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制烧伤膏在72例压疮护理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制烧伤膏在72例压疮护理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 李晓英(1974-),女,河南安阳,本科,安阳市中医院普外科护士长,主管护师。
目的:探讨院制烧伤膏在72例压疮护理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06~2009年住院患者72例,均并发不同程度的压疮,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
两组均采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创后用0.5%碘伏涂抹,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烧伤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明显好转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我院院制烧伤膏组方药源充足、价格经济、换药方便,且在护理的过程中减少了护士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院制烧伤膏;压疮;护理
压疮(又称褥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多见于长期卧床的患者。
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延长康复的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时还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现在公认的治疗方案是祛腐生肌,增强患者的全身抵抗力,防止局部皮肤继续受压损伤。
我院根据中医理论,采用异病同治的方法用院制烧伤膏治疗压疮,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均为我院2006~2009年住院患者,均并发不同程度的压疮,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深度为Ⅱ~Ⅳ期不等。
其中,颅脑外伤31例,脑卒中偏瘫25例,外科大手术后长时间卧床11例,骨折后躯体活动受限7例。
两组性别、年龄、压疮部位、面积、深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创后用0.5%碘伏涂抹,再用无菌纱布包扎,定期换药,每日2~3次。
同时配合红外线灯、烤灯局部照射,保持创面干燥[1]。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将烧伤膏涂用一次性压舌板均匀涂在压疮上,采用暴露疗法,厚度为2~3 mm,每次涂藥前要将坏死组织清除,分泌物拭净。
药物组成及配制:地榆175 g、大黄175 g、冰片175 g、金银藤210 g、紫草210 g、白芷210 g、当归140 g、川芎70 g、黄蜡350 g等,由我院药剂科
配制而成。
1.3 压疮护理
1.3.1 病房消毒房间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好,每天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
1.3.2 床铺要求床铺柔软平整,应用气垫或海绵垫,床单干净、清洁。
每日注意扫床彻底,必要时每日更换床单。
1.3.3 护理协助患者勤翻身,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创面与床面接触而继续受压,使用气圈、小棉圈、海绵垫或气垫床等辅助工具,减轻局部压力,防止创面缺血缺氧加重而影响愈合。
侧卧时应保持床铺与患者呈45°角,对病情不允许定时翻身时,可采用15°~30°角体位改变[2-3]。
创面涂抹烫伤膏时动作轻柔,涂药厚度2~3 mm,均匀,4~6 h换药1次,特殊部位和特殊创面可根据相应方法进行换药,多个部位压疮患者,翻身时身体受压的创面可用无菌烧伤纱铺于病床压疮处或用无菌烧伤纱覆盖创面,翻身时应避免拖、拽、拉患者,每翻身一次注意创面情况并做其他受压部位按摩,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
1.3.4 营养饮食通过计算每日正常需要及消耗量,鼓励患者进食,在满足基本热能的基础上,加入优质蛋白,少量脂质饮食,适当静脉补充白蛋白、氨基酸、新鲜血浆等,提高机体免疫力。
1.4 临床观察指标[4]
治愈:创面愈合,新生皮缘覆盖整个创面。
显效:肉芽生长基本与皮肤齐平,皮缘生长良好,创面面积明显缩小。
好转:创面可见新生肉芽,无脓性分泌物,创面面积无明显缩小。
无效:无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创面较多分泌物,创面面积未缩小甚至扩大。
治疗14 d后评定治疗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加用烧伤膏后1~2 d,创面脓性分泌物多数明显减少,臭味消失。
3~4 d开始有肉芽组织生长,7 d后创面开始明显好转并逐渐愈合。
在治疗组中,有24例治愈,8例明显好转,3例有效,1例严重糖尿病患者入院5 d后转院归于无效。
在对照组中,无论脓性分泌物减少、肉芽组织生长,还是创面愈合均不如治疗组。
由表1可知,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压疮(亦称压力性溃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医院的发生率为2.5%~8.8%,最高达11.6%[5]。
损伤创面在湿润环境下愈合,是近年来研究最多的一种治疗溃烂创面的新方法。
我院院制烧伤膏配方精良,其中,地榆泻火解毒敛疮,大黄清热毒、消肿块,冰片解毒防腐生肌,金银花、紫草散痈消肿,白芷消肿排脓,当归补血生肌,川芎托毒透脓,黄蜡生肌止痛。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祛腐生肌敛疮之功效。
临床应用证明,它能明显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血液循环,改善细胞的血氧供应,保护湿润创面的肉芽组织,加速创面上皮化,减少厌氧菌感染机会,还可保护创面神经末梢,达到止痛的作用。
同时,配合翻身,加强营养也是预防和治疗的重点,患者的移动度、活动度、感知觉可影响压力对组织的损害程度;而浸渍、摩擦力和剪切力等外在因素;营养状况、年龄、组织灌注状况等患者内在因素可影响组织的耐受性[6-8]。
总之,我院院制烧伤膏,组方药源充足,价格经济,换药方便,且能有效地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征.马应龙痔疮膏外敷治疗难愈性皮肤创口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94.10(12):68-69.
[2]张燕,凌桂平,陈敏娟,等.安普贴防治老年人褥疮的临床护理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0):216-217.
[3]刘晓慧.自制湿润烧伤混合膏治疗压疮的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1413.
[4]陈寒梅,吕爱萍.玉红生肌膏加氧疗治疗溃疡期褥疮的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0,6(7):33-34.
[5]蔡雪华,易冬娟.改进压疮报告流程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6):494-496.
[6]王彩凤,巫向前,楼建华.国外儿童压疮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467-471.
[7]马海玲,高艳萍.压疮预防临床应用办法评论[J].中华护士杂志,2010,20(12):123.
[8]徐淑云.压疮14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A):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