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22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2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1. (2018年中考化学•江苏连云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
2
℃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B. T
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
1
℃,得到的溶液仍饱和
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 T
2
℃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T
2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取等质量的甲、乙分
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T
2
℃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
到T
1
℃,得到的溶液仍饱和;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
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T
2
℃时,甲、乙溶解度均大于30g,甲、乙各30g 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故选D。

2. (2018年中考化学•四川德阳)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 40℃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D. 将40℃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会有晶体析出
【答案】C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20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
C、由图可知,40 ℃时,乙的溶解度为40 g,故40 ℃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故错误;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将40 ℃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会有晶体析出,正确。

故选C。

3. (2018年中考化学•江苏扬州) 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溶解度大
B. 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C. A点所表示的KCl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
D. 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
【答案】D
【解析】A、没有确定的温度,无法比较物质的溶解度,错误;B、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没有晶体析出,错误;C、A点所表示的KCl的溶解度是29g,所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2.5%,错误;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正确。

故选D。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4. (2018年中考化学•四川雅安)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
晶体
B. 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N点ZnSO4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溶解度最大,故A正确;B、M 点ZnSO4溶解度难以确定,对应的ZnSO4溶液难以确定是不是不饱和溶液,故B 错误;C、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70℃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70℃之后,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C错误;D、40℃时,ZnSO4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1%,故D错误。

5. (2018年中考化学•江苏宿迁)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降温可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 将t2°C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D. P点表示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5g
【答案】D
【解析】A、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错误;
B、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降温可以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C、将t2°C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为饱和溶液,丙为不饱和溶液,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错误;
D、P点表示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5g,正确。

故选D。

6. (2018年中考化学•黑龙江哈尔滨)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B. t3℃时,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C. 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D. 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只有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才能转变成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A.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如果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错误;B. t3℃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错误;C.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所以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正确;D. 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蒸发溶剂、加入固体乙的方法转变成饱和溶液,错误。

故选C。

7.(2018年中考化学•湖南岳阳)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C.a1℃时,将30g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5
D.将a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a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丙>乙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a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丙>乙,错误;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故乙中含有少量的甲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正确;
C、a1℃时,乙的溶解度为40g,将30g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0g,故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错误;
D、a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a2℃,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固体,而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组成不变,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丙>乙,错误;
故选:B。

8.(2018年中考化学•甘肃白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正确。

【解答】解: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2018年中考化学•广西)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B.t2℃时,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丙
C.t2℃时,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不能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因此等质量甲、乙、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的质量丙>乙>甲,即溶剂质量丙>乙>甲,故B错误;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50g水中能溶解甲物质20g,因此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又因为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t1℃时甲物质溶解度为30g,50g水中能溶解甲物质15g,此时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正确;
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甲、乙物质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2018年中考化学•山东泰安)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B. 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C. 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
【答案】C
【解析】A、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乙适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故A错误;B、 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40g的甲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30g,能得到80g饱和溶液,故B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D、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无法确定将甲、乙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溶质的析出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11.(2018年中考化学•河南)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1℃;t2℃时,分别用甲、乙的固体配制相同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要水的质量关系为甲<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与50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分析】利用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判断即可;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的明显程度进行判断即可;根据甲物质在t2℃时的溶解度来进行解答。

【解答】解:如图所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的横坐标是t1℃,所以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1℃;
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属于配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乙需要水的质量多
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75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为25g,
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20%。

故答案是:t1;<;20%。

【点评】溶解度曲线图中任何点的都表示该温度下100g水溶解一定量溶质所得到的溶液;曲线下方的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是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任意点对应的溶液是一定温度下的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任意一点代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和未溶晶体(溶质)的共存。

12.(2018年中考化学•吉林)根据如图中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P点的含义:在t℃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
(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把乙的不饱和容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入乙物质;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应采用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在t℃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
(2)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把乙的不饱和容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入乙物质;
(3)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应采用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

故答案为:(1)相等(或相同);
(2)加入乙物质(或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或蒸发水或减少水等,但改变温度不给分);
(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3.00分)(2018年中考化学•呼和浩特)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请回答:
(1)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填“<““>”或“=”)。

(2)m的取值范围2g<m<40g。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C.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D.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1)通过图1、图2对比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甲大,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
(2)m的取值范围2g<m<40g;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解答】解:(1)通过图1、图2对比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甲大,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故答案为:>;
(2)m的取值范围2g<m<40g;故答案为:2g<m<40g;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故答案为:B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2018年中考化学•天津)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D(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D.白糖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C(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浓硫酸
(3)如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甲(填“甲”或“乙”)。

②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
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填字母)。

向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结果精确到0.1%)。

③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填“<”、“=”或“>“)。

【分析】(1)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以及溶液的颜色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显紫色,汽油、面粉难溶于水,白糖溶于水,溶液显无色,故选:D;
(2)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所以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C;
(3)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甲;
②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时20g,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A、C是不饱和溶液,向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6%;
③降低温,甲物质会析出晶体,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故答案为:(1)D;
(2)C;
(3)①甲;
②B,28.6%;
③>。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2018年中考化学•重庆)将80gM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

(1)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C(填字母)。

(3)在40℃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160g,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获得M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1)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0%;
(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C,因为温度升高,没有固体了,溶液不会增加;
(3)在40℃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160g,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获得M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解答】解:(1)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0%;故答案为:50%;
(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C,因为温度升高,没有固体了,溶液不会增加;故答案为:C;
(3)在40℃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160g,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获得M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16. (2018年中考化学•贵州安顺) 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随温度升高,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根据上表推断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______。

取、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时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时存在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是______;烧杯a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结果精确到,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如图2所示,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固体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答案】(1). 减小;(2). ;(3). 氯化钠;(4). ; (5). 升温;(6). 烧杯内水温下降,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解析】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可知,随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减小;故填:减小;
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在温度在范围之内时,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故填:;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取、NaCl两种固体各36g
分别放入时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时有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
b中溶解的物质氯化钠;则烧杯a中溶解的是硝酸钾,此时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可以升高温度;
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所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使之充分溶解,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水温下降,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17 (2018年中考化学•陕西)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__________(填一种)。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_______(只列出表达式)。

(2)30℃时KNO
3
溶液按图示进行操作:
(3)9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
3
90℃时的KNO
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图中n的数值为
3
__。

【答案】(1). 温度(溶质种类或溶质性质或溶剂性质);(2).
×100%;(3). 不饱和;(4). 93.5
【解析】(1)根据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解答;(2)根据30℃时KNO3的溶解度解答;(3)根据由80℃降温到60℃析出晶体的质量分析解答。

(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温度(溶质种类或溶质性质或溶剂性质);(2)由表中数据可知,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故3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100%;(3) 由80℃降温到6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69g-10g=59g,结合表中数据可知,此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应为100g。

由90℃降温到80℃析出10g晶体可知,90℃时溶解的KNO3的质量为169g+10g=179g,此时KNO3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由表中数据可知,50℃时,KNO3的溶解度85.5g。

降温到50℃时,共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79g-85.5g=93.5g,故n值为93.5。

18. (2018年中考化学•黑龙江齐齐哈尔)请根据下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向盛有5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3)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___的方法提纯。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物质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高
【答案】(1). t1(2). 75 (3). 降温结晶(4). c>b>a或cba (5). BC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解答。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c两条曲线有交点,故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物质,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25ga物质,故在t2℃时,向盛有5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a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b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故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 物质,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4)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故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