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浙江地区高考模拟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阅读-2021-2023年浙江地区高考模拟试题汇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2023·浙江金华·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
【宋】陈亮
话杀浑①闲说。

不成教、齐民也解,为伊为葛②。

尊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

新著了、几茎华发。

百世寻人犹接踵,叹只今、两地三人月。

写旧恨,向谁瑟。

男儿何用伤离别。

况古来、几番际会,风从云合。

千里情亲长晤对,妙体本心次骨。

卧百尺、高楼斗绝③。

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

壮士泪,肺肝裂。

【注】①杀浑:杀同“煞”,止住;浑,简直。

②伊:即伊尹,商时名臣。

葛:即诸葛亮,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③斗绝:即陡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词人满心而发,自己虽有救国良策,亦无从施展,说得再多都只是闲说一场罢了。

B.“千里情亲长晤对”两句谓友人虽远隔千里,也会有如常会面般的亲切,只要两人见解一致,就能体察对方的“本心”。

C.“天下适安耕且老”两句,如今天下太平,人人安适,自己也打算耕田送老,流露出归田园居的退隐之意。

D.全词慷慨沉痛,寓悲于壮,气势雄健,文辞典丽宏富,又杂之以
俚语方言,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2.作为辛派词风的一员干将,陈亮所作之词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诸多相似之处,本词亦然,请分析。

(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念奴娇
【宋代】黄中辅①
炎精②中否?叹人材委靡,都无英物。

胡马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贤杰?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③,河海封疆俱效顺,狂虏何劳灰灭?翠羽南巡,叩阍无路,徒有冲冠发。

孤忠耿耿,剑铓冷浸秋月。

【注】①黄中辅(1110—1187)字槐卿,晚号细高居士,是抗金名将宗泽的外甥。

②炎精,应火运而生的王朝,此处指宋朝。

③曾孙周发,指周武王姬发,继承文王未竟之业,灭商兴周。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宫”运用借代手法,用建筑借指北宋最后两位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他们当时都已被俘虏囚禁在北方。

B.下阕开篇,作者歌颂当今皇帝英明,才能可比周武王,表明自己北上抗敌,恢复中原的心愿不久便可实现。

C.“冲冠发”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怒发上冲冠”,形容愤怒到极点,岳飞《满江红》亦有类似诗句。

D.全词表现了词人对国家沦丧,朝廷无人抗敌的愤慨以及对国家的
耿耿忠心,感情“高”而不“亢”,“愤”而含“悲”。

4.多用问句是本词最大的特色,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鰕①篇
曹植
鰕游潢潦②,不知江海流。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俦。

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

俯观上路人,势利惟是谋。

雠高念皇家③,远怀柔九州。

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

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
【注】①鰕:同“虾”;一说大鲵,一种小鱼。

:即“鳝”,黄鳝一类。

②潢潦:雨水积的水池。

③“雠高”句:一作“高念翼皇家”。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即勃发一股怫郁不平之气,表达了对追名逐利的世俗小人的轻蔑讥斥,也表明了自己的一腔壮志豪情。

B.第五至十句,进一步说明世之有识之士应当效鸿鹄之志,以成就大德、大业,可世人大多汲汲奔波于仕宦之途。

C.自十一句以下,转入对诗人志向内涵的生动披露,展现了一位烈烈多气的壮士形象,英挺而柔美之姿腾跃而出。

D.结尾慨然长啸,是慷慨高歌中突发的变徵之音,与开篇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不遇知音、壮志难酬的愤懑和悲怆。

6.本诗为拟乐府《长歌行》之作。

从古诗“长歌正激烈”可知,它的曲调是激烈悲壮、动人心魄的。

本诗是如何体现“激烈”这一特点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浙江温州·乐清市知临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将别寄友人
马戴
帝乡归未得,辛苦事羁游。

别馆一尊酒,客程千里秋。

霜风红叶寺,夜雨白蘋洲。

长恐此时泪,不禁和恨流。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就暗含着些许无奈,虽因事羁留已久,然帝乡繁华却非长驻之地。

B.友人在客馆为其饯别,所有的叮嘱、祝福和期望,都融入了一杯浊酒。

C.这首诗以声色结合的手法描绘了饯别时风雨交加秋意萧索的凄清情景。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能够做到情随事迁,情由境出,转换自然。

8.尾联直抒胸臆,带着怨恨与遗憾,诗人不禁泪染衣衫,泪水与江水混合,流向远方,令人不忍卒读,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其中所包含的情感。

(2023·浙江·温州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
题。

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
卢挚①
道南宅岂识楼桑②。

何许英雄,惊倒孙郎。

汉鼎才分,流延晋宋,弹指萧梁。

昭代③车书四方,北溟鱼浮海吞江。

临眺苍茫,醉倚歌鬟,吟断寒窗。

【注】①卢挚,元朝人,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

他是元代初年仕途亨通、身居高位的文人,但他目睹元朝社会黑暗,暴虐统治,写下许多散曲。

②道南宅,代指周瑜;楼桑,代指刘备。

③昭代:清明年代。

9.下列对这首小令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三句,作者于京口遥想历史往事,“岂识”“惊倒”二词,充满着对汉祚将尽而全力扶助朝廷的刘备的敬佩之情。

B.“汉鼎”三句概括了从统一走向分裂、朝代急剧更替变化的过程,其中“鼎”是王室的象征,“弹指”表现了速度之快。

C.四方车书滚滚而来,看似清明的时代,内里潜藏着分裂割据的危机;“北溟鱼”用
典,喻英雄浮海吞江,不甘沉寂。

D.小令没有元曲中常见的俚语和调侃,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显得豪迈俊朗、激昂慷慨。

10.此曲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之作,但
两首作品结尾三句抒发情感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2·浙江·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惜别
(宋)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①。

垂柳不萦②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注】①淹留:停留。

②萦:旋绕。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使天气凉爽,诗人却会因“有明月”而“怕登楼”,正是明月勾起了他的离愁别绪。

B.“花落烟水流”既写秋景,又喻年华,兼有二义之妙,也反映作者飘泊无归的处境。

C.“裙带”代指离去的伊人,诗人埋怨垂柳不去挽留,看似无理,实则情真意切。

D.全词紧扣“惜别”一题来展开,着笔精工巧致,节奏舒缓绵长,情感真挚动人。

12.词中划线句历来为人称道,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赏析。

(2022·浙江台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齐安①早秋
(唐)赵嘏
流年堪惜又堪惊,砧杵风来满郡城。

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云平。

思家正叹江南景,听角仍含塞北情。

此日沾襟念岐路,不知何处是前程。

【注】①齐安:唐郡名,在今湖北黄冈。

此诗为诗人赴长安科考经过齐安时作。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连用两个“堪”字,直抒胸臆,继写秋风满城,照应了标题“早秋”
B.第三句描写秋色,“高”字既写鸟飞得高,又含秋高气爽之意,境界开阔。

C.第四句写身处羁旅,征帆靠岸,晚云与大地连成一片,远近结合,情景交融。

D.颈联既描写眼前景色,又回忆了往昔经历,视听交织,虚实结合,构思精巧。

14.这首诗首尾两联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浙江金华·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节选)
杜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①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②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尤工远势
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惠崇春江晚景③(其二)
苏轼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注】①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山。

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

②赤岸:泛指江湖的岸。

③惠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15.杜诗的前四句,先不谈画,而是极力赞扬王宰的创作态度。

杜诗中的“ ”一句和“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凉州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16.结合诗句,请分别从画作的风格(如画面呈现的意境)和呈现画作的手法,简要分析两首题画诗的不同。

(2022·浙江绍兴·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樵者
(唐)崔涂
行山行采薇,闲翦蕙为衣。

避世嫌山浅,逢人说姓稀。

有时还独醉,何处掩衡扉。

莫看棋终局,溪风晚待归。

17.诗歌开头借用典故来表明樵者。

18.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樵者”的形象,并点明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2022·浙江绍兴·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两首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纸鸢
[宋]王令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逐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19.《纸鸢》中的风筝与《庄子·逍遥游》中的(意象)极为相似;《临江仙》中“ ”一句,表明成就一番事业,才华与机遇缺一不可。

20.王诗和侯词均借风筝言事感喟,请比较赏析两首作品在这一手法上的异同。

(2021·浙江绍兴·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
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

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②绣衣:官服。

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21.作者送朋友入蜀的季节是;词中用“如椽笔”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

2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请结合相关词句加以分析。

(2021·浙江杭州·浙江省桐庐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3.对这首诗理解和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想象丰富,色彩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B.诗歌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照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C.诗中“梦入”两句,用“老”和“瘦”两个看似干枯的字眼修饰鱼、蛟,突出本已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鱼、蛟,竟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D.本诗不但成功地描写了李凭弹的箜篌声之神奇美妙,而且直抒胸臆,赞美了他的高超技艺并寄托了自己的情思。

24.这是一首描摹音乐的诗歌,诗人是如何将抽象无形的音乐写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2021·浙江·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洛阳故城
许浑①
禾黍离离②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怜缑岭③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注释:①许浑,晚唐诗人。

②“禾黍离离”是从《诗经·王风·黍离》篇
开首的“彼黍离离”一句脱化而来的,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故作此诗。

③缑(gōu)岭: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东南。

多指修道成仙之处。

25.从题材角度来看,这首唐诗属于诗。

首句即扣“故城”展开描写,渲染了一种的氛围。

26.《唐诗鼓吹笺注》评价此诗“于极感慨中却又写的极艳丽,真绝妙文章也”,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有哪些“感慨”。

(2021·浙江·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河阳桥送别
【唐】柳中庸
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

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

送韦评事
【唐】王维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注】①右贤:即右贤王,汉时匈奴贵族的封号。

27.两首同为送别诗,柳诗称友人为,王诗称之为,由此可知友人的不同去向。

28.格律诗注重“起承转合”,其中的“转”通常是指结构上的跌宕、情感上的变化等,分别分析这两首诗“转”的艺术。

(2021·浙江温州·乐清市知临中学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下面小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唐代〕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29.本诗首联采用(填叙述顺序),极为得势;“初渡河”,采用修辞手法,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30.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参考答案:
1.C 2.①手法相似,两词都运用典故。

本词用伊尹、诸葛亮及刘备等典故,表达词人复杂的情感。

《永遇乐》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等典故,抒发对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②主题相似,都含悲愤之情。

两首词情感真挚,都有对统治者苟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愤慨。

③词风相似,都有豪迈之势。

本词“几番际会,风从云和”奔放雄豪,写出男儿建功立业之志。

《永遇乐》中的“金戈铁马”,慷慨激昂,突显英雄豪情气概。

3.B 4.①上片多用问句,“炎精中否?”“恨何时雪?”等表达了词人对国势衰颓及雪耻无望、恢复无期的忧虑悲愤之情;“谁作长城坚
壁?”“岂无高卧贤杰?”表达对抗金之士的企盼,对朝廷延揽人才,恢复中兴的期盼。

②下片“狂虏何劳灰灭?”表达对时局变化的喜悦,对消灭敌人报仇雪恨指日可待的期待。

③这些问句充分地表达了词人为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担忧的危机感和焦灼感,塑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5.C 6.①三四两句以“鸿鹄”自喻(自况),抒写遨游天地的壮志,气势极大。

②“雠高”两句直抒胸臆,直接展现诗人难以遏制的报国热情。

③“抚剑”两句运用动作描写和夸张,表现诗人的豪迈壮烈。

④通过多重鲜明的对照(对比),如“潢潦”“藩柴”与“江海”、苍穹之比,“鰕”“燕雀”与“鸿鹄”之比,诗人高志与世人混迹世俗之比,诗人心比天高却身世飘零之比等,突出诗人的慷慨悲愤。

⑤鰕、燕雀之喻,登岳、抚剑之说,皆语出有典,历史的积淀与现实的感奋交融,创造出千古同慨的悲壮之境。

7.C 8.①功业无成、不得志的抑郁。

②远离家乡,漂泊异地的孤苦之悲。

③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与美好祝愿。

9.D 10.①卢曲重在刻画词人外部的动作和神态,通过临眺、醉倚、吟断等动作和神态,写出其忧虑而无奈的内心。

②辛词末尾运用反问、用典的手法。

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老当益壮、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凭谁问”,又传达出自己无人问津、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11.D 12.①内容上,点明了时节(秋),人物身份(离人),人
物心境(愁),语句简短却含义丰富。

②手法上,采用设问,在一问一答中表明诗人因秋而生愁;又化用字谜(或拆字法),把愁拆成“心上秋”,新颖别致却不显突兀。

③情感上,诗句以“愁”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抒发了飘泊羁旅的离思之苦。

13.D 14.①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年华如水般流逝,让诗人既惜又惊。

②对家乡的思念,砧杵声让人思念起家乡,歧路沾襟写的是与家人离别时的悲伤。

③对前途未卜的迷惘,此时诗人赴长安科考,前程未知。

15.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赤岸水与银河通16.(1)画风不同:王宰的画作壮观(壮阔、雄浑),惠崇的画作有远离尘俗的闲淡(恬淡、超然、淡远)。

(2)杜诗侧重于对画作的直接(正面)描写,写山从昆仑到方壶,写水由洞庭、长江到日本东,夸张地表现出画作气象阔远;苏轼诗侧重于观画的感受(想象、虚写),运用拟人手法,诗歌通篇都是从观者的主观感受侧面表现出画作的传神之处。

17.伯夷、叔齐过着隐士般的生活,高洁的志向。

18.形象:(1)首联写樵夫之“衣食”,食采薇,穿蕙衣,告诉人们樵者过着隐士般的生活;(2)颔联写樵者之“住行”,体现了他不怕孤独,不怕清贫的心境;(3)颈联写瞧着之“生活”,可见他是自由的,是洒脱的;(4)尾联写樵者之“闲逸”,写出了他的清闲自在。

思想情感:露出作者对樵者的赞赏与向往之情。

19.斥鴳/蜩与学鸠才得吹嘘身渐稳/当风轻借力20.(1)相同点:作品都借风筝高飞,隐喻仕途的扶摇直上、飞黄腾达。

《纸鸢》中的风筝远上碧霄,《临江仙》中的风筝“远赴蟾宫”。

(2)不同点:《纸鸢》借物喻人,借风筝意象,对黑暗官场中倚官仗势、趋炎附势的小人进行辛辣讽刺。

《临江仙》托物言志,借风筝当风借力纵入高空,隐喻自己并非池中物,终将脱颖而出,崭露行藏。

21.冬天才华(文才)出众22.①借用诸葛亮上《出师表》、司马相如作《喻巴蜀檄》的典故,表达对友人才华肯定与激励;②“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③“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④“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23.D 24.(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描绘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的手法和夸张的手法。

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运用通感,“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运用夸张,把音乐写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3)正面细致刻画音乐。

如昆山玉碎有时激越得像昆仑美玉碎裂的声音,凤凰叫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对舞唱和的声音,化无形为有形。

25.咏史凄凉26.(1)对曾经繁华的故城的缅怀之情。

首句“禾黍离离”化用《诗经·黍离》,暗含对洛阳故城的追思。

(2)对统治
者的愤怒批判和无情嘲讽。

“昔人城此岂知劳”以反诘的语气,批判了历史上的统治者穷奢极侈滥用民力。

(3)表达盛衰无常,人世沧桑的感慨。

诗的开头写登城所见,满目荒凉残破,昔日华丽雄伟的宫殿已荡然无存。

颔联照应首联,揭示权贵之不能长存,表达诗人登城凭吊之情。

颈联以不懂人事的鸦、雁,反映人事的变化,显得深刻有力。

(4)借古喻今,抒发自己对晚唐政治形势的殷忧。

27.归人(晋国归人)汉使28.(1)柳诗前两句实写河阳桥畔送别友人的场景;第三句以“若”字转入虚景,想象友人在风雨中驱马千里远行的情景,由实入虚,情感由惜别转入对朋友的牵挂。

(2)王诗以汉将军讨伐匈奴的典故开篇,表达对友人一腔豪情的赞美;第三句以“遥知”一词转入虚写友人在萧关见到的悲凉景象,情感转为对友人从军远行的担忧。

29.倒叙拟人30.(1)“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突出了离别的悲伤和不舍,非常自然。

(2)“催”字运用拟人手法,营造寒气逼人的氛围,更见推敲之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