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16人类的“老师”》教案_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老师”
一.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
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那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那些发明?
2.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准备
搜集生物充任人类“老师”的事例。
四、教学课时:第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自然界中的一些生物大家开心吗?(开心)。
想不想进一步的了解它们呢?(想)。
好,现在老师就带领着大
家一起走进这节课。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引导质疑(提出问题)
读完课题后你都想了解写什么呢?
生回答。
师总结。
(幻灯展示)
(1).人类的“老师”都有哪些?
(2).它们是怎样成为人类的“老师”的?
(3).老师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二)学习新课(解决问题)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
(2 ) 为什么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了启示,发明了雷达。
)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 ) 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还有很多。
)
(3)这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过渡)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幻灯出示要求)
(1)指名分段朗读,思考: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再读课文,并划出关键词语和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
遍,并做上记号。
(3)思考:作者介绍了哪几种生物成为人类的老师?人类是怎样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为什么课题中的老师要加上引号?
(4)指名读有关的语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生在小组内讨论。
全班交流。
师总结。
3、学习第七自然段。
(1)朗读课文。
(2)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很多。
)
(3)这一自然段和前面哪一自然段内容相似?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二自然段, 前后呼应)
(三)回顾全文,教师总结。
1、学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得到了哪些启示?
生回答,师总结
(四)拓展阅读。
(幻灯展示)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说一说课文三至六自然段主要内容。
(3)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搜集有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在小组里跟同学们交流。
(六)板书
16 人类的“老师”
蝙蝠雷达略
鸟飞机
蜻蜓防震飞机
苍蝇、蚊子、蜜蜂新式飞机
鲸轮船详
鸡蛋建筑、屋顶
袋鼠越野汽车
贝壳坦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