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篇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促进或阻碍国民 财富增长的因素,主要论述了自罗马帝国崩 溃以来,欧洲农业受阻抑的情况,和都市勃 兴商业发展的作用。
(3)篇章内容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四篇评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 经济学体系。对重商主义把货币和财富等同 起来的观点、贸易差额论和国家统治对外贸 易的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对重农主义, 肯定其认为在完全自由、完全公平的制度下 国家才能繁荣的观点“最接近于真理”;批 评其片面地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工商业 是不生产的观点。
1644~1645年在荷兰莱顿大学攻读医学,后又到法英行医 和研究,1649年获得牛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医生并 兼任皇家医学院教授。1651年任爱尔兰英国驻军总司令的 随从医生。1652年任爱尔兰总督的私人秘书,后又任爱尔 兰土地分配总监。1658年被选为英国议会议员。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他投靠国王查理二世(1630~ 1685),被封为男爵,并被任命为爱尔兰土地测量总监。 1662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晚年他已占有27万多英 亩土地,还先后创办和经营过铁厂、渔场、木材场等企业。
英国人口,1700年,583.5万,1760年666.5 万,1790年821.6万,1850年1800万.英国工业化与 城镇化迅速发展.曼彻斯特从1770年的1.7万增至 1830年的18万,厂房高达六-七层甚至十三层.
技术的因素曾被认为是工业革命关键的关键.
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P656
在思想方法上他接受了F.培根 (1561~1626) 进步的哲学思 想,并且把它运用于研究经济问题。
配第反对根据主观意愿去作推论,提出要从具体的统计资料 中去寻找经济现象产生的自然基础。由此他逐渐摆脱了重商 主义的影响,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
1758~1763年斯密曾兼任格拉斯哥大学 财务主管、教务长、副校长等职务。
他还热情参加当地政治经济学俱乐部活动。 1762年 5月被授予格拉斯哥市荣誉市民 称号。同年10月被授予格拉斯哥大学博士 学位。
1、生平和著作
1764年初斯密辞去教职,改任布克莱希公爵 的私人教师。同年2月前往法国,先后去过图 卢兹、巴黎、日内瓦等地。
这时正值法国百科全书派和重农学派兴旺时 期,斯密在巴黎拜会了 魁奈、杜尔哥等,交 流了学术观点。这对他的经济思想的形成产 生了一定的影响。
1767年他回到家乡,专心从事政治经济学理 论研究和写作。1773年 5月斯密被接纳为英 国皇家学会会员。
1、生平和著作
1776年 3月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究》(简称《国富论》).此书受到休谟热情洋溢的 反应,书很畅销,至1789年再版了4次,为斯密再次名 声大振.
最先提出了粗糙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对资本主义生 产的内部联系作了一定的考察。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考 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
(3)劳动价值思想
区分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配第的“自然价格”相当于价值。假如一个人生 产一蒲式耳小麦所用劳动时间和从秘鲁银矿中生 产一盎斯白银并运来伦敦所需劳动时间相等,后 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
书的“序言及全书设计”指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 动是财富的源泉。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取决于劳动 生产力的水平和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
(3)篇章内容
全书共分五篇,三十二章。
第一篇(11章):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 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在第一篇,他从分工开始进而论及与之有关的交换 (货币、价值)、分配(工资、利润、地租等问题。 这一篇实际上围绕着提高劳动生产力阐述了资本主 义生产、流通和分配的规律。
斯密是公认的经济学宗 师,为什么?
(1)1生、平生。平和著作
斯密1723年6月出生于苏格兰,父亲是律师兼 海关官吏。14岁入格拉斯哥大学。17岁获硕士 学位,并被推荐去牛津大学学习,1746年毕业。
1748年应邀去爱丁堡作了一系列主要涉及修辞 学与纯文学的讲座,名声大振,并获得100镑的年 收入.
第三章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lassical political economy in England
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总揽
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工场 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重商主 义已经不适应日益壮大的产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封建制度还严重阻碍着产业资本的发展。
休谟提出贸易差额平衡的学说,认为这种平衡是按着各国不同的经济情 况而自然决定的,从而贸易不能始终有损或有利于某一国,为自由贸易 论反驳重商主义的贸易控制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A.斯密
Adam Smith (1723~1790)
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 经济学的杰出的代表和 理论体系的建立者。
他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 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和 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 和发展。
17323、年,凯历伊史发明背飞梭景,织机得到改进.
1738年怀亚特和保罗发明了纺纱机.
1765年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投入使用.(相当于6-12名 手工纺纱工,1792年时,有40个锭子的珍妮纺纱机仅卖6镑)
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相当于数百名手工纺纱 工),同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2)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人性观。 在开始时就是以反重商主义者经济干预主义的姿态出现的。
既然个人是他本人利益最好的判断者,那么最明智的做法当 然就是让每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上抉择自己的道路。
斯密所宣扬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是一切都听其自由的社会 的指导力量。而这一指导力量所借以发挥作用的机制就是完 全竞争。
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纺纱机).
1833年,一名男了与一小孩助手可照管4台动力织布机,产量 是手工织工产量的20倍.
1770-1800年,英国棉花消费量增长12倍以上,1800年达到 2.3万吨.
费尔南·布罗代尔一书639:约翰·内夫认为,1560-1640年英国发生了首次 工业革命.当时,高炉与采矿设备如通风系统等技术都由德意志\意大利\ 法国工匠带入,英国建立了造纸\玻璃\火药\火炮铸造\制糖等一系列新 工业.
要求从理论上说明产业资本的生产方式怎样使财富 迅速增长,探讨财富生产和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 主义生产的优越性。由此,产生了由流通过程进入 生产过程研究的古典经济学。并开始透过表面联系, 研究了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
反映英国产业资产利益和要求的经济思想。17世纪 中叶至19世纪30年代初, W.配第为其创始人。早 期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是粗糙的。 斯密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而李嘉图更坚决和 一致地贯彻商品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思 想。斯密和李嘉图构成了古典经济学的典型体系。
(3)篇章内容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五篇论述国家的费用、公共收入的来源, 以及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 响,主张限制君主和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实行经济自由主义。
《国富论》的经济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经济 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国富论》中若干 经济观点被当时的政府所采纳,对这一时期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 用,对欧美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
3、创始人:W.配第
W. William Petty (1623~ 1687)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 学家。
经济著作 《赋税论》(1662)、 《献给英明人士》(1691)、 《爱尔兰政治剖视》(1691)、 《政治算术》(1690)、 《货币略论》(1695)。
(1)生平
出生于英国毛纺织手工业者家庭。14岁开始独立谋生,在 英法荷等国当过水手、家庭教师、海军士兵。
1748~1750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先后讲授 修辞学、英国文学、法学和经济学。
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1752年 改任道德哲学教授。他讲授的道德哲学的内容 包括自然哲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
1、生平和著作
1759年,<<道德情操论>>出版,受到休谟 称赞,在1990年前再版5次,使斯密名声再 次大振.
2、历史背景
斯密深受18世纪资产阶级进步哲学的影 响。他的家乡格拉斯哥是这一时期新兴 的工业城市之一。18世纪中叶,这里迅 速地发展起了纺织、皮革、冶铁、造船 等工业,作者目睹了这一发展过程,并经 常与工商业者接触,参加他们组织的“政 治经济学俱乐部”的活动,讨论发展经济 遇到的问题。
3、《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对斯密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他的主要经济论著 《论商业》、《论货币》、 《论利息》、《论贸易平衡》、 《论赋税》。
休谟是货币数量论者,他认为商品价格的提高是金银增加的必然结果, 但价格变动并不紧随着金银的增加而是需要一些时间,这是所谓价格滞 后现象,而这种货币贬值只在最后才提高劳动价格即提高工资,这是所 谓工资滞后。正是在这滞后时期,货币贬值对于工商业起了鼓舞作用。
斯密又认为社会上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取决于资本 量;社会就业人数的增加,从而产品的增加将是资 本增加的结果。
(3)篇章内容
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储蓄的用途
在第二篇,他着重分析了资本的性质、资本 积累和资本的用途。以上两篇实际上已经包 括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究》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1)简介。 简称《国富论》。1776年在伦 敦出版。19世纪末,中国清末维 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将该书第一次 译为中文,译名《原富》, 1902年出版。
19931年和1974年商务印书馆 出版了由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 《国富论》中译本(上、下)。
指出商品的价值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
他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 点,由此又认为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
配第认为自然工资由工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 料决定。地租是一块土地上生产的农产品价值扣除 种子和工资以后的余额,实际上包括了全部剩余价 值。
(2)D.休谟(1711-1776)
配第从事经济学研究是在英国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以后。 这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为迅速,工场手工业日趋兴盛, 产业资本逐渐代替商业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
(2)思想特征
配第的经济学著作都是论述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主要经济问题 的,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配第的优点是不满足于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现象上的说明, 而是要力求探索经济现象产生的自然基础。
(2)地位
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著,把资产阶级 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后来相当长的时 间内,既是古典派的又是庸俗派的各学说的启发点。
全书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 的就在于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书中指出:“政治经济学提出两个目标:第一,给 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 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 在于富国裕民。”
2、哲学特征
(1)自然规律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认为新的科学不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关系和需要的表 现,而是永恒的理性的表现,是永恒的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归结为作为人类社会基础的个人人性的表 达。个人是当时正在向资产者转变的一般市民,人 性就是利己主义。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所谓“经济人”
是政治经济学中无所不在的幽灵。
该书对当时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776年斯密被授予爱丁堡市荣誉市民称号。 1787~1789年他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校长。
1790年斯密去逝.此前指示其遗嘱执行人布莱克烧 毁了其手稿.
斯密曾有庞大的关于”法律与政府 一般原理”的系 列著作出版计划,未能完成.
2、历史背景
18世纪50~60年代,英国正处在工场手工业向大 机器工业的过渡时期。但残余的封建制度和重商主 义政策还阻碍着新兴产业资本的发展。《国富论》 的经济思想代表了产业资本同封建残余作斗争,迅 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