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三课《向社会主义过渡》说课稿 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三课《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三课《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案华东师大版向社会主义过渡课题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教学目标A类:认识“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类:了解“一五“期间,我国主要的或家乡有代表性的建设成就。
C类:一五”计划的制订是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步,它的成就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重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新中国过渡的结束和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开始;难点对过渡时期党和国家制定的一些方针政策的认识要全面学习内容板块学生学习活动安排一、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2、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段时间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你认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应是什么?为了尽快完成过渡,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你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吗?完成的情况怎样?二、讲授新课1、第一个五年计划PPT展示: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使学生认识到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
PPT对重点知识进行解读:什么是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指的又是什么?PPT展示一五计划的成就图“一五计划”与洛阳,给学生普及一些关于洛阳在一五计划时期重工业的发展成就,增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三大改造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带着问题预习本课,在课本中划出问题答案,并请同学一一回答。
在学生预习自学的基本上,放手发动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理解,老师进行适当补充。
三、课堂练习结合历史填充图册P7完成图史链接部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经济建设成就》的填图,以及三大改造方面的填空题。
这两部分内容比较简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结合PPT中的学案找出重点。
板书设计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课程反馈习题1、下列建设成就是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的是()①鞍山无缝钢管厂②南京长江大桥③大庆油田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④2、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你知道我国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名称吗()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新中国的成立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重点是()A、重工业B、交通运输业C、轻工业D、农业教后反思。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案
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内容标准】(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知道社会主义“三大发行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知道 1954 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阅读资料或采访长辈,老师,了解“一五“期间,我国主要的或家乡有代表性的建设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五”计划的制订是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步,它的成就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要点】重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新中国过渡的结束和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开始;1954 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向和道路。
难点:过渡时期党和国家制定的一些方针政策,法律牵涉到不少经济、法律、政治方面的专门知识,有的和当今国情有明显差异。
【导入新课】1、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
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
2、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段时间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你认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应是什么?为了尽快完成过渡,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你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吗?完成的情况怎样?【新课探究】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过渡时期总路线(1)、过渡时期的含义: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向社会主义过渡 课件(共37张ppt)
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时的场景
意义
不仅工业基础得到极大改善,也初步改变了 工业分布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中国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步伐在扎扎实实地向前迈进。
三大改造
内容 实质
既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变革,使社会主义公 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的优势地位。为在我 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经济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的实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迈出了 重要步伐。在发展和实践中,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坚 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 一项长期而又十分重要的任务。
第3课 向社会主义过渡
1
第一个五年计划
2
三大改造
3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
过渡时期总路线
时间
1953年
内容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和任务(概括为
“一化三改”)。
作为总路线主体的工业化,是从执行发展国民经
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开始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是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时间 意义
1949年9月21——30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召开,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 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名师教学设计
《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材分析本课是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内容,1956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
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领袖和普通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2.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2.认识到三大改造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激情阶段:导入新课:图片展示: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
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
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
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习笔记(学生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习笔记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年月,地点在。
(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
2、开国大典:(1)、时间..:年月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①,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中国结束了社会的历史,成为了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并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过渡。
)②、,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3、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年。
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周年。
(2)、历史意义:第2课最可爱的人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派兵侵略朝鲜,将战火燃烧到中国东北边境,还派太平洋第七舰队入侵中国,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
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
②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派兵援助,中朝两国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战争的目的、时间、领导、结果:(1)、目的:(2)、时间:年月。
(3)、领导: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是(4)、结果:年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3、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战争的正义性;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④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4、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①巩固了新生的人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
②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
5、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①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
在一次战斗中,他用身躯堵机枪身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②为了炮正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思考: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答: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和精神。
第3课土地改革(1)、开始: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从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三课《向社会主义过渡》课件3 华东师大版
依靠政府的财政,依靠自己的劳动,去离该村35里的深
山打柴,1952年冬季到1953年春季共打了400多元的柴,
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生活问题,还为社里添置了1头
牛、一只驴、30只羊、一辆铁轮车,还有一些生产资料。
到了1953年冬季,社里又添置了1头骡子、5头牛、2只
驴、65只羊、12只猪、1辆铁轮车,还有喷雾器等生产
工具。毛泽东听说后,豪情满怀地说:“我看这就是我
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6 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
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
K12课件
28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
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K12课件
29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 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 主义改造。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相似,主要采取合作社的方法 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 义集体所有制。到1956年底,90% 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 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基本完成。
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 改造。
2、“一五计划”从1953 年到1957
展 重工业
。
年,集中力量发
3、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 成,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
4、 1954 年9月,在 北京 召开的第 一 届全国“人大” 通过了我国第一部 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中
K1—2课件—《斯大林选集》下卷 7
3.建设成就:
1.工业成就:
(1)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2)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 (3)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并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
2.交通成就:
(1)开始兴建包兰、兰新、宝成等铁路 (2)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3)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3 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案
《向社会主义过渡》教学模式分析: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
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总结归纳。
导行阶段过程中学习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教材分析本课是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内容,1956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
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领袖和普通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2.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2.认识到三大改造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三课《向社会主义过渡》说课稿 华东师大版
第三课向社会主义过度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从1919年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已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实行了一些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措施;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则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建国初面临国内外形势继续完成的两大任务: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
其二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化”和“三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前者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物质基础;后者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都涉及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问题。
“一化三改”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总路线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的特色,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总路线,其实质就是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处理好了既有利政权巩固,也为社会主义的完成,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4.一五计划的特点。
1953年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
由于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需要迅速改变这种状况。
重点放在东北地区5.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历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二)说目标、重、难点(A)知识与能力:1、知道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了解“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建设成就。
2、知道“三大改造”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经济基础。
说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学习(B)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讨论交流(C)情感态度价值观:1、“一五计划”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步,其成就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明白:“万丈高楼从地起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
2、“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生产力、经济结构生产关系度发生了变化。
标志着: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的结束,和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第三课《向社会主义过渡》
向社会主义过渡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水平识记理解掌握应用知识与技能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第一部宪法√√重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新中国过渡的结束和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开始;1954 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向和道路。
难点过渡时期党和国家制定的一些方针政策,法律牵涉到不少经济、法律、政治方面的专门知识,有的和当今国情有明显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阅读资料或采访长辈,老师,了解“一五“期间,我国主要的或家乡有代表性的建设成就。
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五”计划的制订是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步,它的成就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导入新课】1、复习:抗美援朝的时间:年10 月,参战部队:,指挥者:,抗美援朝的目的:,著名战役:,英雄人物:,抗美援朝精神:,胜利:年7 月美国被迫在《》上签字,抗美援朝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2、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是:年,的颁布。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为了尽快完成过渡,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你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吗?完成的情况怎样?【新课探究】一、过渡时期总路线1、过渡时期的含义: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
标志: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开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2、过渡时期总路线1、时间:年制定2、基本内容:,通常被简称为。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开始时间:年。
2、、基本任务:。
注:从1953 年起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3、建设成就:到年底,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钢铁、煤、电力、机器制造、交通运输业以及水力建设等各方面所取得的佳绩。
不仅工业基础得到极大改善,也初步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步伐在扎扎实实地向前迈进。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PPT课件 (4)
没有。这个资本家满脸欢笑,整个场面喜 气洋洋,说明是自愿的。
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 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第一部国家根本大法的颁布: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①背景: •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加强 政治和法制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953年,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万里长江第一桥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19毛57泽年东10 月25日,武汉 长江大桥建成 通车。通车典 礼上,数百辆 汽车驶过公路
包兰铁路 宝成铁路
川藏公路 新藏公路
青藏公路
6.结果: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大多数经
济指标超额完成。
“胜利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纪念邮票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第3课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4年宪法 “三大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
1、过渡时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53-57)
半殖半封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 特点:社会主义建设1949 1956
2、内容:和改一造化同时三并改举造
农业 手工业
改 造
织基础。
②时间: • 1954年9月 ③地点: • 北京 ④主要内容•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⑤意义: • 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①内容:规定了(1)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课件华东师大版
为什么“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 发展重工业?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①工业化建设的机器设备主要靠重工业提
供; ②发展农业的技术设备如拖拉机、播种机
等也要靠重工业生产; ③国防建设的武器装备离不开重工业的支
持; ④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重工业。
三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
(3)一化三改造之间是什么关系?
一化是主体(最终目标是发展生产力) 三改造是两翼(调整生产关系)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
(1)指导思想: 过渡时期总路线 : “一化三改”
(2)基本任务: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精神的是 A
A 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B 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 C 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 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
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订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第3课 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总路线 (1)过渡时期的含义: 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
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 标志: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开始到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
(2)“过渡时期”的任务是什 么实?现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提高生产力,为建立社会主义奠定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案
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内容标准】(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体任务。
(2)知道1954年公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大体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成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线路的内容;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体;知道社会主义“三大发行的大体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成立的标志;知道1954 年公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进程与方式:通过调查,阅读资料或采访长辈,老师,了解“一五“期间,我国主要的或家乡有代表性的建设成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五”计划的制订是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步,它的成绩为成立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熟悉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要点】重点:“三大改造”大体完成标志着新中国过渡的结束和社会主义的低级阶段的开始;1954 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向和道路。
难点:过渡时期党和国家制定的一些方针政策,法律牵涉到很多经济、法律、政治方面的专门知识,有的和现今国情有明显不同。
【导入新课】一、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去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可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
虽然通过三年尽力,咱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较,还有很大差距。
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窗们阅读第4课。
二、从头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段时间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你以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应是什么?为了尽快完成过渡,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你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体任务是什么吗?完成的情况如何?【新课探讨】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过渡时期总线路(1)、过渡时期的含义:过渡时期是指从头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向社会主义过度 教案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新中国的成立 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我国第一Leabharlann 五年计划建设的重点是( )难点
对过渡时期党和国家制定的一些方针政策的认识要全面
学习内容板块
学生学习活动安排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2、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段时间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你认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应是什么?为了尽快完成过渡,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你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吗?完成的情况怎样?
二、讲授新课
1、第一个五年计划
PPT展示: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使学生认识到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
PPT对重点知识进行解读:什么是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指的又是什么?
PPT展示一五计划的成就图
“一五计划”与洛阳,给学生普及一些关于洛阳在一五计划时期重工业的发展成就,增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A、重工业B、交通运输业
C、轻工业D、农业
教后反思
2、三大改造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课堂练习
结合历史填充图册P7完成图史链接部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经济建设成就》的填图,以及三大改造方面的填空题。
带着问题预习本课,在课本中划出问题答案,并请同学一一回答。
在学生预习自学的基本上,放手发动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理解,老师进行适当补充。
2017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三课《向社会主义过渡》课件1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性质: 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立法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意义:P24
1、通过哪几个方面的努力,使中 国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提高生产力,为建立社会主义奠定
厚实的物质基础。
二、“三大改造”
——变革生产关系,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以和平赎买的办法,以加工
径 道路
道路
订货为主向
公私__合___营_____过渡
变 土地、农具私有 作坊、手工工具私有 工厂、商店私有
化
集体所有
集体所有
国家所有
实 质
对生产资料 私有制实行变革,使社会主义 公__有__制____在国民经济占绝对的优势地位。
结
果
1956 年,完成了三大改造
意 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 制度的建立。P23
1、本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事件
中,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A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对手工业的改造 D.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 A 《共同纲领》
C
B 国民经济已恢复
C 过渡时期总路线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下列表述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
“过渡时期”的任务是什么?
一化(提高生产力) 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一化三改造之间是什么关系?
一化是主体(最终目标是发展生产力) 三改造是两翼(调整生产关系)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成就示意图
新藏公路 青藏公路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无缝钢管厂
宝成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向社会主义过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从1919年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已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实行了一些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措施;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则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建国初面临国内外形势继续完成的两大任务: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
其二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化”和“三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前者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物质基础;后者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都涉及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问题。
“一化三改”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总路线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的特色,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总路线,其实质就是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处理好了既有利政权巩固,也为社会主义的完成,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4.一五计划的特点。
1953年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
由于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需要迅速改变这种状况。
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5.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历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二)说目标、重、难点
(A)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了解“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建设成就。
2、知道“三大改造”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经济基础。
说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学习
(B)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讨论交流
(C)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一五计划”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步,其成就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明白:“万丈高楼从地起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
2、“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生产力、经济结构生产关系度发生了变化。
标志着: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的结束,和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重点: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难点:本课涉及到当时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制度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
二、教法:
1、多媒体、问题、结合师生经验讨论交流交流
2、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纽带串联起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二者都是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重大举措。
且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前者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物质基础;后者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都统一于总路线之中。
三、说过程:
四、导入新课: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一个必不可少的客观过程。
我国在开国大典后是否
立即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现在还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我国是何时进入
这一阶段的呢?
一、新课探究:
1、过渡时期,中共中央当时的领导人是如何领导中国完成过渡任务的?
2、过渡时期指什么时期?其基本内容是什么?主体是什么?二者之间有什么关
系?
3、“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基本任务呢?
4、P19毛泽东的话反映出我国建国初的啥信息?(即就是:为什么会优先发展中
工业?)
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取得哪些成就?
6、三大改造有哪三个改造对象?是通过什么形式实现这三大改造的?改造前后经
济结构和所有制形式(即生产关系)有什么变化?
7、从结果上看,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改造完成有什么意义?
二、小结: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及主体
2、一五计划-----基本任务、重点、成就、意义
3、三大改造----内容、方式、完成时间、意义
三、检测:成长资源P 选6---8题
四、作业:
1、假如你是过渡时期的国家领导人,你会采取领导国家如何过渡?
2、成长资源P 17、18
教学反思:忘了板书、情感升华不到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给的时间少,引导体现的不够。
反思:无板书、情感教育没引导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体现的不够。
该注意的相关知识
四、一般掌握的内容
1.新中国成立的条件、标志和意义──注意国际背景、国际意义。
2.建国初期的形势和相应的措施──注意彼此间的因果关系、重要措施的性质。
3.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控制的资本主义,是对私人工商业的“赎买”政策的具体体现。
4.互助组、合作社、公私合营──注意其中的社会主义性质。
5.一五计划期间的主要成就──既包括各项建设指标的完成情况,也包括三大改造的成果。
注意主要建设项目的分布特点。
6.对民族地区的改革──少数民族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具体步骤。
五、6.1953──1956年间的各种变化:
①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目标。
②实行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进行工业化建设──为工业化实现奠定了初步基础。
④外交政策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新的国际关系准则。
⑤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实行社会主义的民族区域自治。
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形成。
7.几个时间界标: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彻底解放和完全统一。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标志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标志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
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确立。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历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二、典型试题剖析
(一)选择题
1.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