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共.(gōng)其乏困会.(kuài)稽
B.南至于句.(gōu)无盛.(shèng)气
C.三年释其政.(zhèng)期.(jī)年
D.时时而间.(jiàn)进强.(qiǎng)谏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
B.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C.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日食饮得无
..衰乎(该不会)
没死以闻.(使闻)
B.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广.运百里(使广)
C.请姑息庸.战(用)
无乃
..后乎(只怕)
D.虽.悔之,亦无及已(即使)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李
..之往来
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
C.今齐地方
..千里
D.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
A.法其居,美.其服
吾妻之美.我者
B.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渔人甚异.之
D.孰视之,自以为
..不如
老臣窃以为
..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6.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夫晋,何厌之有?B.忌不自信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7.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辞
.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A.两个“辞”的意思相同,两个“军”的意思不同
B.两个“辞”的意思相同,两个“军”的意思相同
C.两个“辞”的意思不同,两个“军”的意思相同
D.两个“辞”的意思不同,两个“军”的意思不同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君将哀而生.之乎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9.下列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他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方的
C.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谁有恩惠像这个国君呀,可以不为他效死吗
D.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我脚有毛病,竟不能快跑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陵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
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间八国的
史实。
C.《战国策》是一部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的
编年体史书。
D.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保存了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1.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法国政府宣布中止对英国牛肉的解禁程序,英国政府随机作出强烈反映,形成了紧张对峙的鼎之势。
B.马晓春退出富士通国棋赛的消息是中国棋院负责人透露的,当然是空穴来风,这消息不久也的确经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在南宋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D.钱钟书先生的著作,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千字散文,俱是海阔天空言之有物,读之如饮甘露,如沐春风。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2-16题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
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1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将帅二三子
...妇以蕃二三子:你们
B.丈夫
..二十不取丈夫:男子
C.当室者
...死,三年释其政当室者:当家的
D.国之孺子
..游者孺子:年轻人
1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含义不同的一项()A.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B.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C.必问其.名
D.必哭泣埋葬之,如其.子
1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将免者以告
B.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
C.生二人,公与之饩
D.而摩厉之于义
1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并释义
(
)
A.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B.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C.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
D.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16.用八个字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7-21 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惜其不成,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启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17、比较下列加点词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草创未就.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为.十表
然此可为.智者道
A.两个“就”字意思相同,两个“为”字意思不同
B.两个“就”字意思不同,两个“为”字意思相同
C.两个“就”字意思相同,两个“为”字意思相同
D.两个“就”字意思不同,两个“为”字意思不同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则仆偿前辱之责.()
B.仆窃不逊
..()
C.天人之际
....()
D.虽.万被戮()
19.“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中的“此”是指
(
)
A.偿前辱之责
B.就极刑而无愠色
C.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被万戮,启有悔哉
D.虽被万戮,启有悔哉
20.司马迁写《史记》的主要目的是()A.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B.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C.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偿前辱之责
21.翻译下列语句
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课文原话回答下列问题
(1)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
(2)大夫种是怎样论述为政必须“求谋臣”的道理的?
(3)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怎样的效果?
(4)在触龙看来,父母应该怎样爱子女?
23、作文:
触龙和赵太后在如何对待子女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观点。
结合你身边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字数700字左右。
单元四参考答案
1、C zhēng 通征
2、C
3、B 东西为广
4、D
5、D 认为A、使美,以为美B、间或,参与C、特别,以为异
6、D 介词结构后置,其余为宾语前置
7、D 推辞、辞别;驻扎、军队。
8、D 9、B 10、C 国别体11、B 12、C 指嫡子13、D 自己,其余为“他的”14、C
15、A 名词作状语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名词用作动词D、名词用作动词
16、生养休息身体力行17、D 成功,遭受;写作,成为
18、A 债务B、不谦虚C、自然和人事的规律D、即使
19、C 20、B 21、我痛惜全书没有完成,所以遭受宫刑而没有怨恨。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