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 折线统计图测试卷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7.折线统计图(含答案)
一、单选题
1.爱国者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统计图(2001年~2007年)
在2006年,那个部门的上缴利润多()
A. 第一门市部
B. 第二门市部
2.要统计小红身高的变化情况应选用()统计图。

A. 折线
B. 扇形
C. 条形
3.如图所示的图象表示斑马和长颈鹿的奔跑情况,下面的说法不符合这个图象的是()
A. 斑马奔跑的路程与奔跑的时间成比例
B. 长颈鹿25分钟跑了20千米
C. 长颈鹿比斑马跑得快
D. 斑马跑12千米用了10分钟
二、判断题
4.折线统计图只能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不能体现数据的多少。

5.下图是某公司上一季度的收支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支出大于收入。

6.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判断对错)
7.要反映永州市一年中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三、填空题
8.________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________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________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9.下面是小明和小敏两人600米赛跑的行程图.
看图填空.
(1)跑完全程小明用了________分.
(2)小明到达终点后,小敏再跑________分才能到达终点.
(3)小明平均每分速度是________米,小敏平均每分速度是________米.
(4)第________分两人相距100米.
10.下面是明明和亮亮200米赛跑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1)跑完200米,明明比亮亮多用________秒。

(2)亮亮到达终点时,明明离终点还有________米。

(3)前15秒,________跑得快些。

(4)亮亮跑完全程平均每秒跑________米。

11.如下图所示,是小强参加赛跑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根据线段的倾斜度,________线段表明的速度最快.
四、解答题
1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刚跑步情况统计表
(1)在什么时间范围内跑得最快?
(2)估计一下,小刚在80秒时能跑到多少米?
(3)你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13.下面是贝贝调查的三组数据。

(1)贝贝8—14岁每年生日时测量的体重如下表:
从上表可看出贝贝________岁到________岁体重增长幅度最大。

(2)贝贝上学时每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如下表:
项目学习吃饭文体活动睡眠
占全天时间的百分比 25% 12.5% ________% 37.5%
贝贝每天参加文体活动________小时。

(3)星期五全班同学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统计如下表:
请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上面三组数据。

14.下面是1984年以来,中国代表团获得奥运会金牌数的统计表.
(1)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年到________年中国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增加最多.
(3)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把你知道的写在下面.
五、综合题
15.育才小学四年级四个小组的同学阅读课外书统计如下。

(1)请把统计表补充完整。

组别一二三四
阅读本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根据统计图表可知:
①第一组比第四组少读________本;
②第二组和第三组共读________本;
③四年一班平均每组读________本。

六、应用题
16.下图是深圳某公司一车间中三个小组男、女工人数统计第三小组一共有多少工人?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分析】2006年第二门市部的折线更高
2.【答案】A
【解析】【解答】要统计小红身高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
【分析】要熟练掌握统计图的特点,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3.【答案】C
【解析】【解答】A、因为12÷10=1.2千米,24÷20=1.2千米,…,即斑马奔跑的路程÷奔跑的时间=斑马速度(一定),所以奔跑的路程与奔跑的时间成正比例;
B由图象可知:长颈鹿25分钟跑了20千米;
C由图象可知:斑马比长颈鹿跑的快,所以C选项长颈鹿比斑马跑得快,说法错误;
D由图象可知:斑马跑12千米用了10分钟;
【分析】根据图象对各选项进行依次解析、进而得出结论。

故选:C
二、判断题
4.【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体现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折线统计图各点标有数据,能看出数据的多少;通过折线的高低变化来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5.【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从图例可以看出实线表示的是支出的情况,在统计图的下方,虚线表示的是收入情况,在统计图的上方,而且上面的折线在每一月份都是大于下方曲线的,所以支出大于收入
6.【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所以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7.【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要反映永州市一年中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某一数量随时间的增减变化的情况。

故,反映数据的变化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三、填空题
8.【答案】条形;折线;扇形
【解析】【解答】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故答案为:条形;折线;扇形.
【分析】常见的统计图有三种: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根据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解答.
9.【答案】(1)5
(2)1
(3)120;100
(4)5
【解析】【解答】(1)小明跑完全程对应的时间是5分钟,小明用了5分钟;
(2)6-5=1(分钟),小敏再跑1分钟才能到达终点;
(3)小明:600÷5=120(米);小敏:600÷6=100(米);
(4)第5分钟时两人相距100米.
故答案为:5;1;120;100;5
【分析】(1)根据终点对应的时间判断小明跑完的时间;(2)两人跑完的时间差就是小敏再跑的时间;(3)用路程分别除以时间即可求出两人的速度;(4)根据图中折线的走势及数据判断几分钟时两人相距100米.
10.【答案】(1)5
(2)40
(3)明明
(4)8
【解析】【解答】(1)30-25=5(秒);答:明明比亮亮多用5秒。

(2)亮亮到达终点时,明明离终点还有40米;
(3)前15秒,明明跑得快些;
(4)200÷25=8(米);
答:亮亮跑完全程平均每秒跑8米。

故答案为:5,40,明明,8。

【分析】本题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此题考查了利用折线统计图表达行驶路程与时间关系,利用统计图中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跑完200米时,明明用了30秒,亮亮用了25秒,求出它们的差即可;
(2)亮亮到达终点时,是25秒,读出此时明明的路程,再用200减去这个路程就是还剩下的路程;(3)观察前15秒,找出比较高的线即可;
(4)用亮亮的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就是亮亮的速度。

11.【答案】AB
【解析】【解答】解:通过观察可知,小强参加赛跑时AB段的速度最快。

故答案为:AB.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可知,线段的倾斜度越陡,则表示的速度越快。

四、解答题
12.【答案】(1)解:在10秒~20秒内跑得最快.
(2)小刚在80秒时能跑到185米
(3)问题:在30秒时跑了多少米?答:在30秒时跑了90米
【解析】【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数据解答即可,其中(2)答案不固定,只要符合折线逐渐上升,即路程逐渐增加即可.
13.【答案】(1)12;13
(2)25;6
(3)如图:
【解析】【解答】解:(1)12到13岁体重增长了6kg,从上表可看出贝贝12岁到13岁体重增长幅度最大;
(2)1-25%-12.5%-37.5%=25%,24×25%=6(小时).
【分析】(1)根据表格中相邻的两个数据的差确定增长幅度最大的岁数;
(2)用1减去学习、吃饭、睡眠所占的百分率求出文体活动所占的百分率;用每天24小时乘文体活动所占的百分率求出参加文体活动的时间;
(3)测量的体重用折线统计图,作息时间用扇形统计图,课外活动用条形统计图。

14.【答案】(1)解:
(2)1996;2000
(3)解:自1984年以来,中国代表团获得奥运会金牌数量变化较大.
【解析】【解答】解:(2)中国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增加最多的年份是1996年到2000年.
故答案为:1996;2000.
【分析】对于1题,根据统计表格中数据描出各点,再顺次连接各点即可;对于2题,根据折线变化趋势及对应的年份即可解答;对于3题,根据折线变化趋势进行解答即可.
五、综合题
15.【答案】(1)50;60;40;70
(2)20;100;55
【解析】【解答】(1)根据统计图,补充统计表如下:
组别一二三四
阅读本数50 60 40
70
(2)根据统计图表可知:
①第一组比第四组少读:70-50=20(本);
②第二组和第三组共读:60+40=100(本);
③四年级一班平均每组读:
(50+60+40+70)÷4
=220÷4
=55(本)
故答案为:(1)50;60;40;70;(2)①20;②100;③55.
【分析】(1)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纵轴每格代表10本,第一组读了50本,第二组读了60本,第三组读了40本,第四组读了70本,据此填写统计表;
(2)①要求第一组比第四组少读几本,用第四组读的本数-第一组读的本数=第一组比第四组少读的本数;
②要求第二组和第三组共读几本,用加法计算,据此列式解答;
③要求四年级一班平均每组读几本,用四个组读的总本数÷4=平均每组读的本数,据此列式解答.
六、应用题
16.【答案】解:140+80=220
答:此车间共有220名男工
【解析】【分析】考察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解决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