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气候类型的判读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类型的判读
【学习目标】
1。

通过习题分析、讲解,使学生学会各种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2。

通过习题纠错、跟踪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非地带性气候形成原因.
3.通过规范指导训练,使学生掌握根据数据图表描述准确气候特征。

【学习重、难点】通过习题分析、讲解,使学生学会各种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考纲要求】
①考纲要求: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②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③分值:8—10分
【课前学案】
1、学生自己纠错,认真分析反思出错原因。

(要求:用不同颜色的笔将错题、错误选项改题号错误或得分低的原因改进方法
2、依据考纲要求,记忆基础知识
(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

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
(2)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指北半球),确定热量带。

(3)根据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

判断指标如下:
少雨型:全年少雨或无雨.
年雨型:全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均匀,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夏雨型:夏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降水较少.
冬雨型:冬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降水较少。

最冷月气温t(℃ )降水季节分配
t>15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0<t<15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t<0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课上学习案】
一、预习检查(教师检查与学生互查相结合,5分钟)
二、试卷学情分析
1。

考查重点:
(1)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2)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
(3)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
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注意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考虑.
2。

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识记的内容没记住,更不会用;
(2)从数据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特别是变式图表容易犯思维定式错误;
(3)
气候用语表述不当。

如“高温多雨”一词在应用时要注明是“终年”高温多雨,还是“夏季”高温多雨。

(4)气候类型名称不准。

如“温带海洋性气候”误写成“温带海洋气候”。

(5)口语化。

如“全年温和湿润"答成“夏天不热,冬天不冷,下雨不多也不少”等。

3.正答率和得分率低的试题:
正答率高的试题有:
客观题:一(5)、一(9)、一(14)、一(15)、一(20)、一(23)、一(27)、一(30)。

主观题:二(3)、二(5),正答率在65%以上。

正答率低的试题有:
客观题:一(2)、一(6)、一(10)、一(11)、一(18)、一(25)、一(26)、
主观题:二(2)、二(6),正答率在35%以下。

一(10)
二(2)
四、纠错巩固
训练
一、气温年变
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读
例1 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 附近。

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
布图",可知( )
A .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 .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 .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 .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反思归纳】
1.判定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的依据:6、7、8月份气温较高说明是____半球,12、1、2月气温较高说明是____半球.
2.气温年变化曲线的弯曲程度与气温年较差的关系:整条曲线的弯曲状况反映了全年气温变
化的幅度,弯曲越大,说明各月气温变化越______,气温年较差______。

3.分析降水分配状况的方法:观察各月降水柱的长度,结合各月对应的气温与月份,可判定
所属的降雨类型(即________型、________型、________型和________型),进而确定气候类型。

计算各月降水柱高度之和,可知__________数值。

二、点状折线图
例2 下图为某地12个月的气候资料,下列国家中,具有该图所示气候类型的是( )
A .中国
B .美国
C .印度
D .巴西
【反思归纳】
1。

点状折线图判读方法:横、纵坐标分别代表气温和降水量,在图中用点表示月份。

判读时先从图中读出每一个点对应的______坐标和________坐标,即为该月份的
____________,然后选取________月和______月对应的点进行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二(6)
分析问题的能力差,气候用语使用不恰当,口语化严重,表述啰嗦,抓不住关键词,不规范。

对学生答题,书写给予规范指导.
2.点状折线图中的点分布集中或分散与气候的关系:表示月份的点在坐标图中的分布越集中,气温年较差越______,降水的季节分配越______。

表示月份的点在坐标图中的分布越分散,气温年较差越____,降水的季节分配越________。

三、气温降水变率范围图
例3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④⑥⑦ D.②③⑤
(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
A.温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反思归纳】
1。

气温降水变率范围图判读方法:认清图名及纵、横
坐标所表示的要素和图注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图示
气温和降水量的__________进行思考.判读时要分
析纵向或横向的________点、________点以及它们
的__________反映的气温和降水特点,然后再进行
气候类型的判定。

2。

气温降水变率范围与气候的关系:某种气候类型范
围的纵向变化幅度越大,表示该气候类型的
____________就越大。

某种气候类型范围的横向变
化幅度越大,表示该气候类型的__________差别越
大(即降水季节分配越不均匀)。

四、气温降水玫瑰图
例4下图表示临太平洋某地气温与降水量逐月分配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所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该地气候类型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反思归纳】
1.气温降水玫瑰图表示气温高低和降水量多少的方法:玫
瑰图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气温的高低和降水量
的多少。

图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的12个月,实线和
虚线分别表示各月的_______________,据图可读出每个
月的气温和降水量数值。

2.判读玫瑰图的技巧:明确坐标中心点的数值为0,离中
心点越远,气温或降水的数值就越____;注意月份的排列
以及气温、降水单位的标注;选取____月和____月的气温、
降水数值来进行分析判断。

五、气温降水单元格图
例5读“a、b、c三地气候资料图”,回答(1)~(2)题。

(1)图中a地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2)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地气候类型受两种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

b地气候类型最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C。

c地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地区
D。

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b、a
五、课堂小结
1、学生易错原因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识记的内容没记住,更不会用;
(2)从数据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特别是变式图表容易犯思维定式错误;
(3)气候用语表述不当.如“高温多雨”一词在应用时要注明是“终年"高温多雨,还是“夏季”高温多雨。

(4)气候类型名称不准。

如“温带海洋性气候”误写成“温带海洋气候”.
(5)口语化。

如“全年温和湿润”答成“夏天不热,冬天不冷,下雨不多也不少”等.
2、方法归纳
(一)气候特征的分析和描述方法
(1)气温特征: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大于15 ℃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 ℃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小.
(2)高温、凉爽、温和、寒冷:夏季月均温大于20 ℃可认为是高温,小于20 ℃可认为是凉爽;冬季月均温大于0 ℃一般可认为是温和,小于0 ℃一般可认为是寒冷.
(3)降水特征: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水总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于10 mm描述时称为稀少,10~50 mm为少雨,50~100 mm为多雨,大于100 mm为丰富。

(4)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对上述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进行描述,如7月均温大于22 ℃、降水量超过50 mm,可描述为“高温多雨”。

(二)回答气候相关问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回答气候特征时,既要回答气温特征,又要回答降水特征,同时要把这种气候的突出特征
写出来,如描述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时“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


(2)回答季节变化大的气候特征时,一定要突出季节差异。

如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3)回答气候特征时还要和图结合起来,特别是气温和降水数据。

(4)回答气候成因时一定要结合图中给定的条件等实际情况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