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一答案 河南省鹤壁市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PDF

高一答案 河南省鹤壁市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PDF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二零二零—二零二壹上期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1.B【解析】A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第二段中说的是“我们……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

C项,“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于文无据。

D项,根据倒数第二段“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华的避讳〞可知,显示民族伦理精华的是“家讳〞,不包括“社会避讳〞。

2.D【解析】D3.C【解析】C项,无中生有。

由“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这一结论。

4.A【解析】A.“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错,无此含意。

5.①表现古代易水河水清澈透明、富有活力的特点。

②表现古代易水滋养“水草游鱼〞,养育“大地生灵〞的作用。

③与后文易水“断流〞“沧桑不堪〞的现状形成鲜明比照。

(一点2分,2点3分,3点5分)6.①易水如今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满目苍凉,不似英雄时代的易水。

②易水河床枯槁,只存纤毫,失去了所承载的人文精神。

(一点分,2点6分)7.B【解析】〔A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三那么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开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C“三那么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D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考虑。

〕8.AE【解析】〔B“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爆红的现象〞不准确,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都充分肯定了〞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存。

C项“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穿插。

D项“第一、第三那么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那么材料是局部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

〕9.①材料一:重温经典诗词,提升文化素养,让人们在本来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饱满人的心灵,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②材料二:诗歌接地气,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间隔,便于古诗词的普及;③材料二: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一共鸣,坚决了国人的文化自信;④材料三: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考虑;〔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10.D【解析】文言文断句主要还是对句子的理解,句子的核心部位是动词,如“惊〞“抗礼〞“歌〞“去〞,抓住每个句子的谓语动词,再辅以语气词标志和构造词标志,对不同选项进展比较,得出答案。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3)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3)

河北省广平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河南省鹤壁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doc

河南省鹤壁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doc

河南省鹤壁高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24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增数目项王目:目光B.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上:向上,名词做状语C.刑人如恐不胜刑:处罚,惩治D.沛公起如厕如:往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用,意为与……交好(友善)。

B.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D.籍吏民,封府库。

封:名词作动词用,贴封条。

3.下列各句中关于通假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具以事告。

具:通“俱”,全部。

B.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约请。

C.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接纳,准于入内。

D.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常”通“长”《鸿门宴》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将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秦兵逼淝水而阵,晋兵不得渡。

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若移阵少知,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

”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融驰骑略阵,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4.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见晋兵部将严整B.至于青冈,秦兵大败C.此亦劲敌,何谓弱也D.皆以为晋兵将至5.下列各组划线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 .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 D. 遂麾兵使却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秦兵遂退,不可复止6.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逼淝水而阵——逼使晋军在淝水列阵B.蔑不胜矣——藐视敌人就不能胜利C.麾兵使却——指挥军队向后移动D.融驰骑略阵——苻融使骑兵迅速布开阵势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反映晋兵以少胜多的原因的一组是()①晋兵部将严整②(秦王坚)谓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③秦兵逼淝水而阵,晋兵不渡④(秦兵)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不可复止⑤融驰骑略阵,欲以帅退,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⑥(秦兵)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⑦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文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选作(5—16班)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沛公军.霸上军:驻扎B。

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C。

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D。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存活,生存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令将军与臣有郤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军.霸上②素善.留侯张良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⑤秋豪不敢有所近.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范增数目.项王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A。

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 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C。

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卫、重、创班)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C.顾.不知所出耳顾:只是D。

此王秦之续.耳续:继续2.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夫晋,何厌之有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

籍何以至此 D。

大王来何操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②素善.留侯张良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⑤秋豪不敢有所近.⑥常以身翼.蔽沛公⑦皆白衣冠..以送之⑧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 B。

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C。

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二、古代文言文阅读(19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

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鹤壁市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考试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

《淮南子》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

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

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

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

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

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

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规规矩矩,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

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姓,但距离周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然是规正的篆体字。

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

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

此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传至今。

虽然书写方式不同,但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却一直没变。

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法就是其中一科。

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样”,文字与书写并重。

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

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在颜师古的“颜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通体、正体三种写法。

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写字必遵正体。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淇县一中高二下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7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2.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神话是作为文化基因而存在的。

比如构成我们国名的两个汉字,“中”和“国”,均出于神话想象,华夏先民把大地想象成四方形,四边之外有海环绕(所谓“四海五洲”),而自认为是大地上的中央之国(九州或神州)。

这是典型的神话宇宙观的表现。

从这个意义上讲,神话遗产,是我们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

我们可用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视角来审视神话系统.汉字编码的书写文化传统,即甲骨文、金文以及后来的这一套文字叙事,是小传统;而先于和外于文字记录的传统,即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和与书写传统并行的口传文化传统,可以称为大传统,比如考古学上随处可见的崇拜玉、巨石、金属(青铜、黄金等)的文化等。

大传统铸塑而成的文化基因和模式,成为小传统发生的母胎,对小传统必然形成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在大传统的文化整合研究中,我们必须关注文化中最具有“文本”意义的方面,即先于文字而存在的象征符号体系。

这是一种非文字符号体系,比如,在金属冶炼技术所支持的青铜时代到来以前,中国本土呈现的最有力的特有符号是玉礼器系统。

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几乎覆盖中国版图的大部分地区。

是什么样的动力因素,能够持久不断地支持这样一种极长时间的、广大距离空间的文化传播运行呢?“神话观念决定论”的提出,为此找到了理论解说。

先民认为玉代表天,代表神,代表永生不死。

玉的神话化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

“神话中国”指按照“天人合一”的神话式感知方式与思维方式建构起来的数千年的文化传统。

从初民的神话想象,到先秦的文化典籍,从老子孔子开启的儒道思想,到屈原曹雪芹的再造神话与原型叙事,一直到今天人们还怀念圣人贤君明主、民间崇尚的巫神怪摊等,其中所隐含的思维潜意识,以及礼仪性行为密码,都是“神话中国”的对象。

【精编文档】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doc

【精编文档】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doc

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1)利用传统街区发展经济,早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趋之若鹜的举措,大家热衷于把这些街区“打造”成一个地方的“名片”,以增加城市的影响力,招徕商家和顾客(特别是游客)。

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本无可厚非。

但是在对传统街区新意迭出的“打造”中,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问题,甚至导致传统街区面目全非、名存实亡的悲剧,令人痛心。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以及该如何保护和利用。

所以,传统街区要慎言“打造”。

(2)传统街区的价值就在于其“传统”,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

几乎稍有名气的传统街区,其形成的过程都比较漫长,少则数十年,多则数百年,比如西安的西羊市,元朝时即已出现。

传统街区产生于人民群众的长期创造和积累,其住宅区、崇祀区、商业区、公共活动区等的构成,都体现着人民的生活理想与生存智慧,体现着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也体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街区的灵魂即维系于此。

传统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人文信息,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统一体。

以此观之,传统街区最值得关注的地方绝不仅仅在于那些年代不一、外形各异的房屋建筑,更在于这些建筑所承载的生存方式、风土人情。

(3)因此,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必须明白它自身的社会意义,明白它是否存在问题、我们需要做什么。

把原住民大量迁走,对街区进行彻底的改造和招商,是饮鸩止渴的短期行为。

因为,若没有对街区历史和现实的尊重,街区的文化特色将逐渐失去,其内涵必然会受到重创,所谓的招商引资能否产生长久效益十分令人怀疑。

十年前的北京前门大街改造就是前车之鉴:迁走了老住户,推倒了旧房屋,建成了气派的新街道,招来80多个京城老字号以及许多国际连锁品牌店,后来却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本地居民及游客均不买账,有数十家店铺又陆续撤走。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doc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doc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共3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启碇.(dìng)纾.(shū)祸孟陬.(zōu)里弄.(nòng)B、巡徼.(jiào)自刭.(jǐn)罡.(gāng )风命运多舛.(chuǎn)C、齑.(jī)粉缇.(tí )骑迸.着血泪(bèng)疏浚. (jùn)D、缱绻.(juǎn) 赊.(shē)帐茕茕.(qióng)孑立黜.(chù)恶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骸.(hái )骨愧怍.(zuò)万卉.(huì)争荣峨冠.(guān)博带B.谥号(shì)隽.(juàn)秀残羹冷炙.(zhì)羁.縻(jī)C.徇.私(xùn)婀娜.(nuó) 文采斐.然( fěi) 沁.人脾胃(qìn)D.肖.(xiào)像发酵.(jiào)趿.拉(tā)投缳.道路(huán)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汲水蹂躏茄笛粉装玉琢B、蹒跚干瘪取缔层峦叠嶂C、吸慑掳掠荒冢云蒸霞蔚D、胚芽滞笨骐骥心荡神弛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这条街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那时,它却是座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

B、格斯拉的理想是用自己的手艺不断为人们做出结实、漂亮、舒适、耐穿的靴子,他最恨那些只顾赚钱出卖粗制烂造的靴子的人。

C、碧油油的春草是多么柔软、茂盛,充满着生机!青青的草色,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草比花有时更能引起人们许多的联想和暇思。

D、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

河南省鹤壁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鹤壁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命题人: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和政治领域改革的推进,释放了社会活力,使开放和创造成为时代的主题。

西方文化思潮相继涌入,在各个领域跃跃欲试,意图开疆拓土。

寻根与西化,个体经验的回归与对现实关注的恋恋不舍,知识分子的昂扬与失落,构成了内涵繁杂的时代情绪图景。

在这样情绪氤氲中,流行音乐甫一露面便显示出略显怪异的整体风格,温婉低回的柔情絮语,沧桑慷慨的西北豪情,悔恨煽情的囚中悲歌,广博深沉的大爱情怀,高亢苍凉的莫名绝望,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貌。

复杂凌乱的开篇,正是新时期流行音乐元气旺盛的表现。

在看似分裂的局面背后,表达着流行音乐面向普通人的情欲,在普通人的情绪体验中创立门户的诚恳愿望。

另—方面,文以载道的正统观念,对无所指涉的个体情怀浅唱低吟和反复玩味,还不能完全接受。

而年轻人又往往过于心急,迫不及待地弃旧扬新。

新旧冲突持续升温,现在看来那些过于古典化的表现形式都被视为禁忌,为主流所压制。

原本温和亲切的流行音乐被迫蒙上“反抗”的特质,带着摇滚音乐的精神气质,几乎成为年轻人的专属标签。

局面一经铺开,在缤纷繁杂的90年代,市场经济的趋势已不可扭转,人们在日益浓厚的商业化氛围中变得精明、世故,对个体的关注多于对外界的关心,对宏大叙事、深沉情感渐渐失去了兴趣。

加之主流和意识形态对流行音乐逐步放松了掌控,流行音乐逐渐忘记反抗与顺从,模糊了主流与叛逆,专注在自己的领地里深耕细作。

对主题挖掘得更加深刻细致,情绪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

禁锢的闸门突然敞开,意气风发之下难免把各种情绪想象得过于浓烈,一切都追求极致,难免有过度演绎的嫌疑。

似乎不到十二分饱满不足以填平人们过于强劲的情感黑洞。

戏剧化、类型化是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一致倾向,眼泪、痴情、背叛、伤害、寂寞、柔情蜜意等响亮字眼随处可见;追求饱满情绪、完整叙事和充分抒情,对流行音乐的表达带着“玩赏”的意味。

2019年上期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9年上期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9年上期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B(改变了陈述对象,原文为"不少相关文化产品还缺乏吸引力")2.D(并未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3. C (A项,"融入生产生活"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没有条件关系;B项,"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不是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充分条件,把或然变成了已然; D项,错误之一,原因是多方面的。

错误之二,"吸纳国外文化成果"错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4.C。

A未突出“沁芳”主题,写花全无;B“院”与“香”不对仗;D“金兰”与“玉蕙”不符“仄起平收”原则。

5.(1)从贾政对宝玉才情认可,微笑可以看出贾政是一个望子成龙,对宝玉期待很大的父亲。

(2)对于众人的想法,宝玉又一票否决了,贾政的笑刻画出他是一个严格的父亲且与宝玉不亲近的形象,(3)贾政面对众人笑表现出贾政虚伪的形象。

仅仅是几个特定情境的微笑,使贾政的多元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见其独特的刻画人物之处。

(6分)(言之成理即可)6.(1)宝玉为亭取名“曲径通幽”,还说“刻古终胜雕今”,可见宝玉富于诗才,有才情且爱读诗书;(2分)(2)且宝玉有真情说真话,在与贾政评论对“天然”的看法之时,与贾政观点相违背,却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可见宝玉的才华横溢,真性情与世俗不合,(3分)(3)“腹内原来草莽”是世人的评价,而宝玉却恰与此相反。

(1分)(言之成理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7.A A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

8.D 。

A项,老科学家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B项,错在“无法逾越”,材料一指出,破解“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材料三最后一段也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鹤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鹤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鹤壁市2018—2019学年上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当时学者以儒墨并称,二家并为显学。

然而盛极一时的墨家学派,在秦汉之后几乎销声匿迹了。

作为创始人的墨子,其生平事迹已经开始变得模糊,或者说遭到漠视。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皆立传记,仅在《孟子荀卿列传》的最后对墨子附以24字的内容,简略不备而又含糊不明。

在秦汉之后,墨家几乎再无传人。

盛极一时的学术流派突然衰落,这是一个颇有意味、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略窥其原因。

首先,就其根本而言,墨家的学说过于理想化,或者说就是一种空想。

墨家思想有着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其最根本的主张是兼爱,几乎一切观点与主张皆由此生发:因兼爱而非攻,反对战争;物质财富是有限的,少数贵族的奢侈生活必然会导致下层民众的贫困.故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儒家礼制的繁琐与用度之多又与此相冲突,故墨家非儒;尚同与尚贤是墨家的为政之本,是针对当时天下混乱的形势而提出的政治纲领,其实质也是为了贯彻其兼爱的主张。

那么,作为其出发点与立足点的兼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张呢?墨子认为,天下一切混乱皆起自不相爱。

解决的办法是,使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则可消灭一切祸乱之源头。

但正如《汉志·诸子略》墨家类小序所云,“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这种无差别、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的主张显然不符合人性发展的实际,也忽略了宗法制度、血缘关系的社会现实,墨子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图景可望而不可即,不可能实现。

其次,一种学说往往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层面,二是实践层面。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比较有影响的多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其思想的深度不足。

因此,一旦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这种学说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鹤壁市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及解析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鹤壁市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及解析

鹤壁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淇县一中2015-2016上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单项选择题对应题号全部涂在机读卡上,其他试题答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的有机融合。

其创作目的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

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

中国画真像一种舞蹈,画家任意挥洒。

他的精神与着重点在全幅的节奏生命而不沾滞于个体形象的刻画,以丰富的暗示力与象征力代形象的实写,超脱而浑厚。

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画幅中飞动的物象与“空白”处处交融,构成.全幅流动的虚灵的节奏,真如我们目睹的山川真景。

中国画笔笔灵虚,不滞于物,而又笔笔写实,为物传神。

笔不滞于物,乃留有余地,抒写画家胸中浩荡之思、奇逸之趣。

中国画不注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以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

而引书法入画乃成中国画第一特点,书法实为中国绘画的骨干,各种点线皴法溶解万象,进入灵虚妙境。

而融诗心、诗境于画景,则成为中国画第二特色。

在画幅上题诗写字,借书法以点醒画中的笔法,借诗句以衬出画中意境,而并不觉其破坏画景,这又是中国画可注意的特色。

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诗、书、画同属于一个境界层次。

中国绘画中的“骨法用笔”就是运用笔法捕捉物的骨气以表现生命动向,透入物象的核心,其精神简淡幽微,遗形似而尚骨气,薄彩色以重笔法。

唐代大批评家张彦远曾说:“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

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

”中国画作者远超画境,俯瞰自然,在画境里不易寻得画家的立场,但画家的人格、个性完全融化潜隐在全画的意境里,尤表现在笔墨点线的姿态意趣里面。

中国画趋向抽象的笔墨,轻烟淡彩,虚灵如梦,洗净铅华,超脱绚丽耀彩的色相,却违背了“画是眼睛的艺术”之原始意义。

“色彩的音乐”在中国画中久已衰落。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每题5分)1.设集合,,则∩=()A. B. C. D.2.棱长都是1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 ).A. B. C. D.3.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区间上单调增的是()A. B. C. D.4.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A. B.C. D.5.正方体中,则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是A. 30°B. 45°C. 60°D. 90°6.自二面角内任意一点分别向两个面引垂线,则两垂线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关系是( )A. 相等B. 互补C. 互余D. 无法确定7.长方体的8个顶点都在球的球面上,且,球的表面积为,则()A. B. C. D.8.函数y=x a+1(a>0且a≠1)的图象必经过点( )A. (0,1)B. (1,0)C. (2,1)D. (0,2)9.已知四棱锥的侧棱长均为,底面是两邻边长分别为和的矩形,则该四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 B. C. D.10.在长方体中,,若棱上存在一点,使得⊥,则棱的长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11.已知且)在上是增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 B. (0,1) C. D.12.设函数,若关于的方程恰好有六个不同的实数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A. B. C. D.二、填空题(每题5分)13.将棱长为2的正方体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球,则这个球的体积为__________.14.给出下列命题:(1)若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一定平行于另一个平面;(2)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平行于其中一个平面的直线一定平行于另一个平面;(3)若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垂直于其中一个平面的直线一定垂直于另一个平面;(4)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一定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则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15.如图,设平面,点,直线与交于点,且,当在之间时,______.16.在三棱锥中,底面,则点到平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

河南省淇滨区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河南省淇滨区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河南省淇滨区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新添加的题型 (共2题;共6分)1. (1分)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

2. (5分) (2017高二上·济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书画鉴赏大家张伯驹的女儿在《忆父亲二三事》中写道:父亲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他看的书很多:少年时就熟读《古文观止》;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资治通鉴》也如数家珍;唐诗宋词读记得就更多了。

这就是底子吧。

从前的人,不管是写文章的、作书画的、唱戏的,都非常重视打好底子,所以他们的文章、书画、戏,才都样样到家,味道十足,很有面子。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自拟题目,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得抄袭、套作。

二、选择题 (共3题;共6分)3. (2分) (2019高三下·静海模拟)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________,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________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

②苏轼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________,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代四大家”。

③前不久,这里曾山洪________,致使公路堵塞,交通陷于瘫痰。

A . 素养情境独树一帜暴发B . 素养情形独树一帜爆发C . 素质情形不落窠臼爆发D . 素质情形不落窠臼暴发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内蒙古中部大营地区铀矿勘查获得重大突破,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煤铀兼探”的勘查思路创新取得的。

B . 许多制度本意是好的,但如果缺乏一个严密的监管体系,尽管这个制度有多么好的初衷,都有可能在执行中出现腐败问题。

C . 这对师徒在短短十几个月时间内,取得了在十几年职业生涯当中很多球员才会达到的成就。

河南省鹤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鹤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鹤壁市2018—2019学年上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高一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有四个大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当时学者以儒墨并称,二家并为显学。

然而盛极一时的墨家学派,在秦汉之后几乎销声匿迹了。

作为创始人的墨子,其生平事迹已经开始变得模糊,或者说遭到漠视。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皆立传记,仅在《孟子荀卿列传》的最后对墨子附以24字的内容,简略不备而又含糊不明。

在秦汉之后,墨家几乎再无传人。

盛极一时的学术流派突然衰落,这是一个颇有意味、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略窥其原因。

首先,就其根本而言,墨家的学说过于理想化,或者说就是一种空想。

墨家思想有着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其最根本的主张是兼爱,几乎一切观点与主张皆由此生发:因兼爱而非攻,反对战争;物质财富是有限的,少数贵族的奢侈生活必然会导致下层民众的贫困.故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儒家礼制的繁琐与用度之多又与此相冲突,故墨家非儒;尚同与尚贤是墨家的为政之本,是针对当时天下混乱的形势而提出的政治纲领,其实质也是为了贯彻其兼爱的主张。

那么,作为其出发点与立足点的兼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张呢?墨子认为,天下一切混乱皆起自不相爱。

解决的办法是,使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则可消灭一切祸乱之源头。

但正如《汉志·诸子略》墨家类小序所云,“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这种无差别、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的主张显然不符合人性发展的实际,也忽略了宗法制度、血缘关系的社会现实,墨子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图景可望而不可即,不可能实现。

其次,一种学说往往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层面,二是实践层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

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

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B.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B.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C.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D.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B.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玻璃贾平凹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

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

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

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

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我谢绝了。

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

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

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

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

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你……那酒店怎么啦?‛‚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这……‛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

‛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

‛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

‛老头急起来。

‚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

我赔不起那玻璃呀!‛‚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他们贴了布告……‛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赔我?‛‚是赔你。

‛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大伯,你听我说……‛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

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

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

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

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

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5.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6.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

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调研、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2015年,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图书出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潜力持续显现。

曾一度遭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书店,近一年来,伴随全名阅读的推广开始逆袭。

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大型书城,这些大型书城注重‚体验‛和‚服务‛,引入亲子阅读、创意生活、数字体验、咖啡餐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

20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

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

(摘编自陈敏利《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材料二:(摘自杨伟《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材料三: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比如电子图书的开发,网上书店的建立,这些新的形式扩大了图书出版的影响范围。

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新的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目的是要获得利润,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许多图书资源可以免费获得,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需要从其他方面获得利润的增长。

图书具有的版权是图书出版业实现利润的基础,在图书版权原有的营销模式中,版权价值仅局限于版权的转让。

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版权的范围不在局限于文字,版权可以扩大到视频、游戏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可以间接产生更多的利润。

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让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增值,比如在互联网传播中可以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

(摘编自顾丽萍《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主要有实体书店和网店两大渠道,其中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达到344亿元,网店渠道达到280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