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政策及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指的是我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各方面关系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边界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以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他政策措施处理办法,在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已经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内容
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

1955年,于万隆会议,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

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000年7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四项原则。

原则
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

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

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

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
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

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目标
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成果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

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

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实力,
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营造周边地缘依托。

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地区安全机制(如10+1 、10 +3、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以及湄公河合作、东盟地区论坛等)顺利启动并卓有成效;坚持不懈地推动六方会谈,使朝核问题上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

巧妙运筹,使台海局势朝着有利于遏独、制独的方向发展。

同菲律宾、越南在落实南海“共同开发”方面取得突破。

同南亚各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国将成为南亚区域合作组织观察员。

构建大国关系稳定框架。

中国同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两国成功举行首次联合军演,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同印度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建立了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合作全面发展。

同欧盟就加强战略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中欧领导人成功举行第八次会晤,启动中欧战略对话,中国与欧盟在经贸、科技、文教、司法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稳步前进。

今年中美领导人频繁会晤,战略对话形成机制,两国关系中的消极面受到制约,中美关系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

在中日关系上,坚持原则,对小泉和日本右倾势力在历史等两国关系重大问题上的顽固立场进行了坚决斗争。

地位
突出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基础地位。

中国继续加强同发展中国
家的双边合作,不断丰富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构筑长期稳定、平等互利、全面合作新型伙伴关系。

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增加,经贸合作发展较快。

积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推进“中阿合作论坛”建设和“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提升同拉美区域组织的关系。

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多边外交活跃。

中国支持联合国发挥其应有作用和影响,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坚持原则,起了重要作用。

根据联合国宪章精神,积极参与联合国在维和、军控、反恐、发展、人权司法、环境等问题上的合作以及联合国各专门机构的活动。

重视其他国际多边体制,推动国际军控和裁军,支持包括防扩散机制的建设的多边军控进程。

在反恐、防扩散、人道主义援助、环境与气候、禽流感、跨国犯罪等方面支持多边务实合作。

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国家与公民的利益。

在台湾问题上,围绕《反分裂国家法》全方位做国际社会工作,阐明我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立场。

与格林纳达、塞内加尔实现复交,连续第十三次打掉台当局“参与”联合国提案,再次挫败台“参与”世界卫生大会的图谋。

大力推进经济外交,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的能源、资源合作稳步推进,积极推动各种双边、区域和多边经济合作,为扩大开放和企业“走出去”服务。

积极维护我公民和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

软实力
加强外交软实力。

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如: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求发展的观点;关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观点;关于包容互补、尊重文明多样性的观点、关于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重要手段来保证国际安全的观点,关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广泛国际经济互利合作的观点。

最近中国在总结上述理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口号。

中国把这些理念体现在外交政策、外交实践和对外宣传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声望和国际地位、加强了对外影响力。

浅谈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摘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主要是寻求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构建和谐世界;这是中国外交政策最大的特点。

中国坚持“外交为民”的外交指导思想,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国际事务的处理问题上,我国力争掌握主动权,才能让中国的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强化其执政能力,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又一个特点。

于此之外,中国还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基本立足点。

关键词:中国外交;特点;和平发展;第三世界;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外交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绩。

在国际社会交往中,逐渐成熟起来。

认真总结对外关系中经验,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灵活的处理国际问题,不断地在学习中
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力度,使中国的外交政策孕育出新的特点。

中国外交政策在思想上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一、坚持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
在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不仅只是希望和平共处,同时,中国力求在和平的基础上,发展本国经济,缓和国家间的关系。

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如果处理不好与他国的关系,那么,他的这种经济上的发达也只是短暂的,不长久的。

况且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更要处理好与他国的关系。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也是对世界和平的庄严承诺。

它明确了中国自身发展与他国是一个和谐共处的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创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在这几十年的和平期间,中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不难看出,只有和谐的社会,才能促使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的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要利用好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壮大。

在国力增强的同时,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永远坚持和平共处的原则。

中国是一个饱受战争创伤的国家,所以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在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平的道路。

是一条坚持广泛合作和勇于参与国际竞争的道路。

中国在坚持这条道路的同时,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同他国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共同繁荣。

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和谐共处,是中国外交所主张的重要内容,他是和平共处的又一升华。

和平共处,只是简单的保持和平,而和谐共处是在保持和平的基础上,促进国家间的融洽、合作和互利共赢。

中国始终致力于国际和平事业的推进和发展。

对世界的和平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使国际秩序公正合理,国与国友好往来。

二、“外交为民”的中国外交政策指导思想
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中国外交政策坚持“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理念,其主要是为了维护我国的主权不受他国侵犯、领土完整和国家尊严得到保障。

采用灵活有效的外交思路。

一直以来,大家都误认为“外交为民”是外交部为了处理国家大事的活动,与人民群众无太大的关系。

但是,许多事实已经证明这不仅是处理国家大事的活动,跟我们老百姓也是息息相关的。

自2003年开始,中国外交部实施对外“开放日”,普通老百姓可以到外交部大厦里面去参观。

之后,外交部公开了一批失去保密价值的外交档案,人们可以自由翻阅。

外交部长在网上和网民互动,解答网民们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所有的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外交为民”的主要点正从单纯的处理国家政府间事务向维护老百姓的利益上转变。

“外交为民”,顾名思义,就是外交是为人民服务的。

其主要包含两个意思。

第一个就是外交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第二个就是人民是外交的基石。

在维持世界和谐稳定的同
时,维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近些年来,中国外交逐渐从“外交为国”向“外交为民”转变。

在“执政为民”理念的积极影响下,中国外交在实践中,不断成熟。

我国加强了对驻外使领馆领事保护的工作量,加强对海外中国公民的保护。

我国公民在海外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尽一切可能的通过合理合法途径,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侵犯。

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应对国际局势,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得到了巩固和体现。

三、掌握外交主动权,灵活应对外交事务
中国在处理国家间的事务上,尤其是在处理邻国的事务上,为维护亚洲的和平建设发展,发挥了他积极的作用。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除了继续双边关系外,还加强地区合作,积极妥善处理领土问题,海洋争端等。

中国同东盟之间建立起了“10+3”合作机制等,说明了我国与邻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中国是亚洲区域合作的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

中国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强调贸易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齐步。

主张平等自愿、互相尊重、灵活应对的原则。

在亚太合作机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在区域合作中,中国坚持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的原则。

以实际行动推动与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努力开创新的合作方式。

中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是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不仅仅是要负起责任,还要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促进地区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充分做好带头作用。

也表明了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对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的高度重视,努力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
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同临国的外交,在外交整体布局中的作用和重要地位。

处理好与邻国的外交关系,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在与联合国的频繁互动过程中,中国重视发挥联合国在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作用,维护着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

积极参与联合国关于维和、环境、人权、反恐、发展等问题的活动。

长久下来,这让中国的外交官在面临外交问题,处理外交事务时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表现得更加的自信。

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尤其是在处理中国事务上,一直坚持领土完整,国家主权不受任何人侵犯的原则。

乍看死板,当然这也是必须检出的,其实这一问题上,我个人觉中国是灵活的。

合理的利用国际法规,维护我国神圣的权益。

灵活的处理相关主权问题。

在收复香港和澳门的事件上,就是很好的例子,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为国家实现统一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同时也维护了一个国家该有的尊严。

四、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格局虽然相对稳定,在这样的稳定时期,中国更需要发展壮大自己,而发展壮大,不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是为了更好的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在不少发达国家看来,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其能发挥的作用不大。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有史以来,并非每一个发达国家都是自建立就发达的,都是从弱小走向强大的。


们不能忽视每一个国家的力量,第三世界国家更是如此。

我们要团结第三世界,与他们紧密合作,带领他们走向富强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为和谐世界添砖加瓦。

中国也是从第三世界国家行列中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饱受列强国的欺辱与侵略,深知第三世界国家的艰难困苦以及他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不仅是为了自身发展,其也是为了带动第三世界的发展。

一个国家强大不是强大,一个国家的富裕也不是富裕,只有全世界人民都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这也是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团结与合作的目的。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五大特点
2014年12月17日09:56: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陈须隆
中共十八大后,中国提出并强化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核心内容是中国要在国际上更好地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并体现中国特色。

2014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理念的指导地位。

2014年的外交实践则生动有力地诠释了这一重大理念。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合作共赢,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

在外交实践上,中国积极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通过广泛开展经贸技术互利合作,形成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

2014年,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抓手,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对接,将“中国梦”与“亚洲梦”、“欧洲梦”连通,打造合作共赢大格局。

同时,中国在务实合作上拿出大手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始起步,丝路基金已经设立,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已获得沿线50多个国家响应参与,步入务实合作阶段。

为践行合作共赢理念,中国致力于搭建新合作框架,打造合作关系升级版。

其中包括,以“2+7”新框架打造中国—东盟合作升级版,以“461”框架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以“1+2+3”合作格局深化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天然合作伙伴关系,以“1+3+6”合作新框架构建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并搭建中国同南亚未来合作总体框架。

同时,倡导共同、综合、合作与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推动金砖国家等形成一体化大市场、多层次大流通、陆海空大联通、各国人民大交流。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结伴而不结盟,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

中国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已同世界上67个国家、5个地区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其中包括:通过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构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推动金砖国家形成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不干涉内政而又积极介入国际事务。

中国积极参与解决伊朗核、朝鲜半岛、乌克兰、巴以冲突、南苏丹国内冲突、反恐、埃博拉疫情等一系列重大热点问题,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为维护国际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大国作用。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联合国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迄今累计派出军队2万多人次。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坚持和平解决争端。

中国坚决反对日本背信弃义、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坚决反对日本歪曲历史和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的图谋。

处理南海问题,中方赞成并倡导“双轨思路”,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寻求和平解决,而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则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力争摆脱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走向冲突对抗的老路。

一年来,中美不断推进各领域协调和合作,两国关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中美首脑会晤取得成功,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注入新动力。

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方愿同中方扩大合作,加深利益融合,通过坦诚和建设性对话解决差异和分歧,共同建设美中新型大国关系。

(作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中国外交发展的特征
(1)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美国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采取一边倒的措施。

新中国建立之初,急需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从而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包围和封锁,而且也得到了苏联对中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大力支持。

(2)在发展外交关系的同时,还在积极思考和制定合理的外交策略和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反映了成立之初新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

(3)中国积极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就是得到了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4)在外交关系上,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策略。

如在二十世纪七十年,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希望同中国建立正常的关系,对抗苏联,中国从当时的实际出发,从中国自身的发展出发,进行了积极回应。

2、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
第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确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按提出的顺序依次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帝国主义“不承认”和站在苏联阵营一边的“一边倒”等等。

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这里所谓的“革命性”是指它们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密切的联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最具有代表性。

第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第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

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

3、新中国外交的几个特点
(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最基本特点;
(2)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与团结,始终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
(3)我国的外交经历了由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到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型外交的转变;
(4)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原则是我国外交的又一重要基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