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阐述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摘要:基于玉米、大豆均是相同季节作物的特点,开发出了大豆玉米间作带
状复合技术,该技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及作物产量,值得进行广泛的应用、推广、研究。
关键词: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优势
引言:面对近年来国内对粮食作物的大量需求,提高单位耕地利用效率及产
量刻不容缓,而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恰恰可以满足该需求,本文将对
该技术进行分析。
(一)大豆玉米间作的优势分析
采用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同时,间作生产可保证复合物充分吸收光照,杜绝了浪费光能的现象,而且大豆-
玉米间作具有互补效应,采用间作模式可构成镶嵌结构,能让农作物充分、有效
的利用阳光。
间作形成的复合群体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有一定的间作优势,再
加上大豆和玉米之间的配置较为合理,进而使复合群体之间的矛盾减少,体现出
了良好的间作体系,进而使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快速提高。
[1]
该模式能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水分,可实现养分互补,而且土壤
内游离的态氮可以被大豆根部充分吸收,这不仅能为大豆提供所需的态氮,还可
以向玉米供给一定的营养成分。
同时,玉米根部还能分泌酸性物质,而土壤内难
溶性矿物质元素会在酸性物质作用下被分解,变成高效养料,并将被大豆吸收、
利用,从而使大豆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有助于改善大豆单作物种植效果。
另外,玉米长势高,可以遮盖大豆,降低了害虫侵蚀大豆的几率,有助于实
现增产目标。
(二)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1、科学选择、处理品种
1.1选种
采用该技术时,应首选无病虫害、果实颗粒饱满、结籽率高、抗性好、适合
本地气候、生产轮作模式的优良大豆、玉米品种。
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模式的期间,应优选、科学搭配大豆、玉米品种;如选择玉米品种时,要选择紧
凑或半紧凑型、穗大、适合密植、抗倒伏等一类的适宜高产品种;大豆则要优选
耐荫性好、分枝多、颗粒饱满、杆硬的优质高产品种。
1.2处理种子
播种前精选大豆、玉米种子,将病虫粒、瘪粒、受损粒等有缺陷的种子剔除,同时,通过种衣剂烯效唑干拌处理玉米种子,通过具备杀虫杀菌功能的
多·福·克种衣剂对大豆进行拌种,待阴干后播种。
2、种植模式
实操阶段,要结合实际确定带宽。
通常可选择宽窄行种植,采用大豆、玉米
四行带复合种植形式,大豆:玉米的占地比为1:1,玉米带宽相邻规格为2.2m、
窄行0.4m、玉米带和大豆带行株距为0.5m、玉米种2行行株距0.4m×0.36m穴
放2米种子、大豆种3行行株距0.4m×0.16m穴放2粒种子。
3、适时播种
在播种前应提前进行整地,如果土地前茬作物为玉米,则需要深翻、松地、
灭茬,让土壤变的疏松,方可改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首先,要科学播种,一般玉米播期应提前、大豆播期需延后,如南方地区可
在3月下旬~4月下旬、气温稳定在10℃以上、土壤耕层温度稳定在5~7℃期间实
施播种,能保证玉米发育获得充足的水分、光照等,有助于增产;另外,种植玉
米时若选择半紧凑型则每亩栽种3300棵,若选择紧凑型则每亩播种4500棵,且
采用单粒(双粒)穴播方式。
其次,大豆播种时间应选择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每亩密度为
10500±1500株,株距控制在0.3m,播种期间侧深播撒种肥(每亩播撒磷肥
25±5kg、钾肥9±1kg)。
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时应适量减小双方株距,可采用对配套播种机具的调整控制大豆、玉米种植密度,保证双方密度接近。
[2]
4、田间管理
4.1前期管理
播种大豆前需将90±10ml25%的百草枯乳油加水30kg雾喷在田间空行处。
播种后第三日进行封闭除草,通常可通过乙草胺乳油对大豆、玉米实施苗前除草,使用规格为每亩喷洒175±25ml50%乙草胺乳油加水20kg实施雾喷。
4.2中期管理
待玉米苗长出4叶后采用药剂实施除草,通常每亩低采用4%的烟嘧磺隆
30ml和15ml38%的阿特拉津加水40kg后低位雾喷方式除草,待大豆长出3片三重复叶后,对出现的杂草使用药剂进行清除。
4.3管理水分
玉米抗旱效果较好,若雨季雨水充分则无需管理;而大豆需做好排涝防湿工作,确保田间水分保持在60%~75%间,若雨季雨水较大需做好排水工作,避免水分过多影响苗期大豆生长。
4.4科学施肥
该模式下种植的玉米间密度大,需多施肥,所以,可在拔节期根据苗长势施肥,一般每亩地可追加15~20kg尿素、6kg硫酸钾或适量有机肥;进入大喇叭口期后每亩地可追加17±1.5kg尿素促进提高穗重,一般在离玉米行25±5cm处施肥最佳。
待大豆出苗后,可为每亩地追加6.5±1.5kg尿素,在初花期保花、荚时,可选择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进行适量喷洒,花期时则可施撒磷肥、钼肥等充作叶面肥,待玉米收割结束应在每亩地为大豆施撒5kg左右尿素肥。
4.5旺长控制
若玉米长势旺盛,待玉米展开10片左右叶片后,控旺时应在玉米上部应喷洒玉米健壮素,预防玉米倒伏、减产,通常每亩地采用40%27.5±2.5kg 药剂兑水17.5±2.5kg实施喷洒;若大豆长势旺盛,待初花期控旺时每亩地可采用5%的36±12kg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兑水45±5kg实施喷洒。
5、病虫害防治
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出现玉米病虫害现象的几率较低,可结合实际进行防治。
但大豆则会遭受霜霉病、蚜虫、根腐病、立枯病等影响,通常可参照国家制定的防治法处理,比如,霉霜病防治时,可在大豆播种前选择种子重量0.3%的70%的敌克松拌种,若大豆已经进入霉霜病发病初期,则可喷洒50%800倍液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溶液处理(每隔10日喷洒1次,喷洒一月即可),其它病虫害均可参照国家指定的防治法进行处理。
[3]
结束语:综上所述,受国内对粮食作物需求量不断增加等影响,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研究、运用,才有助于提高耕地利用率、粮食产量等,这对促进农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农业农村部:编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指南[J].农业机械.2022,(02):46
[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效配套装备机具是关键[J].魏娟,牟杨.中国农机监理.2022,(03):17-18
[3]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成效及发展建议[J].雍太文,杨文钰.中国农民合作社.2022,(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