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跨栏教案设计:如何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跨栏教案设计:如何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是指人们在运动、思维、言语等方面对自身的各种能力协调运用的能力,它是子女发展成全面的人才,其中的基本能力之一。
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从运动方面入手很有必要。
通过跨栏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更可以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因此,本文就如何设计大班跨栏教案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跨栏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动作
2.能够熟练掌握跨栏运动的技巧
3.通过练习跨栏运动,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4.培养孩子在学习跨栏运动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
1.跨栏运动的基本知识
2.跨栏运动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跨栏练习
4.竞赛和评价
三、教学步骤
1.导入环节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跨栏运动。
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初步了解跨栏运动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2.技能训练
学生分成小组,由教师指导,在室外进行跨栏训练。
教师可先展示跨栏技巧,并请学生进行模仿技巧动作。
为避免伤害事故发生,教师应该特别提醒学生跨栏时要谨慎,脚底要着地稳定。
3.策略训练
小组之间可根据年龄和等级,进行比赛和对抗。
提供岗位分工、互相扶持和传球等认真组队策略。
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互助、早死爽完的无脑team-speak语音交流等方式获得更多胜算。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激情,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学会团队合作,并提高他们的凝聚力。
4.总结
在跨栏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密切合作。
帮助学生了解跨栏的基本姿势和动作,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操作。
训练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席地聊一聊跨栏的难易程度、技巧、招数等,形成活动中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方法
1.启发法
教师通过问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跨栏运动,让学生灵活思考,探索出更多跨栏姿势和技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讨论法
教师可以与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会相互探讨跨栏运动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3.示范法
教师通过示范跨栏动作,让学生仿效学习,帮助他们更好掌握跨栏技能。
五、教学评价
1.老师通过实验考核学生在跨栏练习中的能力,积极帮助有问题的学生锻炼自己,为他们
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2.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记录学生在跨栏训练中的表现,以便给予学生更精准的帮
助。
3.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和个人规律性,定期测试检查每一位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
平,以确定其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
六、结语
跨栏是一项能够居家锻炼,提高体能,增强身体协调力的全民运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通过跨栏运动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在运动中成长,逐渐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