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模板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模板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模板第【1】篇〗
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目标:
1.经历教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认识运算律丰富的现实背景,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现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出示主题图,向学生介绍“爱心助学大行动”,某商店为帮助贫困山区学生特别举行义卖活动把营业额全部献给希望小学。
看,小胖和小亚也来帮忙了
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究阶段:
1.投影演示:(果汁)师:小亚和小胖各有多少罐果汁?合起来桌上有几罐果汁?谁能列式计算?
师:谁能说出两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两个加数分别是8和18,和都是26,而不同处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
师:因为8+18=2618+8=26所以8+18=18+8
师: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两组相互交流。
(1)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加?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归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启发学生用符号或字母)
例:◆+●=●+◆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3)竖式计算74+641
师:运用加法交换律,我们还可以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74验算:641
+641+74
715715
小结:验算时,可以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一遍。
也可以用原来的竖式,把每一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一遍。
2.投影演示:
(1)图中小箱里共有几罐果汁?6×3=183×6=18
师:请学生分别读一下以上两个算式,因为这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
(2)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问题:等式左边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每一组等式的左右两边又有什么联系?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乘法交换律。
刚才同学们已经用自己的话归纳了一下,那么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出示结论)小结: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数,那么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可以怎样表示?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两组相互交流。
(4)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数,那么乘法交换律用字
母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a×b=b×a
三、运用阶段: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数
()+270=270+80400+500=()+()()+56=()+44a+()=b+()
2.根据乘法交换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4×71=()×()25×976=976×()45×()=55×()303×786=()×303()×▲=()×■()×54=54×37()×()=c ×Da×()=c×a
3.竖式计算
64验算:27
×27×64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且学会了用字母来表示。
还学习了用这两个运算定律来验算加法和乘法。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8+18=263×6=18
18+8=266×3=18
8+18=18+83×6=6×3
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律:a×b=b×a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模板第【2】篇〗
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P34 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可能对于在使用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又运用乘法交换律有冲突,教师在
其中只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学情分析:
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解答,学生一般都能说出4×25和25×4两个算式。
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乘法交换律已有初步的认识,这里通过具体例子,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使学生发现任意两个数相乘都有同样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给这个规律命名,由于学生刚学了加法交换律,所以一般都能自己说出乘法交换律的名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总课时:1课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预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大家已经学习了哪些加法的运算律?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
你能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1)165+126=126+()
(2)(316+73)+127=316 +(+)
口算: 5×2= 25×4= 125×8=
乘法有类似的运算规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律。
二、探究新知
(一)大胆猜测。
猜一猜乘法有哪些运算规律?首先我们来研究乘法是不是有交换律呢?
(二)探索乘法交换律。
1.情景中感知乘法交换律。
出示例题:参加种树的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可以怎样列算式?
25×4=100(人)或4×25=100(人)。
我们可以列式25×4,也可以列式4×25。
所以,这两道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联结?
板书:25×4 = 4×25
2.举例验证
谈话:我们知道25×4 = 4×25,你能再写出一些这样的等式吗?
(1)学生举例
(2)指名说说,相应板书
(3)请同学们依次计算出结果,验证看能否用等号连接。
3.总结规律。
(1)讨论: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每组算式等号两边的两个因数数相同,积也相同,不同的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
)
板书: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2)指出:乘法交换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果用a和b分别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
板书:a×b=b×a
你是喜欢用语言来叙述,还是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呢?
4.回忆乘法交换律在过去学习中的运用。
乘法的交换律,我们在二、三年级就遇到过,你能回顾一下,过去在学习哪些知识时用过乘法的交换律吗?
小结:根据一句口诀可以算两道乘法算式;用调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验算乘法等。
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下列各题:
34×16= 126×37=
(三)探索乘法结合律
1.初步感知
我们已经通过举例的方法研究了乘法交换律,那现在让我们继续来研究乘法的结合律。
出示例题:参加植树的一共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求一共浇多少桶水?你会列式计算吗?
组织学生列式交流
(1)(25×5)×2 25×(5×2)
= 125×2 = 10×25
= 250(桶) = 250(桶)
谈话强调:(25×5)×2,按运算顺序的规定,不加括号也应该先算25×5,这里加括号是为了强调先算前两个数,以突出两种算法的不同。
2.引导比较
提问:两道算式完全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两个算式中都是25、5、2这三个乘数相乘,因数的位置相同,运算的顺序不同,计算结果也相同。
第一道括号在前,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第二道括号在后,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
提问:两道题的运算顺序不同,为什么得数还相同呢(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都是把25、5、2三个数相乘)板书:(23×5)×6=23×(5×6)。
3.举例验证
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
你能再写出几组这样的等式吗?请大家同桌合作,写一写,说一说。
组织交流,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一些等式。
同学们计算,验证这些
算式能否用等号连接。
4.总结规律
同桌讨论:
(1)你发现等号两边的算式中什么不变,什么变了?
(2)你能从这些算式中发现什么规律?
共同归纳乘法结合律:
板书: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结合律。
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因数,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板书:(a×b)×c=a×(b×c)
5.小组讨论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观察,比较明确: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实践应用
1.尝试简便运算
根据我们学习加法运算律的经验,想一想,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我们的学习会有什么帮助呢?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乘
法运算律来进行简便运算吧!
(1)(15×25)×4 (2)15×(25×4)
指名学生板演并评讲:你能说出计算时运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律吗?
2.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492×5×2 25×166×4
四、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日期: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模板第【3】篇〗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计算、对比、猜测、验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主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并能解释为什么成立。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探索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并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一些简便运算,并会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导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和运用。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算定律,对于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从知识的层面上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也已经渗透,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习加法的运算定律,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同时也为简便运算打下基础。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这两种运算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课件、学生作业展示
五、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单元我们探索了一些有趣的算式,体会到了数学的神奇,今天我们继续探索一些有趣的算式,看看你有哪些发现呢?这节课我们将探索加法和乘法交换后的神奇结果(板书: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1
师:观察下面的算式,请你照样子再写一组,说说你发现了什
么?
学生仿写。
讨论、交流。
生:我发现了这几组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后,和不变。
2.师: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3.出示主题图2
师:观察下面的算式,请你照样子再写一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仿写。
讨论、交流。
生:我发现了乘法算式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他们的积不变。
4.师: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5. 同学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吗?
(1)出示主题图3
生:从公交站到学校的距离是42+134=176米,从学校到公交站的距离是134+42=176米,所以从公交站到学校的距离是从学校到公交站的距离是一样的。
42+134=134+42交换了134和42的位置,和不变,都是176。
(2)横着看,每排6把,有5排,一共有6×5=30把,竖着看,
列5把,有6列,一共有5×6=30把。
所以说不管怎么算,椅子一共多少把是不变的。
6×5=5×6交换了6和5的位置,积不变,都是30。
6.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数,写出上面发现的两个规律吗?想一想,说一说。
a+b=b+a 加法交换律
a×b=b×a 乘法交换律
7.你能结合今天的学习解释下面计算的道理吗?
(1)竖式计算358+276=637
3 5 8 2 7 6
+ 2 7 6 验算:+ 3 5 8
6 3 4 6 3 4
师:我们还记得在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验算时,可以用减法,也可以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一遍。
因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5×107=535
1 0 7
× 5
5 3 5
生:上一单元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情况下我们列竖式的时候,将数字多的数写在上面,这样计算起来方便,而且积不变。
因为两个数相乘时,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同学们会发现,之前我们都用过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之前的用法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
刚才我们认识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那么这些交换律在分数与小数中适用吗?在减法和除法中也有交换律吗?
1.学生猜想
2.小组讨论、交流(举例讨论)
3.集体交流,得出结论: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在小数和分数中也适用。
减法和除法中没有交换律
四、总结提升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其他补充。
a+b=b+a 加法交换律
a×b=b×a 乘法交换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且学会了用字母来表示。
还学习了用这两个运算定律来验算加法和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