定基本供求因素对石油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的基础上,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近年来影响石油价格波动的金融因素方面,认为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汇率的变化、国际资本的逐利性投资行为、货币流动性的冲击等,这些金融因素越来越超过基本供求对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
从学者的研究中我们都可以明显的发现,石油供需不是影响石油价格波动的唯一因素,石油价格巨幅波动的背后一定还有其他原因。
定性分析
(1)经济因素
宏观视角分析:从国内的角度来看,石油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同时又是工业发展必备的清洁燃料,其消耗量同一国的工业化阶段、经济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资源利用效率有着紧密的联系。
石油消费的弹性系数随着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变化,继而影响一国在总的石油消耗量及价格;另一方面,油价的波动尤其是油价上涨,往往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主要诱因。
在量化的分析中,經济景气指数在短期内可以视为恒定,中长期中可以利用股票
指数来反映。
从国际的角度来看,石油期货交易的标的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同时其供需的地域分布不均,这势必产生大宗石油商品的贸易活动。
国际石油期货交易多以美元标价,因此石油期货的名义价格受到美元对主要石油消费国货币汇率的显著影响。
当美元走高时油价下降,美元走低时油价上升。
微观视角分析: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世界主要的石油供给来自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的78%,年均生产量占全球的40%,另外还保有每天二百到三百桶的剩余生产能力。
欧佩克以其产量政策为杠杆,影响世界石油的供求总比例,进而控制国际油价的走势。
因此,观察欧佩克的产量指标可以给石油期货投资以明确的指引。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受一国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的制约,石油需求在经济短期内具有刚性。
但是,伴随着石油期货交易的兴起,投机因素及偶发的非经济冲击,引起石油期货市场的不稳定,造成了短时间内石油需求量的波动。
石油库存(商业库存和官方库存)作为石油期货市场的“晴雨表”,有着弱化风险、平抑供求的作用。
重点观察主要国家石油库存在外界偶发冲击前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将引导投资者很好的规避风险。
从替代品价格的角度:多种能源产品的消费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某种能源因稀缺而造成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影响其他能源产品的供求继而影响其价格。
因此关注相关替代能源产品的市场状况可以为石油期货投资提供借鉴。
实证分析
(1)数据选择
本文选取的数据是选用2011年1月到2015年12月的月度数据,共计60个。
建立的VAR 模型中包括的变量如下:
1.wit原油期货价格(美元/桶),计为Y,数据来源于美国能源信息署;
2.天然气期货价格(美元/mmbtu),计为Xl,理论上与Y呈正相关。
数据来源于美国能源信息署;
3. OECD国家石油消费量(百万桶/月),计为X2,代表石油需求,理论上与Y呈正相关。
数据来源于同花顺数据库;
4.世界石油产量(百万桶/月),计为X3,代表石油供给,理论上与Y呈负相关。
数据来源于同花顺数据库;
5. OECD国家石油库存量(百万桶/月),计为X4,理论上与Y呈负相关。
数据来源于同花顺数据库;
6.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广义),以2010年为基年,计为X5,理论上与Y呈负相关。
数据来源于同花顺数据库。
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数据进行对数化的处理。
(2)描述性统计
(3)平稳性检验
本文使用Augmented Dickey-Fuller( ADF)检验对实证分析中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
Y的检验值为-1.694633,而1%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为-3.548208,ADF检验值大于临界值,所以Y序列是存在单位根的,即序列不平稳。
对其余变量均进行ADF检验,可以看到,除了X2序列是平稳的,其余序列均不平稳。
下面对各时间序列的一阶差分进行ADF检验,差分变量记为D。
DY的检验值为-7.441475,远小于1%的临界值-4.133838,所以DY序列不存在单位根。
一阶差分后变量均无单位根,是平稳时间序列。
由此得出,以上时间序列均为一阶单整时间序列。
(4)协整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分析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协整检验,从而获知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原油期货价格Y及其他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可以使用EG两步检验法进行回归。
残差记为RESID,对RESID进行ADF检验,检验值为-3.252220,表明RESID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的,由此可见协整检验成立。
即原油期货价格与选定的相关连续经济变量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5)回归分析
通过ADF检验和协整性检验后,对上述變量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回归模型中LNX1的p值大于0.05,将其剔除,剔除后再进行回归分析。
剔除不显著的因素后,模型其余变量都通过显著性检验。
回归模型为LNY-1.748196LX2-0.880517LNX3 -2.907546LNX4-2.07814LNX5
(6)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回归模型得出,OECD石油库存量对石油期货价格影响最大,库存量每上涨1%,期货价格会下跌2.9%,其次是美元数对石油期货价格的影响,美元指数每上涨1%,期货价格会下跌2.07%。
接下来是OECD国家石油需求对石油期货价格的影响,需求每上涨1%,期货价格会上涨1.74%。
最后是全球石油产量对石油期货价格的影响,产量每上涨1%,期货价格会下跌0.88%。
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2011年1月到2015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分析各变量对石油期货价格的影响程度。
据实证分析的结果,OECD国家的石油库存量对石油期货价格影响最大;石油需求增加对石油期货价格造成的影响要比石油供给增加带来的价格波动的影响更大;实际美元指数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变量,实际美元指数对石油期货价格还是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且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天然气期货价格对石油期货价格的影响并不是很显著。
由上述结论,对于石油期货市场投资者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投资者应该更多的关注石油的供需关系,替代关系。
应在充分明确货币流动性对石油价格的良好的指示作用的基础上,根据货币政策方向做好石油价格波动风险的预测工作。
其次,可以利用一些合适的金融工具进行套保,稳健而具有明确套保目标的合约对微观经济主体规避石油价格波动风险具有良好的短期作用。
天然气价格、美元指数虽然也能一定程度的反映期货市场价格,但其影响程度整体较小,这也间接揭示了期货市场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在进行期货市场投资时应加强风险控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