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语文试卷 初三第一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上语文试卷初三第一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语文试卷其他
根据拼音写汉字。
(6分)
(qián)_______诚(juàn)______永陶(yě)
滑(jī) 推(chén) 出新(sù) 然起敬
下面的一段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秋是最令人浮想连翩的季节,当夏天的生季盎然还未完全隐退,知了还在不停鸣叫的
时候,秋焉然一个化着淡妆的少妇,毫不矫柔造作,踏着落叶款款而来。
错别字
改正
选择题
作文
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
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
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
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个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和人名。
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60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8分)
甲文:成功(节选)
季羡林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
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
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
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
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
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
户晓。
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
如果不勤奋,则
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
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
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
机遇是
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
上狠下功夫。
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
还是先举韩文公。
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乙文:世界名人成功之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季羡林(节选)
季羡林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这是名符其实的称号。
不过,我想说,他还
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他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为发
扬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不愧是“中国的脊梁”。
季羡林留德十年,时间是够长的,但是这十年中,他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没有去过
其他城市,更不用说是欧洲其他国家了。
没有去外地旅游,除了没钱,更重要的是没有时间,或者说,还有比旅游更让他感兴趣的事。
在他看来,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所得
到的享受,远甚于去高山滨海旅游。
而且,像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对一般
人来说,是极其枯躁乏味的事情,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成大事者,皆有癖。
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如果季羡林没有这种好读书的“癖”,如果他像一些留学生那样,终日忙于旅游,购物,跳舞,搓麻,谈情说爱,那么,他又怎
么能在学业上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又怎么会有今日蜚声中外的学界泰斗季羡林呢?
在这些年里,季羡林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也忘记
了燕园的风光。
【小题1】甲文中的“韩文公”是指谁?文中引用他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
于思,毁于随”是为了论证什么论点?(3分)
_______
【小题2】乙文“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中的“此”在文中指代什么?(2分)
_______
【小题3】乙文中,季羡林是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他在甲文中关于“成功的
条件”的观点的?(3分)
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8分)
谈礼貌
①眼下.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人.也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抱怨现在社会上不讲礼貌。
这
是完全有事实做根据的。
前许多年.当时我腿脚尚称灵便.出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多.几乎
每一次我都看到在车上吵架的人.甚至动武的人。
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你碰了我一下.我
踩了你的脚.如此等等。
试想.在拥拥挤挤的公共汽车上.谁能不碰谁呢?这样的事情也值得
大动干戈吗?
②曾经有一段时间,有关机关号召大家学习几句话:“谢谢!”“对不起!”等等。
就
是针对上述的情况而发的。
其用心良苦.然而我心里却觉得不是滋味。
一个有五千年文明
的堂堂大国竞要学习幼儿园孩子们学说的话.岂不大可哀哉!
③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
我并无资格成为新人类的同党.我已经是属
于博物馆的人物了。
但是.我却要为他们打抱不平。
在他们诞生以前.有人早着了先鞭【注】。
不过.话又要说了回来。
新人类确实在不讲礼貌方面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他们发
扬光大了这种并不美妙的传统.他们(往往是一双男女)在光天化日之下.车水马龙之中.拥
抱接吻.旁若无人.洋洋自得.连在这方面比较不拘细节的老外看了都目瞪口呆.惊诧不已。
古人说:闺房之内.有甚于画眉者。
”这是两口子的私事.谁也管不着。
但这是在闺房之内
的事.现在竞几乎要搬到大街上来.虽然还没有到“甚于画眉”的水平.可是已经很可观了。
新人类还要新到什么程度呢?
④如果一个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中.你愿意怎样都行。
可我们是处在社会中.这就要讲
究点人际关系。
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
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一
种表现.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
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
掉以轻心。
⑤现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不讲礼貌的恶习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国内.而是
会流布全世界。
前几年.我看到过一个什么电视片.是由一个意大利著名摄影家拍摄的.主
题是介绍北京情况的。
北京的名胜古迹当然都包罗无遗.但是.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个光
着膀子的胖大汉子骑自行车双手撒把做打太极拳状.飞驰在天安门前宽广的大马路上。
给
人的形象是野蛮无礼。
这样的形象并不多见,然而却没有逃过一个老外的眼光。
我相信.
这个电视片是会在全世界都放映的。
它在外国人心目中会产生什么影响.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⑥最后.我想当一个文抄公.抄一段香港报纸上的话:
⑦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
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注]着先鞭:比喻先人一步。
【小题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对有关部门的“用心良苦”感到
“不是滋味”。
(2分)
_______
【小题2】作者对“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持什么态度?为什么?(3分)
_______
【小题3】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14分)
核桃压枝低
王建领
又是一年丰收季,又见核桃压枝低。
② 这几天,只要你来到商洛,步入农村,往往不等你开口,就会有村夫农妇,或老
叟稚童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欣慰地夸耀:“今年核桃结得繁。
”
③ 放眼望去,整个商山洛水间,那一株株、一片片、一凹凹、一坡坡的核桃树,在
秋日金色阳光下,自在地摇曳。
信步走入林间,一位饱经风霜、满脸慈祥的大爷,正用木
杆支撑似要被一颗颗、一簇簇核桃压折的树枝;一个满脸稚气,但活泼阳光的男童,不知
从哪窜来,径直爬上核桃树,兴奋地表演起摘果、去皮、取仁的杂耍来。
大爷一脸幸福看
着孙辈,也不喝斥,任由孩子在树上与我们捉迷藏。
我问道:“大爷,你这核桃林今年收
成怎样?”大爷干着手中的活,也不看我,如数家珍地说开来:“我房前、地里、山上共
有二十株核桃,算两亩吧,今年少说也能收一千斤。
”“能收多少钱?”“前几天有人来买,一出口一斤十块钱,我嫌采青糟蹋东西,没卖。
到中秋节后成熟期再卖,少说也能卖
一万三千元。
”“你家几口人?”我继续问道。
“我两口,我小儿子三口,一年的零花钱,家中大的开支补贴就看这核桃呢。
核桃丰收了,心里就踏实了。
”与大爷一样,商洛大约
有80%的农民拥有核桃树,核桃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15%,人均近500元。
我不由得感叹:这核桃可真是商洛农民的摇钱树啊!
④ 早就听说秦岭无闲草,商山有仙果,这仙果就是核桃。
之所以称核桃为仙果,是
因为核桃果仁的形状如缩小了的人脑,一分为二的果仁,是典型的两叶肺的外观,一分为
四的果仁,是肾的轮廓。
难怪人们常说多吃核桃,强身益脑。
⑤ 当年刚到商洛工作,但见秦岭深处,层林叠翠,绿浪一波接着一波推向远山;小溪
欢歌,清泉一股连着一股汇成激流,水色山魂呈美景,秦风楚韵溢华章。
当家乡人问我对
商洛的第一印象时,我脱口而出:“山清水秀,经济落后。
”孰料这话当即受到商洛同仁
的挞伐:“仓颉造字、商鞅封地、四皓隐居、闯王屯兵,商洛历史文化厚重,地上地下资
源丰富,后来居上待有时。
”
⑥ 是呀,商洛位置独特,是唯一的被秦岭全覆盖的地区,而秦岭又地处长江黄河分
水岭、南北自然分界线,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商洛自然会得秦岭之灵韵
底气,以其无尽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资源享誉全国。
⑦ 如今,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之下,商洛的各种资源得以开发利用,持别是经济
类作物,核桃、板栗、柿子等全国有名。
可以说,商洛的核桃独步华夏。
桃树那笔直的树干,庞大的树冠,浓密的树阴,姣美的树形,给人一种挺拔伟岸之感;浓绿的阔叶给人一
种厚重之感,枝间繁密的果子给人一种幸福喜悦之感。
它的身上有我们取之不尽的木西,
蕴含着无穷的魅力。
作为生态林木,它从不挑地形,不争地劲,在商洛的房前屋后,山坡
沟旁,枝繁叶茂地尽情生长,固土护绿,有的是担当;作为经济林木,它五年成木挂果,
年复一年为人们提供长寿果,且与低秆作物和睦相处,农民务林种地两不误,生财聚宝,
有的是奉献;作为用材林木,它木质坚韧,纹理美观,质地顺平,为上乘木材,家居日用,有的是用场;作为欣赏林木,它上得了野岭,进得了园林,经济效益极佳,有的是市场。
⑧ 离开商洛时,我深深地感到:丰收季节,商洛呈现给人的除了无尽的核桃压枝的
景致,还有在累累的硕果间,大人们忙碌的身影和孩子们嬉闹的场面。
那荡漾在人们脸上
的笑容和那压低枝头的核桃构成了一幅安逸、和谐、福的农家丰收图。
我相信这幅图景会
在人们的描绘中更关。
(选文有改动)
【小题1】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小题2】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发展经历了哪些变化?( 3 分)
【小题3】赏析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分)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突出了商洛核桃树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4分)
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
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
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
今
犬为人所弃,非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
张
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
_________
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_______
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后面题目。
(8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
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
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争高直指
才美不外见(《马说》)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C.猛浪若奔
D.负势竞上
虽乘奔御风(《三峡》) 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哪一项?(2分)( )
A.横柯上蔽
B.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C.猛浪若奔
D.下见小潭(《小石潭记》)
【小题3】选文写景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简要分析它的
表达作用。
(2分)
【小题4】作者描写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之后,又设想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
务者”来到这里会引发的感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语言表达
根据下面的介绍,提取关于构成“立体电影”的三个必须的物质条件。
(3分)
立体电影是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从两个不同方向同时拍摄下景物的影像,制成电影
胶片。
在放映时,通过两台放映机,把用两个摄影机拍下的两组胶片同步放映,使这略有
差别的两幅图像重叠在银幕上。
观众用偏振眼镜观看,每只眼睛只看到相应的偏振光图象,
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映出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映出的画面,这样就会像直接观看那样产生立体感觉。
这就是立体电影的原理。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6分)
我常常看到两位学者被背上的重荷压得要倒下去,像我们的小贩一样。
他们在街上相遇的时候,就会放下负担,打开背包,整整谈上一个钟头。
谈完话以后,才把谈话工具收起,彼此帮忙把负荷背上,然后分手道别。
【小题1】上面这段话出自国讽刺作家 (人名)的小说《格列佛游记》。
(2分)
【小题2】选文写的是主人公在哪一个国家的见闻?学者们的这一做法为什么受到了妇女和俗人、文盲的联合反对?(2分)
【小题3】这段话中的两位学者为什么要背很多东西?(2分)
默写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9分)
①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 。
(作者《相见欢》)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 。
(作者《浣溪沙》)
③ 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_____________ 。
( 曹操《龟虽寿》)
④ 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_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愁
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
看了"初三第一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语文试卷"的人还看:
1.中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
2.初中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3.南昌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4.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