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3语言文字运用考点练透7“原句VS改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练透7 “原句VS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
高分技法
一、“原句VS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的7把解题钥匙
1.倒装句式(强调的侧重点)
原句与改句相比,句子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在句子内部结构上会有变化,多为倒装句,起强调突出作用。

这类题目的倒装类型有两种。

(1)将定语、状语等修改成分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个小分句。

[例]原句:艾草的植株有奇香,这香气纯正、浓烈、持久,能提神醒脑、祛病强身。

改句:艾草的植株有纯正、浓烈、持久的奇香,能提神醒脑、祛病强身。

【分析】①原文将“奇香”的修饰语独立开来,能起到强调作用,有助于突出“奇香”之“奇”。

②“能提神醒脑、祛病强身”的是艾草的“香气”而非“植株”,原文的表达更加准确。

(2)在句意不变的前提下,句子的主语是可以变换的,这也是变换句式的一种方法技巧。

在主语不同的情况下,就要分析原句所突出的主语(主体)为什么更适合语境。

[例]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

而构树这小小的满枝头的绿叶,依然青翠。

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

很多时候,草木只是草木,相视只是相视。

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

原句: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

改句: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被我们发现。

【分析】根据上文“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相视只是相视”的内容,这里应该强调“我们”主动“发现”,改句强调的是“草木”被动发现,不合语境。

2.句式变换
(1)长句与短句
长句的作用:①结构繁复,集中紧凑,逻辑严密;②内涵丰富,能细致地表达思想。

短句的作用:①强调作用;②句式活泼明快,节奏感强,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③节奏整齐分明,音韵和谐,朗朗上口;④富有画面感和表现力(意境)。

长短句结合:行文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例]原句: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

他的脊背上爬满了晒太阳的蜻蜓,他并不知觉。

他正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

改句: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个子高高的、扛着锨、一摇一晃的人,他并不知觉他的脊背
上爬满了晒太阳的蜻蜓,他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时前面留下长长的影子。

【分析】原句采用短句,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感染力,有利于刻画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整句与散句
整句的作用: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朗朗上口,语势强烈。

散句的作用: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使用广泛。

整散句结合:语言和谐匀称,富于变化。

[例]原句:它的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枝却那样红,叶却那样绿。

改句:它把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却长出了红色的枝条与绿色的叶子。

【分析】原句:①“枝”“叶”两个短句句式工整,节奏分明,读起来朗朗上口;②三个分句,一长两短,错落有致,句式灵活。

3.特殊句式
(1)反问句:改变平淡的表达,语气强烈。

(2)排比句:句式整齐,有气势,有力度,表达感情也比较强烈充分。

(3)感叹句:感情更强烈。

(4)设问句: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强烈表达情感。

(5)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味更强烈。

[例]原句:崇尚荷花,追求的不正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吗?
改句:荷花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

【分析】原句运用反问,语气较为强烈,表意较为肯定,引人深思。

4.运用修辞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对比、对偶、通感等。

先要找准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表达效果。

[例]原句:山为水而开颜,水为风而改态,风景便活泼起来了。

改句:水影响了山,风吹动了水,风景便形成了。

【分析】①原文“开颜”“改态”“活泼”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山、水、风景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神情与姿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的衬托下山的别样风貌,风的吹拂下水的变幻多姿,以及山水景物的灵动之态。

②改写后的句子较为抽象、呆板,不够具体生动,因而效果大不如原文。

5.运用词语
改句多会删去、压缩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对原句的分析可以从这些省去的词语入手,分析词语的内涵以及表达效果。

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关联词、叠词等。

不同词语,不同对待,不同分析。

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名词罗列等都是极富特色的,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描写精准,语言生动形象。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名词:名词罗列,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一个个特写的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另外,如连用两字短语或四字短语,概括力更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例]原句:(巨浪)有时像充满了愤怒,哗哗地抨击着海岸;有时一小股一小股地跳上岩石来,又跳回去,比小孩子还活泼。

改句:有时抨击着海岸;有时涌上岩石,又退回去。

【分析】原句中“哗哗”拟声词,写出了海浪拍岸的声响,“一小股”形容词的使用,写出了海浪涌上岩石的状态,拟声摹形,描写海浪,细腻生动。

6.语言风格
改句多平淡,原句的语体风格与原文相一致,更合语境。

从口头语和书面语、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多变、语气节奏等方面思考,与上下文风格和谐一致。

从口语(方言、儿化音、俚语等,活泼自然,灵活简短)和书面语(庄重、严谨、周密),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多变,语气节奏等方面思考。

[例]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

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

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原句: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

改句:在生命和生活里,人人都有笑与泪、幸福与忧恼。

【分析】①语气节奏不同:改句语气平淡,节奏感不强。

②原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与文段风格一致。

7.结构安排
可以把原句放到整个文段中,从前文、后文的衔接紧密度(承前启后)来审查,原句内容表达更恰当,更合语境;可以根据句子的位置,断定其内容表达更合文段结构安排。

还可以从句子的内部结构顺序的逻辑性角度思考。

(1)逻辑性:从因果、承接、递进、目的等逻辑的合理性思考分析原句,说明原句更合适。

(2)连贯性:考虑到叙述角度和叙述重心(叙述人称、叙述主体、情感语义的侧重点不同),是否和上下文保持连贯统一(原句语序的合理性、原句句子位置变化所突出强调的内容)。

①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使情境更真切,便于抒情和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增强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第三人称:以冷静旁观者身份进行叙述,客观公正,不受时空限制。

②语句位置:
分析原句在某位置上,其内容表达更符合文段结构的需要。

作用:开门见山,观点明确突出,奠定基调,适合开头,承上启下等;语气舒缓,语意完整,互相照应,适合结尾等。

[例]在这样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像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

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乌乌在叫啸的西北风。

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围障,而从风尘灰土中下车,一踏进屋里,就觉得一团春气,包围在你的左右四周,使你马上就忘记了屋外的一切寒冬的苦楚……
原句: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乌乌在叫啸的西北风。

改句:屋外窗外面的西北风,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

【分析】①原句能更好地承接上文,在简陋房子里感受到暖意。

②同时引领下文,西北风的强劲带来的满身灰尘。

[例]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忘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原句: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忘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改句:人们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也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忘却时间、空间的位置。

【分析】①原文使用反问语气,能够增强语言气势和文章感染力,表明结论确定无疑。

②原文运用第二人称,既与上文中的“你”相照应,又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二、“原句VS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3步骤
第一步:找不同
对比分析,改句与原句在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第二步:定范围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采准得分点。

第三步:析效果
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分别进行分析。

典题试做
(2020·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决定步行回家。

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

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

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

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

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_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__
/状元支招/
第一步:找不同
改句把原句的“又心满,又意足”换成了成语“心满意足”,由口语变成了书面语,而且位置发生了变化。

第二步:定范围
从第一步找出的不同,可以确定答题的角度:强调的重点不同、适用的位置不同、语体风格不同。

第三步:析效果
根据第二步的答题角度,结合原句和改句组织答案。

短板分析句子表达效果无处下手
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以前一般在文学类文本鉴赏中出现,现在语言表达题中也有出现。

此类型题目能够实现语言表达考查的多元化,体现语言即生活这一理念,也能够将文学鉴赏与语言表达联姻,实现能力考查的综合化、生活化。

但考生在解答时往往会出现无处下手的问题。

针对突破
1.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看突出强调了什么。

2.各种句式的变化:分析原句句式的表达效果。

3.语序的变化:分析原句语序的合理之处。

4.用词的变化:分析原句用词的妙处。

5.修辞的变化:分析原句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妙处。

6.语体色彩的变化:分析原句语体的合理之处或原句语体的效果。

7.叙述人称的变化:分析原句叙述人称的合理之处。

8.情感或语意侧重的变化:分析原句情感或语意侧重的合理之处。

对点强化
1. (2023·厦门市第四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

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

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四十岁。

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以为简单,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办不到。

但我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

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连接、漫展、隐没”,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_①原文以“枝枝叉叉”“曲曲弯弯”修饰胡同延展的形态,更具体形象;且反复使用“怎样”,拉长了“看”的过程,更符合神游的状态。

②原文结构有紧有松,张弛有度,节奏舒缓而略有变化,和整个文段深沉的风格更和谐。

__
2. (2023·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第十次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展望历史,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的革命摇篮。

在那个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战争年代,一批批热血青年奔赴黄埔,一批批革命军人从这里成长起来。

他们在东征、北伐、抗战的疆场上,浴血奋战,为救亡图存,为民族独立,为实现
国家统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伟大的黄埔精神。

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在那个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战争年代,热血青年奔赴黄埔,革命军人从这里成长起来”与原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_原句中的两个“一批批”间隔反复,强调数量众多。

“一批批”修饰“热血青年”可以突出表现热血青年们前赴后继奔赴黄埔学习救国;“一批批”修饰“革命军人”可以突出黄埔军校在培养军事人才方面的重要意义。

__
3. (2023·百师联盟第二轮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石榴树是花果同枝,这边花开得艳红,那边果子已有雏形,像一群调皮的孩子,红着脸,翘立枝头,随风嬉戏。

果实稍大,便褪去了艳红,如十七八岁的小伙子,透着一股勃勃的生机。

石榴真正成熟,要等到中秋节。

胖胖的,圆圆的,红红的,小灯笼般挂在枝头,很远就能看到它的笑脸,感觉到它的招引。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又胖又圆又红的石榴挂在枝头,很远就能看到它。

”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_①原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榴的成熟与可爱。

②原句运用叠音词,突出了石榴成熟后又大又圆又红的特点,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③原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表达出人们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__
【解析】原句中,“小灯笼般”将石榴成熟的果实比作小灯笼,运用比喻,充分体现了石榴果红、圆、胖的特点。

“它的笑脸”“它的招引”则用人常有的样貌与动作来表现石榴果实,是运用了拟人。

因此,原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又活泼地写出了石榴的成熟与可爱。

原句中,“胖胖的,圆圆的,红红的”运用叠音词,而且三个叠音词单独成一小分句,相对于改句“又胖又圆又红的石榴……”仅仅是作为普通定语成分来说,更强调突出了石榴成熟后又大又圆又红的特点,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原句中用诸多逗号隔开句子的不同表意内容,使得原句成为一组短句。

而短句的运用,可以使句子表达节奏明快,情感表达更为强烈。

因此,相对于改句的长句来说,可以更强烈地表达出人们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4. (2023·海口市高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船本小,我们一坐,更小了。

灯,是一盏马灯,风一吹,直晃悠。

老人嘴拙,不会说什么,摸索半天,拿出两大块绍兴香糕,说,只有这些了。

我们视之却如龙肝凤髓,久饿之下张口大嚼,延颈强咽,觉得是生平未见的美食。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盏马灯经风一吹直晃悠”,从语意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答:_①原句多用短句,简洁明了,节奏感强,表意灵活。

②原句更能突出小船的简陋以及我们处境的窘迫,从而更自然地引出后文老人为我们提供食宿的温暖之举。

③原句在语体风格和句式特点上,与前后文保持一致,衔接更为紧密。

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