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激振荡的判别条件

合集下载

6.2.1自激振荡的判断练习

6.2.1自激振荡的判断练习

• 3、vf=vs • 4、正弦波交流电压输出到RL。 • 5、Cb反馈信号耦合电容。
Hale Waihona Puke 开关S突然接通到2• 什么是自激现象: • 反馈电压代替 vs,正反馈作用,自动维 持振荡,输出正弦波。
自激振荡的条件
• 一、正反馈:相位平衡
• 二、有反馈信号,放大器处于放大状态: 振幅平衡
练习一:判断放大器是否处于放大 状态
例题:
在图1所示电路中,考虑交流通路时,反馈信号被发
射极电容Ce短路,反馈信号消失,不满足振幅条件,
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练习二、判断正反馈
判断是否是正反馈: 用瞬时极性法判断 满足相位条件。
分析: (1)V处于截止状态,振 幅条件不满足 (2)用瞬时极性法判别为 负反馈。 (3)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教材例题
教材习题6-1(a)
6-1(b)
自激振荡的条件
练习
振荡器电路的结构分析
互感线圈的极性判别 初级线圈 次级线圈 磁棒
同极性端
1
2
3 4
i ic u
C
+1 –2 +3
iL
L R
反馈信号 通过互感 线圈引出
–4
开关S接通1
1、vs为信号源,开关S 接通1,vs补充能量维持 LC回路的正弦波振荡。 2、vf是反馈电压,送到 三极管的基极。

振荡电路的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

振荡电路的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

振荡电路的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
振荡电路是电子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电路,它能够产生一种稳定的、周期性的信号。

其中,自激振荡是一种特殊的振荡方式,其平衡条件如下:
1. 系统稳定性
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之一是系统的稳定性。

这里的系统指的是振荡电路中的各个元件以及其相互作用。

一个稳定的系统具有的特点是,即使因为外界环境变化而产生微小扰动,该系统也能够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在自激振荡电路中,当外界有干扰时,系统能够自动调整电路中的各个元件的工作状态,使得输出信号始终保持周期性、稳定性。

2. 正反馈回路
另一个重要的平衡条件是正反馈回路。

在自激振荡电路中,信号会被正反馈回路不断放大,使得系统产生振荡。

因此,正反馈回路是保持自激振荡的关键。

同时,正反馈回路中的各个元件要宽带、稳定,以确保信号的准确放大。

3. 能量损耗
最后一个重要的平衡条件是能量损耗。

由于电路本身的电阻、电感等等因素都会使能量发生耗散,因此必须确保电路中的元件和连接线的损耗较小,从而保证振荡电路可以长时间稳定工作。

同时,为了保持自激振荡的稳定性,又不能完全消耗能量,因此必须保持一个适当的能量损耗水平。

总结
自激振荡电路的平衡条件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系统稳定性、正反馈回路的建立以及适当的能量损耗等多个因素。

只有当这些平衡条件达到一定的平衡点,自激振荡电路才能够产生稳定的、持续的振荡信号。

因此,在实际设计和制造自激振荡电路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平衡条件的细节,以确保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自激振荡的条件

自激振荡的条件

自激振荡的条件自激振荡是指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系统出现自发的振荡现象。

在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等领域都有自激振荡的研究。

本文将以自激振荡的条件为标题,探讨自激振荡的原理、条件和应用。

一、自激振荡的原理自激振荡是由于系统内部的正反馈机制而产生的。

正反馈是指系统的输出会增强自身的输入,从而加强系统内部的振荡。

当系统中的正反馈机制达到一定条件时,就会出现自激振荡的现象。

1. 正反馈回路:自激振荡必须存在正反馈回路,即系统的输出会增强自身的输入。

在这个回路中,输出信号会被放大并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从而引起振荡。

2. 阻尼系数小于临界值:在自激振荡的条件下,阻尼系数必须小于临界值。

阻尼系数是指系统的阻尼程度,当阻尼系数小于临界值时,系统才能产生持续的振荡。

3. 能量输入:自激振荡需要有能量输入,以维持系统的振荡。

能量输入可以来自外部环境或系统内部的能量转化。

三、自激振荡的应用1. 电子学领域:自激振荡在电子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放大器、振荡器和锁相环等。

其中,振荡器是一种常见的自激振荡设备,用于产生稳定的电信号。

2. 生物学领域:自激振荡在生物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钟是一种生物体内部具有自激振荡机制的生物节律系统,能够调节生物体的行为和代谢。

3. 机械工程领域:自激振荡在机械工程中也有应用,如自激振荡阀门。

自激振荡阀门利用流体的自激振荡现象,实现流体的稳定控制。

四、自激振荡的研究和发展自激振荡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自激振荡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目前,自激振荡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自激振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振荡现象的理解,还为技术创新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研究自激振荡的机制和条件,可以设计和优化更加稳定和高效的振荡装置,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结:自激振荡是由于系统内部的正反馈机制而产生的自发振荡现象。

它需要满足正反馈回路、阻尼系数小于临界值和能量输入等条件。

自激振荡的判别

自激振荡的判别
馈线圈 Lf 短路接地,使 V 处 于截止状态,故电路不能起振
• (2)相位条件 采用瞬时极性法,
设 V 基极电位为“正”,根据 共射电路的倒相作用,可知集
电极电位为“负”, 于是 L
同名端为“正”,根据同名端
的定义得知,Lf 同名端也为
“正”,则反馈电压极性为 “负”。显然,电路不能自激 图(b):因隔直电容 Cb 避免了 Rb2 被振反荡馈。线圈 Lf 短路,同时反馈电 压极性为“正”,电路满足振幅平衡和相位平衡条件,所以电路能产 生自激振荡。
举例练习:判断下面电路是否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VB1 (+)VC1(-)LC1(-)LC3(+) LC2(-)VB1(-),所以是负反馈,因此不能满
足相位平衡条件
四.例题讲解练习
例:判断电路图(a)能否产生自激振荡。若改为图(b)又怎样?
• 解:图 (a) :(1)振幅条件 • 因 V 基极偏置电阻 Rb2 被反
自激振荡的判别
主讲:向娟
教学目的
• 1.牢记自激振荡的条件 • 2.掌握自激振荡的判别方法
教学重点以及难点
• 应用自激振荡的条件判断能否自激振荡
一.什么是自激振荡?
• 如果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不加输入信号,输
出端仍有一定的幅值和频率的输出信号, 这种现象叫做自激振荡。
二。自激振荡的条件:
1、相位平衡条件:放大器的反馈信号必须 与输入信号同相位,即两者的相位差为180°的偶 数倍,即φ=2nп。
判断下图是否满足幅度平衡条件
▪ 在图2所示电路中, 考虑直流通路,电感 线圈视为导线。线圈 将集电极、基极短路, 所以这电路中三极管 不能正常工作,从而 不满足振幅条件,电 路也不能产生自激振

负反馈电路自激振荡条件

负反馈电路自激振荡条件

负反馈电路自激振荡条件引言:负反馈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其作用是减小电路的非线性失真、提高稳定性和增加增益带宽积。

然而,当负反馈电路中存在某些特定条件时,会引发自激振荡现象。

本文将探讨负反馈电路自激振荡的条件。

一、负反馈电路的基本原理负反馈电路是通过将电路输出端的一部分信号反馈到输入端,从而减小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在负反馈电路中,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存在一个负反馈环路,通过该环路,输出信号的一部分被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相减,形成负反馈。

二、负反馈电路的稳定性负反馈电路的稳定性是指在输入信号发生变化或环境条件改变时,输出信号能够保持稳定。

负反馈电路通过降低电路的增益,增加电路的稳定性。

然而,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负反馈电路会出现自激振荡现象。

三、负反馈电路自激振荡的条件当负反馈电路的相位移量等于360度时,就有可能发生自激振荡现象。

具体来说,以下是负反馈电路自激振荡的条件:1. 相位移量为360度:负反馈电路的输出信号必须经过放大和反相处理,使其相位与输入信号相差180度。

同时,负反馈电路的反馈通路也必须具有相位移量。

当输出信号经过反馈回到输入端后,如果相位移量等于360度,就会引发自激振荡。

2. 放大倍数大于1:负反馈电路中,放大倍数必须大于1,才能产生反馈效果。

如果放大倍数小于1,则无法实现负反馈,自然也不会发生自激振荡。

3. 反馈通路增益大于1:负反馈电路中,反馈通路的增益必须大于1,才能产生足够的反馈信号。

如果反馈通路的增益小于1,则无法实现负反馈,自激振荡也不会发生。

四、负反馈电路自激振荡的影响负反馈电路自激振荡现象会导致电路的不稳定,产生频率可变的振荡信号。

这种振荡信号会干扰其他电路的正常工作,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因此,我们需要避免负反馈电路的自激振荡。

五、避免负反馈电路自激振荡的方法为了避免负反馈电路的自激振荡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选择合适的放大器:选择具有稳定性好、频率响应宽、相位移量小的放大器,可以有效降低自激振荡的概率。

自激振荡产生的条件

自激振荡产生的条件

自激振荡产生的条件
自激振荡的发生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有反馈回路,反馈回路指的是一种机制,即输出对输入反馈回到输入端,反馈回路使系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实现自动调节输出。

第二,必须有系统超过分界点临界点的能力,若系统处于安定状态,则会受一个临界点的约束,该点会阻止系统变化,当系统达到分界点时,系统发生改变而超过分界点,而此时系统开始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从而自激振荡开始来发生。

然后根据反馈回路,可以使系统自己实现平衡。

第三,必须存在一定的介质耗散,这个介质耗散的作用是把系统处于不安定状态的能量耗散掉,如果系统处于不安定状态,但是没有介质耗散,就会造成信号在多次经过反馈回路后,信号将会放大,这样可能会使信号发生失真,从而导致信号无法被准确的传输,而介质耗散将减弱信号,并有助于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总之,自激振荡需要较强的条件,综上自激振荡的形成要求有反馈回路、能够超过分界点、有一定介质耗散,在实际应用中,若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则有可能产生自激振荡,反之则不会产生自激振荡,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并稳定系统运行状态。

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条件

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条件

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条件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条件,这听起来像是一门高深的科学吧,但其实它可有意思了。

想象一下,负反馈就像是一个总是爱挑剔的朋友,永远在你耳边说“再看看,这里不对,那儿不对”。

这位朋友可真是个好帮手,但他也会让你心烦。

负反馈放大电路就像是在小小的电子世界里搞事情,试图让信号更清晰,但也可能因为过于严格而出错。

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想做得完美,反而适得其反。

说到自激振荡,那可是个绝妙的玩意儿。

想象一下,一个小孩在游乐场上,发现秋千来回摆动时竟然可以变得越来越高,简直乐开花。

电路里也是这个道理,振荡的信号在某种条件下会不断增大,简直就像是在打篮球,一个投篮进了,接着连着得分,越投越有信心,最后爽到飞起来。

自激振荡的条件就像是那股强烈的冲动,必须得有一定的条件才行。

比如,增益得大于一,那就好比你得有实力才行,光靠运气可不够。

再说了,负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就像是老妈那种叨叨个不停的监护人,想要让你更好,但有时候让你有些无奈。

反馈信号如果太强,结果就可能让电路变得不稳定,吓得信号一下子就消失不见,就像是没来得及交作业的小朋友,临阵退缩,啥都没了。

所以,调节增益和反馈就显得至关重要,得小心翼翼地把握住这个平衡,生怕一不小心就出错。

在实际应用中,自激振荡有时候也是个很有趣的现象。

想象一下,电路突然“嗨”起来了,信号一个劲儿往上涨,像是看到了心仪的明星一样,兴奋得不得了。

这时候,如果我们调得好,电路就能持续发出清晰的信号,像极了乐队合奏,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节奏。

可一旦这个节奏打乱了,信号就可能“咕咕叫”,变得模糊不清,仿佛乐队里有个乐器走调了,所有人都跟着乱了。

要实现自激振荡,除了得有合适的增益,还得有个合适的相位条件。

相位就像是大家一起跳舞的步伐,大家的节奏得一致,才能跳出个好看的舞蹈。

如果每个人都各跳各的,那就成了“搞笑秀”,信号自然也就难以稳定。

再说了,调试这个过程就像是调味料,太多了就腥,太少了就淡,得刚刚好。

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自激振荡是指电路在没有外部输入信号的情况下产生振荡的现象。

它是一种自发的振荡现象,主要通过反馈回路中的信号反馈来实现。

在电子学中,自激振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它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的电路中,如放大器、发生器、计时器等。

自激振荡的产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电路中的元件、反馈回路以及电路的工作状态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自激振荡产生的条件及其原理。

1.电路中的积极元件和消极元件:在电路中,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之一是存在积极元件和消极元件。

积极元件是指能够提供正的电压或电流增益的元件,如晶体管、运放等;消极元件是指能够提供负的电压或电流增益的元件,如电容器、电感等。

积极元件和消极元件的结合能够产生振荡。

2.反馈回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另一个关键条件是反馈回路。

反馈回路是指将电路的一部分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的回路。

在反馈回路中,输出信号会对输入信号进行反馈,从而产生一种循环增强的效应,导致电路产生振荡。

反馈回路可以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类型,而正反馈是产生自激振荡的必要条件。

3.电路的工作状态:电路的工作状态也是产生自激振荡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电路处于稳定的静态工作状态,没有产生振荡。

但是,当电路中存在一定的积极元件和消极元件,同时具备了反馈回路的条件下,电路就有可能出现自激振荡的现象。

在实际电路中,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需要以上三个方面的条件都满足,才能够产生振荡。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自激振荡电路以及它们产生振荡的原理。

1.晶体管振荡电路:晶体管是一种常用的积极元件,它具有放大作用,并且能够产生正的电压增益。

与之配合的是电容器和电感等消极元件,它们能够提供负的电压或电流增益。

将这些元件组成一个反馈回路,就可以产生自激振荡的电路。

晶体管振荡电路通常用于无线电频率发生器、射频放大器等电路中。

2.电子管振荡电路:与晶体管类似,电子管也是一种常用的积极元件,它具有放大作用并能够产生正的电压增益。

浅谈正弦波振荡器“自激振荡”的判别11

浅谈正弦波振荡器“自激振荡”的判别11

浅谈正弦波振荡器“自激振荡”的判别【摘要】正弦波振荡器“自激振荡”的判别,是中职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异和方法的不得当,以致判断错误或即使判断对了却说不出理由,本文从产生自激振荡的两个条件入手,浅显易懂教给学生判别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正弦波振荡自激振荡判别方法技巧【正文】在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有关一个正弦波振荡器能否产生自激振荡的判别,往往是学生最感头痛的问题之一,专业教师对此也不能没有体会。

振荡电路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无需外加信号,就能自动地将直流电能转换成具有一定频率、一定幅度和一定波形的交流信号,正弦波振荡器在电子测量(制作信号发生器等)、通信技术、广播技术(制作本机振荡器、载波振荡器等)、自动控制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以后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教材处理时不能一跳而过,本文仅对自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处理这部分内容谈点个人的看法,请同仁们予以斧正。

要判断一个正弦波振荡器能否产生自激振荡,应从产生自激振荡的两个条件入手:一是幅度平衡条件,即A V.F≥1,这个条件的满足取决于放大电路能否正常工作——电路的静态设置是否正常、交流通路能否正常工作,如两都都正常,则电路满足幅度平衡条件(共集电极放大电路除外,因其放大倍数A V<1,且正弦波振荡器没有共集电极电路);二是相位平衡条件,反馈信号必须与输入信号同相位(由于振荡电路本身不具有输入信号,而是以反馈信号为假定的输入信号),即反馈极性是正反馈。

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电路才能产生自激振荡,二者缺一不可。

有了前面放大电路的基础知识,要判断电路是否满足幅度平衡条件,学生应该没什么问题;关键的问题就出在“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上,教师和学生都清楚知道采用“瞬时极性法”判断反馈极性,由于振荡电路与单纯的反馈类型的判断存在不同之处,因此在处理技巧上往往存在一些偏差,以至使判断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课件 6.5自激振荡及消除方法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课件 6.5自激振荡及消除方法

6.5 自激振荡及消除方法
4. 密勒补偿
6.5 自激振荡及消除方法
4. 密勒补偿
在最低的上限频率所 在回路加补偿电容。
C'
C'
补偿前
C' (1 k )C
在获得同样补 偿的情况下,补 偿电容比简单滞 后补偿的电容小 得多。
补偿后
6.5 自激振荡及消除方法
RC 滞后补偿与简单滞后补偿比较
补偿前
简单补偿 后的幅频 特性
)(1+ j
f
)
fH1
fH2
fH3
补偿后,当f fH2时,20lg A F 0dB。
补偿前
补偿后
电容滞后补偿法是以 频带变窄为代价来消
除自激振荡的。
6.5 自激振荡及消除方法
2. RC滞后补偿
将RC串联网络接在时间常数最大的回路中。 由于加入了RC串联网络,使补偿后的频带比电容补偿时损失小一些。
6.5 自激振荡及消除方法
A F
A m Fm
(1 j f )(1 j f )(1 j f )
fH1
fH2
fH3
补偿后产生系数:
1+j 1+j
f
f' H2 Nhomakorabeaf
f
' H1
,取代
1 1+j
f f H1
若f
' H2
=
f
H
,则
2
A F
= (1+ j
Am Fm
f
f
' H1
)(1
+
j
f )
fH3
上式表明,最大附加相移为-180o,不满足起振条件,闭 环后一定不会产生自激振荡,电路稳定。

6第五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

6第五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
稳定的负反馈放大电路, 0o -90o 其 m 应为正值,
-180o -270o
O
fc f0 f
m
f
一般的负反馈放大电路要求 m≥ 450
6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五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
二、常用的校正措施
1. 电容校正(又称为主极点校正)
Rc1
VT1
C
Rc2
+VCC + A1
C
VT2
A2
uo
Re2
而产生自激振荡。
2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五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
|Au | Aum
0.707Aum
BW
O
单级负反馈放大电路 两级负反馈放大电路 都是稳定的,
fH f
fL

+90o

0o -90o f
三级负反馈放大电路 有可能自激振荡, 对三级以上放大电路 深度负反馈条件下必 须消除自激条件,使 电路稳定工作。
-
降低放大电路的主极点频率,来破坏自激振荡的条件 此方法简单方便,但通频带将严重变窄。
7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五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
2. RC校正
Rc1
VT1
Rc2
+VCC + A1 R
C
VT2
R
C
A2
uo
Re2
-
将使通频带变窄的程度有所改善,即改善了高频响应。
校正网络应加在极点频率最低的放大级(时间常数最大)。 通常可接在前级输出电阻和 后级输入电阻都较高的地方
第五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

自激振荡名词解释

自激振荡名词解释

自激振荡1. 简介自激振荡(Self-Excited Oscillation),是指在某些物理系统中,由于系统内部的反馈作用,系统会出现自我产生和维持振荡的现象。

这种振荡不需要外界的激励,而是由系统自身的特性引起的。

自激振荡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2. 物理系统中的自激振荡在物理系统中,自激振荡是通过正反馈机制实现的。

正反馈是指系统输出的一部分被反馈回输入端,进一步加强输出信号,从而引起系统的振荡。

自激振荡的产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延迟效应和能量供应等。

2.1 非线性特性自激振荡往往发生在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系统中。

在线性系统中,输入信号的增大只会导致输出信号的增大,而不会引起系统的振荡。

而在非线性系统中,输入信号的增大可能会引起系统的输出信号在某些时刻反向变化,从而导致振荡的产生。

2.2 延迟效应延迟效应是自激振荡的另一个重要条件。

延迟效应是指系统的输出信号在一定时间延迟后才能影响到系统的输入信号,这种延迟导致了正反馈过程的延迟,从而引起系统的振荡。

2.3 能量供应自激振荡需要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系统通过某种方式从外部获得能量,并将一部分能量反馈回系统,以维持振荡的持续。

能量供应是自激振荡能够持续进行的重要条件。

3. 自激振荡的应用自激振荡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

3.1 电子电路中的自激振荡在电子电路中,自激振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例如,在放大器电路中,由于反馈回路的存在,系统可能会产生自我激励的振荡。

这种振荡可以用于产生特定频率的信号,用于无线通信、射频发射等应用。

3.2 机械系统中的自激振荡在机械系统中,自激振荡也有多种应用。

例如,在某些钟表中,通过将振荡器与驱动装置耦合,可以实现钟表的精确计时。

另外,在风力发电机中,风的作用可以引起风扇叶片的振荡,从而产生电能。

3.3 生物系统中的自激振荡自激振荡在生物系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课件:第18讲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

课件:第18讲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

当(1 A F ) 0
电路产生自激振荡
产生自激的条件: A F=1
幅度条件: 相位条件:
A F 1
A F (2n 1)π
另外的一种表达式:
幅度条件: 相位条件:
A F 1
A F (2nπ)
( n为整数) ( n为整数)
幅度条件及相位A条F件必须1同时满足才能产生 自激振荡,只要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就不能自激。 在自激振荡的条件中 a,rg一AF般来说18相0 位条件是主要 因素。
一般要求Φm≥45°。
Gm =20lg|AF| ( f = fC ) = ?
要求Gm为负值, 通常要求Gm≤−10dB。
2.相位裕度Φm
当LAF=20lg|AF|= 0 dB 时, ( 即f = f0 ),
有|ΔΦ( f0 )|< | −180°| , 电路才能稳定。 用相位裕度来表示稳定的程度, 其定义为
Φm = 180°−|ΔΦ( f0 )| 要求:Φm为正值,数值越正越稳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 1)
当相位条件满足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 AF 1 时,输入信号经放大、反馈、再放大…… 。
输出信号幅度将逐渐增长,直至受到电路元件的 非线性限制,最终使输出幅度稳定。 AF 1
此时 AF 1。
AF 1
何种电路能产生自激振荡? (1)单级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附加相移不超过90°,
不满足自激的条件,所以单级放大电路是很 稳定的;
(2)两级放大电路的相移不超过180°,只有在频率 趋于无穷大或为零时附加相移才能达到180°, 但这时幅值为零,不能满足幅度条件,所以
两级负反馈放大电路一般也不会产生自激振荡。 (3)但三级以上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只要达到一定

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自激振荡是指在电路中不需要外部输入信号就能自行产生振荡的现象。

当电路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就能产生自激振荡。

本文将就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进行详细探讨。

一、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基本条件1.闭环放大器电路自激振荡的基本条件之一是需要一个闭环放大器电路,这种电路能够提供反馈路径,将一部分输出信号送回到输入端,形成正反馈。

2.幅值饱和电路自激振荡还需要一个幅值饱和电路,即在放大器输出端能够产生幅度饱和现象的电路。

3.正反馈电路正反馈是自激振荡产生的前提条件,即输出信号不仅可以提供给负载,还需要一部分信号返回放大器的输入端。

4.满足振荡条件电路需要满足振荡条件,如频率选择性、幅度选择性和相位选择性等。

以上是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基本条件,下面将详细探讨各个条件的具体内容。

二、闭环放大器电路闭环放大器电路是自激振荡的基础,它能够提供反馈路径,将一部分输出信号送回到输入端,形成正反馈。

闭环放大器电路通常由输入端、放大器和反馈路径组成。

1.输入端输入端是闭环放大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它接收外部输入信号并将其送入放大器进行放大。

2.放大器放大器是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的部分,它通常由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器件构成。

3.反馈路径反馈路径是将一部分放大器输出信号返回到输入端的路径,形成正反馈。

反馈路径可以采用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构成。

通过反馈路径将一部分输出信号返回到输入端,形成正反馈。

当反馈系数大于1时,电路就具备了产生自激振荡的基础条件。

三、幅值饱和电路幅值饱和电路是指放大器输出端能够产生幅度饱和现象的电路。

在幅值饱和状态下,放大器输出信号会出现截止和饱和的现象,这对于自激振荡至关重要。

当信号输入到放大器中,放大器将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

当输出信号的幅度超过一定数值时,放大器会进入饱和状态,即输出信号的幅度无法再继续增加。

在幅值饱和状态下,输出信号的幅度将保持在一定数值范围内。

幅值饱和电路的作用是限制输出信号的幅度,使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在电子电路中,当电路中的反馈回路向放大器输入端提供足够的正反馈时,电路就会产生自激振荡。

所谓的自激振荡就是电路能够自我维持的稳定振荡状态。

通过反馈回路提供的正反馈信号,电路中的放大器始终处于不断放大信号并输出到反馈回路的状态,最终导致系统产生自激振荡。

那么,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一、正反馈电路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前提条件是需要有正反馈,正反馈是指信号从输出端经过反馈回路又重新返回到输入端,进而产生满足放大条件的信号输出。

当信号被放大后,再反馈回来,放大程度不断地增加,最终导致系统产生自激振荡。

正反馈通常是通过在反馈回路中添加反馈电容、反馈电感、反馈电阻等元件来实现的。

二、放大器增益大于1当放大器的增益大于1时,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后,输出信号也就相应地增大,从而使得反馈回路向放大器输入端提供了足够的正反馈信号。

如果增益小于1,那么输出信号无法提供足够的信号给反馈回路,也就无法产生自激振荡。

三、反馈环路相位差为0度或360度反馈回路的相位关系对于自激振荡也非常关键,只有当反馈环路相位差为0度或360度时,放大器输出信号才能被反馈回来并不断地放大。

如果相位关系不满足这个条件,就可能会出现反馈回路不稳定,产生变幅或失真等问题。

四、足够的带宽和稳定性单独满足前面三个条件还不足以产生自激振荡,还需要电路具备足够的带宽和良好的稳定性。

例如一些高频电路中,由于带宽限制和信号的高频特性,可能无法形成自激振荡。

而相反,一些低频电路则可能会出现自激振荡的频率不稳定,或者振荡幅度不同步等问题。

晶体管正弦波振荡器产生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

晶体管正弦波振荡器产生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

晶体管正弦波振荡器产生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晶体管正弦波振荡器产生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主要是指在电路
中加入反馈回路后,使得振荡器能够稳定地自我激振并输出正弦波信号的条件。

一般来说,晶体管正弦波振荡器包含一个反馈回路和一个放大器,其输出信号通过反馈回路再次输入到放大器中,从而形成正弦波振荡。

在自激振荡的过程中,相位条件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当反馈回路的相移和放大器的增益满足特定的条件时,才能实现自激振荡。

如果相位条件不满足,则可能会导致振荡器失稳或无法产生振荡信号。

具体来说,相位条件包括两个方面:反馈回路的相移和放大器的增益。

在晶体管正弦波振荡器中,反馈回路的相移应该为360度或2π,以确保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相,并能够维持振荡的稳定性。

同时,在放大器中,相位的变化应该等于反馈回路中的相移,从而使得输出信号与反馈信号同相,从而实现自激振荡。

总之,在晶体管正弦波振荡器中,相位条件是产生自激振荡的关键。

只有当反馈回路的相移和放大器的相位满足特定的条件时,振荡器才能稳定地产生正弦波信号。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激振荡的判别条件
在电子线路中,判断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令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同学们对一个电路进行分析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个比较简单的判别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通常,我们判别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可以从两个方面人手:一个是相位平衡条件,另一个是振幅平衡条件,这两个条件中有任何一个不满足,电路就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一般条件下,我们在分析电路时,两个判别条件中首先看振幅平衡条件,它是指放大器的反馈信号必须有一定的幅度。

这个条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必须有反馈信号,二是反馈信号必须有一定的幅度。

这样我们在分析电路是否满足振幅条件时就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1)是否存在反馈信号;(2)三极管能否起到正常的放大作用。

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在图1所示电路中,考虑交流通路时,反馈信号被发射极电容Ce短路,反馈信号消失,不满足振幅条件,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在图2、图3昕示电路中,考虑直流通路,电感线圈视为导线。

在图2中线圈将集电极、发射极短路,图3中线圈将集电极、基极短路,所以这两个电路中三极管均不能正常工作,从而不满足振
幅条件,电路也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如果通过分析,知道电路满足振幅条件,那么第二步我们再来看相位平衡条件,它是指放大器的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必须同相位。

换句话说,就是电路中的反馈回路必须是正反馈。

关于正负反馈的判别我们可以用“瞬时极性法”来进行。

这里我们也通过一个电路来说明。

在图4中,先假设输入信号电压对地瞬时极性为正,然后根据该瞬间晶体管的集电极、基极、发射极相对应的信号极性可看出,反馈到基极的信号极性为负,它起着削弱输入信号的作用,可知是负反馈,则不满足相位条件,所以电路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由上可知,一个能够产生自激振荡的电路,必然是既有正反馈又能正常放大的电路。

也就是说,这个电路必须同时满足振幅条件和相位条件才能产生自激振荡,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微信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